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大學生學習西方現代設計史的作用和意義

大學生學習西方現代設計史的作用和意義

樓主您好:這個問題比較廣。我去找壹些資料,希望對妳有幫助~ 1各國研究現狀。從西方來看,設計史的研究正在不斷深入,英國的設計史和理論研究尤其發達。在英國的學位體系中,設計史也有堅實的制度基礎;在美國,盡管像大學藝術協會這樣的機構在早期理解設計史時存在問題,但他們認識到了教授設計史的重要性。在德國和意大利,設計史更多的是對設計師在工業文化領域的作用的文化和歷史批判,而不僅僅是對教學工具或設計實踐的歷史總結。與歐美日益繁榮的設計理論研究相比,亞洲的設計史研究略顯不足。亞洲人自己寫的國際設計理論和設計史著作很少,各國從事設計理論研究的專業人士也不多。日本是個例外,在歷史理論研究方面非常發達,出版了很多設計史的研究著作。作為亞洲四小龍,韓國、香港、臺灣省和新加坡也開始致力於設計史的研究。從世界範圍來看,設計史研究越來越註重學科交叉,設計的跨學科內容決定了設計史學科的交叉,如社會學、語言學、藝術史等。,並註重將設計史置於更廣闊的社會歷史背景中進行研究。1.2國外設計史研究著作對設計史有整體全面的論述。在早期,尼古拉·佩夫斯納的《現代設計的先驅》是設計史研究的先驅。佩夫斯納提出了兩個相互關聯的觀點,認為現代世界的設計具有重大意義和重要性;其次,它認為設計活動的形式在這個新興的世界中具有社會和本體論的重要性。對佩夫斯納來說,設計史不僅描述了發生過的事情,還闡明了設計師、設計對象和社會態度之間的關系。佩夫斯納的研究模式被學術界所采用,同時也擴大了20世紀末20世紀初65438+設計的研究範圍,設計師也成為設計史上重要的研究對象。佩夫斯納之後,1960,雷納?本漢姆《第壹個機器時代的理論與設計》的出版標誌著對現代主義設計及其起源深入研究的開始。約翰·赫斯克特的《工業設計》壹書作為工業設計的基礎教材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使用。還有Peimy Sparke的《20世紀設計與文化自然導論》。對具體國家和設計師的研究非常豐富,比如德國、美國、意大利、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日本,甚至壹些東歐國家。出現了壹些高水平的作品,對於研究這些國家的設計發展、設計過程、設計特點都是很有幫助的。此外,對壹些設計大師的研究著作也不斷湧現,如: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密斯·凡·德羅、勒·柯布西耶、弗蘭克·賴特等設計大師,他們都有很多研究著作,並且不局限於個人傳記,甚至研究他們的設計思想和設計哲學。這些作品對於人們研究現代設計的起源、更替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與早期設計史研究的綜合通史相比,當代優秀的設計史研究著作大多以分段史為中心,甚至從壹個很小的點深入挖掘。在建築領域,凱特·奈斯比特(Kate Nesbitt)的《建築師ur新議程理論——ar的人類學——考古學理論1965 ~ 1995》對1965 ~ 1995這30年間的建築理論進行了分類梳理,並列舉了代表人物和作品。從跨學科設計史的角度來看,有幾個作品值得關註。例如,法國學者喬斯林·德·諾貝爾(Jocelyn de Noblet)編輯出版的《工業設計,壹個世紀的反思》壹書,不僅介紹了工業設計,還提供了廣泛的背景信息和文化基礎。再比如比爾·裏塞伯羅的《現代考古學——自然與設計,壹部另類的歷史》,以建築為中心,討論設計,是跨學科的壹次很好的嘗試。1.3西方當代設計發展趨勢20世紀70年代以來,特別是進入20世紀以後,在世界多元化價值取向的趨勢下,設計領域呈現出更加繁榮的景象,各種設計流派,沒有壹個占據主導地位,設計風格也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面貌。但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總結出十個最重要、最有影響力的設計流派:波普設計、解構設計、新現代主義設計、後現代主義設計、綠色設計、人性化設計、未來風格設計、孟菲斯設計、高科技設計、反主流設計。這十大設計流派是在現代主義失去t7地位後相繼出現的,對當代設計風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2國內設計史研究現狀總的來說,國內設計理論和歷史的研究還處於壹個比較初級的階段,但有很多理論家和設計師的真知灼見和個人努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突出的研究有:王受之先生80年代以來的設計史探索,2002年修訂出版《設計史叢書》。最突出的壹點是從概述和學科分類的角度對整個設計史進行全面、單獨的論述,這在國內設計史研究著作中尚屬首次。早期的學術研究著作有羅曉薇先生和陸永義教授的《工業設計史》。當時國內工業設計剛剛興起,研究著作極其有限,在歷史背景和設計形勢發展的大背景下,以詳實的史料充分論述了工業設計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湖南大學何教授的《工業設計史》作為十五國家重點規劃教材,在理論界也有壹定影響。我國美術史研究方面的優秀機構有: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史系和中國美術學院美術史系,歷史悠久,美術史和設計史研究著作豐富。近年來,東南大學、南京藝術學院、湖南大學在設計史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績,湧現出壹批優秀的設計史研究論文。如2004年東南大學的杜在導師淩的指導下完成了《關於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設計的思考》。針對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設計的不同設計理念和表現形式,指出思維方式的不同是造成二者差異的根本原因。本文論述了這兩種設計思維形式的起源、發展過程和特點。論文運用現象學方法和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存在主義哲學理論,是對西方現代設計史的有益探索。秘書大雜燴網絡
  • 上一篇:基本的「打底衫」怎麽穿才不單調?和Miki博主穿成這樣,時尚又有氣質。
  • 下一篇:太倉沙溪古鎮旅遊景點介紹太倉沙溪古鎮有哪些景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