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壹年就要到了,寒氣也來了。中醫講究天、地、人的適應。壹方面,它需要隨著時間的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整。二十四節氣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壹年中物候的變化與節氣密切相關。大寒節氣雖然是壹年中的最後壹個節氣,但卻是壹年中“運”與“氣”周期性變化的開始。做好大寒節的保健工作非常重要。下面,我整理了大寒節氣的養生要點。
精神:感覺不錯。
所謂“暖身先暖心,暖心暖身”。表示心神強健,氣機通暢,血管和諧,全身四肢都能溫暖,以抵禦嚴冬嚴寒的侵襲。所以,在嚴寒季節,要安心養神,尤其是老人,因為今年的嚴寒恰逢春節,兒孫滿堂。此時也要註意避免過度喜悅或悲傷,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要註意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使體內氣血通暢,藏於體內的陽氣不受幹擾,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為。”
我推薦:嚴寒和經絡養生的鍛煉
生活: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壹個節氣。日常生活方面,還是要符合冬季隱居的特點,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為了滋養人體的陽氣,晚起是為了滋養陰氣。另壹方面,古語有雲“天寒地凍,禦寒防風”。寒冷的季節,除了註意禦寒,還需要擋風。衣服要隨著氣溫的變化增減,手腳容易凍僵,尤其是保暖。
“嚴寒”季節註意早睡晚起。
明天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壹個節氣“大寒”。天文專家解釋,在“大寒”季節,降水稀少,常有寒潮大風天氣,氣候比較幹燥,是壹年中最冷的時候。這個寒冷的冬天有什麽保健註意事項?
從節氣來說,大寒在“四月九”和“五月九”這段時間。此時,節日寒潮頻繁南下,我國大部分地區呈現持續的“晴冷”態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醫科主任李建軍副教授表示,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秋冬要養陰藏陽,寒冷的冬天更要註重陽氣的采集。
健康建議1早睡晚起。
所謂“養陰”,其實就是指陽氣的匯集。中醫認為,從秋天開始最好早睡早起,但在寒冷的冬天,應該早睡晚起。此外,壹定要註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符合陽氣在自然界中藏而不露的特點。
如果違反自然界秋冬收陽規律,會導致冬季“肺傷”“癱瘓”。比如秋冬季節容易發生慢性腸胃炎、肌肉萎縮、疼痛等疾病;肺部疾病(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氣管哮喘等。)和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中風等。)在秋冬季節也容易復發。
所以有這些病史的老人在這個節氣裏要特別註意保暖,早晚少出門,避免感冒。早上盡量晚起床,中午或者下午可以到戶外活動壹個小時左右。出門的時候壹定要多穿壹件外套,最好是帽子和圍巾。
健康忠告2熱身的最佳時間。
初冬需要吃些軟的食物,如蜂蜜、銀耳、雪梨、甘蔗等。但是現在這個寒冬季節,可以吃壹些牛羊雞犬等溫熱的肉,或者喝壹點酒,促進血液循環和脈搏。
如果我上火重,出汗多,舌苔厚,就容易心煩,失眠,口幹,咽幹,咽痛。在烹飪這些食物時,我應該加入知母等苦味和寒性的草藥,或吃豆腐和蘿蔔等潮濕的食物。
生活:睡前洗腳。
在嚴寒季節,除了早睡晚起,最好養成睡前洗腳的好習慣。俗話說“寒從腳起,寒從腿起。”人腿腳冷了,就都涼了。“飯後三百步,睡前壹壺湯”,睡前用熱水泡腳可擴張血管,加速血液流動,改善足部皮膚組織營養,減少肌肉緊張,提高睡眠質量,有利於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特別是愛看書寫字、久坐至深夜的人,睡前應先用熱水泡腳。
運動:日出後運動。
俗話說“冬天多動,少生病;冬天懶,喝碗藥。“冬季活動和鍛煉對保持健康具有特殊意義。嚴寒季節的運動可分為室內和室外運動,如慢跑、太極拳、八段錦、打籃球等。,但要註意運動的強度,不宜過猛,以免擾亂陽氣。同時,戶外活動不要起得太早,最好等到日出。
食補:保護脾腎,滋養肝血。
重感冒的飲食要遵循護陰抑陽的飲食原則。飲食宜鹹宜苦,以養心強腎,忌食硬寒之物,忌食熱性食物,以防損傷脾胃之陽。但燥熱之物不宜暴飲暴食,食物的味道可以適度濃烈,有壹定的脂肪和壹定的熱量。另外,要多吃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等。此外,由於大寒恰逢春節,壹般家庭都會為春節準備豐富的食物。此時要註意避免饑餓感和飽腹感失衡。同時可以多吃壹些健脾消積的食物,如山藥、山楂、柚子等。,而且還可以多喝些小米粥、健脾祛濕粥之類的進行調理。
另壹方面,嚴寒季節仍是冬季進補的好時機,重點應放在保護脾腎、滋補肝血上。進補有兩種方法:壹是食物進補,二是藥物進補。“藥補不如食補”,應以食補為主。偏陽虛的人宜吃溫性食物,如羊肉、雞肉等。滋陰的食物,如鴨、鵝、龜、鱉、木耳等,適合喜歡陰虛的人食用。藥物補充要結合自己的體質和癥狀來服用。比如體質虛弱、氣虛的人可以服用人參湯;陰虛的人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會喝酒的人還可以結合藥酒進行滋補,如十全大補、枸杞酒、蟲草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