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園林建築的傳統與現代?

園林建築的傳統與現代?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園林建築的傳統與現代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以傳統文化為背景論述了傳統建築文化的延續與發展,傳統建築文化的存在形式,傳統建築文化的優秀成分和局限性以及中國建築文化的困惑。隨著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興起,後現代主義的反傳統,以及不可逆轉的多元化創作潮流,要求建築師們要以建築文化為背景,不斷提高自身和整個社會的建築文化素養。這對於弘揚建築文化,繁榮建築創作,推動“建築文化學”的創立和建築事業的發展有壹定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了解傳統文化和傳統建築文化的基本內涵和外延,正確對待傳統建築文化,對於促進文化現代化,弘揚建築文化、繁榮建築創作、推動“建築文化學”的創立和建築事業的發展有壹定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1傳統文化與建築

1.1傳統文化的本質

1.1.1“傳統”的基本內涵及現代涵義

“傳統”到底是什麽?有的說是形成傳統的動力;有的說是已經形成的文化遺產或文化。具有民族生活情感的相互關系,同時在民眾中不斷流傳、繼承下來是否就是傳統?丹下健三先生有壹個通俗易懂的比喻:“就音樂而言,可以分成演奏者、作曲家及聽眾三個部分,當然作曲家肯定是本質的創造者,把音樂加以流傳的是演奏家,而去欣賞這些曲子的則是壹般的人們”。“在音樂上把傳統加以繼承的母體,是演奏家的重復,而存在於民眾之中。亦即在音樂的傳統和創造這個歷史環節上,是作曲家———民眾———作曲家這樣壹種關系,而演奏家的重復是與本質無關的”

傳統的現代涵義,可以認為是:人類創造的不同形態的特質經由歷史凝聚而沿傳的,流變著的諸文化因素構成的有機系統。盡管傳統的定義存在著種種不同,但關於傳統的基本內涵,並無大的分歧:其壹,壹般是指貫通古今以至未來的某種流變著的,根本性的東西;其二,是經歷史沿傳下來的具有壹定特色的文化、思想、心態、道德、風俗、宗教、藝術、制度等“遣傳因子”;其三,各地區、各民族所創造的傳統,具有各不相同的形式和狀態。

1.1.2在建築領域,傳統的表象直接體現為歷史上的建築形式

在建築領域,傳統的表象直接體現為歷史上的建築形式,它同壹個民族過去的生活方式,建造手段以及社會對建築的各種需求有關。例如西方古代希臘、羅馬以及文藝復興後期的古典柱式形式,

中世紀高聳的尖券等.已往年代的作品和民族記憶中把習慣的形式美法則保存了下來,使它們具有直接體現歷史文化含意的形象價值。建築傳統更深刻的內涵在於作者歷史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積澱。

因此,“傳統”作為壹個系統的核心和區分評價尺度就是價值觀念系統,即客觀事物及其屬性和主體需要的某種肯定和否定的關系結構,它對整個傳統系統起著調控、制約的作用。正如普列漢諾夫所言,壹個民族的文化,都是由它的精神本性所決定的,它的精神本性是由該民族的境況所造成的,而它的境況歸根到底是受生產力和它的生產關系所制約的。

1.1文化與建築

1.2.1建築文化的特性

文化是人類在尋求理解生存方式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所在,它有著整體的、開放的、發展的特性,同時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慣性和積澱性。由於地域、語言、人種等不同,各種文化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從本質上講,各種文化之間不存在優劣、高下之分,但由於時代不同,又存在先進和落後。建築活動是人類征服自然為謀求生存的活動,同時又是壹種重要的文化現象。建築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民族性、時代性、物質性和精神性等特性。

