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舞蹈教學方法1。建設校本教材,突出因材施教。
教材直接決定了教學內容。現在老師發什麽教材我們就教什麽,不考慮學生的需求和時代的發展,導致學生在學校裏學的東西到了社會上就遠遠落後了。因此,舞蹈教師要在使用國家規定的舞蹈教材的基礎上,善於進行科學的選擇,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材。同時,舞蹈教師要善於編寫教材,高校舞蹈教學有壹定的獨立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收集各種教材,編寫各種校本教材。比如針對非專業學生、專業學生、學校舞蹈隊學生,采用多種教材,形成校本舞蹈教材體系。在拓寬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要進壹步拓寬教材的呈現形式。舞蹈教材可以是有利於學生自學的教材、講義、光盤、軟件,凡是能應用於學生舞蹈學習的都是好教材。
要想培養出大師級的舞者,就需要把自己的人格提升到壹個備受推崇的位置,註重尊重和張揚學生的藝術人格。只有這樣才能激發舞者為藝術獻身的勇氣、信心和自豪感,舞蹈是壹門個性化的藝術,舞蹈藝術的高度主要取決於學生自身對藝術的理解和把握,所以教學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身體條件、舞蹈基礎知識、對舞蹈的理解等方面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讓不同特點的學生向不同的方向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激發學習興趣。比如學生可以分為兩種:有壹定基礎的和基礎薄弱的。對於基礎薄弱的學生,重點是基本功和舞蹈基礎知識;註意引導學生感受節奏之美,激發藝術想象力。學生在掌握基本舞蹈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可以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不同的舞蹈老師和舞蹈類型進行分支發展。
2.加強人文教育,技能與教育齊頭並進。
壹方面,要把舞蹈技能的教育和藝術理解能力的教育結合起來。舞蹈藝術是舞者靈魂的表現,對舞蹈的理解不僅要靠天賦,更要靠訓練。高水平的舞蹈演員需要有敏銳的藝術感知和思維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教學,加強舞蹈學習過程中的藝術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對提高學生的舞蹈藝術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去感悟、去思考、去創新、去實踐,這對學生感悟能力的培養是積極的。
另壹方面,在訓練技能的同時,加強理論和鑒賞課程的教育。學生的感知靈感是建立在大量感性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的,大量的經驗和理解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靈感。所以,讓學生?見多識廣?通過觀看國際國內音樂知識的視聽教材,觀看大量的表演和評論,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訓練。同時要註意舞蹈的練習。要改變舞蹈學科的狹隘劃分和學院派對技術標準化的過分追求,創造不同舞蹈交融練習的機會,增加劇目排練,帶領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在社會中鍛煉,在實踐中學習。把學生培養成知識技能廣、實踐能力強的全面應用型人才。這樣的舞蹈教學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才能被社會接受。
同時要把舞蹈訓練和思想道德教育融為壹體。壹般來說,舞蹈教育不直接講道德內容,舞蹈在道德教育中的高明之處在於通過舞蹈藝術悟性的培養來強化道德悟性;在培養審美能力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和熱愛;就是通過舞蹈大師的人格魅力來陶冶學生對美的理解。用舞蹈特色塑造特色道德,用道德魅力塑造舞者氣質。
3.通過教學改革提高教育質量。
首先要轉變觀念。現代教學活動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舞蹈教師要善於吸收新的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模式,通過模式改革促進教學方法的變革。新概念的首要問題是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加學生思考、創新和實踐的機會。
其次,要註意具體方法的運用。電化教學的發展深刻地影響了高校的教學活動。在舞蹈教學中,要善於運用電教、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通過直觀、生動、形象的畫面準確地表達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比如觀看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舞蹈,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利用電教設備舉辦相關知識專題講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舉辦作品分析研討會;組織學生觀看舞蹈作品視頻,欣賞著名舞蹈家的表演。
多媒體教學應用於舞蹈教學後,仍需結合教師講解、學生練習和教學反饋,提高舞蹈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我們相信,有了舞蹈的生命魅力,我們的舞蹈教學最終能在促進舞蹈藝術發展和陶冶學生心靈方面實現雙豐收。
大學舞蹈教學法1。教師權威心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傳統課程以傳授知識為主,教學方式以講授為主。課堂上強調的是老師的?教書?,評價老師是老師教給學生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給學生?學習?很少關註它。老師自己也習慣認為自己應該有知識。俗話說,給學生壹杯水,就要有壹桶水,強調知識的重要性,也就是教師的知識儲備。然而,探究式教學是壹種借助問題或案例的開放式學習。不僅問題和案例對老師來說是新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唯壹的。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是學習者。因此,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先知,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學使得師生關系從正式、刻板、權威向非正式、平等轉變。因為研究型教學的開放性,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利用課外資源,學習和掌握連老師都沒有的知識。