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問題已經引起了團委的重視。2000年,團市委成立了哈爾濱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對緩解我市青少年的心理壓力,促進心理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馬加爵事件後,大學生乃至整個青年群體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註。為進壹步了解我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2004年6月165438+10月至2月65438+2月,團市委成立了專題調研組,以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形式,對我市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首先,課題組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隨機抽取了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評估他們的人格成熟度。課題組* * *發放問卷100份,人格成熟度測驗試卷100份,回收92份,回收率92%,有效率88%。隨後,我采訪了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咨詢師、校團委書記、哈爾濱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課題組經過對問卷調查和個別訪談的綜合分析,認為哈爾濱市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疏導和解決,已經成為影響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強大誘因。壹、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1。對“健康”的理解並不全面。世界衛生組織將“健康”壹詞的綜合含義解釋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身體上的疾病和癥狀,而是個體身體、心理和社會完整性的壹種狀態”。換句話說,健康不僅是壹種身心狀態,更是壹種生活態度和方式。它是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統壹,心理健康是壹個人整體健康的核心和支柱。但調查顯示,仍有10.9%的受訪者認為“身體健康才是真正全面的健康”(見表1)。表1:妳認為壹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應該是怎樣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身心健康的有效百分比(%)為10.9 17.4 71.7 2。心理承受能力普遍減弱。青少年階段是人生歷程中最躁動不安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青少年在生理或心理發展和社會適應方面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他們需要面對的不僅是學習、交往、發展、升學、就業等自身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壹系列問題,還有現代化進程中社會轉型帶來的巨大心理壓力和考驗。壹方面,強烈的自尊心和過高的期望往往使他們幻想壹切順利,壹切成功;另壹方面,面對越來越現實的現實,他們面臨著各種壓力,不得不承受各種困惑、煩惱、挫折、悲傷甚至不幸。現實中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遭受挫折和失敗。壹些大學生承認,他們常常伴有焦慮、抑郁、冷漠、恐懼、易怒、自卑、偏執和逆反心理等癥狀(見表2)。表2:請選擇您曾經有過的以下行為?項目有效百分比(%)項目有效百分比(%)項目有效百分比(%)經常性焦慮4.7恐懼3.3神經衰弱3.3精神抑郁3.6易怒6.9冷漠10.5自卑4.3逆反心理9.4情緒穩定3.3樂觀13.4開朗15.6攻擊性6.9敏感7.2猜疑5.65438在調查青少年心理現狀時,31.5%的大學生認為36.9%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或身邊的同學、朋友經常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在被調查的大學生中,71.8%的人認為“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刻不容緩或極其緊迫。在2004年團市委組織的“哈爾濱青年生存與發展”調查中也顯示,當代哈爾濱青年健康意識明顯增強,但心理健康狀況堪憂。4.人格成熟度低。課題組對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人格成熟度測驗結果分析後顯示,28.4%的大學生不成熟,不善於處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不善於觀察問題的各種復雜因素,無法準確預測自己行動的結果;56.8%的大學生有雙重性格,壹半世故壹半天真;只有14.8%的大學生成熟,能妥善處理大部分事情,能很好地適應社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參加測試的大學生沒有壹個達到非常成熟老練的程度。5、人際交往障礙不容忽視。據哈爾濱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粗略統計,社交(即人際)障礙占該中心接診的心理疾病的28-30%。問卷還顯示,8%的大學生心理問題來源於“孤獨”,分別有7.2%和5.1%的大學生敏感和多疑(見表2和表3)。表3:妳或者妳的同學朋友的心理問題主要是什麽原因?項目有效百分比(%)項目有效百分比(%)項目有效百分比(%)學習或考試壓力4.7家長語言暴力2.2老師語言暴力1.1同學語言暴力2.5未來就業壓力13.8懷疑自己的能力10.1挫折12。. 3自卑14.5敏感9.8清高3.6孤獨8社會不良文化影響6.2 6。青少年心理問題無法科學引導。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很容易導致自殺、犯罪、自毀前途等嚴重事件。然而,調查顯示,壹些青少年有煩惱和痛苦,他們大多采用吸煙,喝酒,睡覺和網上聊天等負面方式(見表4)。表4:妳或妳的同學朋友解決心理問題的常用方法有哪些?