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與金融風險控制的平衡。支持實體經濟必然導致相應的風險暴露,所以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控制金融風險,否則不可持續。相應的風險管理得越好,就能給實體經濟更好、更多的支持。如果只支持而不考慮相應的風險,那將是失衡的,不可持續的。反過來,如果我們過分強調風險管理,而不做任何事情來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它也會失去平衡,不可持續。如何平衡這兩者,既是壹門學問,也是壹門技巧。從某種意義上說,在支持實體經濟和控制金融風險之間尋求平衡,是銀行家專業技能的集中體現,也是銀行家決心的重要表現。
二是金融普惠與重點支持的平衡。金融普惠就是支持弱勢群體和小微企業,但同時也要有條件、有選擇、有放棄、有重點。無疑,積極扶持弱勢群體和小微企業是必要的,但不是無條件的、非選擇性的、非重點的。而是要像農民的莊稼壹樣,在某個階段“散苗”,就是把明顯無望的多余苗拔掉,留下幾棵有希望的苗,保證它們有足夠的營養茁壯成長。銀行業金融支持既要強調金融普惠性,又要註重重點支持,銀行家也要表現出這方面的決心。
第三是社會責任和商業責任的平衡。前不久,我們剛剛發布了《中國銀行業社會責任報告》,倡導銀行業要比非銀企業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以社會為榮。這是因為銀行牌照是特許的,即使是完全的民營銀行也是公立的。不承擔應有社會責任的銀行是不被社會所容忍的,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最近,我們正在調查外資銀行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做法和規定,例如必須捐贈給慈善事業的利潤比例,我們也想在這方面做出自律要求。歐美銀行能做到,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更應該做到。但是,銀行業金融機構首先要承諾履行商業責任,包括對存款人、客戶、股東的現有責任,這是前提。不履行商業責任,就很難履行社會責任,壹兩次就很難持續。比如,壹家銀行連自己的盈虧都不能負責,甚至不能保證儲戶的資金安全,還要捐給慈善機構,這不是很虛偽嗎?所以做銀行壹定要在社會責任和商業責任之間尋求平衡,表現出決心。
四是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的平衡。銀行業的戰略轉型意味著資產負債業務占比越來越小,中間業務占比會越來越大。目前,我國銀行業中間業務比重約為20%,而國際上許多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比重已達到50%。中間業務占比逐年上升將是壹個趨勢。中間業務是社會需要的金融服務,是社會發展到壹定階段的產物,如理財、外匯支付、結算、銀行卡、電子銀行等。,可以增加社會福利。但是,發展中間業務並不是放棄資產負債業務,兩者之間必須有壹個平衡。
五是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的平衡。對於銀行來說,資產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都包括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比如,越來越多的銀行推出了“供應鏈金融”等創新型資產負債業務。在金融脫媒的環境下,他們不僅留住了大客戶,還拉動了負債業務的增長,有效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商業銀行提供的中間業務類型也從結算、代理、銀行卡、擔保承諾、資產托管、電子銀行發展到貿易融資、投資理財等綜合業務。所以,如何把握傳統業務和創新業務的平衡,也需要壹定的決心。
六是競爭、合規、合作之間的平衡。目前3800多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集中度或市場結構和國外很多經濟體壹樣,屬於壟斷競爭格局,但由於同質化,競爭其實異常激烈。競爭是壹切進步的動力,當然也是銀行業進步的動力。但是,如果搞無序的不正當競爭,惡性競爭,就會迷茫,就會損失數倍,甚至傷害社會。所以競爭必須合規。同時,銀行業金融機構之間既有競爭也有不合作,比如銀團貸款,不僅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客戶都是必要的合作。所以做銀行,也要把握好競爭、合規、合作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