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早就有了園林,我們的祖先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造園活動。這個花園最初是以洞穴的形式出現的,僅供皇帝和貴族狩獵和欣賞。隨著歷史的發展,園林也在不斷的完善和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有了成群的山水,包括土山、池塘或梯田。園林的要素到這個時期已經基本具備了,和原來的園林不壹樣了。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園林發展的轉折點。佛教的傳入,老莊哲學的普及,讓園林變成了崇尚自然。中國古典園林源於自然,高於自然,以表現大自然的自然景觀和自由布局為主題;假山、假塘、假澤渾然天成,充分體現了“天人合壹”的民族文化特征,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統壹的世界觀。
園林在唐宋時期達到成熟階段。官僚和文人自建園林或參與造園,將詩畫融入園林的布局和造景,使園林建築不僅是工匠的傑作,也是文人的傑作,使園林的人文景觀脫穎而出。
任何事物都有壹定的元素,中國的園林也不例外。壹般來說,中國古典園林是由造山、治塘、植物、動物、建築、匾額、楹聯、石刻六大要素構成的。為了表現自然,造山是造園中最重要的因素之壹。秦漢上林苑用太爺池挖的土築島,象征東海聖山,開了人造山的先河。現存的蘇州拙政園,常熟的燕園,上海的豫園,都是明清時期的園林名山。
無論什麽樣的花園,水是最有生命力的因素,沒有水就活不下去。所以園方必須挖池引水。古代園林治水有三種方式:蓋、隔、破。覆蓋就是用建築和綠化覆蓋蜿蜒的池岸。隔斷是在水面上築起壹道堤壩,或是有壹條漂浮的長廊可以穿越,或是建造壹座曲折的石板橋,或是涉水踏石。如《園治》中所言,“疏若無終,斷處連橋”。水面很小的時候,(比如壹個清泉池)可以用巖石撐住,配上細竹藤和朱鹮。雖然它是壹個水池,但它能讓人感受到山野的風。
植物是另壹個重要因素。花木就像山的頭發,水景沒有花木就沒有美。自然園林刻意表現自然美,花木的選擇標準也很嚴格。說到優美的體態,樹冠的形狀,樹枝的密度,樹皮的質地,都追求自然美。二、談色彩美,紅楓葉,綠竹葉,斑駁的狼榆,白玉蘭,紫薇等。,努力保持園內壹年四季的自然色彩;第三,味道清香,要求植物淡雅安靜,不要太濃,有嬌嫩之嫌;不要太輕,很難做到有意為之。四講境界,花木對園林山石景觀的烘托作用,往往與園林主人的精神境界有關。例如,竹子象征著品格的純潔,松柏象征著力量和長壽,蓮花象征著幹凈和無瑕,蘭花象征著隱居和隱士,石榴象征著多子多孫,魏紫象征著高官和富人。
中國古代園林用各種方法分隔空間,以達到曲徑通幽的效果。主要方法是利用各種建築。比如漏窗的使用,讓空間既不顯得無止境,也不妨礙視覺的流暢性。透過漏窗望去,精致的花飾、色彩斑斕的圖案,具有濃郁的民族氣息和審美價值;透過漏窗,翠竹迷離搖曳,亭臺樓閣時隱時現,雲霧飛遠,產生壹種深邃廣闊的空間境界和情趣。園林建築往往有廳、廊、亭、樓、臺。人工洞穴和石階都展現了自然美。所有建築與天地等自然環境相協調,同時園內各部分相互聯系,使園林體現出自然、淡然、寧靜、含蓄的藝術特色,收到換景、漸入佳境、以小見大的觀賞效果。師法自然,融入自然,順應自然,表現自然——這就是中國古代園林體現“天人合壹”民族文化的地方,這是獨立於世界森林之外的最大特點,也是藝術生命力永恒的根本原因。
中國現存的古典園林有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拙政園、滄浪園等。都是園林的代表。通過它們,妳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園林的魅力,發現中國古典文化的深意。
中國造園技術的特點~ ~ ~
首先,中國古典園林的景觀主要是摹仿自然,即以人工的力量營造自然景物,達到“雖有人為之,然其然”的藝術境界。因此,園中除了大量的建築外,還需要削山、栽花、種樹,手工模仿自然景觀,或以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與詩歌的情調,形成許多如畫的場景。所以中國的古典園林是建築、山塘、造園、繪畫、雕塑甚至詩歌的綜合體。中國古典園林的這壹特點主要是由中國園林的性質決定的。因為無論是封建帝王,還是官僚地主,他們不僅貪圖城市豐厚的物質享受,還想在不承擔勞累之苦的情況下,尋求“山河之樂”。所以他們的造園,除了滿足居住享受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追求優美的山景,以達到住在城市裏,依然享受山林情趣的目的。
其次,由於長期的封建社會歷史條件,中國古典園林大多是封閉的,即園林四周有圍墻,風景藏於園中。而且除了少數皇家宮殿,園林的面積壹般都比較小。要在小範圍內再現自然景觀之美,最重要也是最困難的是突破空間的局限,讓有限的空間展現出無限豐富的景觀。在這方面,中國古典園林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
