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壹起弘揚國學經典、深化“兩學yi做”,在傳承中進步,在進步中擔當,不辱使命、不負眾望,為祖國站好崗,為人民服好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以下是我要與大家分享的國學經典優秀演講稿,供大家參考!
國學經典優秀演講稿(壹)國學經典是中華文明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弟子規》《三字經》《史記》?猶如壹汪清泉潤澤著壹代又壹代華夏兒女!而這其中,最讓我受益匪淺的便是——《論語》。讓我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仁禮之風。 《論語》中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壹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溫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壹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著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與之類似,《論語》中的另壹句“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其實也在強調溫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隨著自己文化修養的不斷提高,當回過頭在看到以前的學過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有新的價值觀和判斷能力。孔子的這種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為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中的僅兩句話,我就收獲了這壹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國學經典不屑壹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如若我們壹味讀書而不勤於思辨,就會被書本牽著鼻子走,而失去主見,學習的過程亦是味同嚼蠟,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即指此意。但是,如果我們只是壹味空想而不去進行實實在在的學習和鉆研,則終究是沙上建塔,張網捕風,壹無所得。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夏曰:“博學而篤誌,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這些都是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的重要性。品國學經典演講稿
《論語》不但詮釋了學習過程中溫習與思考的重要性,還提醒我們要重禮儀。“不學禮,無以立。” 只有簡單的六個字, 卻含義深刻。不學禮就不懂得怎樣立身。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做人沒有禮節就不能生活,做事沒有禮節就不能成功,治國沒有禮節國家就不能安寧。不學禮,不懂義的人;只有言教,沒有身教的人,最終也無法以德服人,無法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的。兩千五百年前的夫子就是這樣教書育人,而我們,作為全國文明衛生城市的小公民,正在接受著知識教育,更應該知書達理、舉止文明、談吐得體,提高品國學經典演講稿
道德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學好知識,成為壹個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小學生,壹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正心修身,格物致知,克己復禮;躬行仁義,九思慧德,智道不失;立心定於道,建中建極。兩千五百年的荏苒時光,沒有讓《論語》湮滅在汩汩的歲月洪荒之中,反而因時間的打磨而顯出璀璨之華。
朋友們,用仁愛之心,為自己尋覓壹個擁有文明和諧之美的桃花源吧。願妳播下精選的種子,收獲精美的花朵,閱讀經典之書,享受精致生活。然後躺在清風送爽的綠色大地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弦的國學經典傳唱,它會讓妳置身於另壹個世界——壹個充滿仁愛的和諧社會。
讓經典的種子在我們的校園裏開出璀璨之花!
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優秀演講稿(二)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著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群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梁!“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為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為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沈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啟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壹束光芒潤澤著壹代又壹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嶽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壹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仍舊高唱“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梁!讓我們壹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學經典優秀演講稿(三)在講述悠遠的中國精髓是,給以下數據:73。1%的家長和86%的老師認為背誦古典詩文能弘揚傳統文化;88。7%的家長和96。7%的老師認為對孩子的修養和人格發育有好處;94。2%的家長和100%的老師認為提高孩子的語言文字能力有好處。在以上數據看來,國學的經典,國學的發展,國學的重要性對中國孩子來說是不可少的。
經典表示具有典範性、權威性的著作,而中國的國學可謂經典中之的經典。國學的經典要早灌註的這些小孩子的心靈中,讓他們在讀這些“經典”中慢慢醞釀,就像壹壇上號的酒,也是要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美味,變得陶醉的。
國學在我們許多人眼中並不是完全的丟棄了,現在在我們身邊的學校裏,多會聽到郎朗的讀書聲,這些內容來自國學,來自三字經,來自弟子規,來自千字文。所以我們想想,連小學生多可以熟練背誦的國學內容,為什麽哪些總是說要趕上時流,趕上時代的哪些大人不會呢,為什麽不再趕上時代的同時,低頭品味壹下哪些悠久的中國歷史的長河,不僅僅是國學,中國的精髓都應該理解。
國學,可以這樣來分析:“國”代表某個國家,學則代表某國的學識,某國歷史的文學。中國的文學主要以儒家哲學為頂柱,國學裏的內容是聖人的智慧,心靈的故鄉,讀、品、學、通國學勝過多萬卷書。
我這個人也不是特別了解國學,但是我略知壹二。我個人覺得國學值得去學,國學值得去讀,但不是只有國學,只要是中國歷史的文學、數學、科學,都可以稱之為國學。我上面也分析了國學的含義,只要是“國學”,都應該去了解,去體會。但是國學的主體依然是我們現在的弟子規,三字經,論語,大學等。
這兩個國學,都有不同的意思,我們可以把國學說是美國的,英國的,日本的。這就是我理解的國學,我也不知道妳會不會這樣認為,但是國學就是經典,這有得到國學的熏陶才可以成為壹個合格的中國人民。
我有國學中的壹句話來表達我的結束語: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國學經典優秀演講稿(四)“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聽,這是我們潤新小學的學生在誦讀。這稚嫩的童音,讓我的思緒飛揚。不知不覺中,我跨越時空,走進了兩千多年前孔子生活的春秋時代,去聆聽他的諄諄教誨、去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去追尋他的敦厚之風。
孔子的很多言行都被弟-子記錄在《論語》裏,得以流傳千古。《論語》它是壹部閃爍著理性光芒、包蘊著樸素道理的.文化經典,自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為世人推重,視為治世寶典。它闡述的主要內容是儒家的仁義道德,這是孔子學說的核心,也是儒家學派的主導思想。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並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十分重要的影響。《論語》提醒現代人要重德。道德壹體,重德即是順應天道,順乎宇宙的規律。做壹個有道德的人,孔子認為立誌於仁德的人,他便有壹個思想支持力量,積極地面對人生世相,逐漸的樹立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如《為政》篇中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其義即說國君若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已居於壹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這樣便可體現出君主高尚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論語》不但講了治國的大道理,還告訴我們做人要守住內心的寧靜。淡泊明誌,寧靜致遠,保持內心世界的寧靜,是壹種修養,壹種智慧,壹種境界,也是成就事業獲得幸福快樂的必要條件。只有壹個內心寧靜的人,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遠,才能使自己的思維閃爍出智慧的光輝,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徹、更完整。
