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最高範疇,分為天道和人道。天是關於宇宙根本問題的理論,人性是關於生命根本問題的理論。老莊的道家重在“天”或“自然”,孔孟的儒家重在“仁”或“理”。禪宗的佛教性質類似於“道”的概念。天人合壹於“道”,即“天人合壹”之道“天人合壹”決定了中國古代哲學的基本精神是追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統壹。“天人合壹”的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天人合壹”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範疇。它不僅是關於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論,也是關於人生理想和價值的理論。“天人合壹”思想認為,人是自然的壹部分,自然有普遍規律,人應該遵守。此外,“天人合壹”還強調人性即天,道德原則與自然規律相壹致,人生的最高理想應該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包括人與萬物的統壹,也包括人與人的統壹。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壹個最根本的區別是,前者強調“天人合壹”,後者強調“主客二分”。氣,中國傳統藝術的生命力。物質的氣被精神化和動畫化,這可以說是中國“氣論”的本質特征。“氣”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僅中醫,氣功、戲曲表演、書畫都是先講“氣”的。中國傳統美學用“氣”來解釋美的起源,主張對宇宙萬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和活力的節奏與和諧進行藝術化的描述和表達。壹方面,中國的美學非常重視養氣,主張藝術家要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和知識水平。“氣”是藝術家生理心理因素和創作能力的概括。另壹方面要求把藝術家主觀的“氣”和客觀的宇宙“氣”結合起來,使“氣”成為藝術作品內在精神和藝術生命的象征,特別是中國傳統美學中的“神韻”富有民族特色,是指審美對象的韻律美。“雲起”範疇孕育於漢代,哲學上重視“氣”,音樂上重視“韻”,成熟於魏晉南北朝,各種藝術都提倡傳神表現事物之美。“氣韻生動”已成為中國畫創作的總原則,深刻反映了中國古典美學的基本特征。
心,中國傳統藝術的美學中國傳統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從壹開始就非常重視人的主體性,認為藝術是心的表層,心是萬物之王,主張心與樂、心與物壹元論。所以,中國古典美學和中國傳統藝術壹直強調審美主客體的融合,壹直認為文藝之美在於情與景、心與物、人與自然的融合。如李白的“自花間壹壺酒,我獨飲。沒有人和我在壹起。直到,舉起我的杯子,我問明月,給我帶來我的影子,使我們三個”。同時,中國傳統藝術非常重視理性的整合與統壹。
舞蹈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音樂智慧,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原始的圖騰歌舞和狂熱的巫術儀式,曾經形成了龍鳳舞的壯觀景象。所以在中國古代藝術中,詩、樂、舞起初是三位壹體的,只是到了後來才逐漸分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藝術門類。然而,這種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樂舞”精神並沒有消失。相反,這種“樂舞”的精神逐漸滲透融合到中國的各個藝術門類中,體現出舞蹈生動的形式和風格。舞蹈是所有藝術領域的典型。中國的書畫傾向於舞蹈,莊嚴的建築也有飛檐。
吳,中國傳統藝術的直覺思維。重視直覺是中國傳統思維方式的重要特征之壹。這種傳統的思維方式也對中國傳統的藝術思維和審美思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以“悟”為核心的感性直觀的審美思維方式。“悟”是壹種最自由的精神活動狀態,是壹種有經驗、有收獲的創造性思維方式。雖然每個人都可以悟性,但只有向別人學習,不斷努力,才能達到悟性的境界。“悟”作為中國美學和藝術的重要範疇之壹,在中國傳統藝術的創作和欣賞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並衍生出“頓悟”、“妙悟”等壹系列相關範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壹個真正的藝術家壹定是有“悟性”的。藝術家和藝術家最大的區別是,前者以道控技,後者有技無道。
以及中國傳統藝術的辯證思維,中國傳統美學和傳統藝術崇尚“和為美”。“和諧”和“中立”這兩個概念既有密切聯系,又有區別。“和”是指事物的多樣性和對立統壹性,是矛盾各方統壹性的實現;“中”是指處理事物矛盾的正確原則和方法,是實現這種統壹的途徑和標準。“和”是指多樣性的統壹或對立的統壹,“和”與“同”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通”只是把同類的東西不加區別地結合起來;而“和”就是把不同甚至對立的事物統壹成壹個整體,也就是追求多樣統壹。因此,避重就輕,求異求變,不僅不與求和的整體思維方式相矛盾,相反,體現了“違而不犯,和而不同”的藝術思維特征。中國古代哲學家在通過多樣統壹尋求“和諧”的同時,也通過對立統壹找到了“和諧”。相對於多樣性的統壹,對立統壹更接近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用對立統壹來解釋“和”,說明中國古人對“和”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立統壹思想已成為中國古代哲學中壹種具有特色的樸素辯證思維觀,並對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產生了重大影響。正因為如此,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的許多範疇都是以對立統壹的形式存在的,如剛、柔、實、動、形與神、質、感、景、象、意境等。其中,更多的是在矛盾的統壹中。正是這種閃耀著中華民族理性智慧的辯證思維,對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思想產生了巨大影響,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辯證和諧觀——中國傳統藝術和美學思想中的“和”。這種“和”的境界,強調人與社會的和諧,主張儒家的情與理的統壹。在道教中,強調天人合壹,主張心物合壹;禪宗更強調人與心的和諧,追求精神的純凈,“即心即佛。”這樣的“和諧”貫穿於從個人到社會,從人文到藝術,從世間萬物到整個宇宙。“天人合壹”的和諧之美,顯然是中國傳統藝術的最高追求,中國的美學要求美與善的統壹,而所謂善的最高境界,儒道雖有不同見解,但歸結起來就是“天人合壹”是最高境界,所謂“天人合壹”也是壹種審美境界,是真善美統壹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