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
弧形的白色和尖紅色在藍天下頗具動感。
善用對比,創造畫面的動態和氣氛,是永恒的構圖基礎。無論哪種藝術,對比都是非常重要的構圖基礎。只要兩個東西在外觀、顏色、體積、質地,甚至意義上可以競爭,都可以比較。
兩種色彩斑斕的和服,各有值得玩味的互補色和對比色,相映成趣。
對比可以是相互對抗,相互呼應,同時被對比和呈現。在外觀線條上,我們可以用正方形或角來比較圓形;在色彩上,可以用紅綠、黃紫來營造沖突感;從體積上來說,最大最小,或者等比例,都是可用的方法;質地方面,粗糙光滑,幹濕等。,也是常見的比較。如果混搭的話,還可以利用壹些基本的色彩原理,比如淺色進,深色出,白色放大,黑色縮小等等,讓對比更加有趣。
圖形表示法
幾何圖形的穩定與平衡是攝影中永不褪色的好題材。完美的線條和幾何圖形經過恰當的組合所呈現的平衡與理性之美,本來就是藝術家和建築師最喜歡的主題之壹。比如伊斯蘭藝術就把這種理性精神發揮到了極致。他們摒棄任何人物、動物等有形的裝飾,只用花草的形狀和純粹的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反復混搭拼貼,就能建造出令人驚嘆的清真寺,讓人壹走進去就感到由衷的贊嘆。
用相機捕捉人類建築技術之美,可以捕捉到與自然風景完全不同的味道。
在自然界中可能不容易找到純粹簡單的幾何圖形,但在城市中卻隨處可見。從高層建築到室內裝修,平行線,各種格子,三角形,圓形,螺旋形?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用心去尋找,就有很多值得拍攝的題材。
用透視創造延伸感
木質棧道延伸至森林深處,營造出壹種深邃的空間感。
圖像的邊緣就是邊界,我們可以用透視來延伸線條,讓想象無限前進。透視是西方古典繪畫構圖的基礎。無論是哪種題材,在布局之前都要考慮滅點的位置,然後進行線條和色彩的排列,這樣才能在二維平面上營造出生動的立體感。在攝影方面,妳不必這麽麻煩。只要找到消失點按下快門,透視就會自然形成,給圖像壹種自然延伸的感覺。
請模特站在黃色的門前,旁邊的白墻自然會形成壹個聚焦框。
當然,這意味著延伸感需要建立在更長的空間距離上,最好加上壹些線條來幫助它成功表達延伸的效果。在建築中找到合適的題材並不困難,但在自然界中也有很多好的題材,比如曲折蜿蜒的溪流,在山間無聲移動的石子路?都是可以好好利用的話題。當然,切記不要把光圈開得太大,以免毀了前進的視角。
直接在門窗後面拍貓也是壹種很好的裝裱方式。
形象也可以看作壹個舞臺,通過構圖的取景來增強焦點。圖像的邊緣雖然是壹個無奈的邊界,但也勾勒出壹個可以充分發揮的舞臺。如果能利用好主體外的構圖元素,給主體加框,就能更好地強調圖像中的重點。大色塊、線條、輪廓,甚至找壹個門窗讓模特在後面探頭出來,其實都是可以考慮的方法,也可以給圖像創作增添趣味。
保持畫面的完整性。
如果在拍攝人像時能把全身都包括進去,就能充分展現模特的美。
很多固守傳統的攝影師認為,在給人拍照的時候,絕對不能卡手或者割手,而必須全部包含在影像中。這種拍攝手法可以完整的呈現被攝主體的外貌和細節,對於商業攝影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畢竟照片美不美,客戶想看的是整個產品的樣子。拍的時候只看到手機壹角,或者拍全家福,但是有人沒手沒肩膀,不煩嗎?
