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周公的故事是怎樣的呢?
周公,是位名副其實的大政治家,而且通曉軍事,又多才多藝。他的壹生經歷了商末周初這樣壹個王朝更替的重大歷史時期,並且對西周王朝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貢獻。 > 周公先是協助周武王在孟津召開諸侯大會,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制造聲勢,向商王朝 *** 。同時還不斷地派間諜入商刺探情報,並開展強有力的政治攻勢,贏得了大批的商王朝的貴族、大臣叛商奔周。到了周武王九年,時機成熟了,周公便輔佐武王決定在牧野與商朝決戰,並撰寫了討伐檄文《牧誓》,聲討了紂王的暴虐無道,鼓勵將士用命,奮勇殺敵。大戰中,周公手持大斧,他的弟弟召公手持小斧,保護著武王,率軍沖殺。 > 商王朝滅亡了,周軍開進殷都。為安撫民心,周公便輔佐周武王采取壹系列政策。那個時侯,朝野上下對祭祀是特別重視的,等同於現在壹些國家和地區的宗教信仰,所以,周公便帶人宰殺牲口,舉行隆重的祭祀大典,向天帝及殷民宣告紂的罪狀,得到了殷民的認可。 > 周成王時,周朝先後分封的諸侯已達七十余個。周公明白,要想治理好這個國家,必須控制好各路諸侯,他便著手制定‘禮樂’。也就是史書上說的‘周公制禮作樂’。先說‘制禮’,周公首先把周王確立為‘天子’,是天下的***主,是‘大宗’,各路諸侯均為‘小宗’,這也就是我國法制史上講的最早的‘宗法制’。這樣,整個國家,由宗法制和等級制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壹套完整的、嚴格的君臣、上下、父子、兄弟、親疏、尊卑、貴賤等禮儀制度。這套禮儀制度,後來得到了孔老夫子的繼承和發展,成了 孔子 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致 孔子 周遊列國,顛沛流離時還念念不忘‘克己復禮’,可見影響之深啊。那麽,周公是如何貶底別人擡高自己的?
周公的治國才能不光是體現在制定規章典籍上,他還有壹大風範,那就是招賢納士。 周公求賢若渴到什麽程度呢?有壹次,周公聽說有賢人來訪,如果正在吃飯,就趕緊把嘴裏的食物吐出來;如果正在洗澡,也趕緊把頭發挽壹挽,忙著出來會客。後人稱贊他“壹飯三吐脯(肉幹),壹沐三握
發”。曹操作詩就曾說:“周公吐脯,天下歸心!”正是拿周公自比。 > 不過周公活著的時候,因為功勞太大、權力太高,沒少受人猜忌。就是侄子成王,對他也是心存敬畏,常在心裏“犯嘀咕”。——他哪知道周公對他父子倆的壹片誠心呢?《尚書》中有壹篇《金縢》,記錄了這樣壹件事。 > 周人滅商次年,武王姬發患了重病。周公背著人建起三座祭壇,壇上放置玉璧,自己捧著玉圭,向故去的曾祖太王、祖父王季和父親文王禱告。 > 周公的禱告詞挺有意思,可謂“貶低別人、擡高自己”。他說:先王啊,您的長孫姬發得了重病,是不是您三位在天上需要子孫去服侍啊?如果那樣,就讓我姬旦來頂替吧!我這個人能說會做、多材多藝,擅長服侍鬼神。至於您的那個長孫姬發,可不像我這麽能幹,他哪裏服侍得好呢?……如今我已用神龜占蔔,如果您同意我的請求,我就帶著璧和圭回去等候您的命令;如果您不同意我的請求,我就把璧和圭丟掉。 > 周公在三王靈前各放壹只神龜占蔔,結果竟都是吉。再翻開占書壹查,也都是吉兆。周公這才放心,於是把禱告詞放到壹只匣子裏,用金線纏裹,收藏起來。到了第二天,武王的病居然好了。以後周公輔佐成王,大權在握。管叔等人到處散布流言,壹時“主少國疑”、政權不穩。周公於是率軍東征,收拾了管叔、蔡叔等。然而在成王看來,這畢竟是壹場“叔叔間的戰爭”,心裏難免結了疙瘩。 > 周公死的那年秋天,本來豐收在望,忽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不但莊稼倒伏,連大樹也都連根拔起!成王和大臣們驚恐萬狀,穿戴起禮服禮帽,戰戰兢兢打開金線封纏的匣子,看到了周公的禱告詞。成王拿來問史官,史官說:周公讓我們保密,我們哪裏敢泄漏呢! > 成王捧著禱告詞哭泣說:周公替王朝辛苦操勞,我這當晚輩的竟然不知道!如今這是老天發威、來彰顯周公的盛德啊!我得親自去主持周公的改葬儀式。 > 說來也怪,成王剛到郊外,天就下起雨來,風向也變了,倒伏的莊稼又都立起來。太公、召公命百姓把倒伏的大樹都扶起培牢。這壹年,獲得了少有的好收成!這篇《金縢》可能是戰國時人根據周初的史料編寫的,從中還可看出商周時人們對天命的重視,即使像周公這樣的開明人士,也深信不疑。 > 周公死後,成王給他的禮遇很高,把他藏在了周文王旁邊,表明沒有按臣子之道對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