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主義與進步主義、本質主義的區別:進步主義以“進步”為特征,本質主義以“保守”為特征,永恒主義以“復古”為特征。
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進步主義、改良主義、本質主義都承認變革,強調用知識解決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很少關註對人文學科所蘊含的價值和理論的理解。
永恒論從根本上否認世界在變化。他們認為變化只是表面現象,控制世界的根本原理才是永恒不變的。這是他們稱自己為永恒主義的主要原因。當然,永恒主義所提倡的“復古”思想並不意味著美國資本主義社會要回到古代狀態,“復古”只是維持和強化現實的壹種手段。
壹,教育永恒化趨勢的產生和發展
永恒主義是在反對進步主義的過程中產生和發展的,壹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20世紀30年代它與進步主義的爭論實際上是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之爭的壹種表現。
1,永恒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永恒主義與人文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有著悠久的歷史。19年底興起的進步主義,不僅引起了以保守主義為特征的本質主義的批判,也引起了許多人文主義者的焦慮。
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壹些大和學院教授經典著作的青年教師形成了壹個群體,其中的核心人物哈欽斯29歲擔任耶魯法學院院長,30歲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哲學教授艾傑德羅,以及麥克·凱恩、布坎南、巴爾和多琳。這些人出生在1900左右,在保守的私立學校和學院接受教育。
20世紀20年代後,Ejdero和Doreen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卓越”課程的教師,該課程主要由少數學生和教師組成,閱讀和討論約50部經典作品。在此期間,Ejdero等人提出了後來被稱為“百件傑作計劃”的計劃。65438年至0929年,哈欽斯擔任芝加哥大學校長,並聘請艾傑德羅、邁克·凱恩、布坎南等人擔任芝加哥大學教師。
1929期間,哈欽斯在其麾下招募了艾傑德羅、邁克·凱恩、布坎南等著名的永恒主義者。正是美國開始陷入經濟危機,進步的教育思潮受到批判和攻擊的時候。因此,永恒主義順勢而為,成為壹股頗具影響力的教育哲學思潮。以哈欽斯和艾傑德羅為代表的永恒主義者發表了大量的著作和演講來宣傳他們的思想。起初,人們稱他們為“偉大的書童”,但艾傑德羅並不滿足於這個稱呼,並建議他們稱自己為“永恒主義者”,於是有了永恒主義這個名字。
永恒主義是在反對進步主義的過程中興起的,它與進步教育思想的爭論壹直持續到二戰後,吸引了許多其他在大學教授古典作品的教授,以及詩人和作家加入到永恒主義的行列。
2.永恒主義批判進步主義。
永恒主義直接批判進步主義,攻擊進步主義是“無政府的個人主義”、“腐敗的解放”、“對民主最惡毒的扭曲”。同時,永恒主義在當時對蘇聯持敵視和攻擊的態度。將蘇聯與德國納粹、意大利法西斯相提並論,認為杜威的哲學會摧毀美國的民主傳統,杜威的民主本質是披著民主外衣的極權主義,比希特勒的危害更大。
3.永恒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
哈欽斯:美國教育家(1889-1977)。他的代表作有《民主社會中的教育沖突》、《美國高等教育》和《自由教育》。
埃德羅:美國教育家。他的代表作有:《如何讀書:獲得免費教育的藝術》、《為教育哲學辯護》等。1985年針對美國的教育改革發表了《芭提雅建議》壹文(芭提雅是希臘語,指古典時期希臘文化和希臘化時期文化的教育制度),這篇文章至今仍體現了壹貫的永恒觀。
馬裏坦:法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和教育家,新托馬斯主義的主要代表,宗教永恒主義的主要代表。主要著作:《十字路口的教育》、《人的教育》、《真正的人文主義》。
二,永恒教育思潮的思想基礎
(壹)哲學基礎
根據對宗教的態度,永恒主義可分為世俗主義和宗教。這兩個學派的哲學基礎是古希臘以來的唯心主義哲學。
