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諾美學的出發點是現代藝術,最終結果是拯救現實。他認為,只有將哲學和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振興傳統美學,促進藝術的發展,進而拯救日漸衰落的人類文明。阿多諾註重挖掘傳統美學的潛力,從現代藝術的現實出發構建現代美學理論,註重美學理論的開放性,這對我國當代美學理論建設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阿多諾;現代美學;* * *有阻力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B21【文獻識別碼】A【文號】1008?1763(2013)01?0128?04
面對啟蒙的神話和極端身份的假象,阿多諾迫切需要在現實中找到壹種力量,在商品拜物教的掩蓋下,穿透整體社會的魔力。他關註的是人類寄予厚望的哲學和藝術,以及美學拯救人類精神的可能性。他認為,只有將哲學和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振興美學,促進藝術的發展,進而拯救衰落的人類文明。壹個
哲學和藝術作為人類的文化現象,隨著歷史的發展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個性:藝術依賴形象思維,抗拒意義;哲學依靠邏輯思維,拒絕直接的東西。?哲學和藝術都通過它們的對立忠實於自己的本質:藝術依靠反抗它的意義;哲學不依賴於直接抓住任何東西。?[1]
從哲學史可以看出,人類對哲學寄予了厚望。柏拉圖設想被哲學家統治?烏托邦?;黑格爾把哲學視為實現絕對精神的最後階段;阿多諾也說過,哲學不是話題,不是基礎科學,也不是壹般科學,而是對抗影響的力量。爭取精神自由和實踐自由的決心?[2]。可見,哲學中尋求真理、追求對客觀世界的客觀認識的目標,早已是其題目中的題中之義和自然之理。問題是,求助於哲學的手段是基於概念的理性思考,概念和事實從來不是壹回事。這樣看來,與其說哲學在過去的兩千年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不如說它壹直在為這個理想而奮鬥,在自身內部奔忙。解構(同時建構)?重建(同時解構)]。難怪有人感嘆?真相不可告人?還是?沒有真相?難怪謝林斷言,當知識無法解除人類的困境時,藝術就出現了。
阿多諾對哲學的理性認知有自己的理解:理性認知有其嚴重的局限性,它沒有應對苦難的能力。理性可以將苦難置於概念之下,提供減輕苦難的手段,但它永遠無法通過經驗媒介表達苦難;如果我們按照理性本身的原則行事,那就不理性了?即使苦難被理解,它也保持沈默,毫無意義。?[3]也就是說,除了理性認知和感性認知的二元對立結構之外,還有壹種融合了理性因素和感性因素的模仿。模仿是藝術的本質,模仿是主體對客體的倒戈,不像哲學概念是把客體吸收到自己裏面去。只有模仿才能把握人類的經驗,就像人類的苦難和震驚只能通過模仿,也就是通過藝術來表達壹樣,阿多諾曾經指出貝克特的作品?所體現的歷史經驗不能以壹種直接的非藝術形式表現嚴重衰弱的主體和現實?[4]。
上面描述的哲學的缺點只能靠藝術來彌補,藝術是萬能的嗎?不是。柏拉圖的烏托邦?排除作為二次模仿的藝術;黑格爾不再把藝術視為現實的最高形式。這些都說明藝術本身在客觀表達客觀世界方面是有局限性的。模仿藝術有點類似於巫術。根據人類學家的研究,阿多諾推測藝術和巫術起源於原始巫術,但後來分道揚鑣。藝術參與了啟蒙運動,而巫術則成為原始先民生活的遺跡。所有的藝術作品都表明他們周圍的世界拒絕真實的東西。巫術因為具有放棄對周圍世界影響的特性而被傳承得越來越牢固,這和藝術有什麽區別?[5]藝術的模仿本身就是對客觀世界的壹種解釋,不能進壹步闡明自身。所以阿多諾曾經說過,對於反思來說,藝術本身是不能被處理和治理的。只有哲學才能發現隱藏在藝術作品中的真理。
