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引言中,雅斯貝爾斯討論了作為哲學的“存在主義哲學”以及哲學與自然科學的關系。因為在20世紀初,哲學被視為眾多科學之壹,只是壹門大學學科,哲學不再具有思考存在或百科全書問題的權威,而是傳統哲學(形而上學)的任務。在他看來,所謂存在哲學不過是唯壹的古代哲學形態,但現代哲學忘記了存在或生存是哲學的任務,即從源頭觀察現實(所謂“現實”對雅斯貝爾斯來說就是“作為目標和起源的存在”),在思維中對待自己,即通過內心行為把握現實(引言,第1頁)。因此,存在主義哲學要求從壹切表面現象回到現實本身。對於作者來說,所謂的現實對於我們來說只是現實,因為我就是我自己,而現實只能通過思維的內在行為來發現(引言12頁)。
要回歸現實,也就是回歸真實的存在或真實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放棄“客觀”的科學模型,因為科學事實性知識不是關於存在的,而是關於現象的。而且,雅斯貝爾斯註意到,在上個世紀(19-20世紀),人類已經被平均化、機械化、大眾化,個體的存在不復存在,每個人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東西(引言2頁)。所以,科學知識雖然很有用,但它畢竟有壹個邊界,那就是自然科學並不把人作為生存本身來研究,自然科學並不關心生命或行動的意義(引言第7頁)。
所以,哲學需要另壹種思維,這種思維不同於自然科學。它不僅提供知識,還能提醒我們,震撼我們,讓我們回歸自我,改變我(簡介11)。現實只能通過思維的內在行為來發現,但“內在”並不僅僅指情感,而是指思維,因為現實只能在思維中獲得,而思維是對現實的體驗(引言12頁)。【需要提醒的是,雅斯貝爾斯後來說,思考無法到達現實,比如在第61頁,“如果壹個現實是完全可以思考的,那麽它就不再是現實,而只是壹個可能的加法”,在第59頁,“現實的是抗拒任何思考它的企圖的東西,光靠思考是無法到達現實的”。]。
對於雅斯貝爾斯來說,只有通過對哲學的理解,才能真正彰顯(自然)科學的意義。如果哲學生活在科學中,就能打破科學中反復出現的教條主義(引言第9頁)。當然,雅斯貝爾斯也充分意識到現代科學給哲學帶來的啟發。“我們在過去找不到現成的真正的哲學。舊哲學如果按照它本來的樣子,就不可能是我們的哲學。哲學要在每個時代重新出發,要根據新時代的條件,在每個時代歷史性地實現自己。當前時代新條件最顯著的特征是純科學的大發展(引言11頁)”。哲學必須與科學壹起實現另壹種來源於科學之外的原創性哲學思維。
在第壹個本體論中,雅斯貝爾斯討論了作為壹部完整的書的存在,它的風格,人的存在和自由。
通常我們所說的“存在”是某種東西,或者說是壹個對象,但對象是壹種被定義的存在,只是壹種存在方式。而存在本身就是壹種規定的存在方式的絕對化,任何被認識的對象都不是存在本身(3頁)。存在是沒有盡頭的,永遠不會關閉。它把我們引向各個方向,它總會讓我們發現新規定的存在。
這種存在本身是包羅萬象的,是壹個完整的集合。不是我們的知識在某壹時刻達到的視界邊界,而是壹個永遠看不到的視界邊界,所有的新視界都是從這個邊界產生的。大全永遠只是揭示了壹些關於自身的信息,卻從來沒有成為壹個物體。就是這樣壹個東西,它不顯示自己,但因為它,壹切不僅成為他們直接顯示的東西,而且繼續透明(4頁)。
但是,我們壹想到大全,大全馬上就成了我們的對象,比如大全就是世界,大全就是普遍意識等等。但大全並不是壹個客觀的東西,這就導致了任何關於大全的思考都存在意義上的矛盾(5頁)。盡管如此,人們仍然認為世界、精神、意識、超越(如神)、存在等事物是大全的表現,稱之為大全體。首先區分作為主體的我和作為客體的世界,兩者都是自由獨立存在的,這樣百科全書就表現為兩種風格,即思維和外延(笛卡爾),或者說是為意識指定的經驗現象和自由存在的世界(康德)。
