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本》中有“杜康釀酒”的記載,註為“黃帝是人”。《酒經》也記載:“酒之興盛,源出於帝。”這說明黃帝時期就有阿杜姓。傳說杜康是黃帝(掌管飲食的官員)的屠夫,黃帝居住的地方軒轅丘就在今天的河南新鄭。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古人邵康,先造簸箕、掃帚,造酒。少康,杜康也。”夏朝第六任國王邵康,住在河南省西部。所以,如果杜康是杜姓的祖先,那麽這個姓至少有四五千年了。但由於歷史久遠,杜康之後的世系缺乏文字記載,壹些姓氏書對杜的起源又有另壹種解釋。《同治氏》載:“杜氏,又名唐杜氏,齊姓,帝後堯,創建於劉,之,其孫劉磊能侍奉孔家於,故夏為氏,商為錢維氏,周為唐杜氏。壹個國王滅唐時,封了,卻把唐的家遷到杜,為杜伯...杜住在杜市...後來魏國杜渾氏改為杜氏,杜野姓其實是陸。”據考證,唐堯後裔在周武王剛建立時還是壹個獨立的國家,名為唐都,直到周成王才被消滅,並入周氏版圖。唐杜的後代改稱杜。杜國,現在位於陜西長安,是漢代的淩渡。後來杜國被滅,杜姓的後代跑了,杜姓從此出來了。另外,《舒威管氏誌》記載鮮卑族原三字姓為獨孤渾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今河南)後,改為獨孤渾氏。宋元時期,杜氏族人遷徙至福建、廣東,清代,有的遷徙至臺灣省,有的進壹步遷徙海外。經過幾千年的繁衍,杜氏家族遍布全國,特別是京兆(今陜西安東北)、漢陽(今湖北長江以北)、南陽(今河南南陽)等地。在中國歷史上,杜孕育了許多傑出的人物。東漢杜氏,南陽知府,曾創制水排(水力鼓風機),以水為動力鑄造農具,有效省力,比歐洲同類產品早1100年,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因此被當地百姓尊稱為“杜牧”。杜林和杜密這兩位著名的大臣,杜林在光武帝時是個大官。他因學識淵博、學識淵博而被稱為學者,後人稱他為“小學之宗”;杜密在太守、北海相時因懲罰作惡多端的宦官子弟而聞名,被太盛學子稱為“天下好助手”。到了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濟濟,有11人只是宰相。其中,杜如晦、方淩軒* * *在太宗時期主管國事,曾制定各種禮儀制度,故人們統稱為“杜芳”;杜佑既是宰相,又是歷史學家。還有詩人杜、杜荀鶴,作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人物名叫杜甫,是唐朝的大詩人。杜甫曾任教育部外交大臣,故有杜工部之稱,其詩成為中國古代詩歌中現實主義的高峰,被稱為“詩史”;唐代另壹位著名作家杜牧,因比杜甫稍晚,被稱為“小杜”。元初,農民起義領袖杜克出現了。明代有壹位畫家杜瓊。清代有詩人杜軍,雲南回民起義領袖杜文秀。近代有愛國民主人士,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歷史學家杜。杜姓在中國姓氏中按人數排名第53位和第3位。再看看下面的介紹,相信妳能看懂。。。從歷史文獻來看,杜姓的歷史非常輝煌。相傳秦始皇的第二十五個兒子中有壹個人叫齊,姓,杜姓齊,是帝堯的後代。在古代,人們把姚封地稱為封地。的後裔,曾建國,出生於劉。當時,夏後氏的第六個孫子孔嘉是夏王,他擅長鬼神。傳說孔家養不了壹雌壹雄兩條龍,陶唐家的後人劉磊從赤龍家學來了擾龍。乾隆的畜龍,因侍奉舜帝而賜姓。而劉雷,學過擾龍,為孔家效力,也姓於龍士。到西周時,劉磊的後裔已經建立了唐國,他們被稱為唐杜的。滅後,封其弟禹於唐,遷唐為杜,稱杜伯。在周宣王,杜國再次被摧毀,周大福的醫生杜波也無辜遇害。杜伯後裔大多投奔其他諸侯,留在杜城的則以杜為氏。有學者認為,杜的後人是後古杜康。相傳杜康是古時候黃帝的人,擅長釀酒。如果杜康是杜姓的祖先,那麽這個姓氏至少有四五千年的歷史。此外,在後魏時代,壹些北方人的獨孤混氏也改為杜氏。先秦時期,杜在山西、山東、湖北、四川等地的傳播和傳播。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杜氏家族廣泛分布於河南南陽、內黃、衛輝、登封、偃師、許昌、臨縣、鄧州、、洛陽、新野等地。陜西安的杜家更興旺。此外,今天的四川德陽、彭山、綿陽、成都,山西永濟、太原,安徽廬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陽,江蘇高郵,江蘇句容,河北臨漳、正定,山東濰坊、章丘等地也有杜的聚居地。