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化學武器、生物武器等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性的武器以外的武器,通常稱為常規武器。它包括地面常規武器、航空常規武器和海上常規武器。在現代,常規武器仍然是進行戰爭的基本手段,尤其是在作戰雙方均有核武器,而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又較小的情況下,武器裝備發展的重點,進壹步轉向常規武器。地面常規武器包括以坦克和裝甲車輛為核心的地面突擊武器;以火炮、火箭以及地地戰術導彈為主的地面壓制武器;以反坦克武器為主的地面防禦武器;以防空導彈為主、小口徑高炮為輔的防空武器;由槍械和其他各種單兵或班組攜行武器組成的輕武器。航空常規武器包括各種作戰飛機、保障飛機及機載武器系統。作戰飛機包括殲擊機、轟炸機、殲擊轟炸機、強擊機、武裝直升機、反潛飛機、電子對抗飛機等,它的突出特點是機動性強,可以獨立實施作戰,也可配合陸軍、海軍執行任務。機載武器包括空空武器和空地(艦)武器兩大類。現代空空武器以導彈為主、航炮為輔;空地(艦)武器包括炸彈、火箭彈和空地(艦)導彈。海上常規武器包括艦艇和海軍飛機以及艦載、機載武器系統。艦艇可分為戰鬥艦艇和勤務艦船。戰鬥艦艇又分為潛艇和水面艦艇。潛艇具有隱蔽性好、機動性高和突擊力強的特點,用於攻擊水面艦艇、潛艇和陸上目標,並可擔負偵察、布雷、破壞對方交通線等任務,是海上進攻和防禦的重要力量。水面艦艇包括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導彈艇、反水雷艦艇、獵潛艦艇和登陸作戰艦艇等。勤務艦船主要用於海上戰鬥保障、技術保障和後勤保障。水面戰鬥艦艇中,航空母艦是奪取海上戰區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主要艦種,是海上威懾力量和水面艦艇的核心。現代戰鬥艦艇的主要武器有艦載機、導彈、艦炮、魚雷、水雷、深水炸彈和反水雷武器系統等。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微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各種先進的電子設備和光電設備與常規武器相結合,使常規武器向著高技術化方向迅速發展。壹代代新武器裝備不斷湧現,軍隊裝備迅速更新,武器的射程、命中精度、威力、自動化程度與機動能力顯著增強。隨著紅外、微光等夜視器材裝備部隊,戰鬥行動受夜間條件的限制越來越小。用於作戰保障和軍事訓練的技術裝備,也日益先進和多樣化。防空導彈、反坦克導彈、制導炮彈和制導炸彈等各種精確制導武器的發展和大量裝備軍隊,使常規戰爭的面貌發生重大變化。1972年,美國在越南戰爭中使用激光制導和電視制導炸彈,取得了比無制導炸彈高10倍的作戰效果。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埃及、敘利亞與以色列作戰雙方的大量飛機和坦克,被對方的防空導彈和反坦克導彈擊毀。在1982年英國、阿根廷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阿根廷飛機從30千米外發射空艦導彈,擊沈了英國“謝菲爾德”號驅逐艦。1991年海灣戰爭中,各種高技術兵器大量使用,發揮了巨大威力
非常規武器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謂。
原子彈是利用鈾-235等重原子核裂變反應,瞬時釋放出巨大能量的核武器,又稱為裂變彈。
氫彈是壹種聚變反應武器,又稱聚變彈。它的威力要比原子彈更大,它的威力大至幾千萬噸級梯恩梯當量。
中子彈是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因素的低當量小型氫彈。
化學武器是以毒劑殺傷有生力量的各種武器總。使用化學武器時,將毒劑分散成蒸氣,液滴,氣溶膠或粉末的狀態,使空氣,水源等物體染毒,以殺傷對方有生力量。
是以生物戰劑使人,畜生害病的武器。
環境武器是指通過改變環境來攻擊敵方的武器,如人工地震,人工海嘯,人工暴雨,以及改變地區溫度,制造雪崩,滑坡,山洪,泥石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