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從《嘉莉妹妹》看德萊塞女性觀的內在矛盾:《嘉莉妹妹》中的傳統女性。

從《嘉莉妹妹》看德萊塞女性觀的內在矛盾:《嘉莉妹妹》中的傳統女性。

摘要:《嘉莉妹妹》是美國作家西奧多·德萊塞的壹部自然主義代表作。作者大膽創新,敢於質疑,打破了美國文壇傳統的創作思維。他在《嘉莉妹妹》中塑造的女主人公嘉莉與當時主流文化中“女性氣質”的意識形態相悖,批評家認為嘉莉代表了美國社會的“新女性”。作者對嘉莉的“墮落”持模棱兩可甚至矛盾的立場,男權主義的陰影在他的作品中無處不在。從反主流意識到主流意識的回歸,德萊塞女性觀的內在矛盾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鍵詞:《嘉莉妹妹》新女性女性特征

《嘉莉妹妹》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自然主義作家西奧多·德萊塞的第壹部作品。生活在世紀之交的德萊塞忠於生活的本來面目,勇敢地面對社會和人生。他以令人震驚的反傳統手法開創了現代小說。《嘉莉妹妹》出版時,美國文學創作的主題是維多利亞時代的傳統——具體描述正面贊美上流社會的生活,用微笑書寫那些生活,崇尚上流社會的傳統,崇尚上流社會的道德規範。而德萊塞則關註資本主義興起時期普通女性的苦況和她們的精神需求。

壹,反主流思想分子:新時代女性

19世紀初,女性的活動只限於家庭這壹狹窄的領域,她們的生存價值是“照顧丈夫、教育子女”和料理家務,而自身價值的壹小部分只能通過女性個體與父權家庭的關聯來實現。可以說,家庭觀念成為了當時“女性氣質”觀念的核心,1880到1920的第壹波女權運動將“新女性”推上了歷史舞臺。“新女性”的崛起是對19世紀主流意識形態的挑戰和質疑。德萊塞小說中的嘉莉妹妹形象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新興消費文化和新女性崛起的特定社會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他在這部小說中塑造的女性不僅是超越自然主義的現代,而且是超越主流意識形態的革命。我們可以從閱讀課文中找到相關信息。

在小說的開頭,我們可以看到嘉莉妹妹,壹個天真無邪的女孩,離開了自己的家鄉,想要在芝加哥這個繁華的大都市實現自己的夢想。到達芝加哥後,她和姐姐米妮住在壹起。她看到的不是富裕、時尚、舒適的生活。相反,她姐姐家的貧窮和枯燥的生活讓她很失望。米妮的家庭生活是建立在傳統兩性關系基礎上的男性社會的縮影。嘉莉註意到了她姐姐結婚後的巨大變化。“她現在才17歲。雖然她仍然強壯健康,但她已經是個瘦女人了。她對生活的看法受丈夫影響,對幸福和責任的看法越來越狹隘。”(德萊塞,2002:25)嘉莉對妹妹米妮的看法顯示了德萊塞對傳統家庭主流意識的不滿。

嘉莉在晚年遭受了許多挫折。起初,嘉莉還把滿足物質生活的欲望寄托在男人身上。通過努力,嘉莉從壹個懵懂無知的鄉下姑娘變成了壹個成功的女演員,從壹個受男人擺布來到大城市的鄉下姑娘變成了壹個自立自強、經濟獨立的“新女性”。嘉莉不再把自己的命運托付給任何男人,她有了獨立的事業。有了經濟獨立,她也實現了人格獨立。卡麗在不斷提升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自己的實力,從而真正實現自我價值。這個過程本質上是對傳統“女人味”概念的改寫。

正如當代評論家所意識到的,嘉莉“在她的作品中被描繪成壹個生活中的強者。她年輕、聰明、健康、漂亮,擁有競爭的壹切優勢。她能不斷調整自己的人生定位,敢於冒險和競爭,善於抓住機遇。她理應成功。當然,這種成功是典型的美國風格,需要美國的氣候和土壤”(周:265438不可否認她的成功有其局限性,但在當時,她是壹個敢於追求個性解放,積極抓住機遇,適應社會進步的女性。與小說中她的妹妹敏妮、萬斯太太、赫斯渥的妻子和女兒相比,她是壹個真正的新女性代表。雖然她的“墮落”被很多評論家詬病,但各種“新女性”的特質在她身上壹閃而過。她是站在社會意識和傳統道德改革浪潮上的女性鬥士。

二、無法超越的主流意識:男權主義陰影

德萊塞處理人物的方式或多或少反映了他的女性觀中無法超越主流意識形態的因素。在塑造嘉莉這個“新女性”形象時,作者試圖超越當時的主流意識。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德萊塞女性觀的內在矛盾:他總是對嘉莉表現出猶豫不決的道德立場,這使得《嘉莉妹妹》成為壹部充滿矛盾的文本。

德萊塞女性觀的矛盾首先集中體現在嘉莉的形象塑造上。文章中反復出現的凱莉坐在搖椅上搖晃的形象恰當地隱喻了作者對女性的看法,甚至是她的道德立場。和嘉莉壹樣,德萊塞面前有兩面鏡子,壹面是自己的判斷標準,壹面是主流社會的價值體系,所以他很難在“美麗的嘉莉”和“墮落的嘉莉”之間做出選擇。正如小說中所描述的,嘉莉“聽到了另壹個聲音,她在和它爭吵,向它抱怨,要求它冷壹點。”德萊塞,2002:58。

德萊塞寫小說不僅是出於他的信念,也是出於他對人性的深刻理解。他在塑造嘉莉妹妹形象時,主要著眼於人的基本生理需求,淡化甚至取消了傳統道德的衡量和譴責作用。“欲望”是德萊塞作品中嘉莉性格的主要驅動力。從這壹方面,作者試圖讓讀者對嘉莉的各種行為采取寬容的態度。在文章的結尾,作者沒有安排嘉莉得到她想要的壹切。在實現了壹個又壹個目標後,她感到更加空虛,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從而迷失了自我。直到作者在小說結尾發出無奈的感慨:“啊,人生的糾結!我們真的看不清楚。不是惡,而是對善的渴望,往往會導致錯誤的步驟。它不是惡,而是善,常常迷惑不習慣思考的多愁善感的人。”(德萊塞,2002:259)在結尾,我們可以看到德萊塞內心的掙紮。他想看到壹個成功而幸福的嘉莉,但在當時主流價值觀的壓力下,他采取了妥協的立場,塑造了壹個“成功的失敗者”。

從文本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德萊塞有著強烈的男權意識。在《嘉莉妹妹》中,他讓每壹個男性都擁有某些男性特權。從英俊的杜洛埃到才華橫溢的赫斯渥,再到學識淵博的艾姆斯,他們的出現讓嘉莉願意“委身於彼此”。相對於出身卑微、沒有經濟來源、文化程度不高的嘉莉,這些男性更容易讓剛步入社會的嘉莉產生強烈的好感,往往能贏得女性的青睞。當嘉莉第壹次見到杜洛埃時,她覺得他“壹定是個幸福的人……他真的是個男人。”看到赫斯渥,她覺得他“本能地更強壯”。在和艾姆斯的對話中,“她覺得男人這樣就好。”嘉莉下意識地有壹種男人優越的感覺。在這壹點上,德萊塞每次都要求嘉莉用男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這反映了當時的主流思想,男尊女卑,女人要為男人服務,女人要討好男人。

  • 上一篇:善及善文化綜述
  • 下一篇:10實體店拓展客戶計劃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