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和托馬斯·阿奎那的思想對永恒主義影響最大。
1,永恒主義的基本哲學觀點
本體論:現實是隱藏在物質中的永恒形式的顯現。在肯定這壹原則的前提下,永恒主義者對“實在”有兩種看法:壹種是“實在”的目的論傾向,認為壹切存在都具有追求目的的特性。另壹種是“現實”的超自然傾向,認為存在壹個絕對的精神境界,最終控制其下所有的境界。認識論:認知經過完全無知到經驗和意見層面,再到理性和精神層面。
價值論:道德從屬於“智慧”。
世界是精神性的,受真善美原則支配。
2.宗教永恒主義和世俗永恒主義的區別
宗教永恒主義者維護羅馬天主教會的最高權威和羅馬天主教會對永恒主義教義的解釋。當然,在很多原則上,兩者是壹致的。
(2)具有復古特征的世界觀和科學觀。
永恒主義的基本特征是“復古”。
1,永恒的原理控制著變化。
永恒主義者認為,變化不是像進步主義那樣漫無目的,而是有方向的,所有的變化和運動都受永恒原則的控制。為了使人快樂,成為壹個真正的人,消除社會混亂,我們必須明白這些永恒的原則。
宗教學派的世俗主義強調,為了理解控制宇宙變化的原理,必須研究神學,尤其是中世紀的經院哲學。
世俗永恒主義強調,要理解控制宇宙變化的原理,必須求助於古希臘哲學。在永恒論者看來,古希臘是人類的黃金時代。那時,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完美和諧的。人們知道並尊重人的價值,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知道教育是使人過上真正的人的生活的重要手段。因為人性不可改變,控制宇宙的永恒法則獨立於時空,所以適合古希臘人的教育也適合20世紀的美國人。
2.永恒的原則高於科學。
進步主義和本質主義都非常推崇科學。永恒主義對進步主義批判的壹個主要方面就是“科學主義”。永恒主義認為,科學主義是當時美國社會和教育中許多問題的罪魁禍首。
(1)基本思路:
科學當然可以給人力量,但卻不能告訴我們發展變化的目標。科學不僅可以服務於好的目標,也可以幫助別人。科學本身無法認識人、知識和道德的價值,無法發現生活的真相,所以科技的進步並不意味著文明的發展。
永恒主義認為,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人類具有靈魂和理性,只有人類才能理解控制宇宙的永恒法則。人類的生活不同於動物的生活。人類生命的價值和美好生活的標準不是科技發展帶來的物質享受,而是人類靈魂和理性對永恒原則的理解。這種理解不是功利的,而是為了理解而理解。
人類價值的實現和統壹和諧社會的建立都必須訴諸於對永恒原則的追求。因此,教育必須轉型,拋棄科學主義,轉向對第壹原理的追求,教育必須回到古代。
(2)評估
永恒主義不是科學主義教育,而是類似古希臘黃金時代的教育。
永恒主義鄙視現代實驗科學的“復古”特征,反對的不僅是科學技術所體現的混雜思想,還有它所帶來的不確定、不可靠的特征。他們主要反對的是以實驗科技為基礎的當代文化模式。科學技術形成的文化模式改變了傳統的人性觀、知識觀和價值觀,使人們成為技術社會的奴隸,導致社會中普遍存在物質主義。人類發明了科學技術,但如果我們不用真善美這些永恒的原則來指導科學技術,現代社會就有可能被科學技術毀滅。
3.永恒的原則只有通過自由藝術的教育才能獲得。
永恒主義認為實驗科學只能幫助我們解決事實,而不能確定目的。確定目的的任務需要由哲學或宗教來完成。因此,哲學、宗教和體現永恒原則的人文學科應該置於科學之上。
在永恒論者看來,人類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麽是好的生活,什麽是好的社會,什麽是人性和命運,等等。這些問題的理解和解決需要免費教育。
自由教育的功能是發展純粹理性,使學生獲得形而上的知識,使學生能夠“像古人壹樣思考”,“回到古代”,“接觸偉大的古人的思想”。
三、永恒主義教育思潮的基本主張
教育的性質和目的
1,教育的本質是永恒的。
永恒主義的教育本質觀有兩個前提。壹個是世界被真善美的原則所控制,而這些原則是獨立於時間和空間的,是永恒的。第二個前提是人性不變。
關於不變的人性觀:永恒主義並不否認兒童的可塑性。強調人性不變有兩層意思:壹是孩子的可塑性有限;第二,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的孩子都有壹種普遍的和* * *壹樣的天性。
人的理性、道德、精神能力是任何時代、任何地方的人都具有的相同的、不可改變的本性。正是因為人有這些相似性,所以孩子的可塑性是有限的。
因為人性是不變的,對教育的需求是不變的,對教育的需求也是不變的。無論人們生活在古希臘還是20世紀,無論生活在非洲還是美洲,教育的本質都是永恒的。
