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BIM技術的迅猛發展,利用BIM技術坐在辦公室可以三維可視化立體查看建築模型,也可以通過BIM軟件對建築模型的數據進行實時修改,實現設計、施工、管材各方面的協同管理。
已經被多方面證明,當有經驗的BIM使用者相比傳統的建築業管理人員具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目前在建築業中得到了許多業內企業、從業者的高度關註。
多個國家的高校已經開始嘗試開發和開設基於BIM理念的課程,並取得了壹些寶貴的經驗,國內也開始陸續有高校開始類似的教學項目,開始嘗試Revit 等基於BIM理念開發的軟件教學。
然而小編認為,目前國內高校的類似教學改革或課程項目壹定程度上還有壹些誤區,改革目的或者課程開設上都有壹些值得商榷之處,所以總結了筆者有限的教學經驗和壹些相關的教改觀點,提出壹些自己的看法。
(1)CAD課程定位有局限
目前,大多數的CAD課程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對AutoCAD等軟件的功能進行學習,學習的目標停留在我國上世紀九十年代“脫離繪圖板”的層次,相應的,課程的考核也是對軟件功能的知識點復習,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後,僅僅會使用軟件在電腦中“復制”圖紙,仍然很難獨立“設計”出圖紙。
(2)三維表達能力有限
與建築學、裝飾工程等專業不同,建築工程專業本科課程在開設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時,壹般沒有安排三維制圖、建模的章節,出圖也基本以平面出圖形式。
主要原因是施工崗位對這類技能需求不大,大部分的土木工程本科畢業生都是面向施工企業就業的。但是我們應該看到,隨著BIM理念的逐漸普及,對三維制圖及表達能力的要求會延伸到建築業各個環節。
(3)各專業分開建模、效率低下
國內建築的工程設計工作中,建築、結構、電氣、造價等各專業之間銜接有限,重復建模工作量大,成熟的BIM產品和熟練的使用者被證明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在目前的專業教育中,受到各專業分開建模的模式影響,建築工程專業壹般僅開設了天正建築和PKPM的學習,面臨著短期內知識落後的風險。
(4)課程設置等不能滿足轉型需要
以小編工作單位為例,目前CAD課程的課時僅為32個課時,其中包括了16個課時的上機練習,課時十分有限,課程內容壹般僅能夠安排下AutoCAD和天正建築的初步學習,無法涉及到更多業內常用的專業軟件。
然而BIM要求的是壹個獨立課程的教授,並非CAD課程的拓展,不論是課程定位還是課時安排都要比CAD課程要求更高。
改革難點
(1)缺乏系統教材和項目實例
BIM在建築業的討論火熱,但是在實際工程中的應用仍然缺乏,特別是對於壹些偏遠地區的高校,獲得類似項目參觀學習的機會更是稀少。
教材方面雖然種類繁多,但據調查能夠讓師生滿意的BIM課程教材仍然不多。
(2)對高校專業師資、教學管理水平要求更高
當前社會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BIM作為建築業的新浪潮對高校教師的知識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廣大中青年教師及時跟進發展步伐,做好知識儲備和更新。
另外因為要進行多專業學生的協同合作,教學管理工作也將面臨全新的挑戰。
(3)BIM課程中實現校企合作的難度更大
美國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奧本大學等在設定BIM課程的教學計劃時認為,首先應在保障核心概念清晰的前提下,進行基於BIM的項目運轉的動手實踐;
其次應該學校和行業緊密結合以實例幫助學生了解未來崗位所需的技能(實際上多數企業崗位使用BIM類產品的目的並非設計而是用於提高管理效率),這就對當前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
(4)BIM課程對軟硬件要求較高
以著名的Revit為例,集成了建築、結構等多專業的功能,筆者試用之後直觀感受內存4G、CPU需要達到i5的電腦才能比較流暢的運行Revit,這對於壹些偏遠地區的院校來說無疑是壹道鴻溝。
總結
BIM對於許多國內起步較晚的建築類高校院系來說是壹個寶貴的發展契機,為大家辦出具有壹定特色的建築工程專業提供了良好機會;
但是我們應該在清醒地認識到BIM帶來的挑戰和機遇是***存的,只有結合自己院校、地方的實際,清晰定位教學改革方向,才能在教學改革中實現多方***贏。
綜上所述,BIM在建築領域能為我們帶來相當多的便利條件,相信隨著國內BIM軟件的進壹步發展,傳統建築行業將迎來快速增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