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是中國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是浪漫主義詩人的傑出代表。作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者,屈原熱愛祖國和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日月爭光”的崇高人格,激勵和哺育了千百年來無數中華兒女,尤其是在國家和民族危難之際。作為壹個偉大的詩人,這種精神更加明顯。它不僅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從集體唱和到個人原創的新時代,而且他的新詩風——楚辭,突破了《詩經》的表現形式,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力,為中國古代詩歌創作開辟了壹片新天地。後人也把楚辭和《詩經》稱為“風騷”,是中國的詩歌。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也影響了漢賦的形成。1953年,在莫斯科召開世界和平大會的世界和平理事會決定將屈原列為世界文化名人,號召全世界人民隆重紀念他。屈原的名字將永遠留在全世界人民的心中。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為了與世界和平大會相呼應,爭取國際地位,中國人民和文化部決定由郭沫若、遊國恩、鄭振鐸、文等人組成“屈原研究小組”,將屈原作品整理成冊,用白話文出版。在中國歷史上,屈原是最受人民敬仰和愛戴的詩人。據《續和·隋書地理誌》記載,屈原在農歷五月初五投江自盡。在中國農歷五月初五的端午節,包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起源於人們對屈原的紀念。1953年,屈原還被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壹,受到世界和平理事會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紀念。"
屈原對後世的影響有兩個方面,壹個是人格,壹個是文學。
千百年來,屈原的人格成為文人墨客的楷模。歷代詩人、詞人,尤其是遷居外地的詩人,普遍倚重屈原精神。也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屈原精神已經形成了修身養性的傳統。漢代的賈誼,唐代的杜甫,都直接繼承了屈原的傳統。從這個角度來看,屈原影響了傳統民族。
屈原對文學的影響也有兩個方面。壹是屈原《離騷》之後,產生了壹系列騷體作品。從漢代起,賈誼的《悼屈原》和《鳥賦》都是實騷體,晏幾道的《悼亡詩》和董仲舒的《孤士賦》也是實騷體。到了唐朝,劉。也有壹些是“對文”風格的作品。宋玉的《問楚王》是開端,而到了漢代,東方朔的《答客》和楊雄的《皆朝》是這類作品的延續。在唐代,韓愈的“體悟之學”也是這類作品的傳統。
當然,屈原的文學影響是非常廣泛的,不僅僅在以上兩端。劉勰《騷辯》說:“追風入美,馬揚隨浪得奇。他的衣服是詩人寫的,不是壹代人寫的。故有才者高贊,巧者獵取其彩詞,諷刺其山川者,小兒愚者采藥。”它的影響是深遠的,涵蓋了所有的歷史。
屈原是壹個詩人,只有從他開始,中國才有了壹個以文學聞名的作家。他開創了“楚辭”的風格(即“辭賦”的風格),被譽為“披衣詩人,非壹代”。據劉向、劉欣、王逸校對,屈原作品共25篇,即《離騷》。九章9章,65,438+0在旅行,蔔居,漁父。根據《史記》、《屈原列傳》中司馬遷的記載,《招魂》中有1。有些學者認為《趙達》也是屈原的作品。但也有人懷疑《征途》後面的章節和《九章》中的部分章節不是屈原寫的。據郭沫若先生考證,屈原作品傳世23件,其中《九章》、《離騷》、《九文》、《九章》11件。
總的來說,《離騷》、《田文》和《九歌》可以看作是屈原作品三種類型的代表。《九章》、《征途》、《蔔居》、《漁父》、《招魂》、《趙達》的內容和體例,可以和《離騷》列為壹組,大多有據可查,意味深長,重在抒發作者的內心感受。其中有壹種鮮明的個性,這是屈原所有創作的重點。《田文》是屈原根據神話傳說創作的壹首詩,集中體現了作者的學術造詣和對歷史、自然的看法。《九歌》是壹首獻給楚國諸神的音樂,經過屈原的加工和打磨,在人物感情的表達和環境氛圍的描寫上充滿了生活氣息。但是,它是由壹代又壹代的神來表達的,而不是作者本人。它
屈原的作品與神話密切相關。很多虛幻的內容都是從神話中傳承下來的。屈原也是壹個關心現實的詩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現實社會的各種矛盾,尤其是揭露了楚國的黑暗政治。
屈原作品的風格與《詩經》明顯不同。這與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民俗差異有關。當時北方已經進入宗法社會,而楚國地區還殘留著氏族社會的遺風,堅韌活潑,不受禮法約束。於是就這麽直白的表達了男女之情和愛國之情,所用的素材如此豐富,什麽都可以寫。寫神鬼同遊的概念,說明所有的神都有普通的民間人性,神只是超出普通人的人。他們使作品看起來華麗,充滿情感,無拘無束。這類作品表現出與北方文學不同的特點。
從體制上看,屈原以前的詩歌,無論是《詩經》還是南方民歌,大部分都是短篇小說,但屈原發展成了長篇巨著。僅《離騷》就有2400多字。在表現手法上,屈原巧妙地將賦、比、興結合起來,並廣泛運用“香草美人”的比喻手法,將抽象的道德、意識與復雜的現實結合起來。
在語言形式上,屈原的作品突破了《詩經》中的四句格局,每句話五、六、七、八、九字不等,還有三字句和十字句。語法參差不齊,層次靈活。“Xi”壹詞和虛詞如“之”、“於”、“乎”、“兒”等常用於句末,以協調音節,產生抑揚頓挫、歌唱和嘆息的效果。總之,他的作品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創造性。
楚人建立漢朝都城關中後,屈原的作品影響更大。隨著《楚辭》的不斷學習和發展,北方的文學逐漸成為楚。新五言詩和七言詩都與楚騷有關。漢代的賦作家都受到《楚辭》的影響,漢代以後的歷代都有“騷”的作品。作者經常用屈原的詩來抒發胸臆。詩、歌、詞、曲、劇、秦詞、大曲、劇本等。以屈原生平事跡為題材的繪畫藝術也難以計數,如屈原肖像、九歌圖、田文圖等。所以魯迅稱屈原的作品為“傑出”,“其對後世文章的影響甚至在三百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