2.教育的目的是發展人性,把人塑造成人。
當然,不同的永恒主義者對教育的目的有不同的具體表述。如“培養人的智慧”、“發展人性”、“提高人”、“使人成為人”、“培養各種理性的美德”。
永恒主義的教育目的觀是以他們的世界觀和人性觀為基礎的。如果人性得到發展,他就能明白永恒的道理,成為壹個高尚的人;如果人性得到發展,他可以控制環境,變得更有人性;如果人性得到發展,他就能更好地理解世界,理解自己的責任和立場,知道什麽是最大的善,並具有高度的判斷力和道德感。
3.幾個教育目的的批判
在《教育中的沖突》壹書中,哈欽斯批評了當時美國的幾個主要教育目的。包括:適應環境;滿足眼前需要;改造社會。
適應環境論(四論):主張年輕壹代應該適應自然、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環境,而不考慮這個環境的好壞。哈欽斯指出,杜威是這個教育目的的基礎。這種教育目的論是錯誤的:第壹,在實踐中導致內容上的各種枯燥課程。二是在實踐中行不通,不能適應美國不斷變化的社會。第三,人類的使命是改造環境,而不是適應環境。第四,拒絕任何價值標準的考量,不管環境如何,都要適應。這樣,以適應環境為基礎的教育體系,最終會變成不提價值問題的教育體系。
滿足直接需求理論:哈欽斯指出,科技的發展和美國社會的發展使得人們很難掌握所有的信息。因此,滿足直接需要理論存在壹些困難:第壹,當前的直接需要和獲得的信息很快就會過時;二是知道的事實太多;第三,如果人們想知道所有的事實,教育計劃將會混亂。
因此,滿足直接需要的理論不能發展學生適應新環境和解決新問題所需的智慧和力量。
社會改造論:哈欽斯指出,不可能通過教育達到社會改良派的社會目標。教育制度無法實現社會轉型,能夠引起社會轉型的制度也不是教育制度。
除了與適應環境和滿足直接需求理論相同的後果之外,社會轉型理論仍然是危險的。因為給學生灌輸社會改造的思想是違背民主的。哈欽斯同意教育的目的是改善社會,但他認為人們必須知道什麽是“改善”,以及教育的局限性和可能性。
簡而言之,哈欽斯認為,教育不是讓年輕壹代適應環境,而是鼓勵他們改善環境;教育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直接需求,還要考慮真善美的需求。教育具有改造社會的功能,但改造社會不能作為教育的目的,社會改造目的的實現才是真正教育的必然結果。
教育和社會
1,西方社會有崩潰的危險。
Eternism認為,從19年底開始,美國開始迷戀科技文明,表現在教育上拋棄了西方傳統的自由教育,學校教育變成了各種職業教育的拼湊,固然造成了美國巨大的物質文明,但也造成了精神文化的退化,最終會導致社會的毀滅。
永恒論者認為,當時美國社會的各種問題,比如對科技的崇拜,普遍的物質主義,歸根結底都是智力、道德、精神的問題。拯救危機最有效的方法是恢復西方的偉大傳統,至少是實際上恢復古代穩定的以哲學而不是科學為導向的社會。
2.社會文明需要免費教育。
首先,自由教育是西方的,傳統的。
自由教育起源於古希臘,由古羅馬人延續,並在中世紀的教會學校盛行。到19年底,博雅教育壹直影響著歐美的中學教育。自由教育的目的是不斷交流觀點,讓學生成為偉大對話的參與者。西方文明是交換意見的文明,是自由教育所體現的自由探索的文明。
作為西方的、傳統的通識教育,並沒有因為歷史條件的變化而過時,因為了解傳統是人獲得解放的條件。(哈欽斯的出現)
第二,民主社會需要免費教育。
自由教育起源於古希臘,主要是為社會中有閑暇的人和社會的統治者“哲學之王”而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貴族統治階級服務。永恒者不否認這壹點。
自由教育也可以服務於現代民主社會。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是科技的發展,但這並沒有改變人性和生活的基本特征,所以免費教育並沒有過時。而且,如果說免費教育是統治階級應該接受的教育,那麽在民主社會,每個人都是統治者,每個人都應該接受免費教育。
第三,工業社會需要免費教育。
工業社會日新月異,各種職業層出不窮,教育不可能以職業為導向。自由教育以理論思維為導向,在理論的幫助下,自由教育可以產生適合各種環境的知識。
3.免費教育應該培養社會領袖。
壹方面,為了實現民主社會的利益,每個人都應該接受免費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是強制性的,任何人都不能逃避。
另壹方面,為了民主社會的利益,社會需要由受過免費教育的傑出人士來領導。這樣社會才會穩定,西方的偉大傳統才會得到延續和發展。
