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開始,我們學校的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很弱。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我們的老師是外因,只有通過學生的內因才能發揮作用。為了收到好的效果,我們必須盡力讓學生主動學習。讓學生逐漸認識到自己是主體。讓學生明白:我應該如何預習、記錄、思考、發言、討論等。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同時還要考慮年齡差異,所以高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模式比中學生好,也更快的進入自己的角色。中年級的孩子要慢慢來,慢慢滲透這種意識和方法。
第二,創造最佳的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很重要。在教學中,要註意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讓學生感到興奮和快樂。多鼓勵學生:對於學生反饋的問題,不要簡單的否定或肯定,鼓勵學生多問“為什麽”,讓學生說說自己是從哪裏想到的,是怎麽想的,鼓勵學生有不懂的地方就問,通過學生自己回答問題,讓學生多思考,多感受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習興趣才會濃厚。這是我最大的感受,以後會在這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三,精心設計學習過程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培養的。因此,精心設計學習過程就顯得尤為重要。從“學什麽、為什麽學、怎麽學”的角度出發,該幫就幫,該放就放。在課堂教學中,要善於找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深入了解學生,對如何突破教學重點,如何分解教學難點有具體措施。如何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如何開發學生的智力,如何教育學生的思想,如何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都要有計劃地進行。並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從已知到未知,揭示矛盾,或者從學生熟悉的典型案例中創設問題情境。要善於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深入淺出地講解事物,抓住教學重點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勇於創新、善於發現。教師應該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出來,不再是教學的主導者或支配學生的控制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主人。在課堂上,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思考、探索和創新。教師不應該滿足於學生按照自己設計的教學思路回答問題,而應該引導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想法和觀點,敢於質疑教師。即使是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壹點點創新思維的火花,也要及時表揚和充分肯定,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也要在如何引導學生願意學習、愛學習、會學習上下功夫,讓學生不會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自己去探索、討論、發現新的知識,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尋求問題的答案。當然,教師也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分組討論,讓學生獲得探究、認知、創新的樂趣。教育家羅傑斯曾說過:當學生選擇自己的方向,參與發現自己的學習資源,解釋自己的問題,決定自己的行動方針,承擔自己選擇的後果時,就能最大程度地從事有意義的學習。
總之,整個教學過程要體現學生在玩中學,在做中學,在合作、探索、實踐中學習。
第四,註意預習,培養自學。
真正意義上的自學,是學生自己學習課本,利用工具書,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進行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自己對新知識的理解,從中獲取知識,做到“知其然”,從而在新的教學課程中“胸有成竹”。學生不僅獲得了能力的發展,也在認知漸進的過程中完成了自然進化。這就體現了大綱的重要性,要求老師把教學目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起來。逐步教給學生自學的學習方法,明確要探索什麽,要解決什麽問題,讓學生找到壹個章節,有壹個明確的目標。教師適時適度地引導和啟發,在學生的探究受阻時得到幫助,在不清楚、看似明白時得到引導。變“傳授”新知識為“探索”新知識,充分揭示知識形成的過程,促使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律。
在最初的教學中,學生遇到問題,往往會向老師或其他同學尋求解決方案。經過壹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自學方法越來越多,有些事實喜歡在課本上查資料。有的同學可以從之前學過的相關知識中得到啟發,找到解決新問題的方法;有的同學從課外書上學習相關知識,有的同學更喜歡通過電腦查閱相關資料,但這往往有壹個弊端,因為現在網上的“答案”太多了,反映出有的同學沒有經過自己的思考就直接反映出來了。壹些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自己做實驗。學生大膽實驗,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讓他們感受到了實驗的樂趣,同時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不斷的啟發、教導和引導,需要長期的、有計劃的培養。只要我們足夠重視教學,堅持訓練和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壹定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
第五,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學生之間,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是非常重要的。學生之間積極交流合作,從不同角度了解所學,豐富認知紐帶,促進師生情感交流互動。然後隊員之間要取長補短,互相鼓勵,這樣有助於克服自主學習帶來的孤獨感,形成學習氛圍,幫助那些不感興趣的同學。他可以從同學那裏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會帶動自己的學習熱情。從而解決知識問題,培養興趣。
綜上所述,我們老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真正尊重學生,實現教學民主,給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學生只有具備積極探索的精神和自我調節的能力,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任重道遠,每個階段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都不壹樣。只要我們的老師始終把培養學生的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放在第壹位,那麽我們的教育就會延伸到校園之外,學生就會終身受益。
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思考,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壹)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迫,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情境教學是課程改革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教學工作中,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應從學生興趣出發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高低會對學習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興趣是壹種帶有積極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動,能使人的大腦皮層處於興奮狀態,從而促進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加強。當壹個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時,他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知識,廣泛涉獵相關知識,表現出遇到困難時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膚淺地、形式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往往會失去信心,無法堅持學習。比如在講授“圓的認識”時,要結合日常生活,引入新課。課前做壹個箍圈遊戲,把全班排成壹個長方形箍圈中心,就有獎勵了。這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壹個老師,熱愛老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探索本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要努力把冰冷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二,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老師應該指導他們設定目標。
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大膽放手,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也會積極參與學習,通過動手、動腦、言語交流等自主活動,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並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體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可以充分發揮主體性。
第三,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會,走進生活。
在教學中,要註重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每壹個學習內容的引入都要盡可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我們要處處強調生活的科學性,同時要特別註意把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要註意引導學生關註他人和社會。學習《我的叔叔魯迅先生》後,學生可以理解舊社會勞動人民生活的窘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倡導主動學習是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重要手段。要註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教學活動中督促學生獨立探索、獨立思考,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