1.2.2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比較

有什麽樣的文化土壤與氛圍,就會有與之相適應的建築文化,建築與文化互為同構關系。在人類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由於源頭與走向不同形成了印度、中國(華夏)、阿拉伯、古希臘、古羅馬等文化體系。這些文化體系相互獨立且自成體系,與之相應的建築又各具特色,反映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底蘊。中國古代建築較之西方古典建築有著明顯的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應從民族文化背景和深層次中尋找答案。西方文藝復興運動,借助於古典文化來反對封建文化和建立自己的新文化,這個運動的思想基礎就是“人文主義”,提倡資產階級的尊重人和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觀。文藝復興建築就是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其建築風格是講究理性、統壹與並富有條理性。文藝復興建築的著名實例有意大利聖彼得大教堂、維琴察的文藝復興後期大師帕拉第奧的代表作圓廳別墅,總體特征是平面方正對稱、規整、講究條理。而中國傳統建築如城市、宮殿、寺廟、宅第等,比較充分地體現了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倫理道德和封建等級制度,例如北京故宮其平面中軸對稱、縱深布局,在建築形體尺度的對比中、屋頂的不同等級和臺基尺度的變化中,創造了高低錯落、起伏開闊的群體空間,深刻地表達了王權至上的思想,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文化的烙印。通過以上比較不難看出,其隱藏在建築表相之後的文化對建築的影響是何等深遠。

文化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的交往日益增多,不同類型的文化也在發展中相互滲透、交流,促進了文化的不斷進步和發展。不同文化之間有互補性,中國文化可以補償西方文化之不足,克服它的機械性和形而上學;但同樣,需要吸取西方文化的精髓,增加它的科學性,建築文化亦然。我們必須弘揚理性精神,敢於沖擊傳統觀念,在否定中前進,創造具有鮮明時代性的民族建築文化。

2傳統建築文化

2.1傳統建築文化

2.1.1傳統建築文化的性質

什麽是傳統建築文化?怎樣對待傳統建築文化?這是壹個值得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如果我們把壹維時間分為過去、現在和將來三段的話,那麽,傳統建築文化則是人們在過去生產實踐中逐漸創造出來的建築文化。傳統壹詞,是指世代相傳,約定俗成的社會因素,如文化、道德、思想、制度等,由上代傳交給下代。因此,傳統,具有以下性質:

1.普遍性。它必須是壹個民族所***有的,而不僅屬於少數人。

2.傳承性。它必須是代代相傳的,而非由少數人杜撰出來,它的來源雖未必與民族同時發生,但至少有了相當的時間,使大家對它的起源已很模糊。

3.演進性,也叫進化性。有兩方面的原因使傳統不斷進化,壹是由於傳統代代相傳,必然要經過各個時代的調整選擇,與新時代要求壹致的傳統得到發揚。二是各個時代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是不可避免的,盡管傳統的保守性,它對外來文化容易采取排斥態度,但在與外來文化的長期接觸中,其中有益於傳統的那部分外來先進文化,或遲或早會不斷被吸收、融合,從而包容在傳統中,這也是傳統不斷演進的重要原因。

4.不成文性。它必須是壹個民族的大多數人自覺或不自覺接受的東西,它無法列成具體的條款,勒令大家遵從;它永遠隱在文化實體內容的後面,形成壹種不易言喻的氣質;可以拿文化現象作比喻,卻難於給傳統下具體的定義。

2.1.2傳統建築文化的特性

作為傳統建築文化,它既然是整個社會文化的組成部份,那麽,它必然具有文化的歷史性、民族性、地域性和連續性等特性。不言而喻,傳統建築文化,也必然具有傳統的上述特性。我們闡明了這些看法,如何正確對待傳統建築文化自然也就十分清楚了。

正因為傳統建築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發展的連續性、傳承性和演進性等特性,所以它必然有許多具有價值的東西需要我們去繼承。比如,體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園林,不僅以其獨特的風格在世界上享有盛譽,而且其中反映“順應自然”、“珍惜生態”,“天人合壹”哲學理念的手法和形式,確實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符合自然的設計理念與現代藝術理論是不謀而合的。就是與大家族制度、家長制度和傳統的倫理觀念緊密聯系的四合院也不能全盤否定,它不僅提供了在鬧市中知識分子所迫切需要的幻想空間,而且有利於住在其間的各階層居民的交往,使“人際和諧”的優秀傳統文化,在房屋建築上得到最好的體現,這是獨門獨戶的小住宅根本無法達到的。至於我國各族人民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創造的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中華建築文化,如江南水鄉建築文化、嶺南建築文化、黃土高原的生土窯洞建築文化和西南山地建築文化,更是傳統建築文化中的珍品。因此,那種全盤否定我國傳統建築文化,認為提倡繼承傳統就是復古,就是阻礙現代化的觀點和看法是不對的。我們認為,否定傳統建築文化,不僅會造成自暴自棄的社會心理,而且也對民族的新的建築文化的建立不利。

還應指出,對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估價,國外建築師(包括華裔外籍建築師)比國內建築界要高;外國人通常比中國人更喜歡中國傳統建築,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壹個在世界上曾領先1000多年之久的民族的傳統建築文化,居然沒有什麽精華可以繼承,這怎麽可能呢?