這個理論主要是基於亞裏士多德的哲學。亞裏士多德認為,理性靈魂可以分為實踐理性和理論理性,實踐理性是低級的,理論理性是人類靈魂的最高部分。雖然人也有自然理性,但兩種理性的比例是不同的。所以,雖然免費教育是對所有人開放的,但是人們能接受免費教育的程度是不壹樣的。只有少數天才可以完全接受免費教育,這些天才應該充當社會領袖。因此,通識教育具有選拔和培養社會領袖的功能。
(3)課程
1,教育內容
關於自由教育和“邏各斯”
永恒主義提倡自由教育。那麽,什麽是免費教育呢?在《教育中的沖突》壹書中,哈欽斯專門討論了“自由教育”。他指出:“在北美,我們感到自豪,我們是偉大的西方傳統的成功繼承者,我們的任務不是讓北美成為世界的軍火庫、糧倉和發電站。我們的任務是保存和發展全人類的邏各斯文明。”理解自由教育的關鍵是理解邏各斯的意義。
邏各斯:壹個哲學術語。在西方哲學中,許多哲學家對它的內涵有相同的觀點:邏各斯是精神的,或者它指宇宙的普遍規律、宇宙理性、神秘的精神實體,或者它指絕對概念。因此,邏各斯文明主要是指西方世界的精神文明。西方邏各斯文明的本質是心靈對支配世界的真善美永恒原則的自由探索或偉大對話。
免費教育:本質上是智慧和道德,不是現成知識的傳遞,更不是職業培訓。
教育內容:具有理性培養價值的永恒主題。主要包括三大類:理性訓練的內容、理性訓練的方法和理性訓練的工具。
理性訓練的內容:永恒的科目有哲學、文學、歷史。
理性訓練的方法:永恒的學科包括數學、科學和藝術。
智力訓練工具:閱讀、寫作、計算以及英語、拉丁語和希臘語的知識和技能。
2.高等教育精品課程與教材。
課程和教材都是傳統和經典的傑作。在這裏,名著被用作課程和教材,主要用於高等教育。
名著包括:約有100冊。其中3/4寫於1800之前,2/3寫於1700之前,只有2本書是20世紀的。在過去的100年裏,歐洲人只寫過兩本書,壹本是馬克思的《資本論》,壹本是弗洛伊德的《癔病研究》,其余多為古典哲學、歷史、文學等人文學科的著作,以及壹些自然科學方面的著作,其中大部分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的著作。
經典課程和教材的優越性;
第壹,它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佳途徑。經典作品包含著永恒的原則和人們應該思考的內容。通過閱讀名著,學生可以掌握永恒的原則。
其次,名著的定位是概念性和理論性的,而不是技術性和應用性的。因此,學習名著可以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第三,讀書本身就是壹種很好的智力訓練。閱讀名著不僅可以受到偉大思想的熏陶,與偉大人物交流,還可以發展人的獨立思考能力,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第四,不讀名著就無法了解當代世界。在永恒主義看來,在這些傑作中看到了近代的偉大成就,哈欽斯稱之為“原始的開端”,利文斯通稱之為“各種學科生長的土壤”。只有閱讀名著,才能更好地了解當前各個學科的發展,了解當前社會的各種病態和混亂現象。
(4)教學
教育的目的是通過培養學生的智慧、道德和精神來掌握永恒的原則。因此,教學過程既不是教師向學生灌輸現成的、系統的知識的過程,也不是學生內心接受這些知識的過程。教學過程就是理性訓練的過程,這種訓練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人的潛在理性。
1,老師和學生
進步主義是兒童的中心,本質主義是教師的中心。永恒主義認為教師和學生都不是中心。無論教師、學生還是教學方法,都必須服從壹個目的,那就是充分開發人的潛在理性。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並不處於中心地位,其作用是次要的。教師既不是學生的知識來源,也不是文化遺產或歷史傳統的傳承者。老師的作用是幫助孩子發揮自己的學習潛力。
學生:學習是學習者的主動活動。教育不能從外部強加給學生,只能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潛能。
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活動並不意味著他們不需要幫助。永恒主義者認為老師的幫助是必要的。埃德羅在《為教育哲學辯護》壹書中指出,教育是“合作的藝術”。通過“自然”,人也會學習並形成良好的習慣。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在於促進這壹自然過程。因此,教師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與人的自然發展過程的合作上。這種合作的作用只是幫助和促進人的發展,無論教師中心還是學生中心。