但過去的審美實踐往往不是這樣。由於缺乏對藝術經驗的哲學反思,傳統美學與藝術逐漸分離。傳統美學曾經因為缺乏藝術經驗而面臨著壹個無聊的選擇:或者遵循瑣碎的壹般概念或者* * *階段,或者基於常規的抽象結果對藝術進行武斷的陳述。?【6】對於藝術來說,傳統審美成了?額外的東西?。由於失去了反思哲學的保護,藝術被逐出了理性的殿堂,從此失去了對社會應有的批判功能,退化為意識形態。?可惜,什麽樣的社會?作者同化並習慣了抵制藝術,結果把它托付給了壹個非理性的保護區,在那裏反思和幹預是被嚴格禁止的。?[7] ?沒有反思和幹預?藝術,?不理智?藝術離反思美學更遠。
受傳統美學束縛的藝術變成了意識形態。由於缺乏哲學反思,藝術要麽走向純粹自律的極端,要麽淪為政治的附庸,只剩下壹個所謂藝術的空殼,失去了原本間接的社會批判功能。在文化產業的大背景下,藝術和意識形態正在成為壹回事?[8]。
傳統美學無法解釋現代藝術現象,它在現代藝術這個新生事物面前無所適從,因為這個新生事物逃脫了它所能給出的解釋。它只能試圖把新的東西還原成舊的、熟悉的東西,醜化那些不再能被解釋為非藝術的東西,凡是感受過卡夫卡和普魯斯特作品的偉大的人,都會有壹種傳統藝術觀念無法解釋其作品的感覺。種種跡象表明,傳統美學?對藝術現象的歷史功能缺乏敏感?。
相應的,基於黑格爾傳統哲學美學?藝術的終結?但它卻流行起來,暫時滿足了那些懷舊的人認為藝術不如從前,道德世界越來越差的壓抑心理。這種心理的前提是他們對現代藝術的快速發展視而不見。
既然哲學和藝術的分離導致了如此嚴重的後果,那麽有沒有結合的可能呢?換句話說,哲學和藝術有相同的哲學基礎嗎?事實證明,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
首先,藝術和哲學都是人類試圖客觀把握世界的方式。?藝術和哲學所擁有的不是壹種形式或建構的過程,而是壹種禁止幻覺的行為方式。?[9]它們之間的關系非常類似於事實(對象)與概念的辯證關系。從概念的哲學淵源來看,事實(客體)與概念的關系是辯證的。事實和概念不是截然對立的,而是相互中介的。事實(對象)是概念存在的前提,事實(對象)只有通過概念才能被人把握。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第1期孫立軍:哲學與藝術的相似性抗拒阿多諾的現代美學構想及其意義。其次,哲學有強烈的異質性欲望。?對於真正的哲學來說,與異質事物的聯系其實才是它的主旋律。?【10】哲學思維是概念思維,概念和實體不是壹回事。哲學真正感興趣的是非概念、個體性和特殊性。這就涉及到辯證法。阿多諾指出?辯證法的名稱是否意味著物體不被拉扯就不會完全進入物體的概念?[11]。辯證法的出現意味著人們開始試圖從哲學內部彌補概念的不足和缺陷。傳統哲學總是把這些東西當作暫時的、無意義的東西;黑格爾稱之為?惰性實體?從而將概念推向絕對,為糊弄人的概念等同於對象的哲學分神奠定了基礎。由於藝術思維的意象性和藝術語言的異質性,哲學所追求的異質性在藝術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辯證法用歷史上看似思維缺陷的東西來換取思維的力量,即沒有什麽能完全破壞它與語言的聯系。?【12】最後,藝術需要哲學的反思來揭示其隱含的真理。?正是通過哲學解釋,藝術作品的真理才得以揭示。?[13]同樣,為了表達它不能表達的東西,藝術需要壹種哲學來解釋它。這個?無法表達的東西?藝術作品的內容是真實嗎?正是藝術中真理內容的這種變異,以及這種變異本身,可以得到哲學上的解釋?審美經驗必須轉移到哲學上,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審美經驗?[14]。換句話說,審美經驗的存在是以哲學反思為基礎的;藝術作品的真理內容離不開哲學闡釋。二