作為壹個有意識的主體,我也是壹個精神,“所有被意識思考的和真實的東西都可以被吸收到這個精神的概念整體中(第7頁)。”作為壹種精神,人可以從存在超越到存在。所謂存在,就是(精神)自身的存在,它與自身和存在有關,與自身中的超越有關。
雅斯貝爾斯認為哲學的活動是能夠超越存在的活動。“哲學的基本活動改變了我的存在意識,整個存在只能被照亮為壹個大如無物的空間,以及所有存在於其中的空間(第8頁)”。對於傳統本體論來說,壹切都只是思想的東西,而對於存在哲學來說,壹切都同時被大全浸潤,哲學活動在先驗思維中觸及存在。
雅斯貝爾斯接著談到了可知論的意義。他說大全是不可知的。“存在的科學和精神的科學不是關於大全的知識,而只是關於壹種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就是我們自己(9頁)。”各種各樣的百科全書,當它們成為研究對象並且僅僅是研究對象的時候,就顯得壓抑和自暴自棄,好像死了壹樣。大全沒有給我們可知性,卻讓我們保有我的自由(10頁)。
任何感知到的存在都不是存在。作為公認的我,我絕不是我自己。作為我所認可的存在,這個存在絕不是存在本身。所有已知的存在都是壹種形成的存在(第11頁)。
第二個實話實說理論
什麽是真理?作者說,真理是到達向我們顯現的存在的途徑。因為達到這樣壹條道路是不容易的,所以雅斯貝爾斯說,“真理會引起痛苦,會使人喪失信心和絕望。(第21頁) "
真理,就其本質而言,根本無法被清晰而壹致地表達和說出。(22頁)
作者還說真理是從各種形式的大全中生長出來的(第24頁)。
精神真理通過從屬於壹個自我解釋和自我封閉的整體而成為真理。這個整體不會作為壹個對象被認知,它只能在從屬的運動中被把握。(25頁)
真理不存在於現存的和已實現的事物中,而存在於此時此地從現存的情況中浮現出來的事物中。(25頁)
所有的種類都來自於其他的真理,只有存在的真理才能提煉出它的純粹。存在的真理,由於其簡單的無條件的性質,可以在不了解自身的情況下定居於自身。(26頁)
真理的意義的壹切形式都集中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中,人的存在是為了壹切形式的壹切起源(第32頁)。
雅斯貝爾斯接著說,理性照亮了各種各樣的百科全書,並力求各種百科全書的融合(45頁)。
哲學要的是現實,不是可能性(第49頁)。
最後,第三講現實主義。
現實是怎樣的?現實是作為目標和起源的存在。在這種存在中,我們思想和生活中的壹切都停止了。現實的東西是抵制任何想它的企圖的東西,光想是達不到現實的(第59頁)。
哲學思考的終極問題是對現實的追求(第55頁)。
要進入現實,關鍵在於飛躍(60頁)。
思考屬於現實(第62頁)。
現實只在轉變中展現自己。這個“過渡”指的是修行的壹瞬間,壹去不復返了(第65頁)。
世界的實在可以通過感官來把握,而超驗的實在只能通過信仰來實現(第77頁)。
哲學信仰是壹切真正的哲學思維活動不可或缺的源泉。從這個原點出發,我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命運動發生,從而體驗和研究現實現象,達到超越存在的現實(第83頁)。
壹切對宗教有害的勢力都成了給全人類帶來毀滅的東西,哲學和科學也不例外。(87頁)
——————
*卡爾·雅斯貝爾斯:《生存哲學》,王九星譯,譯文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