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等都影響極大,對於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都起著重要作用。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國學學習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壹)

 壹個民族,壹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

 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壹、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偉大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吸收了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創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自強不息”的開拓精神;“厚德載物”的博大胸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無私奉獻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的憂國憂民的情懷等等,這些凝結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思想,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這是壹件大好事。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從做人開始。如果沒有做人的基礎,那就既不會有民族精神,更不會有革命精神。做人從哪裏開始?從灑掃庭除,應對進退開始;從國學啟蒙的“三百千”開始。這種學習不光是識字和道德思想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作為壹種文化的傳承來對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們把它稱之為“國學”。以國學啟蒙的範本“三百千弟”為例。《三字經》最重要的特點是條理清楚、文理明暢、概括精辟地傳授歷史文化知識,倫理道德知識,團結友愛的重要性,以及學習應當刻苦等等,被譽為“袖裏通鑒”。且反復勸勉學童勤學,敦促家長、老師認真對待對子弟、學生的教育。誦《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華民族姓氏的淵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遠,使用人數最多的兒童國學啟蒙讀本,在中國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國文化的小百科全書。《弟子規》是關於品德修養、行為規範的國學啟蒙讀本,將中華文化所倡導的忠、孝、仁、義、禮、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語言,淺近的歷史典故講述清楚。

 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啟蒙開始。回溯源頭,傳承命脈,“國學”是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二)

 昨天本人聆聽我校校長組織全體老師學習國學經典的講座,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現在外國人都學習我們的國學經典,創辦了不少孔子學校。我們國人有什麽理由不學國學經典。學習國學經典:第壹,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教學工作打好良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第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經典。

 壹、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身素養

 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養性齊家等等。”修身是壹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壹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作為教師,我們除了在能力、知識方面外,還應註重自己的表率作用。說到底就是"業務+人格"。盡管教師不是官,是教育人家,是學者,但是教師要想管理好學生,就要真正地為學校。家長學生辦實事,善於聽取來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見和建議,集思廣益。

 二、學習國學可以提升班級及其他各方面的管理水平

 “入則孝,出則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長對的孩子來說是首先應該具備的品質。為此,我學校老師應該經常組織了對學生進行愛心、孝心教育的活動。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勞動,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

 學習了國學經典後,我認為還可以在我們的今後各項活動及班隊課中,加入經典誦讀,如《弟子規》《唐宋詩詞》《三字經》等適合孩子誦讀的經典;其次讓我們的環境與經典對話,收集有關宣傳資料、圖片、布置校園的環境、氛圍;利用傳統節日對學生進行滲透教育。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每個節日的由來、慶祝方式、利用xx古城風俗習慣等內容,讓學生在接受傳統文化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個性品質。

 古為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壹目的。學習國學,讓我們了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三)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壹: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壹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余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松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壹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壹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裏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壹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發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麽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壹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壹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壹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壹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為壹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壹筆財富。它讓我知道壹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壹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壹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壹切都顯得那麽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壹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註。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壹個中國人。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四)

 自20xx年x月第壹次上課以來,至今已有x個月了,自己感到收獲不少。實際上,在進xxx國學社之前,我就壹直對中華傳統文化特別愛好,可只是零散的學習其中的只言片語。這種情況自從參加國學社以後有了改變,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開始去學著堅持。回想x個月來,收獲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獲:

  壹、在國學領域似乎有了壹種要入門的感覺。

 從文字關到義理關以及研討,上課所帶來的是古今的壹種貫通感,似乎有了壹種豁然開朗、不斷更新自我的感覺。有什麽疑惑,請教老師和同學,大家都是那麽無私、友愛的答疑釋惑。學的很過癮、很暢快,原有的學習興趣越來越強。也許國學就像月光寶盒,裏面看似樸素,實則蘊含著大道。而打開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開啟裏面的大道,是需要鑰匙來解開其中的密碼和玄機的。原來自學國學容易陷入文字層面,義理層面和人生層面很少引發,有了明師啟發引導、同學***修就是最好了。而這使我開始發酵,這也會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遠。

  二、心態和情緒方面好了。

 原來的我是個急性子的人,有著很多的迷惑,心態不定。而現在心靜了,情緒平了。很享用現在這種心靜如水的感覺,似乎冥冥之中到達了壹種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覺。還記得《大學》中的那句話“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說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對這句話有了壹種感性的領悟。學《大學》使得我對自己的“止於至善”、“至於何方”有了更長遠的思考,這樣在面對外界的各種紛紛攘攘時,能夠做到心靜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夠有所靜,源自每次不同課程中的收獲,有些來的直接,有些潛移默化。