阿多諾認為,藝術是唯壹沒有被極端身份征服的領地,它擁有有效抵禦身份幻覺入侵的真理內容。然而,藝術本身渴望哲學的全力支持,為哲學辯護,揭示隱藏在其中的真理內容。否則,它仍然是脆弱的,有被逐出理性世界的危險。哲學對藝術的支持體現在連接兩者的美學上。在阿多諾眼中,美學是抵禦極端身份對人類精神領域入侵的理想灘頭陣地,但傳統美學遠離藝術體驗,導致哲學反思與藝術體驗相分離,藝術得不到哲學的有力支撐,其領地逐漸被極端身份所吞噬。比如已經出現的文化工業造成的假藝術,在阿多諾看來就是極端身份攻擊藝術的例子。
傳統美學表現為兩種極端形態:壹種是自上而下的哲學美學,傾向於對概念進行反思,以康德和黑格爾美學為代表;更註重審美體驗的壹種自下而上的體驗美學,就是阿多諾所說的?將激進唯名論引入美學領域?以克羅齊及其後期美學為代表。兩者各有利弊:哲學美學長於反思,短於離藝術體驗太遠;體驗美學摧毀了傳統意義上的美學的理論基礎,它長於常新的藝術體驗,卻苦於缺乏藝術體驗。在涉及藝術的時候把自己從某些現象中抹去?哲學和美學的反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阿多諾說:美不能定義,但美的概念不能壹筆勾銷?沒有概念化,審美就會失敗,成為壹鍋粥。它只能用歷史和相對性的方式來描述不同社會或風格中被認為是美的東西。雖然它可能會從這些經驗材料中提取出壹些* * *特征,但作為結果的抽象定義必然是拙劣的模仿,壹旦遇到隨機拾起的具體藝術對象,就沒有說服力了。?[15]
阿多諾認為,當代美學的任務是統壹審美經驗和概念反思,辯證地溝通哲學反思和藝術經驗,從而把握藝術作品的真理內容。?對於未來美學來說,壹個有效但困難的方法可能是生產導向的經驗和哲學反思的良好結合。這樣的美學將超越藝術作品的現象學,從而將它與概念化的中介聯系起來。?【16】來自報價?生產型經驗?從文字中可以看出,阿多諾所謂的藝術體驗是指藝術生產者。藝術家的審美體驗,而不是讀者因閱讀而產生的審美體驗,雖然阿多諾並不認為作品的真理內容與藝術家本人有關。對讀者審美經驗的排斥與阿多諾關於文化工業背景下讀者缺乏審美經驗的論述是壹致的。
現代美學是審美經驗和觀念反思的統壹,應該是具體的、歷史的。
阿多諾反對傳統的哲學美學,把他的主要精力過多地放在對藝術的起源和本質的哲學探討上,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美學可能會失去方向。他說:?美學不應該像追大雁壹樣徒勞地探索藝術的本質;這些所謂的本質,要從它的歷史背景來看。?他認為美學與其說是關心藝術過去是什麽或者將來會是什麽,不如說是關心藝術現在正在產生什麽。如果不能從獨特的歷史背景中去審視獨特的藝術現象,美學就會像追大雁壹樣徒勞無功。
對於當前的現代藝術,阿多諾認為,現代美學應該試圖反思現代藝術的經驗而不是其他任何東西。阿多諾稱之為反思?二次反射?以區別於藝術對現實的反映(即藝術體驗)。第二種反思比藝術對現實的反思更進壹步,是對藝術經驗的反思,能揭示藝術作品的真實內容。沒有它的介入,審美體驗就不是審美體驗。
