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女權主義;翻譯理論;譯者的風格;貢獻;限制
20世紀60年代,西方女權運動風起雲湧。這場由知識女性發起的思想戰爭波及到政治、文化、文學等社會上層建築的方方面面,推動了女性主義在學術領域的發展。翻譯研究者發現了女性主義與翻譯的相似之處,認為翻譯中存在嚴重的性別歧視,並開始質疑隱含男性氣質的翻譯理論。於是,女性主義翻譯觀應運而生。
首先,女性主義與翻譯
兩千多年來,翻譯領域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性別隱喻,比如把翻譯比作“不忠的美”。翻譯被放在和女性壹樣的位置。原文對於譯文再現的等級權威是與男性和女性形象聯系在壹起的:原文被認為是壹個強壯而多產的男性,而譯文則是壹個低下而軟弱的派生女性。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認為,翻譯處於這種弱勢地位是父權制長期壓迫的結果。宗法制度下的翻譯研究移植了社會文化中男尊女卑的性別倫理,使得翻譯這種跨文化的語言活動也被視為從屬和衍生的部分,進而被女性化和邊緣化。女性與翻譯在同壹個歷史情境中找到了相似性和類比性,從而產生了兩者結合的可能性(許,2011,第60頁)。
二、理論命題
女性主義和翻譯都是對語言的批判性理解。當它們結合起來時,就形成了壹種全新的翻譯理論。女性主義為翻譯研究提供了壹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對傳統翻譯理論中的壹些重要概念進行了全新的闡釋,提出了獨特的觀點和見解。其要點包括:
(1)顛覆傳統翻譯理論標準“忠實”,強調叛逆。
國內外傳統翻譯理論壹直將“忠實”視為翻譯的基本原則之壹。在傳統翻譯理論中,翻譯標準的核心是“忠實”或“信”,譯文必須忠實於原文,以原文/作者為中心,強調譯者/譯者對原文/作者的絕對忠誠。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堅決反對這種觀點。他們認為語言中充滿了性別歧視,“忠實”通常意味著剝奪女性的話語權(馬麗娜,2012,p.127)。因此,在翻譯中,她們應該對文本進行“女性處理”,從女性的角度、以女性的方式來操作文本,大膽實踐她們的理論目的。
(2)重新界定譯文與原文的關系,突出譯者的主體性。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打破了傳統的“作者/原文-譯者/翻譯”的二元對立模式,倡導原文-翻譯的榮耀。首先,翻譯延長了原作的生命,使其能夠面對另壹種語言和文化空間的新讀者。也就是說,本雅明的翻譯是原作的來世,為原作開辟了更廣闊的生存空間。
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提出了“女性主義譯者”這壹概念,它首先肯定了譯者性別差異造成的對原文意義闡釋的差異,從而豐富了原文的內涵;同時也提高了譯者的主體性,肯定了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創造性。長期以來,傳統的翻譯理論建立在“忠實”和“對等”的基礎上,忽視了譯者的主體性。翻譯壹直被認為是原作的附庸,翻譯只是壹種衍生的、非創造性的活動,將譯者的主體性化為零,是原作的鏡子。然而,女性主義者從譯者的性別角色出發,重新定義了翻譯與原文的關系,突出了譯者的主體性。
(3)消除翻譯語言中的性別歧視
除了理論上的貢獻,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為消除翻譯語言中的性別歧視做了大量豐富的翻譯實踐。尤其是對聖經的女性主義和包容性語言解釋引起了爭議,這不僅使人們關註性別化語言帶來的沖突意義,也加強了人們對翻譯作為壹種豐富的解釋活動的理解。他們聲稱,在翻譯過程中,應采用各種翻譯策略來突出女性在文本中的地位,並使女性的聲音在語言中“可見”。在翻譯實踐中,許多女性主義譯者大膽采用新詞匯、新拼法、新語法結構,並使用壹些文字遊戲,旨在超越男性主導的語言規範,為女性話語開辟新的空間。
總之,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家肩負著維護自我和翻譯的雙重歷史任務,並為此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鬥爭,在翻譯技巧上倡導幹涉主義的翻譯策略。Louis von Flotow (1997)提出了女性主義譯者幹預文本常用的三種翻譯策略,即補充、加序言和腳註(preceding & amp;腳註)和劫持(劫持)。
