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要推進企業文化建設,樹立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堅持服務至上的企業精神,誠信興商。下面我為大家準備了商業企業發展的動力,供大家參考!
首先,商業文化是現代商業的標誌。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作出了加強文化建設的重要戰略部署。不僅僅是文化部門的事,更是直接關系到全民素質、社會道德、文化素養、和諧生活的事。也是壹項高瞻遠矚的戰略舉措,直接關系到各行各業的素質和素養、生存和發展。文化建設的意義是深遠的,影響是全面的,尤其是對以交換為手段滿足社會需求,與消費者建立最廣泛、最直接、最密切的經濟聯系的商業服務業而言。商務服務業不僅是壹項民生工程,也是壹項全國性的社會活動。其文化含量、文化素養和文化建設直接關系到商務服務業社會責任和服務功能的實現。
商業文化是商業與文化的有機結合,是現代商業的重要標誌。Xxx是現代商業文化的倡導者。在擔任商務部部長期間,他積極倡導將商務文化建設作為商務發展的核心和突破點,從而推動商務素質的全面提升。但想象力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有人嘲諷他不務正業,應該當“文化部長”,這也導致現代商業文化建設成為空談,難以很好地實施。其實商業和文化並不矛盾。商業不能沒有文化,文化也不能脫離商業。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同理,沒有文化的企業是愚蠢的企業。文化是現代商業的靈魂、象征和精髓。作為文化產業,離不開商業。它凝結著知識、藝術、技能和文明,是勞動精華和智慧的結晶。只有通過必要的商業運作,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它的代價可能是政府支出或享受,但它包括交換和商業行為。我們反對文化的過度商業化、庸俗化和產業化,主張借助商業促進文化的繁榮發展。
企業文化建設也是企業的壹項重要任務,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企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競爭力。是全體員工的責任,關系到員工的素質和企業職能的發揮。企業文化建設應作為企業的重中之重,貫穿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以企業商業文化建設為契機,深入實施商品流通市場各個環節的商業文化建設。
第二,以人為本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
商業文化的核心價值是以人為本,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這是由企業的商業職能決定的。其中,零售業直接與人打交道,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它不僅與人們的生活內容和環境有關,而且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有關,這也反映了商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也體現了黨和政府對廣大人民群眾的關懷。以人為本,主要體現在“尊重”和“維權”兩個方面。尊重消費者是所有零售員工的基本職責,具體來說,就是尊重每壹位客人的尊嚴和權利。俗話說“來的都是客”,員工要盡力讓顧客感到舒適和親切,感受時代、生活、享受和社會主義的溫暖,讓顧客真正感受到“買不買”商品是壹種享受,沒有遺憾,讓每壹位顧客都能深刻感受到社會的熏陶和文明的感染。其次,維權是以人為本的核心和具體表現,其基本要求是做到公平交易、公正誠信、明碼標價。真正做到不賣假貨,不賣假貨,欺客宰客,不滿意就退貨,盡壹切可能維護消費者的根本利益,這才是商業文化核心價值的終極體現。企業文化的建立和完善必須確立以人為本的終極目標。
第三,企業文化是壹個系統的概念
商業文化是壹個系統的概念,是文化商業、文明商業、科技商業、服務商業、歷史沈澱等優秀商業傳統的總稱。
商業文化是商業價值觀的體現,具有廣泛的內涵和豐富的外延。它是商業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品質的結合,是傳統優秀經營理念與現代文明的結合,是以人為本與職業道德的結合,是環境創造與內在動力的結合,是企業文化實力與競爭力的結合。商業文化以利他主義為基礎,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在實現社會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和自身利益。商業文化和奸商文化完全不同,“無奸不商”“無奸不商”是對商業行業和商業行為的誤解。所謂的奸商文化,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通過投機取巧、偷工減料、摻假等手段,不顧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使用各種有害添加劑作弊,達到牟利的目的,甚至利用現代技術制毒制毒。這種文化對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公眾應該區分合法商業,商業文化和奸商文化。
倡導現代商務文化,反對暴利文化,有利於提高商務服務業整體素質和穩定市場秩序,維護商務服務業協調、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四、企業文化應堅持服務第壹的精神。