此外,阿多諾認為,對當下藝術的審視不應該有先入之見和哲學前提;我們應該用美學的內在批判來看待當下的藝術。他強調審美理解的模式是壹種行為模式,在這種模式中,感性過程圍繞著藝術作品的運動。只知道藝術內幕的人不懂這壹點,而只從外部看藝術的人,因為與藝術缺乏親和力,習慣於扭曲這壹點?與其在這兩種立場之間搖擺不定,美學不妨表現出與具體作品的必然關聯。他還指出?美學必須從自身形式的角度理解歷史內容的客觀性,而不是從歷史的必然過程中得出這種客觀性?[18]。這樣才能通過藝術獲得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是時間現象的真理內容嗎?。總的來說,阿多諾認為藝術包含了這個客觀世界發展的許多可能性,美學就是要揭示這些可能性,而不是帶著壹副歷史發展必然性的有色眼鏡來分析藝術。那樣的話,妳就失去了藝術中蘊含的真理。
具體的歷史的現代美學必須揚棄傳統美學。
阿多諾對傳統美學的否定體現了他的辯證否定精神,即他的否定是具體的、歷史的。?否定傳統美學,就是賦予傳統應有的權利。?[19]很大程度上,他給傳統美學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間,盡管他極力倡導的現代美學與傳統美學有著質的區別。阿多諾對傳統美學的態度與其對傳統哲學和傳統藝術的態度是壹致的。
阿多諾對傳統美學的揚棄體現在他對康德和黑格爾美學思想的辯證否定上。他對康德和黑格爾美學思想的辯證否定是具體的、歷史的。有學者指出,阿多諾推崇黑格爾美學,稱之為?精神美學?批判黑格爾美學,叫什麽?內容美學?。這種說法雖然有壹定道理,但也不盡然。因為阿多諾是對的?精神?然後呢。內容?內涵有自己的理解,和黑格爾不太壹樣。
關於阿多諾與黑格爾美學的關系,有學者認為?阿多諾的基本思想不是來源於別人,更多的是來源於黑格爾?[20],?阿多諾的思想是深深的黑格爾主義?[21];也有學者認為,阿多諾和黑格爾在美學上有本質區別。[22]主張兩者思想聯系的人認為,阿多諾是在用黑格爾的方式反思黑格爾的哲學母題,如藝術終結論、藝術精神、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系、自然美等。主張二者有本質區別的人認為,同樣的美學概念、範疇和命題,在阿多諾美學中卻有著本質不同的內涵和截然相反的價值取向。應該說,阿多諾對黑格爾美學概念、範疇和命題的借用是有他自己的用意的,也就是他自己的價值取向。阿多諾對黑格爾美學的批判主要表現在他對黑格爾美學體系思想的批判,說體系是?獨立概念的不祥領域?是資產階級嗎?神秘?。雖然他也肯定了黑格爾辯證法在美學中的應用,但他對黑格爾美學中辯證法的不徹底性進行了批判。他說:?黑格爾的藝術辯證法僅限於藝術風格和歷史,但他的藝術作品觀中似乎沒有辯證法,至少是遠遠不夠的。?[23]?黑格爾的美學,像他的歷史哲學和許多其他分析研究壹樣,並沒有貫徹他在主要著作中所闡述的辯證概念,盡管它包含了許多有價值的洞見。?[24]其他如黑格爾?藝術的終結?藝術精神的批判、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系、自然美都是具體的、歷史的。
正是因為阿多諾意識到黑格爾美學體系的錯誤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在美學史上造成了實質性的後果,他才追求更古老的美學史,重新挖掘康德美學的潛力。他說,?康德的理論在今天可能更有價值,因為它試圖將對必然性的理解與這種必然性在美學中是潛在的這壹思想融合在壹起?[25]。但這並不意味著阿多諾主張將黑格爾美學連根拔起,由康德重寫美學史。他充分肯定了黑格爾在許多具體問題上的貢獻。然而,他對康德美學的批判卻表現出相當尖銳的壹面。如果他是對的呢?藝術天才觀?批評壹針見血:?天才崇拜始於康德。?[26]