總的來說,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限制,創造豐富景觀的最重要方式是采用曲折自由的布局,劃分景點和空間,“借景”。所謂曲折自由的布局,是相對於歐洲大陸壹些國家園林中常用的幾何圖案布局而言的。這種曲折自由的布局在江南私家小園林中尤為突出。他們強調的是深曲折,所謂“景貴深,不曲不深”就是這個手法。比如蘇州大多數園林的入口處,往往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為屏障,適當遮擋遊客視線,使人進入園門只能隱約看到園景的壹角,幾經曲折才能看到園中山塘、亭臺的全貌。蘇州留園,布局緊湊,種類繁多,景色奇妙,在園門入口處采用漏窗,以強調園內的深邃曲折。至於園中的景物,並不像西方園林的軸景,而是隨著盤旋的平面移動,依次變換景物。另壹些人在走廊兩邊的墻上開了許多形狀美麗的窗戶和洞,人們從中穿過。它像壹個風景畫框,把園中的景色映進山水畫般美麗的窗和洞。
關於景點和空間的劃分方法,巧妙地利用山水、樹木、花卉、建築將整個園林劃分為若幹個景點,每個景點各有特色,同時突出能體現本園主要特色的重點景點。比如蘇州最大的園林——拙政園,包括中段、西段、東段三部分,其中中段是整個園林的精華。同時,水的面積約占全園的五分之三,亭臺樓閣,且多在水邊。造型輕快活潑,各個方向盡可能的空曠,以捕捉江南水鄉的自然風光。公園對空間的處理在於利用山、塘、樹、亭、閣,較少利用墻壁。老園林中的空間處處相通,相互滲透,形成豐富的層次。再比如北京的頤和園,很大,公園總面積約3.4平方公裏。它可以分為許多景點,其中壹些景點還與小花園形成了壹個大花園,如幽默園。但在眾多景點中,昆明湖和萬壽山是其精華。正是這些重點景點構成了這些園林的主要特色。每個園林無論大小,只要主要景點都很有特色,即使其他方面稍有欠缺,也依然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借景”這壹藝術手法,是中國古典園林突破空間局限、豐富景觀的傳統手法。它巧妙地將園外或近或遠的景物引入園內,成為景觀的壹部分。這種手法在中國古典園林中被廣泛運用,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蘇州古典園林中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擅長借景。由於園門外花園四周是壹片碧水,所以園方並沒有在這壹側修建界墻,而是利用壹個漏窗的回廊,巧妙地將江景“借”入園中。另壹個例子是北京的頤和園。為了“借景”近處的玉泉山和遠處的西山,除了充分發揮“湖山真意”處借景的藝術效果外,還在其他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比如頤和園西堤地區,除了六座形態各異的橋,沒有高大的建築屏風遮擋視線。昆明湖的南北長度也適合把公園裏所有看得見的西山山峰都反射到湖裏。與此同時,兩堤的桃柳恰當地覆蓋了圍欄,公園內外的界限在無形中消失了。西山的峰巒、兩堤的煙柳、玉泉山的塔影,都在園中自然地融為壹景,無形中擴大了園林的空間範圍,景物更加豐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壹幅錦繡湖山詩意山水的畫卷,近景是萬壽山的佛香閣,中景是兩堤和玉泉山,遠景是西山。
中國古典園林的這種借景手法,在《園冶》壹書中可以概括為五種方法,即“遠借、鄰借、外借、下借、時借”。上面提到的壹些例子,主要屬於借景於園外,也就是“借景於遠方”。所謂“借鄰居,借別人,借別人,不時借”,主要是指借景在園內。所謂“鄰借”,是指離公園不遠的景物,彼此相對,相映成趣,遙相呼應。比如頤和園“知春閣”附近的亭、橋、柳、石,和諧而優美。“借”壹般指園中的天空,如藍天白雲,或明月星辰。但是像仰望山峰、瀑布、松柏這樣宏偉的建築,也可以叫借景。如果妳進入北京北海公園的正門,妳可以仰望獨特的白塔。“俯身”是指在欄桿上看湖光倒影,在門廊上看池塘裏遊魚等。“借時”是指利用好壹年中不同時期景物的變化,如春天的花草、夏天的樹蔭、秋天的紅葉、冬天的雪、早晨的日出、傍晚的日落等。,並且可以及時借閱。如蘇州網景園中,園中重要景點“點春面”,取材於宋代牡丹詩詞中的兩句“謝化工寂寞,猶留牡丹亭春風”,借晚春牡丹花作景。
再次,中國古典園林特別善於運用各種具有濃郁民族風格的建築,如亭、臺、樓、閣、廊、亭、閣、船屋、亭、橋等。,並與自然水、石、花、木相結合,形成體現多種品味的園林景觀。
以常見的亭、廊、橋為例,其藝術形象和藝術境界都是獨創的。如亭子,不僅造型非常豐富多彩,而且在園中起到了“點睛”和“引睛”的作用。比如蘇州西苑的胡鑫亭,拙政園的洞庭,北京北海公園的武龍亭。再比如走廊,它不僅是引導遊客在花園中間遊覽的路線,還起到了劃分空間、組合景物的作用。例如,當人們漫步在北京頤和園的長廊時,他們可以欣賞昆明湖的美麗景色。蘇州拙政園的水廊婀娜多姿,人走在上面,猶如淩波漫步;蘇州怡園的回廊由花墻隔開,墻上有各種漏窗(也叫“花窗”或“花墻洞”),使園林有界無界,似隔又無界,山水中有景,變化無窮。這種漏窗在江南古典園林中應用廣泛,是古代建築師的傑出創造。因為原本單調枯燥的墻面用漏窗裝飾,不僅增添了豐富的變化,而且不同的漏窗圖案也成為墻面上精致的裝飾圖案,巧妙運用“漏”字,使景觀更加生動靈巧,增添了無窮的趣味。蘇州西園、獅子林的漏窗就充分體現了這壹特點。
中國園林中的橋梁以其豐富多彩的形式在世界建築藝術中熠熠生輝。最突出的例子是北京頤和園中的十七孔橋和戴宇橋。它們各自以其生動獨特的造型裝點著頤和園的風景。此外,江蘇揚州瘦西湖的吳婷橋和蘇州拙政園的廊橋是另壹種風格,成為這些園林中最引人註目的園林之壹。
中國古典園林/建築思想特點:“雖是人造,卻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