企業只有把服務放在第壹位,才能全面提高綜合競爭力。企業文化建設要求企業堅持服務第壹的基本理念。購物是壹種消費行為,服務是壹種文化行為,服務水平體現了商務人士的素質和水平。服務是商業企業職能的體現。商業為服務而生,因服務而發展。沒有服務或者服務差,商業企業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商業文化首先要體現在服務上,具體體現在服務的範圍、質量和態度上。樓不高,店不大,貨不多,路不寬,情有靈,特事特辦,客旺,信旺。外在的規模和外在的形象只能給消費者壹種視覺上的感受,而商業文化中所體現的服務精神,即把顧客當親人朋友,盡職盡責,給消費者產生內心的感受、對人格的尊重和愉悅的體驗,進而給消費者留下深刻美好的記憶,這是任何營銷手段都無法替代的,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條件。
我們要樹立壹個理念,服務比商品重要,質量比數量重要,誠信比金錢重要,效率比規模重要,軟件比硬件重要。這就是商業文化,這是對企業和每個從事商業的人的要求。沒有這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會缺乏。
5.誠信興商是企業文化的具體體現。
以誠信促商業,實施共贏戰略,是商業文化的具體要求和集中體現。誠信是壹種文化,是壹種軟實力,是壹種無形資產。正所謂“精誠招天下客,得民心”。信的核心是真實,即真誠、真實、真貨、真情。有了信用,企業才能獲得客戶的信任,形成信譽,生意興隆,實現可持續發展。誠信是商業文化的精髓,誠信是傳統優秀商業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結合。“正當賺錢,貨真價實,童心未泯”是商人必須具備的基本職業道德,這個觀念也應該是職業道德的標準。
雖然利潤是所有企業的共同追求,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和發展的條件,但必須有壹個合適的賺錢方法,這就是法律、規則和規定。任何壹種把利益建立在對對方利益的侵害和侵占上的商業行為,都是損人利己的行為,是違法違規的,是沒有文化的表現。商業活動反映了復雜的經濟關系,包括產銷關系、零售供應關系和商店集團關系、零售貿易和流通關系。沒有共贏,沒有全面的關懷,沒有協調的發展,就無法維持和穩定兩者之間的關系,失去長期合作的紐帶,也沒有商業文化的具體體現。
6.重視企業文化就是重視員工隊伍的培養。
企業應重視文化教育,培養壹批敬業的員工。但是,文化不等於文憑。商業文化是商業工作者的專業經營、服務能力和專業水平,是其敬業精神的具體體現。沒有受過教育的工人充其量是出賣勞動力的勞動者。他們既不能成為人才,也不能成為企業的主人。尤其是商業工作者,無論屬於哪種業態,從事哪種流通工作,基本職責都是為消費者服務,為消費者負責。工人如果不認真服務,不掌握自己商品的知識,不遵守等價交換的原則,就不能算是好工人。他們充其量只能充當小商販。壹手進壹手出是“二手販子”行為,不值得提倡。沒有文化的商業工作者只能起到交換工具的作用,更談不上敬業、愛商、創業。
與國有企業相比,民營企業具有更大的靈活性、適應性和流動性,但據有關部門統計,前者的生命周期只有後者的壹半。除了國企的行政和政策支持,還有很重要的壹點,就是國企非常重視文化建設和職工職業素養的培養,讓職工有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這成為延長職工壽命的動力。民企要向國企學習。而民營企業的員工對企業缺乏認同感、歸屬感、向心力和奉獻精神,沒有員工基礎。僅靠企業家的幹練和拼命精神,很難維持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
七、企業文化要重視現代管理團隊的建設。
構建現代企業文化,企業不僅要培養壹批敬業的員工,還要培養壹批知識型的管理團隊。他們是“經驗+文憑+能力”組成的企業管理層,是踏實肯幹、懂理論、懂得經營管理、統籌規劃、執行力、調和力、應變能力強的職業經理人。他們著眼大局,運籌帷幄,雷厲風行,親力親為,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善用人才,人盡其才,把握趨勢,隨機應變。他們是企業的第壹生產力,是企業利潤的創造者。
具體來說,商業企業的利潤來自三個層面:第壹個層面是勞動者,他們創造了社會的平均利潤;第二個層次是商業勞動者,他們創造了商業行業的平均利潤,這個行業不同於農業、工業或其他行業,創造了行業利潤;第三個層次是企業的管理者,他創造企業利潤,體現作為管理團隊的能力,顯示管理團隊的特殊優勢和競爭力。商業競爭是同壹商圈內同壹業態的競爭和較量,不取決於其規模,而取決於以企業管理團隊為核心的綜合競爭力。是企業之間商業文化的對抗,是管理團隊的較量。
八、老字號是傳統商業文化的結晶。
對於有壹定歷史的企業來說,發揚傳統,重整老字號的輝煌是最明智的選擇。百年老店不是時間的概念,越久越好,而是商業文化的概念,是傳統優秀商業文化的凝結、沈澱和傳播,是服務理念的傳承,是獨特技術的傳授,是商業文化的發展。要精神而不是雷同,要繼承,要發揚,要創新,要發展。商業文化是壹家老店幾十年、上百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核心,是可以繼承和發揚的。通過優秀的積累和壹代代的傳承,企業才能不斷創新發展。
沒有傳統的商業文化,就沒有老字號。老字號是傳統、理念和優秀文化的結晶,支撐著企業和商品沿著歷史脈絡發展,經久不衰,永葆老字號的青春。傳統是老字號的精髓,創新是其存在和發展的動力。歷史的變遷,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更新,新技術的進步,淘汰了無數的企業和商品,而最終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則是完全秉承傳統,根據形勢的發展不斷創新,吸收先進的理念,從而在變革中生存,在創新中發展,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維持生存和發展。如果沒有創新型企業,最好的情況是勉強存在,更多的是被時代潮流淹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