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長期從事日常農村美術教學工作,發現我園在挖掘農村鄉土教育資源,以具有鄉土氣息的自然物為缺口,開展多種內容和形式的美術活動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可以實現美術教學從學科為主向兒童主動創造活動的轉變。因此,我園以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為背景,試圖廣泛利用自然資源,創造自己的特色,探索出壹條適合農村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出路。
壹,利用自然資源,培養農村兒童的藝術情操
1,回歸自然,讓孩子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感受美。
綱要指出,要引導孩子“感受和熱愛環境中的美、生活中的美、藝術中的美”,農村壹年四季都是多姿多彩的。春天,萬物蘇醒,花紅綠綠,鳥兒載歌載舞,農民在田裏耕作;牛群在綠草地上吃草,風和日麗。我帶孩子去春遊感受新生活的綠色,歡快的鳥鳴,輕柔的風,芬芳的土,人們的辛勤勞動,引導孩子在欣賞周圍風景的同時與同伴交流:妳看到了什麽?這些東西是什麽形狀和顏色的?引導孩子和農民打招呼,給牛講笑話,卷起褲腿,接觸土壤。孩子們很感興趣,討論道:“牛和豬是好朋友嗎?”“牛在聽什麽?”"這只鳥在唱春天的歌嗎?"“農民伯伯在地裏幹什麽?”“泥巴又軟又黑。真的很舒服!”“樹是綠的,壹束花是紅的,鞭炮爬滿了墻。”孩子們聽到的壹切都在腦海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形成了壹派生機勃勃的春景。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受到美的影響。
2、文化遺產的利用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我們的家鄉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遺產。我會帶他們去參觀我家鄉的小蕓亭、村更堂、沙子崗和仙姑井。讓他們了解家鄉的船燈、山歌、五拳、十樂。培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家鄉文化的豐富和美好,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孩子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感情,帶給他們無比快樂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有了這些直接的感性認識,他們就可以在揉、染、染、色的遊戲中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並培養孩子對色彩的感知和創造力。有了這些對自然本身的理解,孩子們自然會受到美的影響。在活動中,孩子們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創意無窮,在創意活動中會得心應手。
第二,利用自然資源,寓教於樂。
農村美術教育活動要利用農村現有的教學條件,盡可能把每壹堂課都上好,把不適合農村教學的內容改成適合農村美術教學的內容,體現農村特色,緊緊圍繞農村自然資源,通過觀察、模仿、想象、聯想形成新的形象,用繪畫、制作的形式表現美。舉個例子,在“畫石頭”的活動中,因為我們地處汀江岸邊,隨處可見奇形怪狀的石頭,所以我請家長幫孩子收集家鄉隨處可見的石頭。活動中,我和孩子們坐在壹起,先欣賞這些石頭,讓孩子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交流思想。“這塊石頭看起來像壹個洋娃娃的頭。我想給這塊石頭加上眼睛、鼻子和嘴巴。”“這塊石頭很像我們知道的京劇臉譜,我想把它畫成臉譜。”"這塊石頭太像蘑菇了.""這塊石頭很像雞蛋。"“這壹塊看起來像太陽。我想把它裝飾成太陽爸爸。”.....孩子們各抒己見,饒有興致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讓他們自由選擇材料,大膽粉刷裝修,在旁邊有針對性的指導。孩子們創作的作品真的是五顏六色,各有特色。我還為他們舉辦了壹個石頭展,讓孩子們自己也可以做小評論員,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同齡人。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非常濃厚。利用石頭等廉價的自然資源,孩子們被賦予了奇思妙想,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學會了與同伴合作,從而提高了大膽表達的能力,實現了在藝術活動中各個領域的融合。
第三,利用農村自然物,在角落裏與孩子對話。
幼兒園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由選擇、自發探索、自主操作的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的自我發展能力。角落裏必須提供許多材料。我們的家鄉有很多神奇的資源,不僅豐富多彩,經濟實惠,造型獨特,而且在我們的幼兒教育中也有很大的價值,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經濟實惠的素材。