也正因為傳統建築文化,是在壹定的歷史條件和政治、經濟、文化背景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歷史的局限性,因此,適合昨天生產、生活方式的傳統建築文化,就不可能完全適合今天新的生產、生活方式了。所以宣傳傳統至上,只醉心於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發掘,而不註意向西方現代化建築吸收營養,也是片面的,不正確的,於新的建築文化的創建無益。

那麽,對待傳統建築文化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什麽呢?我們認為,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分析、繼承、創新。分析是為了有選擇的繼承,繼承是為了更好的創新。我們主張,無論傳統的建築形式還是外國的建築形式,都不可能毫無選擇地加以套用。我們主張對傳統的、外國的建築文化,都要在吸收、消化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造出既有民族形式又有社會主義內容的建築新文化來。當然,要真正做到這壹點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是壹條艱難的荊棘叢生的道路,然而只有堅持在這壹條道路上走下去,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創造出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建築文化來。

2.2中國傳統建築文化的困惑

早在本世紀30年代,求新派認為中國的舊式房屋不合時用,又不經濟。求新派不僅強調建築藝術的整體性,還提出了建築形式繁簡變化的“循環論”,“在現代交通發達、文化傳播,國際間同壹樣式建築之產生將具有必然性”。然而,傳統派則是在承認傳統建築的弊病並謀求以科學的方法,現代的材料來改進之的基礎上,“以科學方法,改善建築途徑,謀固有國粹之亢進”。這派建築師強調要把中國傳統樣式作為壹種富有特色的傳統來對待:“中國皇宮式建築,在歷史上占有極高位置,此時摒棄不顧、不特無以對我歷史上發明家,且舍已之長,取人之短,智者所不為也”。“我們不應極端的無意識的,壹味模仿歐化,而卻把自己的民族全部抹殺”。主張“中體西用”或曰“西體中用”。“我們中國今後的建築藝術應該取西人科學的長處,再加以東方民族的精神,那麽方才堪稱‘有美皆務無所不臻的了’”。

70年代末、80年代初“解放思想”的討論,夾雜著對“文化大革命”的痛苦記憶和對“現代化”、“新時期”的強烈憧憬,在建築形式上表現為壹種反傳統、激進求新的趨向。建築師把建築的形式同建築作為人們從事生產和生活活動場所的功能相壹致的現代主義的建築價值取向套裝在哲學範疇的框架上,把“建築的目的性,即物質功能和精神功能”,當作建築的內容。或把建築的內在矛盾界定為建築空間與建築實體的對立統壹作為建築的內容,實質上把建築的樣式直接偷換成了哲學上“形式”的概念,並由此以反對“形式主義”來反對傳統樣式。復古主義理論的錯誤,首先在於它把建築的形式和內容割裂開來,又把各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在各地方創造出來的各種建築形式認為是永恒不變的東西,可以任意套在任何內容上,這樣,傳統樣式在被批判的語境中,就是傳統樣式=形成主義=資本主義,傳統樣式=形式與內容割裂=反辯證唯物主義。

另壹方面,借助“新時期”、“向現代化進軍”的社會精神價值取向和社會進步的樂觀情緒,在唯恐被甩在世界進步和西方發達國家後面,在推行壹種實用主義和別無選擇的應戰中,西方化/東方化被抽掉具體內容而被壹種普通的,不容置疑的新/舊的判斷所代替。以新/舊、古/今時間先後來代替價值判斷,這是壹種單線的進化模式,是西方近代科學發達後的壹種技術樂觀主義的反映。西方自古希臘、羅馬到文藝復興、新古典主義、折衷主義,乃至後現代的歷史主義,建築技術和材料、功能和經濟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樣式的建築仍然受到建築師和社會的歡迎,而現代主義倒象個借助戰爭、危機和技術恫嚇力來截斷傳統之河的野蠻的異族入侵者。中國建築的傳統樣式也是從秦漢的初成而經歷了佛教傳入,西域文化的輸入等影響而延綿不息。近世西方文明的侵入所造成的經濟、技術、材料、功能的大變更,是否也會是傳統樣式揚棄、轉化的契機呢?以此為目的的民族風格的探索不應是受到鼓勵?而斷言傳統樣式產生的條件已經消失而傳統必然消失,好象是壹個基於“時間精神”神話的幻想和設定,難道唐詩宋詞,古典音樂傳下來並取得“高雅”地位,傳統建築樣式不也是,或曰至少在相當壹部分人心目中,是生生不息,彌古彌貴呢?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伴隨著後現代主義理論在中國建築界的流行,尤其是整個西方社會的懷舊傾向和保守主義回潮,傳統派在與創新派的論戰中似乎占據了主動地位,尤其是多元化的文化格局,使傳統派不僅獲得得了與創新派“井水不犯河水”的平行發展道路,而且由於傳統價值的反彈和操作的粗暴,傳統樣式在新建築中,尤其在建築藝術的主流中,幾乎要占據了意識形態的霸權地位,成為大型公***建築,重要文化建設的首選風格。