(a)補充
補充策略是指平衡兩種語言差異的創造性行為,相當於壹些理論家所說的補償。譯者基於自己的立場,在增補過程中創造性地改寫了文本。比如“人”中的大寫“m”表示原文中隱含的陽剛之氣。這種翻譯方法體現了女性譯者對原文的有意識幹預。
(b)增加前言和腳註(前言和腳註);腳註)
前言和腳註是指對翻譯過程的描述,以突出女性譯者翻譯的差異。這種策略已經成為女性主義翻譯中的壹種套路,用來解釋原文的背景、意圖和翻譯策略。毫無疑問,這些解釋和記錄旨在強調譯者如何吸引人們對其女性身份的關註,或者更具體地說,女性身份,以解釋他們在翻譯過程中的真實感受,並澄清那些出於想象或政治目的而使用語法性別資源的文本。
劫持策略
劫持策略是指女性譯者基於自己的觀點,根據自己的理解或愛好對女權主義思想的操縱(鄭鈺潔,2011,p.155)。
第三,對譯者風格的影響
譯者風格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創造性人格,體現為譯者選擇主題的品味、遵循的翻譯標準、使用的翻譯方法和使用目的語的技巧的結合。譯者的風格由他們的世界觀、創造才能和藝術偏好決定,並在翻譯實踐中形成和發展。(周穎,2004年,第67頁)
首先,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影響下的譯者願意收集女性作家和女性主義作家的作品,並向他們介紹他們所代表的語言和文化。女性主義譯者經常通過創造新詞來顛覆男性敘事風格。同時,在女權主義作家的作品中,語言成為了表達政治目標的工具。他們通過使用中性和簡化的詞語來創作文章。女性主義譯者希望通過翻譯這類作品來體現女性主義特征。
其次,女性主義翻譯在實踐中大力提倡譯者的幹預主義,要求翻譯的女性主義創作。在女性主義譯者常用的三種翻譯策略中,“補充”是為了彌補語言之間的差異。在補償過程中,譯者創造性地改寫了文本以體現其女性角色。“劫持”是指女性主義譯者在譯文中改寫或挪用不符合女性主義的思想。“加序言和腳註”是女性主義譯者解釋原文目的、自己的選材目的和翻譯觀點的常用方式。
第三,女性主義翻譯對話語的語法性別提出質疑和批評,提出語言“性別中立”的觀點,重構女性主義詞匯,體現了女性主義譯者在語言運用上的風格。此外,女性主義譯者不滿足於使用中性詞,還會創造壹些女性化的詞來使用,比如“translatress”(女譯者)。(張靜,2007年,第72-73頁)
四。貢獻和局限性
自從引入翻譯理論以來,女性主義不斷拓寬翻譯研究的視野。女性主義對差異的闡釋成功地解構了原文和男性的霸權地位,為人們反思傳統翻譯理論中的翻譯對等、文化差異、譯者主體性和語言本質找到了新的理論依據。但是女權主義流派眾多,觀點過於激進。他們把顛覆建立在結構主義基礎上的傳統翻譯理論視為終極目標,把非理性視為理性。他們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過分強調對語言的“操縱”和譯者對翻譯的“幹預”,從而在壹定程度上偏離甚至扭曲了翻譯活動的本質,這就不可避免地為各種批評留下了借口。(張靜華,2004年,第23-24頁)
參考資料:
弗洛托湖(1997)。女性主義時代的翻譯。曼徹斯特:聖傑羅姆出版社。
[2]馬麗娜(2012)。論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5(2),127。
[3]許(2011)。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述評。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4卷4期,60頁。
[4]張靜華(2004年)。女性主義顛覆了傳統翻譯理論及其局限性。中譯本,第25卷第4期,第23-24頁。
[5]張靜(2007年)。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對譯者風格的影響。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3(9),72-73。
[6]鄭鈺潔(2011)。女性主義翻譯理論與傳統翻譯理論。大眾文藝,(13),155。
[7]周穎(2004年)。文學翻譯中的譯者風格。安徽教育學院學報,(9),64-67。
作者簡介:張曼曼(1987.4-),女,漢族,安徽宿州人,10畢業於Xi外國語大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