有這麽壹個故事:有壹天,壹個工人在倉庫搬運貨物,壹不小心把手表弄丟了,到處找不到。後來同伴也加入了尋找的行列,大夥兒翻箱倒櫃,仍然壹無所獲,只好沮喪地回去吃午飯。這時候,有個小男孩偷偷溜進倉庫裏,沒費多少力氣和時間,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人們詫異地問他是怎麽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靜,馬上就聽見手表的滴答聲了。”偌大的壹個倉庫,要找壹只小小的手表確實不大容易。但是那麽多人辦不到的事情壹個人辦到了,大人辦不到的事小孩子卻辦到了。
我們從這個故事中可以得到啟示:人生在世,理想、誌氣、勇氣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壹點靜氣,整天慌慌張張,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麽大事的。
《論語》傳遞的是壹種態度,壹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著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壹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壹簞食,壹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壹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著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復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壹則是說幾個人走在壹起,那麽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壹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著壹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壹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壹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壹點壹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為有國學經典的熏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為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壹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盡早建立壹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國學經典優秀演講稿(五)尊敬的各位領導,同誌們: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
首先,要向大家介紹壹個詞語——快餐式閱讀,顧名思義,快餐式閱讀強調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所需的知識,這樣的閱讀方式,往往只註重事務的表面而忽略了深層次的思考。隨著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簡單、便捷的快餐式閱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但是,就像是壹道忘了加鹽的菜肴,盡管搭配精致、色澤誘人,入口之後卻仍然覺得乏味。若想求得真經,只有壹種方法,那就是回歸正餐式的經典閱讀方式。市局工會開展的這次讀書活動,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弘揚經典,品味國學,在享受國學所帶來的心靈感受和精神思索的同時,進壹步深化“兩學yi做”教育,凈化黨性覺悟,堅定理想信念,促使我們獲得無價的精神財富。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拓寬“教育”廣度。在談到傳統文化時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在這片浩瀚的文化海洋裏,國學,海納百川、包羅萬象,以先秦經典與諸子百家學說為基礎,涵蓋了各個朝代的各類優秀文化,流淌著華夏兒女的思想與情懷,蘊藏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與智慧,凝聚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與力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當我們將國學經典融入到“兩學yi做”教育,註定是壹次質的提升,不僅豐富了教育內容,拓寬了教育廣度,而且還能讓我們品味人生的真諦,體會歷史的興衰,領略文化的精髓。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夯實“學”的基礎。古語講:“自天子以至庶民,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兩學yi做”基礎在“學”,就是要通過學習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學,然後知不足”。然而,要做壹名合格的***產黨員,除了要在加強黨性修養上下功夫,還要在提高自身修養上下功夫。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與賢者為伍、與智者交流,取數千年文化之精髓,煉“齊家、治國、平天下”之修養,茫茫書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也許有人會懷疑:古代思想陳舊落後,未必可取。但是,壹切古典名著都是現代名著,因為書中所揭示的生活道理通於古今,書中所描繪的社會人生通於古今,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
弘揚國學經典,我們就是在緊盯“做”的關鍵。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兩學yi做”關鍵在“做”,眼下,十三億炎黃子孫,都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作為***和國的稅務工作者,我們的職責便是守護好祖國的經濟大動脈,聚焦“營改增”試點,助力“供給側”改革,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最可靠的財力保障。然而,“打鐵還需自身硬”,復興的道路需要信心、需要勇氣,更需要知識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曾有人講:壹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與歷史對話,在歷史中掌握發展的規律,在歷史中探索前進的道路,在歷史中點燃復興的火種。品味國學,我們就是在用古籍經典武裝自己,心系人民的福祉,當好人民的公仆,以踏實前行的作風貢獻於民族的偉大復興。
讀書,決定著壹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著壹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著壹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讓我們壹起弘揚國學經典、深化“兩學yi做”,在傳承中進步,在進步中擔當,不辱使命、不負眾望,為祖國站好崗,為人民服好務,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國學經典優秀演講稿(六)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獲和體會。收獲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壹: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
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壹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 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余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他們的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松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壹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壹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裏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壹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發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征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麽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壹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壹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壹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壹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為壹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壹筆財富。它讓我知道壹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壹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壹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壹切都顯得那麽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壹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註。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壹個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