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收集春聯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民俗文化是其中的精華。老師可以在寒假布置學生做壹項特殊的作業:每人收集至少5副春聯。開學後,讓學生展示、交換自己收集的對聯,在班級活動中交換。也可以要求學生表達這些類型的對聯,如:兩個字的,三個字的…十個字以上的;按貼的位置分,有貼在正門、側門的,有貼在廚房、竈臺邊的,有貼在百貨、五金店的;從內容來看,有的贊美美德,有的贊美領袖偉人,有的反映改革開放的成就,有的以商號開頭...這樣分類後,學生對春聯有了新鮮感。當他們覺得小小的春聯裏有那麽多知識的時候,就會主動去讀,去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感受語言,記憶語言,積累語言。除了收集整理春聯,還可以要求學生註意日常生活中的順口溜、歇後語、諺語、傳統習俗等,適當收集,加強積累,以備使用。
3熟記成語
3.1上課背成語。小學語文課本有的有成語需要課後背,有的在每個單元的花園裏。這些成語大多是兩兩壹組排列的,合理的,意思相近的,結構相同的,意思相反的或者相關的。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記憶這些成語,幫助學生了解它們的來源、本義、現義和適用範圍,從而真正掌握它們。另外,課後出現的成語,不僅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還要求學生默寫。
3.2成語課外摘抄。在課外閱讀中,學生經常會接觸到很多成語,通過“摘抄”來積累。比如每人準備壹本“成語摘抄本”,壹遇到就記錄下來。通過查閱參考書,他們可以了解這個成語的大致意思,並嘗試在學習中使用這些成語。此外,在課外活動中,為了配合學生提取和積累成語,教師還可以開展壹些“我講成語故事”、“成語接龍”、“誰是成語之王”等活動,這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收集成語的積極性。
3.3生活中註意成語。只要處處留心,記住成語並不難。除了課本和課外閱讀中的成語,廣播、電影、電視和日常語言中的成語也數不勝數。如果學生在生活中註意,日積月累,他們的成語庫裏會有越來越多的成語。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穩步提高。
4.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有效進行文化熏陶。
比如,中秋節快到了,引導學生去查詢壹些與中秋節相關的信息,比如:中秋節的別名有哪些?中秋節的起源是什麽?哪些名人寫過關於月亮的詩?中秋節有哪些傳統習俗?有哪些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在詢問的基礎上,整理材料,寫報告,以網頁和演示的形式進行交流。還可以背詩,看明月,吃月餅...壹個傳統節日,從信息查詢到實際體驗,可以需要很長的周期,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漢語,在營造節日氛圍的過程中感受獨特的民族風情。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如果這些重要的傳統節日讓我們的學生有計劃地在語文學習中進行探索和體驗,這樣的文化傳承意義深遠。
5營造文化氛圍
在教室墻上張貼古代名人畫像和書法家寫的名言警句,在黑板報上開辟“民族文化快餐”壹角,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在傳統文化課文教學中,要引用與課文相關的典故和詩詞,為導入新課做鋪墊,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和興趣。同時,可以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合適的音樂或視頻資料,讓學生感受到中國文化藝術的精致和精彩。同時也可以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等方式向學生介紹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比如古箏音樂營造傳統文化的校園教育氛圍。
6善於教學發展
我發現在《中國園林》的每壹冊中,都系統地編排了古詩、成語、名言警句、三字經、對聯、農諺、對聯等傳統文化的內容。這些內容對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生活都非常有益。對於這些內容的教學,我的做法是學習壹個,拓展另壹個。在教學中,教師在理解課本原格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課後收集先賢留下的名人名言警句、故事和軼事。在這樣的學習活動中,學生們開闊了眼界,由點到面,讓學生們看到了古人的美德,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