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樣的核心競爭力,好萊塢成就了壹個又壹個現代傳奇。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推進和電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多元文化傳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受眾的接受心理和偏好也呈現多樣化。好萊塢對欲望和利潤的迷戀,已經越來越趕不上觀眾變化的翅膀。他們渴望有更新奇離奇的視覺體驗來刷新自己的藝術期待,滿足自己的高審美期待。他們迫切需要世界主題來探索和拓展他們文化影響力和經濟盈利能力的新領域。現在,這條文化大鱷已經開始向世界張嘴,在世界各國設立“灌裝廠”,開始夢想利潤最大化——這種運營策略與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跨國公司驚人的相似。
影視資源的枯竭和觀眾審美疲勞引發的焦慮,是好萊塢對他國民族素材進行“文化入侵”的重要原因。《欲望工廠》的制作要繼續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新奇。這不僅僅是電影拍攝技巧和電影明星的不斷更新。經過壹個世紀的生產,西方市場原材料短缺。好萊塢試圖進軍太空、史前、未來等奇幻空間。雖然也取得了類似《星球大戰》和《《指環王》》的巨大成功,但漫畫和漫畫帶來的沖擊已經讓它如山,不敢大意。因此,在外來文化中尋找寶藏和欲望的新原料成為好萊塢的新策略。他們把目光投向東方,註視著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
好萊塢的到來給我們留下了最大的懸念: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會被美國人演繹成什麽樣?他們會“笑話”或“談論”我們的歷史文化記憶嗎?
其實不管是欲望還是想象,歸根結底,好萊塢就是壹個文化工廠。他們探索新題材的沖動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追求和攫取利潤,是為了分享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而不是為了搞文化保護計劃。他們是好萊塢,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會用西方的價值觀和文化標準去看待和改造傳統的民族題材,按照他們嫻熟的商業邏輯去運作,推向世界。首先,他們不會“直言不諱”,其次,他們不會“開玩笑”——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想象,不符合他們的文化理解——但他們會“在西方說話”,把壹個東方的、中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題材,變成壹個西方的、美國的、好萊塢的、後現代的電影文本。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傳統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邏輯的改變。
以之前運營的花木蘭為例。《花木蘭》這部動畫片並不是完全尊重中國“為父從軍”傳統民俗的範本和版本,而是按照西方人的接受心理和習慣進行了大膽的誇張和改編。花木蘭在片中成為了壹個典型的言語行為豪爽、情感表達直白的西方女性,沒有中國傳統封建社會女性的矜持和謹慎。這種花木蘭是典型的西化花木蘭,不是傳說中的花木蘭。我用自己的文化想象力和演繹把它裝進這個叫花木蘭的瓶子裏,然後大聲呼喊,出口到中國賺大錢。這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對中國歷史上這個經典女性形象的認同和接受會有什麽影響?當好萊塢相繼完成對《楊家將》、《西遊記》、《孫子兵法》等壹系列中國經典的“西方理論”後,中國孩子心中的文化景觀會是怎樣的?
面對好萊塢的文化入侵,這其實是最令人恐懼和擔憂的。
與好萊塢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相比,國內影視人仍然沈迷於制作“笑話”版的宮廷劇和“警匪劇”的模式,被票房和效益淹沒,藝術想象力蒼白無力,進取精神和創造力大大削弱。面對這些已經融入我們民族血脈的文化資源,我們在金山過著清貧的生活。相比國外藝術家對中國傳說題材的熱情態度,實在讓我們的藝術家汗顏。
此外,與國外同類藝術作品相比,國產歷史傳說類影視作品大多機械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創意上存在明顯不足。比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孫臏與龐涓的鬥智鬥勇,並沒有濃濃的《孫子兵法》味道,卻穿插了許多浪漫的愛情故事,瑰麗復雜的智勇謀略淹沒在帶有濃濃現代氣息的情感糾葛中,令人大失所望。創作思維的落後,想象力的匱乏,對歷史題材的創作態度,應該是好萊塢搶拍中國題材影視劇對國內同行的重要警示和啟示。
好萊塢雖然探索的是中國的歷史題材,但對未來的市場和文化傳播感興趣。知道了好萊塢的真相,我們才能把握當下,為自己贏得可能性和希望。
全球化浪潮洶湧澎湃,這是時代的現實圖景。然而,如何讓延續了五千年的燦爛中國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煥發新的活力,如何延續傳統文化傳承的千年脈絡,如何增強壹個擁有56個民族的大國人民的文化認同,如何讓中華民族向世界展示自己獨特的國旗,將是我們壹個永恒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