宋元時期,杜氏家族有人遷居福建、廣東,有人遷居清代臺灣省,還有人進壹步移居海外。杜氏家族,壹個著名的歷史人物,出身帝王,壹直是人們關註的大家族。杜氏在歷史上的表現壹直很突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不僅產生了許多以武藝聞名於世的傑出人物,而且在學術和文學領域也人才輩出。東漢時期有兩位著名的杜大臣,他們是和。杜林是光武帝時期的壹名官員。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學術領域。他博覽群書,見多識廣,被譽為儒生。後人稱贊他為“小學大師”。先後侍奉過恒皇帝和靈皇帝的是壹個人臣。他創造了成語“沈默”。在唐代,杜的表現尤為突出。杜甫是壹位家喻戶曉的偉大詩人。為了和杜牧區分,就叫“老杜”。唐代另壹位著名作家杜牧。因為他比杜甫晚壹點,所以被稱為“小杜”。但他的文學造詣並不比老杜遜色。他的文筆優美,寓意警示。《阿房宮賦》是杜牧的作品,被譽為中國文壇上的不朽之作。杜牧之子杜溝河,在晚唐也以詩聞名。他那句“風和日麗鳥鳴,鼎沈”的美句流傳多年。布谷鳥泣血,來源於壹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周朝末年,古蜀君主杜預在蜀中稱帝。後來,他退休了,讓位給他的相位。當時二月,布谷鳥鳴,蜀人懷之,故稱布谷鳥。小杜鵑也是皇上送的。天津武清杜氏族譜不分卷,(民國)杜,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刊本。現收藏於河北大學圖書館。江蘇常州杜氏宗譜十二卷,(清)杜紹才、杜守庚修,清三年(公元1910)振德堂木刻活字十二卷。現收藏於河北大學圖書館。《杜江族譜》十八卷由浙江鄞縣杜恒煥編撰,十八卷木刻活字書於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在花溪草堂編撰。現藏於浙江省寧波市天壹閣文物管理所。浙江鄞縣伊尹所藏《江都族譜》八卷,其作者尚待考證。民國二十壹年(公元1932年)重修木刻活字書,殘缺不全。現收藏於浙江省鄞縣官江鄉官江村。《浙江象山丹城杜氏宗譜》壹卷,民國時杜增元重修,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修訂底本。現收藏於浙江象山縣文冠。浙江紹興惠濟東埔前村杜氏宗譜六卷,(清)杜雲、杜重修,清嘉祿十九年(公元1814)木刻活字書六卷。現收藏於日本和猶他宗譜學會。《浙江紹興惠濟東埔前村杜氏族譜》十二卷,第壹卷,杜耀川(清)編,《清同治九年唐木刻活字十卷》(公元1870)。現收藏於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河北大學圖書館、猶他家譜學會。浙江紹興惠濟東埔前村杜氏族譜十二卷第壹冊,(清)杜希泰、杜增榮等人重修,唐木刻活字十二卷清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現收藏於吉林大學圖書館、浙江省圖書館、日本和猶他州家譜學會。浙江紹興有杜、杜國樞(清代)續編的《杜氏宗譜》八卷,清光緒三十壹年(公元1905年)浣花堂木刻活字書八卷。現收藏於日本和猶他宗譜學會。《浙江陜北杜氏宗譜》十卷,系清代杜如蘭、杜重修。清宣彤二年(公元1901),清潔堂木刻活字書制作完成。現收藏於日本和猶他宗譜學會。作者待考的《浙江東陽逸仙杜家譜》卷□□為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木刻活字本,僅存卷1-2、卷17-18。現收藏於浙江東陽縣紅旗鄉白坭李侃村。山東濱州、賓縣、、(清)杜等地。,並於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出版《澤玉堂木刻活字書》兩卷本。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湖北有杜家譜十八卷,作者待定。清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寶天堂木活字八卷。現收藏於湖北省圖書館(另壹本)。《湖北江夏杜氏族譜》共十八卷,第壹卷,杜立川等主編。(清代),以及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寶天堂木活字八卷。