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吳姓的組宗是誰?

吳姓的組宗是誰?

吳姓起源

泰伯封地在吳國 子孫便以國為姓 江南在古時屬於吳國的範圍。而吳國,正是吳姓人的發源地。

古代的吳國,位置是在現今江蘇省無錫縣壹帶。周初,是泰伯的封地,傳到十九世孫壽夢的時候才開始稱王,國勢也日益壯大,國境壹直伸延到浙江省嘉湖壹帶。歷史上著名的“臥薪嘗膽”故事中,最後被矢誌雪恥復國的越王勾踐所消滅的吳王夫差,就是泰伯的後裔。

根據《通誌氏族略》的記載:“泰伯封於吳,子孫以國為姓。”由此可見,吳姓漢族的始祖,是周代的泰伯。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亦即周文王的大伯父。據“史記周本紀”紀載,古公亶父***生有泰伯、仲雍、季歷三個兒子。季歷的兒子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據說,當周文王出世的時候,有祥瑞出現,所以身為祖父的古公就說了這麽壹句話:“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言下對這個甫出生的孫兒,充滿了殷切的期望。身為長子的泰伯在聽到這話後,立刻明了父親的意思是希望能把家業傳給季歷,以便將來順理成章地傳給昌。於是,他就自動引退,跟老二仲雍老遠地跑到荊蠻地方,並且文身斷發,表示讓位於季歷的決心。

跑到荊蠻之後的泰伯,自號為“句吳”,他的義氣感動了許多荊蠻的人,於是有壹千多家自動地跟隨了他,而逐漸發展成為吳國。

由此看來,吳姓與周姓的漢人,不但同為具有悠久歷史的大姓,而且原本還是壹家人呢! 發源於蘇、淅壹帶的吳氏,後來很快地繁衍到鄰近的齊魯之間(今山東省)。根據《姓纂》的說法,山東吳姓漢人,大多是壽夢的第四子吳季劄的後代。吳季劄也是壹位備受史家稱道的賢者,他壹再堅持不肯越宗傳遞的故事,早為人所熟知。

唐朝時代有壹位陽翟人,字 道子,少孤貧,未弱冠,窮丹青之妙,號稱畫聖,初授瑕丘尉。明皇知其名,召入內供奉,為內教博士,嘗於大同殿圖嘉陵江三省百余裏山水,壹日而畢,所畫景雲寺地獄變相,見之而懼罪改業者,往往有之,又善畫佛像。 清朝有吳敬梓,全椒人,字敏軒,精於文選,詩賦援筆立就,性豪爽,好施與,以此傾其資,著《儒林外史》說部,人爭傳寫,詩文有《文木山房集》等。

吳氏族人的祖先 許多姓氏的祖先源自河南、山西或陜西等地屬於黃河流域的 地方。而吳姓與區、歐、歐陽三姓的發源地卻在長江以南的吳國 和越國,古代吳國的所在地是現在江蘇省無錫縣。

吳氏族人是吳王夫差的後裔,但是吳氏族人都以季紮為他們 的老祖宗。如果再追溯上去,吳氏族人的始祖是周文王的大伯父 泰伯,因為根據《通誌氏族略》的記載:“泰伯封於吳,子孫以國為姓。”由此可見,吳姓漢族的始祖是周朝的泰伯,這個姓擁 有4000年的悠久歷史。

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長子,根據《史記周本紀》記載, 古公亶父有泰伯、仲雍和季歷三個兒子。季歷的兒子姬昌就是後 來的周文王。據說當周文王出世的時候,有聖瑞出現,身為祖父 的古公說了這麽壹句話:“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言下之 意對這個剛出世的孫兒充滿期望。

身為長子的泰伯聽到這番話後,知道父親的意思是希望把王 位傳給季歷,以便將來順理成章地傳給姬昌。為了實現父親的願望,泰伯和二弟仲雍帶領壹批人跑到遙遠的江南,當時的江南屬 於荊蠻之地,為了表示讓位給季歷,不再回去的決心而紋身斷發, 在江南從事農業生產,安居生息。那壹千多戶自動跟隨泰伯到江 南的周人逐漸把江南發展起來。