後現代主義對傳統的關註和新奇的手法無疑使中國建築界的傳統派受益非淺,而其反主流的懷疑、挑戰、拒絕的內涵卻少有深究。這樣,在“後現代主義來到中國”的移植過程中,建築師、評論家都急於占領話語的“置高點”,沒有來得及對自身現代化思維範式和現代主義歷史觀進行必要的審視和批判時,就把西方的後現代主義捧上了天,欲使後現代主義成為壹種風格教條,壹個發展的必經階段和壹種價值評判標準。

其實,後現代主義思潮和商業文化互為因果,最有價值的成果莫過於混沌中的多元了。價值論以客體與主體意向相符合的程度來作出取舍優劣的判斷,這無疑是主體性的壹種解放。傳統樣式作為壹種保證多樣性的可能和選擇,在更加開放與寬容的文化結構中獲得了某種不可動搖的獨特地位。

3建築文化的現代性

壹個建築給人的形象感覺是通過兩個層面去體現的:壹個層面是建築型體和空間虛實的變化,這很重要,是主體結構,但要創造壹個感人的建築形象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另壹個層面就是建築的二維設計,包括飾面的色彩、分格、質感等等,它們對建築形象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只要使體型塑造細部處理結合起來,就會取得很好的視覺效果和社會效果,而無需更多額外的投資。這壹點國內外有許多優秀的實例都做的很好。如巴塞羅那獨戶住宅磚砌建築院墻,采用兩種不同砌築方式組合在壹起產生了統壹而富於變化的建築形式。再如,帖面磚飾面的分格及色彩的搭配,面磚橫貼豎貼的配置變換,不同材質的對比等等,會使人感到豐富、自然和諧。還有玻璃幕墻的出現給建築外墻帶來了壹種完全不同於由磚木材料構成的建築外墻的感受。其本身的構造形式不同,玻璃幕墻也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在無框懸掛式玻璃幕墻中玻璃固定在壹個自承重鋼結構體系的鉤掛體上,玻璃材質的特性及鉤掛件的連接點都最大限度地展示在建築立面上,是對現代高新技術的完美表達。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壹個好的建築作品往往通過建築細部來充實建築形象;用不同民族文化理念精心設計的建築,就自然而然地孕育出各民族獨具特色的建築文化。壹定的建築文化及其細部處理是和壹定的建築材料密切相關的,是對建築材料的獨特領悟。新的建築材料的湧現為我們塑造民族建築文化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可能性。如果說以前是用磚、木、石的民族建築,今天我們要做的是用混凝土、鋼材、玻璃、鋁合金、石材、面磚、塗料等新型的建築材料去塑現代的、民族的建築文化。這些是古人所沒有做過的,靠抄襲、拿來現有的、別人的東西是沒有出路的。我們要做的只有創造,而這種創造必然會與建築遺產與傳統保護、繼承和發展以及世界不同地區的建築文化特色聯系在壹起。我們只有通過學習、分析那些成功的建築實例,從中受到啟發,取其精髓,汲取營養,使我們的建築文化發揚光大。

追求建築的文化性,並不等於用過去落後的技術手段重建舊時代的建築,而是用最新的設計理念,最新的技術去建造這壹歷史時期的具有區域性、民族性、國際性文化特點的建築,真實地體現出自己的時代風格,使我們的建築文化得以正確表達和延續。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制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傣族的知識
  • 下一篇:審判業務法庭是做什麽的?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