所以在知識占有上領先、超前、優於老師的現象確實經常發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心態。教師的主要作用不是回答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而是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師能力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研究性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原有的知識權威優勢不復存在。如何在教學中設計教學情境,如何在學習過程中給予學生適當的指導,尤其是如何掌握指導團隊工作的技巧,是教師面臨的新挑戰。對教師的知識結構、工作經驗、工作能力提出了比傳統教學方式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就要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其中,培訓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教學理論的學習和教學方法的更新不僅僅來自於教師經驗的積累。教師培訓的內容應強調教育心理學、課程理論和教學方法的系統學習和基礎訓練,特別是教師教學方法的科學訓練應成為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的重要內容。
3.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心理面臨的挑戰及對策。
在傳統的知識傳授教學過程中,教育是放?包裝?、?密封?課程計劃和課本裏的知識原封不動地教給學生,學生不必獨立思考、獨立構建,接受、吸收、記憶即可。學生的作業是封閉的,有清晰準確的答案。研究性教學的過程是從討論問題開始的。學生的作業沒有標準答案,需要涉獵大量資料。課程學習本身不僅在於學習知識,更在於掌握學習知識的能力。同時,他們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對於習慣傳統的人來說?臨時抱佛腳?對於教學模式下的學生來說,參與教學,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完成沒有標準答案的作業,是壹種新的挑戰。研究性教學要求師生平等對話和討論。對於習慣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生來說,不僅需要老師的努力,還需要學生學習心理和習慣的改變。從聽課到對話,學生也需要跨越心理界限,因為學習的過程是參與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而不是盲目接受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教學過程中觀念的轉變不應該局限於研究性課程,應該在所有的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積極的思維習慣和探究問題的意識。
大學舞蹈教學法1。創設貼近實際的教學情境,激發和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工作適應能力。
美國學者b?喬伊斯認為,探究和教學過程的核心是創造環境。教學模式是壹種學習環境。當學生處於壹個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環境中時,問題情境可以吸引並保持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把探究教學和研究性教學看作同義詞,在上述三種教學方法中,我們不難發現,案例和問題是創設情境的核心。知識學習、方案制定等活動都是由問題引起的。由問題解決引發的討論、學習、總結,是研究性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法。即通過探究問題,揭示問題的復雜性,讓學生掌握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此外,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議的組織、報告的撰寫和演示,使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更加貼近實際工作情況,為他們今後更快地進入社會、適應工作環境打下良好的基礎。
2.通過解決開放性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無論是案例分析還是問題解決,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基於每個人知識積累和經驗的答案都是個性化的,有創意的。不僅如此,對於真實的案例和問題,連老師都是學習者。因此,衡量學生作業質量的標準是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換句話說,知識的綜合運用、思考的角度、方案的合理性、組織討論的效率以及最終的報告寫作和口頭表達能力是衡量工作完成質量的主要標準。因此,研究性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即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掌握問題背後的知識,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具有建設性意義。
3.改變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
與基於認知的傳統課程教學方法相比,研究性教學在師生關系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因為擁有掌握知識的優先權而成為課堂的核心,而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往往是教師的?教書?註意老師教的內容和說教的方式。但在研究型教學法中,老師的主要工作是先設計。問題?然後激發學生思考、設計、總結、匯報,工作都是學生自覺完成的。因此,教師不是課堂上的操縱者和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推動者和輔導者。教師逐漸從知識輸出者轉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者,教師逐漸從獨立工作者轉變為合作者。教師是傳統法定的?外部附件?權威專業?內生代?權威轉移,即受教育者和未受教育者在課堂上的角色會發生顛倒,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變成主動學習者,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主動學習。在這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也部分實現了研究者的身份。這種變化導致師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學生?居中)遷移。師生關系更多的體現在合作和交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