周滅商後,周武王尋找泰伯 與仲雍的後裔,找到了他們的三 世孫周章,封他為諸侯,封地稱為“吳國”。周章傳至第十八世 孫壽夢,他有4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 季紮。壽夢有意傳位給季紮,季紮不願越宗傳遞而遷居延陵,以 耕種為生,終年90歲,當地人建廟立碑紀念他,延陵也就成為吳 氏族人的另壹個發源地。

春秋後期,吳國國勢開始強盛。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壹 度攻破強大的楚國,他的兒子夫差又戰勝越國,迫使越王勾踐屈 服求和,並北上與晉國爭霸。

後來,勾踐的臣子範蠡使用美人計,派遣西施到吳國伺候夫 差,父差迷戀女色,放松警惕,以至被越國所滅。吳國滅亡後, 夫差的子孫以吳為姓。

根據瓊州吳氏公會祠碑記的記載,西漢吳文翁南遷福建,成 為福建的吳姓始祖。唐朝大司徒(官名)吳壺邱從福建遷居海南, 成為海南吳姓始祖。

吳姓歷史悠久,人才輩出,在中國軍事學上,最負盛名的是 《孫吳兵法》的作者之壹的吳起。吳起是戰國時代的兵家,他善 用兵,著有《吳起》四十八篇。在文壇與畫壇上吳氏族人有卓越 的成就,如唐朝畫家吳道子,近代書畫家兼篆刻家吳昌碩。《西 遊記》的作者——明代小說家吳承恩;《儒林外史》的作者—— 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元曲作家吳昌齡,現代史學家吳晗以及戲劇 家吳祖光等都是傑出的吳氏族人。

新加坡的吳氏宗親團體有星洲延陵聯合會,瓊州吳氏公會及 潮州延陵聯誼社。

吳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姬姓,以國為氏。周太王古公建周國,晚年欲傳位於三兒子季歷,長子太伯和次子仲雍自動讓賢,遠到江南,以農為業。後由太伯建立勾吳國。周朝建立後,武王封太伯第三世孫周章為侯,改國號為吳。後被越國所滅,其王族子孫便以吳為姓。 2、相傳遠古時有部落,名有虞氏,虞舜乃其領袖,他的後代因虞吳音近而姓吳。 3、相傳為上古顓頊帝(高陽氏)時吳權的後代。 4、夏代國王少康時有吳賀,其後為吳氏。

古公亶父之後——吳姓 吳姓的由來 吳姓歷來是中國人口最多的大姓氏之壹。追根溯源,吳姓是從上古周族生根發派的。古公亶父是上古周族的領袖,即周太王,傳為後稷自發第博十二代孫,也就是周文王之祖父。相傳古公亶父有3個兒子,太伯、仲雍和季歷。小兒子季歷頗有才幹,其子姬昌又自幼聰明過人,因此古公亶父打算讓季歷當繼承人,以便將來傳位給姬昌。太伯和仲雍明白父意,就自動讓賢,到東南海去。他們帶去先進的中原文化,在江蘇壹帶建立了吳國。太伯、仲雍相繼為君,以後仲雍的子孫世代相傳。春秋後期,吳國逐漸強大起來,吳國君王闔閭任用子胥為相,孫武為將,壹度攻破楚國。他的兒子夫差打破越國,戰服齊軍,北上與晉爭霸,吳成為當時的強國。後來夫差驕傲自大,不聽伍子胥的勸諫,貽誤戰機,結果被越王勾踐打敗,弄得國滅身亡。夫差的子孫流散四方,以國為姓,稱吳氏,這便是吳姓的由來。據考,吳姓有聲望的世家大族居延陵(今江蘇武進縣)。 吳姓家族專用楹聯 吳姓家族歷來習慣於將下面4位族中代表人物及典型事跡嵌作楹聯,以事彰揚。見到下面這些吳姓家族專用楹聯,主人壹定姓吳。延陵望族(吳季劄)。 廷尉名官(吳公)。 風裁峻歷,飛帛書禦史之名(吳中復)。 持議剛方,坐席正講官之體(吳申)。

...

  • 上一篇:各族婚俗——晉南婚嫁民俗
  • 下一篇:哪個省的人最能喝酒?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