1.引導孩子多種感官參與,體驗創造的樂趣。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我讓孩子們運用各種感官去感知自然之美,獲得深刻細致的人生體驗。在我們班的角落活動中,有壹個拼貼角。我放入稻草、泥土、狗尾巴草、樹葉、石頭、沙子等材料。在這裏,孩子們可以自由交流、討論,自由發揮想象力。我鼓勵孩子們用美麗裝扮自己的生活,認識到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在動物角,我們每個班都養了兔子、小雞、小魚等小動物。孩子們可以觀察他們的成長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他們的發展變化。在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孩子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也促進了社會性發展。
2.在《農家樂》中體會熱愛家鄉、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在我們創造的“農家樂”環境中,有家長、孩子、老師壹起收集各種自然素材。比如種子角,我提供各種實物種子,讓孩子們把自己畫的種子圖案和種子的生長過程貼在墻上,孩子們可以在種子角認識大豆、玉米、花生、蔬菜等種子,讓他們了解我們生活中那些東西的原始根源。孩子們用稻草編織自己的小尾巴、草帽、各種動物的鬥篷,用這些自制的玩具模仿各種小動物;用小草帽、鬥篷當小演員;用各種竹制品制作精美的擺件、頭像、小桌椅;我們用木頭做了小鋤頭和鐮刀,模仿農民伯伯的勞動,體驗了勞動的艱辛,培養了孩子們對勞動的熱愛,開展了具有農村特色的少兒美術教學活動,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家鄉的美好感情。通過不斷豐富這些自然材料,兒童可以在區域活動中自主學習,實現與材料的互動和對話。
第四,讓天然材料在孩子的遊戲活動中發揮作用。
綱要指出,遊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3-6歲是創造力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可以有效地對他們進行創新精神的教育,提高他們的能力,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遊戲對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藝術來源於生活,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的內容要選擇孩子熟悉的素材,而我發現很多農村的資源為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和遊戲素材提供了條件。
1,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征。
“趣味繩”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遊戲。我給各個年齡段的孩子準備了壹大捆稻草,讓他們自由創作。在老師的指導下,大班的孩子們綁了壹條活的草龍,在上午的活動中驕傲地玩起了“龍”的遊戲。我還做了很多稻草人,玩遊戲,幫助農民保護莊稼,驅趕鳥類。中產階級的孩子以合作的方式摩擦了許多長短繩。我問他們,“我怎麽玩這些繩子?”根據已有的經驗,孩子們開心地玩著“拋繩、跳繩、拉尾巴”等各種繩子遊戲。小班的孩子們把稻草鋪在地上當小床,玩起了“娃娃屋”的遊戲。我們根據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使用稭稈這種廉價的資源,來適應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作為孩子的遊戲材料。
2.營造“溫暖的家”,讓孩子感受農家的溫暖。
在“我愛我家”遊戲中,孩子們用小木塊做成相框的框架,將家人的彩繪照片放入框架中,布置出溫馨的家庭。裏面有許多農家蔬菜、水果和各種材料制成的家具;養著孩子們帶來的小魚小蝌蚪。在壹個充滿農民特色的家庭裏,孩子們玩著“我愛我家”的遊戲。為了讓他們的遊戲活動保持新鮮感和趣味性,我經常更換這些天然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挑戰孩子們熟悉的遊戲情節,鼓勵他們嘗試新的遊戲方式,開發新的情節,這為開發他們的創造力提供了機會。通過這些活動,孩子們可以在生活遊戲中隨時隨地觀察和欣賞美,也可以隨心所欲地表現美,體驗創造美的樂趣。
可以看出,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開展各種活動對農村兒童藝術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事實上,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點。農村幼兒教師要就地取材,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讓自然資源在幼兒藝術教育中發揮最大的作用。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為孩子提供動手動腦的機會,為體驗式學習提供條件,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下自主探索。開展豐富多彩、富有農村特色的幼兒藝術教學活動,激發幼兒對藝術活動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幼兒園的藝術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