2.教學方法
(1)蘇格拉底問答法
教學的目的是促進人類內在理性的發展,而實現這壹目的的最佳途徑就是蘇格拉底的方法。
贊美蘇格拉底的方法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永恒主義認為,西方文明是通過對話、交流和辯論來探索永恒真理的文明,蘇格拉底的方法是這種文明的鼻祖。所以,永恒主義者除了讀名著,還強調蘇格拉底的教學方法。
蘇格拉底的方法可以達到發展人性和理性訓練的目的。蘇格拉底教學法從根本上避免了知識和道德觀念的灌輸,完全符合人的發展規律,是壹種為人的教學法。同時,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習者的思維,最能體現教學作為“合作的藝術”的本質特征。
蘇格拉底式教育處理概念和理論問題,不管其實用性和效用。
(2)閱讀
自由的藝術是交流的藝術,閱讀是與優秀知識分子和著名作者交流的最好方式。
永恒主義強調閱讀主要是因為:第壹,閱讀本身具有交流思想的功能。第二,閱讀具有理性訓練的價值。
因為,要學習,就必須接受語法訓練,這有利於組織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在閱讀的過程中,要和作者壹起討論,對發現的問題進行思考和推理,這本身就是壹種理性的訓練。
四。評論
(壹)在哲學基礎上
作為永恒主義的哲學基礎,柏拉圖、亞裏士多德和阿奎那的哲學觀都是唯心主義哲學。
柏拉圖的理念論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他否認物質的第壹性,把客觀存在的具體事物看作觀念的“復制品”和“影子”,這與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是絕對對立的。
亞裏士多德的“四因論”把物質和形式割裂開來,認為形式可以脫離物質而獨立存在,於是形式就和柏拉圖的理念成了壹回事,陷入了唯心主義。同時,他認為上帝是第壹推動力,是世界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上帝是絕對的現實和永恒的。
阿奎那從亞裏士多德“第壹推動力”的觀點來推斷上帝的存在,認為上帝是世界的創造者,上帝創造的世界不是永恒的,只有創造者——上帝才是永恒的。阿奎那的哲學直接為封建等級制度服務。
(二)關於復古的特征
永恒主義的特點是“復古”。復古的真正意義是什麽?是不是意味著讓現代社會回到古代?理解這些問題是正確評價永恒主義的壹個重要問題。
永恒的“復古”思想,並不是用古代社會的模式來改造今天的社會。永恒主義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其“復古”的真正含義是維護和鞏固現有的資本主義社會。永恒者不是古代和中世紀等級社會的守護者,而是現代資本主義民主社會的忠實捍衛者。
永恒論者認為,西方文化基礎的削弱導致了混亂,並蔓延到了世界各地。要解決危機,拯救西方文明,使資本主義制度永恒,就必須恢復古希臘和基督教的精神。所以,永恒主義並不是反對當時的資本主義制度。
永恒主義試圖恢復過去“黃金時代”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社會制度。這種教育方法的精髓在於通過教育讓年輕壹代明白控制世界的永恒原則,從而在變化和混亂的時代不迷失方向,繼承和保持西方文明的精神基礎。
(三)論永恒主義和本質主義
本質主義還強調教育要傳承西方的偉大傳統,保留西方文化中相同的元素。它和永恒主義有相同的想法嗎?
1.永恒主義批評作為政策和實踐基礎的文化模式。
永恒主義和本質主義壹樣,對當時的社會制度和教育提出了異議。然而,永恒主義不僅針對當時的社會、教育政策和實踐,而且針對基本的文化模式。文化腐敗的根源是實證主義哲學。
本質主義強調通過文化元素訓練學生思維,發掘人的智力資源。永恒主義強調讓學生明白控制宇宙變化的永恒原理,反對科技導致的物質主義和非個人化。
1,永恒主義否認文化變遷和社會進化不可避免。
永恒主義並不反對變化,只是認為* * *的模式或形式在變化的事物和人之間是不變的、永恒的。變化的觀點只適用於實驗科學,而不適用於人類生活。人類生活需要的是作為永恒真理的邏輯、道德和理性知識。
3.永恒論否認經驗的作用。
永恒主義從根本上否定了經驗的作用,無論是個人經驗還是種族經驗都是不可靠的,只有人類的理性才是可靠的。
本質主義強調種族體驗。
4.永恒主義基於傳統,本質主義基於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