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壁畫這些年錯過的古代壁畫!

壁畫這些年錯過的古代壁畫!

進入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最大的“賽克勒”展廳,首入眼簾的是巨幅的中國元代壁畫《藥師經變圖》,它的“老家”是中國山西洪洞廣勝寺,畫中端坐著藥師佛,十二神將陪伴左右,表現了藥師如來及其隨從所在的東方佛教凈土的盛況。

中國古代壁畫,是繪在建築物的墻壁或天花板上的裝飾性圖畫。是古今中外歷史上最悠久的壹種繪畫形式。中國壁畫自古以來就具有獨特的氣派與風格,它在中國美術史上占領有重要的地位,是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上文物看山西。在山西上黨地區眾多的文物勝跡中,宋、金、元木構古建築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壁畫,又成就了上黨文物的蔚蔚大觀。

由著名文化學者、作家馮驥才作序,葛水平和木兵編著的地域文化圖冊《塵埃?上黨寺觀壁畫》,由北嶽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該書收錄了長治、晉城兩地寺觀壁畫照片121幅,涉及五代、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為古代上黨地區各個歷史階段寺觀壁畫繪制的最高水準和代表作。其中所存的五代、宋、元壁畫,堪稱我國古代寺觀壁畫之孤品和精品。這些珍貴的壁畫,題材之廣泛,畫技之精湛,令人驚嘆,被馮驥才譽為“上黨的金墻玉壁”。

《塵埃?上黨寺觀壁畫》系山西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壹批”人才培養資助項目,圖冊中的壁畫照片由晉城市攝影家閻法寶、程畫梅夫婦攝制,從他們近年實地走訪上黨地區的156處寺廟拍攝的1600多幅圖片資料中精選匯編而成。

這些珍貴的壁畫作品,真實地記錄了古代上黨地區各個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民俗及風土人情,表現了不同時代畫工們創作壁畫的多種藝術風格,對於考證上黨乃至中國的美術史以及社會、宗教、文化等諸方面的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作家葛水平在書中撰寫的《上黨壁畫沈思錄》,從文化角度對上黨壁畫的淵源、藝術價值進行了探究,同時也對上黨壁畫保護不力的現狀感到深深憂慮,希望有關部門切實加大保護力度,使精美絕倫的上黨壁畫煥發出閃耀的光彩。現選發書中部分文圖以饗讀者。

▲圖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諸神屯留縣姬村寶峰寺(元代)壁畫

上黨的金墻玉壁

/馮驥才/

01

山西上黨地區的歷代壁畫遺存,是由當地著名攝影家程畫梅、閻法寶及壹些文化誌願者歷經數年的艱辛跋涉,尋訪、拍攝和記錄集約而成的。

▲上黨寺觀壁畫

山西的寺觀壁畫馳名於世,諸多名作亦曾拜謁,可是對上黨整個地區的壁畫卻是頭壹遭看,然其存藏之豐,畫藝之美,令人驚愕。於是,惹起了心中的壹種文化的敬畏。

上黨身在太行太嶽的深處,山水雄奇,歷史古遠,文化醇厚;當歷史的大鳥飛去,會不經意地把它美麗的羽毛遺落在山野之間,那就要看今人是否識得與珍惜了。記得十多年前發起全國文化遺產搶救時,鑒於山西與河北兩省寺觀多,壁畫散布廣,特別是鄉野小廟的壁畫大多沒有列入文保單位,故將這兩省的田野壁畫列入搶救和保護之列。可是此事進行得並不如願,河北的張北地區有人做,山西卻壹直沒人做。

然而,中國畢竟是個文化古國,總有心懷文化的良心的人。壹些攝影家和作家站了出來,默默地承擔起這件事,終於將深藏在上黨大地皺折裏的這些壁畫傑作采錄和整理出來。

▲長子縣大中漢村三嵕廟壁畫(清)

02

中國的繪畫,先畫在建築的粉壁上,後來才畫在案頭的絹素上。所以壁畫更古老,更具源頭性,應受特別的重視。

中國的壁畫,在佛教東漸的過程中先後形成了三種樣式。先是具有鮮明中亞和西域特征的西域樣式,繼而是受西北少數民族影響的敦煌樣式;進入中原後,最終形成了漢化的中土樣式。山西壁畫是中土樣式的典範。那種與《八十七神仙圖卷》和《朝元仙杖圖》如出壹轍的造型和畫風,不只在永樂宮裏可以看到,在上黨地區高平上董峰村的萬壽宮、沁水坪上村玉皇廟、高平南李村觀音寺等處的壁畫中,也都可以領略到這種中土樣式特有的筆法、造型與神采。

可貴的是,上黨地區保存的壁畫上自五代,下及明清,完整地呈現著千年壁畫各個朝代畫風的嬗變。比如五代時期的簡括渾樸(平順實會村大雲院),宋代的豐繁典雅(高平舍利山開化寺),元代的沈健雄勁(高平上董峰村萬壽官),明代的雍容大氣(沁縣郭村大雲院);清代畫風的世俗化、鄉土化,以及文人畫法的介入,也鮮明地表現在這壹時期上黨各地的廟宇的壁畫中。

