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平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受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壹)構建公共* * *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是實現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欣賞公共文化、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主要將公共* * *文化產品和服務、公共* * *文化活動納入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采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者擁有的文化產品無償用於公共文化服務。加強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建設,完善對社會免費開放服務,鼓勵其他國有文化單位和教育機構開展公共文化活動,各類公共場所應當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便利。統籌規劃建設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堅持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並重,實現資源整合和* * * *建設。加強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將社區文化中心建設納入城鄉規劃設計,拓展投資渠道。完善面向婦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殘疾人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通過設立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方式,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推動建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制定公共文化服務指標體系和績效評估辦法。(2)發展現代通訊系統。提高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必須加快建設技術先進、傳播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要加強黨報黨刊、通訊社、廣播電視臺和重要出版社建設,進壹步完善編輯出版播出體系,加快數字化轉型,擴大有效覆蓋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打造世界壹流媒體,提高新聞信息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建立統壹、協調、安全、可靠的國家應急廣播系統。推進國家數字圖書館建設。整合有線電視網絡,組建國家廣電網絡公司。推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互聯網融合,建設國家新媒體集成播控平臺,創新業務形態,發揮各類信息網絡設施的文化傳播功能,實現互聯互通、有序運行。(3)構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深厚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重要支撐。充分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古為今用,推陳出新,保護、利用、普及、推廣並重,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價值的挖掘和闡釋,維護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激勵人們在新時代前進的精神力量。加強文化典籍整理出版,推進文化典籍資源數字化。加強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和建設,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深入挖掘民族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廣泛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普及活動。發揮國民教育在文化傳承創新中的基礎作用,增加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內容,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研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和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科學保護各民族語言文字。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開展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加強少數民族文字黨報、廣播、影視節目和出版物的翻譯、播放和出版。加強與香港、澳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加強與臺灣省多種形式的文化交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4)加快城鄉文化融合發展。增加農村文化服務總量,縮小城鄉文化發展差距,對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壹體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意義。要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覆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惠民文化工程,擴大覆蓋面,消除盲區,提高水平,改善服務,提高管理。加大對革命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貧困地區文化服務網絡建設的支持和幫助。深入開展全民閱讀健身活動,推進文化、科技衛生“下鄉”、科教、體育、法制衛生“四進社區”、“送歡樂到基層”常態化。引導企業和社區積極開展面向農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動,盡快將農民工納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城鄉聯動機制,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鼓勵城市為農村提供文化援助,將支持農村文化建設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基本指標。鼓勵文化單位為農村提供移動服務和網絡服務,推動媒體辦好農村版和農村頻率頻道,做好農村主要黨報黨刊發行和免費閱讀工作。支持文化企業以連鎖方式加強基層和農村文化網點建設,推動電影院線和演出劇場向市縣延伸,支持演藝團體到基層和農村演出。中央、省、市三級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確保壹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文化建設。(政策及規管組)
上一篇:外國文學有哪些流派?下一篇:寒食節的習俗是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