總之,阿多諾美學深受康德、黑格爾、尼采和弗洛伊德美學思想的影響。在哲學上,除了這些哲學家之外,他還批判了克爾凱郭爾的生存哲學、胡塞爾的現象學、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可以說是間接受到了他們的影響。此外,阿多諾與盧卡奇的哲學和美學思想保持著密切的關系,無論是積極的接受還是消極的揚棄;本雅明的美學思想對阿多諾的美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阿多諾美學思想的來源是復雜的,但我們應該註意到,他在接受這些大師的影響的同時,或多或少地分別對他們的觀點進行了批判。其中,黑格爾和康德作為傳統美學的兩個代表,受到的沖擊最大。
在美學理論上,阿多諾把批判的重點放在傳統哲學美學而不是經驗美學上,這可能與現代藝術的興起和現代藝術經驗的出現有關,而傳統哲學美學不僅對此視而不見,反而成為阻礙其發展的反動力量。阿多諾美學的理論起點是理解現代藝術並從理論上為其辯護。然而,阿多諾並不反對傳統哲學美學中的反思成分。他認為理解當今藝術的方法只有壹個,那就是批判和自我反思。盡管阿多諾對傳統哲學美學進行了無情的批判,但他仍然稱自己的美學為哲學美學,這與當時流行的經驗主義美學是不同的。可見阿多諾對傳統哲學美學的矛盾態度:愛得越深,恨得越多。因此,他也有強烈的願望對其進行改造,以發布新的真理內容,並在晚年為之不懈努力。三
阿多諾分析了哲學和藝術在追求真理方面的缺點和不足,為新美學的發展指出了壹條看似可行的道路。他的美學理論至少在捍衛現代藝術的成就,改變人們對現代藝術的態度和看法時取得了實效,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阿多諾作為否定辯證法的倡導者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哲學家,在批評黑格爾沒有始終如壹地堅持辯證法時,也沒有避免犯同樣的錯誤:第壹,哲學與藝術的分離是否是壹定歷史階段的產物,是否有可能重新融合?第二,除了哲學和藝術,科學還有什麽地位?
前壹個問題涉及到阿多諾對傳統藝術的真理內容的評價以及這種真理內容的發展方式,雖然他並不否認傳統藝術曾經擁有的真理內容,但也承認它們在歷史地質層仍然有影響。哲學和藝術的分離肯定是歷史的,它們之間沒有壹致和明顯的區別。觀念的區分始於柏拉圖;學科之分是資本主義社會教育制度決定的產物。阿多諾渴望規劃其理論的藍圖,但他完全忽視了哲學與藝術二分法的隱患,某種程度上也遠離了他極力倡導的否定辯證法。後壹個問題涉及阿多諾審美烏托邦的強度、藝術在現代藝術之後繼續存在的可能性、大眾藝術、後現代文化等問題。可以說,阿多諾美學理論的尷尬很大程度上源於此。
另外,阿多諾對現代美學的設想和拯救現實的可能性,並不意味著阿多諾直接把拯救現實的重任托付給了美學。沒有人認為阿多諾作為批判理論的主要實踐者之壹,會混淆生活與審美的界限。針對魏瑪、沃林等學者所持的阿多諾把美學作為最後陣地,救贖現實的觀點[27],有學者明確指出,阿多諾的美學不同於本雅明的浪漫主義美學,因為阿多諾把?帶有自然歷史概念的審美經驗被認為是現代被施了魔法的理性的解藥?。也就是說,阿多諾通過審美經驗拯救的是理性而不是社會現實。[28]把恢復理性作為審美與拯救現實的中介,無疑是深刻的。拯救理性就是反對啟蒙的神話和極端認同。這樣才能獲得壹種現實的力量,才能徹底改變社會現實。問題在於,藝術的真理內容只能通過哲學反思獲得,而反思的前提在於擁有與啟蒙理性和同壹性思維完全不同的真正意義上的哲學理性,悖論可想而知。阿多諾在《否定的辯證法》中否定了辯證法的先在性。通過這種否定的哲學或辯證法,人們對現實中否定的運動規律的認識能力得以保留?[29],而不是顯示壹個?冬眠策略?不如說阿多諾自己在理論上真的陷入了困境,把不是立場的否定辯證法變成了立場,為後人所詬病。