壹個並不太大的地區所保存的壁畫,竟能如此完整和有序地擁有各個時代的畫風,應該是壹種歷史的幸運,也無疑是壹宗極其珍貴的文化財富。

▲沁縣郭村大雲院壁畫(明代)

03

在我國的畫史上,往往出於壹種文人畫雄踞主流帶來的偏見,壁畫被排除在外。唐以後的畫史很難再見到壁畫作者的姓名。中國壁畫史基本上是沒有畫工姓名的歷史。雖然,壁畫具有工具性,服務於宗教,但民間畫工們的畫藝並不在精英畫家之下。畫工們作畫時必需面壁站立,立腕懸肘;每畫長線,還要彎腰屈膝,壹筆到底,畫出的線條卻流暢自如、隨心所欲、精準傳神。那些伏案作畫的精英們有能力畫出如此動輒數十平方米巨幅的壁畫嗎?

▲紫微大帝與西母娘娘

令人興奮的是,這些壁畫的特征,民間畫工們超絕的才華,全部十分精彩地體現在上黨這些壁畫中。特別是這裏的宋元壁畫,堪稱中國壁畫“國寶級”的力作;壹些畫面應是中國壁畫乃至中國繪畫的經典。

可是,隨著時代流轉,社會變遷,壁畫失去了使用功能而離開我們的生活,成為歷史。然而往往在這種時候,由於人們尚不能將其視為不可再生的寶貴的歷史財富,大批遺產因之泯滅消亡。

我相信近二十年鄉野壁畫的消失是大量的,令人痛惜!為此,這個時代需要有人“先知先覺”,搶救歷史,為了未來,勇於承擔,就像上黨這些文化的誌願者對壁畫搶救性記錄所付出的努力。

接下去要做的事便是編制數據庫存、檔案,進行深入的學術性的研究了。

如果今天我們能夠保護好這些彩墻畫壁,待到明天就壹定是上黨人的金墻玉壁。

上黨寺觀壁畫沈思錄

(節選)

/ 葛水平 /

彌陀殿門外,樹老時,葉子黃了,貼地的蔓草瘋長,幾只麻雀在廊檐下覓食,醉人的安靜彌漫進骨縫裏。壹縷陽光的貼近,讓我感受到了溫軟、易逝、短暫。寺廟喚醒了身體裏的安睡,因為,寺廟裏藏匿著時節帶給我夢囈的歡愉。

是的,壹個唯壹可以對付時間的物種——手藝。

佛的臉上照著黃昏的夕陽,周遭被咄咄逼人的神秘包圍著,佛關切地俯瞰著,四下裏緘默無言,壹切又顯得那麽生動,不加裝飾。廟外,牛羊永遠悠閑著壹種姿態,莊稼輪回著節氣,物質的世界醒著。廟內,手藝人把佛國恒永的快樂定格在墻壁上,任歲月風雲變了又換,任人生來了又去,壹概不驚,拈花微笑。

▲平順縣實會村大雲院壁畫(五代)

平順大雲院裏最出名的那壹方五代壁畫少到令人觸目驚心。難道傳統的手藝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都必然會面臨沖突、震蕩、裂變的命運嗎?五代,此時的畫匠因襲了唐風,盡管他們不能擺脫宗教施主的命題,但對社會生活的感受和頓悟反映到了他們的作品中。在灰暗的天光下,時間充滿動感,充滿 *** ,時間向世界顯示著未來的光芒。此時,時間中人類的精神軌跡被壹方墻框住了。

▲道教神祇圖

這是壹個沒有聲音的世界,但這些歷經千年的壁畫卻仿佛在訴說著什麽。那是連接眼前的神界與未來的俗世之間的橋梁,尋著橋梁,我們都將回到那個紅塵紛擾的民間。

繪畫是藝術創造過程,但是,藝術從來就是極具個性的勞動。寺廟墻壁上的時間是穩定的,光明永在,時間的味覺,時間的停滯,時間作為第四度空間,讓妳在那個切近的空間中,告訴妳萬物有靈論,因為,世界是活著的,活著的萬物,風和霧,雨和雪,所有東西都具有生命力。

民間手藝人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文人”或“畫家”,他們只是當地以繪畫為生的“畫匠”,有些時候,廟宇建設資金多寡不壹,僻於鄉村難以引來高水平的畫家。進廟裏畫畫只是他們的謀生之道。文人畫是壹個應道時尚的標尺,它無形地影響著畫匠們的繪畫風格。繪畫是藝術創造過程,但是,藝術從來就是極具個性的勞動。

▲郊區石橋村二仙廟壁畫(清代)

有什麽樣的時代,便有什麽樣的藝術。

曾經的時代,人民不僅信仰眾多的神祗,也認同具有超自然的力量存在,使得民間始終生活於壹個相互依賴的多重社會關系之中。

當下社會,文化發展遠遠落後於經濟的飛速,業已富裕起來的人們到底缺失了什麽?

生命充滿了生與死、愛與恨,充滿感知又處在未知,在精神底蘊無比深刻的荒蕪之上,生存之外,循跡攀升,能夠找到聲音的旋律,找到白天與夜晚交替的節奏和韻律,找到解救、釋放、安穩,然後進入神奇之境。

  • 上一篇:大學生創業實例
  • 下一篇:如何給大學生寫壹份每周運動計劃表(三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