 比方說,當我聽到“退壹退海闊天空不如停壹停海闊天空”時,心頭壹震。實際上“退壹退”更多的是講述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而“停壹停”講述的更多傾向於人面對自我的壹種心態和方法。因為只有“停壹停”,才會有時間選擇自己的情緒。也似乎懂得了歷史上許多大家能夠面對小人時,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壹條那就是達到了運用情緒的高境界那就是選擇自己的情緒。

 比方說,當我得知“所謂卦象無所謂好壞,它只是告訴人們現在所處的位置,並且應該註意什麽”、“唯有壹謙而四益”時,似乎豁然開朗。

 每每回憶起課上的妙語連珠,心中非常愉悅。

 “學問忘了就是會了”、“解決化解內心的所有對話”、“找到內心多個自我中的那個主我”、“完成內心紛雜世界的統壹大業”、“不給錢還是願意幹的事就是最想幹的事”、“遇境煉心”、“國學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燈”、“面對世路更要學會走心路”等等,總之要在關註世事的同時,別忘了反觀自我,挖掘自我,認識我是誰,明白自己這輩子要幹什麽。走世路的同時也要走心路。

 類似情況,舉不勝舉。

三、促進了專業領域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聞影視工作,含有兩方面功能:壹個是記者功能,壹個是編導功能。鐵肩擔道義,妙手駐文章。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得我選擇了這樣壹種生產精神文化產品行業,從事了紀錄片的編導工作。越做越發現,自己所做的意義也許是壹種歷史的記載、時代的引領。司馬遷為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寫《史記》。當代電視電視劇電影工作者也應該給自己定位是文藝工作者,這樣至少能夠保證文以載道、藝術為人民服務對歷史負責,引導人們的高級趣味、承上啟下、傳承傳統和歷史、引領時代。而這正是我樂於學習國學的重要原因,我學的影視更多的是壹種表現手段和方法,我學國學更重要的是學到中華文化的“核”,這也是所要表達的,從而活在當下、引領當下。通過學國學使得自己對紀錄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這樣也許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當然,如果抽離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這個所謂立場,也許這種所謂的“精英”意識“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識“平民”文化是有著矛盾的,這也是自己壹直在考慮在矛盾的壹個問題。這次就在這個平臺上提出這樣的壹個問題,我也真誠的希望能聽到更多的聲音,希望大家能幫我解疑釋惑,***同來思考這樣問題。

 總之,明德天下國學社,對於我的成長意義非凡,也註定了成為我成長成熟成業中的重要豐碑。

 在這裏發自內心的說說心中的感謝,感謝王鵬老師的引見和指導,感謝明德天下國學社的氛圍和平臺,感謝三位高師的傳道授業解惑和對中華文明承下啟下的使命感責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謝各位同學的良師益友式的各種貢獻和壹心向善,感謝所有學社工作人員以及所有發起人默默奉獻勤勤懇懇和多方奔走,感謝xx社長倡起組建和全心付出,感謝xxx公司提供的這樣壹份天空和氛圍,感謝歷代先賢聖者、誌士仁人為我們書寫和踐行的偉大的中華文明!

 也許真的是,人生本沒有什麽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人生本沒有什麽意義,賦予了什麽意義,也就有了意義……

國學學習心得體會(五)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載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滋潤著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培育著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內容,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的界限而恒古常青。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應該更好地繼承並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作為壹名教師,我很榮幸地參加了xx縣中小學骨幹教師國學培訓,通過3天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壹步的認識,切身感受到國學中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品味壹下,確實受益匪淺。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做到積極借鑒汲取前人經驗與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壹、加強教師自身品德修養,給學生樹立良好形象

 變化氣質,涵養德性。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啟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壹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裏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壹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

二、堅持培養,激發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

 《國學》裏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壹定要知其意。xx老師說過校園裏每天聽壹段國樂,讀壹段聖賢書,做壹段國學保健操慢慢熏陶,慢慢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間久了就能熟讀成誦了,她還推薦了《菜根譚》壹書。

  三、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小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壹遍遍地誦讀,每壹遍都是壹個感知過程。在反復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四、加強學習,提高國學認知水平

 我原以為國學就是《老子》、《孔子》。這壹次培訓聽了xx教授的《在聽中領悟世界---中國人的聽道》的講座讓我知道原來聽也是國學,再聽到xxx老師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並且連續不斷的吹奏了兩個多小時,讓我震驚。國學裏居然蘊含著那麽多動聽的國樂,我真的是太淺薄了,這讓我深深感到我作為教師國學知識的匱乏。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沈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既定的教學任務,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增加閱讀量,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的國學認知水平。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這幾天的國學培訓,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為他們打開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吸取營養,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 上一篇:四年級龍舟比賽作文
  • 下一篇:治安巡邏工作總結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