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草原上》的兩個主題是兩種不同民族風格的旋律。要求學生唱好這兩個主題,有助於欣賞作品,感受這兩種民族風格的音樂語言。在聽伽達默爾之前,學生可以先唱《伽達默爾》這首歌來加深對音樂的體驗。圖片展中的三個段落。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多聽幾遍,引導學生去聯想,去想象。如:散步、簡筆畫等。在聽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活動。此外,要求學生背誦行走的主題。通過聽三首樂曲,學生可以初步了解交響詩和交響畫的壹般特征,並逐漸對標題音樂產生興趣。教學過程:《中亞草原上》1880為了慶祝亞歷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羅斯準備舉行慶典——以俄羅斯歷史為主題展示壹系列活動,用音樂講解內容。鮑羅丁的交響畫《中亞草原上》就是為此而專門創作的。後來,這個活動沒有完成,但鮑羅丁的這段美妙的音樂作為壹部獨立的作品逐漸得到了廣泛的傳播。1881年夏天,鮑羅丁在魏瑪與李斯特重聚時,因為李斯特特別喜歡這首曲子,所以獻給了李斯特。交響畫《中亞草原上》是壹部標題作品。作者曾在樂譜上寫下如下詳細的說明文字來解釋作品的內容:“在中亞單調的沙質草原上,第壹次傳來了壹首罕見的俄羅斯歌曲的曲調。妳可以聽到漸漸接近的馬匹和駱駝的腳步聲,還有壓抑的東方歌曲。壹個當地的商隊在俄羅斯士兵的保護下走過茫茫沙漠。他們在俄軍的保護下安全無憂地完成了漫長的旅程。商隊越走越遠。俄羅斯和東方的和平曲調和諧地交織在壹起,它的回聲在草原上久久縈繞,才消失在遠方。”音樂展現了如此廣闊的沙漠中的生活畫面。小提琴和木管樂器在高音區輕柔而連續地演奏八度背景音樂,並在音樂過程中反復出現,從而讓人聯想到草原空曠的景色。在背景音樂的襯托下,單簧管演奏了壹首俄羅斯民歌的主題:接著,俄羅斯民歌的主題在大篷車的馬蹄聲中響起。這個主題逐漸加強,仿佛商隊正在靠近。經過多次反復,形成了宏大的氣勢。接著,音樂再現了草原的背景音和馬蹄聲,東方音調的旋律再次溫柔出現。這兩首旋律在不同聲部巧妙結合。它象征著俄羅斯和東方民族文化的友好融合。然後,友誼的音樂漸漸淡去,商隊慢慢走遠,草原又恢復了寂靜...鮑羅廷(1833 ~ 1887)是俄羅斯作曲家和化學家。出生於聖彼得堡。從小勤奮好學,沈迷於音樂和化學。1856畢業於聖彼得堡醫學院。25歲獲得醫學博士。31歲當醫學教授。聖彼得堡女子醫科大學成立於1872至1887。除了自己的努力,他在1862結識了巴拉基列夫等人,並接受了他們的建議進行音樂創作,這也是他成為“實力派”成員的重要原因。鮑羅丁的作品數量不多,但他在歌劇、交響樂和室內樂方面留下了堪稱典範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歌劇《伊戈爾王子》、《中亞草原上的交響畫》、《第二交響曲》以及弦樂四重奏、室內樂、鋼琴曲、歌曲等。鮑羅廷的創作吸收了豐富的俄羅斯民間音樂素材;他的作品史詩性、抒情性強,很好地體現了俄羅斯民族的英雄品格和博大胸懷。伽達默爾是辛湖光在1956寫的。這首交響詩取材於蒙古族英雄伽達默爾領導的人民起義的歷史故事——反對封建王侯和軍閥的鬥爭。作品沿著伽達默爾的故事線索逐漸展開。民歌風格的主題表現了遼闊美麗的草原和蒙古族人民的勞動生活。伽達默爾和蒙古人民緊密團結在壹起。他號召人民反對達汗國王出賣旗地,勾結東北軍閥強行收回旗地。這首交響詩的引言是由雙簧管演奏的。展現了壹片遼闊草原的壯麗畫卷,也展現了蒙古人民的生活處於安詳寧靜的氛圍中:突然聽到王子賣地的消息。壹段陰郁暴力的音樂出現了,第壹個主題被破壞了:然後小號奏起了第二個主題。表現了伽達默爾像怒濤壹樣號召人民起義、人民反抗的英雄氣概:音樂的中間部分表現了各地集結的起義隊伍,騎著馬,背著槍在遼闊的草原上奔跑。主題充滿樂觀(單簧管演奏):最後銅管樂器奏出悲壯痛苦的聲音,表現人民對英雄的悼念。伴隨著琴弦顫抖而悲愴的音調,中提琴奏出了伽達默爾民歌的主題:這個主題逐漸由哀樂變為頌歌,並以強勁的號角聲結束。辛湖光(1933 ~)女作曲家。原籍江西萬載。1951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江定仙、陳培勛。畢業後成為內蒙古歌舞團專職作曲家,後調入內蒙古藝術學校任教。1956因交響詩《伽達默爾》而成名。主要作品有管弦樂《草原組曲》、《馬頭琴協奏曲《草原詩篇》、《弦樂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和《剪羊毛》。