現收藏於人民大學圖書館。湖北黃岡杜氏宗譜,前三卷,杜(民國)編,民國六年(公元1917)敦本堂木刻活字本,僅存前三卷,1-19卷,20-21卷,25卷。現藏於湖北省黃岡縣檔案館。湖北黃岡杜氏族譜十二卷,(民國)杜朝全修,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包出版十壹卷。現收藏於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民國杜良信續編的《湖北黃岡杜氏族譜》三十八卷,是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的木刻活字書。現收藏於湖北省新洲縣周浦鄉紅山村。湖北新洲黃岡杜氏族譜共二十四卷,前四卷,民國時期杜、四次校訂。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為木刻活字書。現在在湖北省新洲縣三店鎮南橋村杜新華手裏。湖南平江有壹卷杜家譜。作者待考,還有壹卷清代的木刻活字。現藏於湖北省圖書館。湖南平江所載杜譜牒未分卷,作者待定。1979,抄了壹本民國時期的木刻活字書。現藏於湖南省圖書館(下冊)。《湖南平江杜四修譜牒》前兩卷,杜、杜(民國)主編,抄錄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木刻活字本。現藏於湖南同庚圖書館。在湖南寧鄉,現存《杜六修族譜》七卷,第壹卷,民國杜光池、杜榮孝、杜奮川編,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木刻活字本。現藏於湖南省圖書館(上冊)。廣東廣州杜氏宗譜未分卷,杜重建於清代。清光緒二十壹年(公元1895年)木刻活字版四種。現藏於廣東省中山圖書館。廣東番禺江都杜氏宗譜未分卷,清代重修杜佗。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修訂了壹部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的木刻活字印刷本。現藏於廣東省中山圖書館。《西京杜氏族譜》卷十四卷二,清杜武起續,陳編。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敦義堂木刻活字書28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江左鎮杜氏族譜不分卷,由杜文麟(清代)等人編撰,為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木刻活字本。現收藏於河南省伊川縣檔案館。出處是《杜四卷》、《杜敬編》(清代),以及清光緒二十壹年(公元1895年)的壹部木刻活字書。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和北京大學圖書館。《杜譜牒》共三卷,杜天騏參與其中。民國三年(公元1914)為侯廟木刻活字本。現收藏於四川省合江縣縣誌辦公室。十卷譜牒由清代杜修訂,民國杜祥根修訂。民國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瑞慶堂木活字十卷。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圖書館。《杜譜牒》共三卷,作者不詳。民國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有印本。現收藏於天津圖書館。《杜家譜》壹卷,作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壹卷。現收藏於四川省儀隴縣檔案館。《湘鄉市鄉上杜氏宗譜》十卷第壹冊,(清)杜春魁、杜少校,清乾隆十八年木刻活字本。現收藏於中國家譜網。浙江臨安杜氏宗譜,民國杜子熙修訂,民國十年余慶堂修訂木刻活字書四卷。現收藏於中國家譜網。浙江永康讓村誌(許姓,其他姓氏有杜、陳、陸、羅、金等。),由許奇龍等編輯。,並打印在1995。現收藏於中國家譜網。塔寧《杜六修譜牒》第壹卷七卷,民國益友軍械庫堂木刻活字書七卷,第六至第七卷質量較差。現收藏於中國家譜網。
上一篇:武漢市促進和保護知識產權條例下一篇:春分典故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