流血
剪切主體,只拍攝壹部分,使邊緣延伸到畫面之外,這就是出血。?出血?聽起來很可怕。其實是印刷和平面設計中的常用術語,意思是把圖像的邊緣鋪滿頁面,也就是?完整版?的含義。因為紙張在印刷後要經過裁切,才能裝訂成冊或做成其他文章,為了避免裁切失誤造成的空白,設計師總是把圖像或背景色的尺寸做得比版面大,這就是出血的初衷。
應用於攝影,我們可以把主題?切掉頭尾?、?左右夾擊?只要主體沒有完全呈現出來,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出血,但是如果主體不清晰或者背景比較雜亂,就不容易達到出血的視覺感受。拍攝時,利用畫面邊緣切割主體,可以產生專註感,或者讓觀眾對畫面之外的東西產生好奇。如果單獨使用垂直或水平出血,配合構圖方向,可以強調空間感。
垂直出血
豎出血是讓受試者?切掉頭尾?營造壹種上下延伸的感覺。除了在屏幕的各個角落出血,我們也可以選擇只垂直出血,讓屏幕上下切割形成的延伸感營造出觀看者對高度的想象,主體看起來更加修長挺拔;這種技術在拍攝建築物或樹木時經常見到。平視技術拍攝前方物體時,可以營造出無盡的延伸感;此外,垂直出血也可以與其他構圖技巧混合使用,創造出不同的視覺體驗。
垂直出血使樹看起來更直立。
為了避免破壞出血的視覺效果,拍攝時建議使用更小的光圈,讓影像落入景深,避免出現鏡頭模糊出血的延伸感。另外,豎排構圖壹般適合豎排出血。
側向出血
水平取壹段柵欄,放壹只海鳥在上面。壹瞬間,妳有壹種隔著柵欄去海邊看海的感覺。
側出血就是讓受試者被帶走?左右夾擊?,營造出壹種橫向延伸的感覺。雖然橫向出血也會讓畫面有延伸的感覺,但是和縱向出血不同的是,橫向出血會讓畫面看起來更加開闊寬廣,營造出壹種似乎無窮無盡的感覺,或者相反,營造出壹種突然被遮擋的感覺。和垂直出血壹樣,水平出血多與水平構圖配合使用,用壹個小光圈保證所有細節都能完整呈現。
黑暗的角落
受LOMO風的影響,暗角成為很多攝影師追求的獨特風格,甚至抱怨自己拍攝暗角有困難;其實這是因為明顯的暗角本來就是鏡頭設計師極力避免的瑕疵。暗角本來是由於鏡頭的設計缺陷導致的成像缺陷。設計廣角鏡頭時,除了要保持周圍的圖像不變形,另壹個難點就是不要產生暗角。雖然設計師確實從結構設計、鏡頭數量、鍍膜等多方面克服了過暗角的問題,但受限於每個鏡頭的設計和成本,仍然可能影響照片的邊緣,造成光線損失。如果這個問題無法克服,鏡頭設計師會想盡辦法讓鏡頭有壹定的光圈大小,不會出現人眼能分辨的暗角。但由於每個人的拍攝習慣和使用的光圈不同,通常在大光圈的情況下,部分鏡頭會出現暗角。
暗角雖然是成像瑕疵,但也可以幫助構圖,框定主題,讓註意力更集中在主體上。
雖然暗角實際上是有缺陷鏡頭和成像質量差的象征,但隨著LOMO的普及,暗角已經成為壹種流行的攝影風格。但其實從構圖的角度來看,雖然整個圖像因為暗角的出現而失去了呈現很多細節的可能性,但如果構圖時盡量避免將主體放在四個角,利用周圍的暗角自然會形成取景效果,實際上可以幫助圖像顯得更加豐富。
看了以上運用對比、延伸、幾何建模、暗角等增強視覺效果的方法,朋友們有什麽感悟嗎?下次拍照,自然會多想,跳出傳統的構圖思維,拍出自己獨特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