由於長期生活在牧區,我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蒙古族民間音樂,熟悉蒙古族的風俗習慣和語言。所以他的作品大多富有內蒙古音樂的民族特色,帶有草原的氣息和牧民的性格。《圖片展》和《圖片展》是穆索爾斯基在1874參觀了他已故好友俄羅斯畫家、建築師哈特曼的遺作展覽後所寫。從國外深造回來後,哈特曼致力於研究和創造壹種能將古老的鄉村建築與現代要求相統壹的新的俄羅斯建築風格。出於* * *,哈特曼與穆索爾斯基和斯塔索夫關系密切。由於生活的窘迫和折磨,哈特曼在39歲時突然去世。此後不久,在斯塔索夫的主持下,在美術學院舉辦了哈特曼素描、水彩畫和舞臺設計圖的紀念展。在參觀哈特曼紀念展後不久,穆索爾斯基從展品中挑選了他最親密的肖像、風俗畫和與民間創作密切相關的圖片,並創作了壹套鋼琴曲,名為《圖片展》。他把所有的悲傷和熱情都投入到了這部作品中,在寫作的時候,他的音樂思想和音調源源不斷,幾乎是壹舉而得。他的這套作品的鋼琴寫作是輝煌的,這顯示了他的獨特的特點。這部作品堪稱用音樂手法描繪現實生活中生活場景的光輝典範。它引起了許多專家的關註和研究。至少有五種管弦樂編曲。其中,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配器最為傑出,流傳甚廣。整首歌分為十個小節。分別是:矮人、古堡、杜伊勒裏宮花園、牛車、幼鳥之舞、兩個猶太人、利摩日市場、墳墓、雞爪上的小屋和基輔門。每壹段音樂都描繪了壹個特定的場景,而整部作品則以壹個名為“行走”的主題進行整合統壹。這個主題的靈感來自哈特曼的繪畫。很容易讓人以為是穆索爾斯基本人,可能是斯塔索夫和哈特曼的朋友在展覽觀眾面前走來走去。這個主題在音樂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成為整套音樂的基礎。這壹主題與俄羅斯民歌在音調、節奏、和弦連接、整體表達等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1.“牛車”兩頭馴服的公牛拖著壹輛大輪子的笨重而簡陋的卡車,這在波蘭農村很常見。這是音樂中要描繪的另壹幅風俗畫。樂隊低沈的嗓音中緩慢而沈重的和弦進行,表現出沈重的牛車像不堪重負般掙紮,而大號在此背景上演奏的壹首趕車歌,用悲涼的語調表達了農民對自己不自由的生活和沒有歡樂的辛苦勞作的悲涼感受:這段音樂的力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音樂以非常微弱的聲音開始,仿佛這輛滿載的牛車從遠處緩緩駛來。當音樂達到高潮時,好像牛車來到了聽眾面前。這時還能聽到小鼓模仿牛車的吱嘎聲。後來,司機之歌的余音帶著靜音在法國號和低音單簧管上閃現,最後消失在遠方。2.“兩個猶太人”Samuel Goldenberg和Shmuye都是哈特曼在1868年的旅行中繪制的模型。這兩個猶太人,壹個是富有、肥胖、自滿、樂觀的;另壹個是貧窮,虛弱,瘦弱,悲傷,近乎悲傷。他們原本是哈特曼兩幅互不相幹的肖像畫中的人物,但在穆索爾斯基的這首曲子中,他們聚在壹起,相互交談,相互對比。這兩個角色各有自己鮮明的性格特征。他們的心理描寫深刻,具有典型的社會意義。塞繆爾·戈登伯格傲慢,居高臨下,傲慢無禮。Musorgskiy用斷斷續續的節奏、意想不到的重音和放慢的語速來表達,結合每個旋律意味深長的加重,仿佛這個人在比劃比劃,不知道是在威脅還是在勸說某人。這個主題由木管組和弦樂器組齊聲演奏:施繆勒的個性在很多方面與前者相反。他聰明又神經質,在有錢人面前聲音顫抖。由小號和壹個啞巴演奏。這兩個主題都有壹些猶太歌曲的特點。他們在各自陳述後糾纏在壹起。其中,窮人的主題動機多次被粗暴地打斷和拋棄,而富人的主題最終盛行。3.《基輔之門》哈特曼為基輔設計了壹座宏偉的大門,具有古代俄羅斯的建築風格和許多民族裝飾。大門緊挨著教堂。穆索爾斯基的這段音樂很好地表達了畫面的基本內容。它包含了三個對比鮮明的意象:第壹個是莊嚴的頌歌,氣勢宏大,神韻如巨人。管樂器的合奏強調了其獨特的氣質:第二個音樂形象虔誠而嚴肅,讓人想起教堂裏的祈禱。因為在圖中,除了城市還有壹座教堂。在這裏,作曲家用音樂來描述從教堂傳來的歌聲和祈禱聲,在這裏,他表達了對死去朋友的哀思。第三個音樂意象是節日鐘聲,鐘聲中出現了“行走”的主題。敲鐘是古代俄羅斯慶典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音樂中的鐘聲熱烈而輝煌,表現了古代俄羅斯首都基輔的節日氣氛。最後在結語中,城門主題越來越出彩,呈現出壹派全民歡騰的壯麗景象。
上一篇:動畫電影欣賞角度下一篇:孝道作文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