盡管如此,阿多諾從現代藝術的角度對待傳統美學的科學、客觀的態度,以及建構自己理論的開放性,仍然給我們以啟示,對當代美學的建構具有借鑒意義。
首先,從現代藝術的現實出發來建構現代美學理論。阿多諾的現代美學觀來源於現代藝術的現實,它深深植根於現代社會的現實。阿多諾的美學有壹個明確的目標,那就是哲學與藝術之間的* * *反抗,對虛假身份和整體社會的反抗。從現代藝術出發,也就是從批判現實出發,從世俗的快樂出發,是很有現實意義的。當代美學建設的實質在於對當代社會現實的理論批判。這種批評只能與當代藝術實踐緊密結合。在當代美學理論建設中,壹些浮躁的美學工作者往往喜歡做出宏大的理論假設,卻很難在理論上有真正的突破。主要問題在於虛擬的理論框架,卻很難有真正的現實批判內容。其次,正確對待審美傳統,挖掘傳統美學的潛力。阿多諾不是虛無主義者,他在自己的哲學理論中多次批判文化虛無主義。他的美學理論建立在現代藝術實踐的基礎上,已經脫離了傳統美學的範疇。按理說,阿多諾的美學理論應該徹底拋棄傳統範疇,另起爐竈,與傳統美學劃清界限,但阿多諾沒有這樣做。他給傳統以應有的地位,強調?用概念超越概念?。這是真正的唯物主義實踐,傳統嗎?換湯不換藥?理性批判的系統思維。在現代主義藝術問題上,阿多諾之後的個別理論家甚至全盤否定現代主義藝術的成就,這是壹種極端的做法。在我們當代美學的建構中,受政治的影響,往往在理論上走極端,過於強調消極的壹面,而忽略了傳承的壹面。現在,這種情況不應該繼續下去。
最後,註意美學理論的開放性。正如對傳統美學和傳統藝術的批判是具體的歷史的壹樣,阿多諾對現代藝術的肯定也是具體的歷史的。這為他的理論奠定了基礎。阿多諾想把他的《美學理論》壹書獻給現代藝術的代表作家貝克特,這實際上暗示了他的理論的適用性?現代藝術的美學理論並不是普遍適用的。當被問及藝術的未來走向時,阿多諾三緘其口。因為阿多諾認為藝術的處境是很危險的,藝術的發展還是未知的,就像這個社會的發展壹樣,還是要靠生活中的每個人來做出判斷,做出努力。應該說,阿多諾的實踐無疑提醒我們,任何美學理論框架都應該考慮藝術真實這個變量;藝術這個變量決定了當今美學理論的開放性。[參考文獻]
【1】(德國)特奧多羅?阿多諾,張峰譯否定的辯證法[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1版,14。
[2](聯邦德國)馬克斯?霍克·哈莫,特奧多羅?魏?阿多諾,洪佩瑜等譯。啟蒙辯證法[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版本1,231。
[3](德)阿多諾,王克平譯。美學理論[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33。
[4]薛華。黑格爾與藝術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5](美)腓特烈?錢李子秀譯《詹姆遜:語言的牢籠?《馬克思主義與形式》,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
[6]劉新文。阿多諾與黑格爾美學思想比較研究[J].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版),2001,(6): 48-54。
[7]參見《現代性的持久性概念》(威爾默,政治出版社,1991)和《文化批判》。《沃林》,張國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11版。
分享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