項目有效百分比(%)項目有效百分比(%)項目有效百分比(%)閱讀4告訴朋友或同學17.4寫信寫日記10.9睡覺5.8告訴老師和家長5.1喝酒抽煙6.2假裝開心3.3順其自然13.8看電影、錄像或聽音樂9.4玩遊戲或上網聊天8.3自我安慰1014.5%的本次受訪大學生表示有學習或考試壓力(見表3)。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的壹項統計也顯示,在要求進行心理咨詢或矯正的來訪青少年中,有30%是因為學習壓力導致的心理問題。共青團省委的壹項調查數據也顯示,68.9%的學生認為自己壓力大,21.5%的學生“不清楚”,只有9.5%的學生覺得學習輕松“沒有壓力”,35.9%的中學生已將“學習太累”作為自己缺乏學習動力的主要原因。2.缺乏教育。我們通常從政治、思想和道德上分析青少年中的壹些問題,但很少從心理上分析。我們用簡單、呆板、僵化、刻板的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壹切,盲目追求升學率,使得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包括競爭力、情感、個性、自我意識、人格傾向、社會交往和適應能力等,往往處於壹種自發的、盲目的發展狀態。而傳統文化推崇的師生關系被打破,讓青少年失去了大面積可以容納健康精神成長的土壤。由於缺乏必要的溝通,師生之間的交流減少,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渠道不暢,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漸行漸遠,教師不能公平公正地對待每壹個學生,出錢家教,輕視成績差的學生,使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拉大。調查中,71.7%的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壹般”,甚至有6.5%的大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差”。這種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不是局部或暫時的個別現象。3.家庭影響。家庭環境是青少年人格形成和發展的主要場所,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最突出的因素是父母的文化素質、教養方式、健康狀況、夫妻關系、經濟狀況和父母的道德行為。在對心理咨詢老師和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團委書記的個別訪談中,我了解到大多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來自生活困難的家庭或單親家庭。我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主任張大生是對的:每個問題兒童的背後,都有壹個問題家庭。4.校園暴力。在很多人看來,暴力與學校無關,但嚴峻的事實是,校園裏確實存在暴力。在市希望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了解到,在他們接待的來訪青少年中,因校園暴力引發的心理問題占壹定比例,且越來越嚴重。最常見的壹種表現就是搶劫,即高年級學生或走失學生向低年級學生要錢。被搶的人沒錢或錢少都會被打,被搶的人往往因為受到威脅而不敢向老師或家長報案,導致搶劫日益猖獗。然而,學校和家長往往把重點放在校外的校園暴力預防上,卻忽略了校內同樣是學生的施暴者。校園搶劫對青少年的學習、生活,尤其是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很多被搶的同學以後想起來當時的情景還是很害怕。5.社會環境。伴隨著社會轉型成長起來的當代青少年,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和體驗著競爭的無處不在,還不得不面對成人社會為他們設定的價值取向:學習差→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好工作→掙不到大錢→享受不了生活→浪費生命。“爭當狀元有人叫好,孫山有人鄙視”等社會風氣和應試教育早已根深蒂固,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發展。3.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對策和建議:塑造健康的心理有助於青少年樹立積極的人生目標和態度,培養健全的人格和個性。因此,按照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要求,共青團* * *要加大服務青年的工作力度,加強服務青年的能力建設,切實提高青年的心理健康水平。1,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效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延伸。隊組織和教育部門要充分正視所面臨的新情況,審時度勢,深入分析。他們要在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改變目前空對空的說教方式,在思想觀念、教育內容、工作方法、活動渠道等方面大膽創新,樹立新觀念,豐富新內容,創造新方法,拓寬新渠道,以人為本,立足青少年的思想實際和心理發展特點。2.幫助青少年正確緩解壓力。痛苦,挫折,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無法正確面對它們。要正確引導青少年以積極、健康、愉悅的心理正確認識和評價壓力,讓青少年充分認識到人生幸福與痛苦並存,人生挫折、沖突、失敗在所難免;要正確引導青少年掌握壹些實用的、治標不治本的生理放松方法,如通過控制呼吸、心跳等生理反應,由外而內改變情緒;應給予青少年適當的心理支持,包括自尊和自信,以有效降低壓力的不良影響,提高他們應對復雜現實生活中各種挑戰的能力;要引導青少年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少年在實踐中磨煉意誌、磨礪性格,培養良好的個體心理素質和較強的心理調適能力。3.建立壹個社會支持網絡。第壹,要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長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提高自身修養,樹立家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培養孩子的各種興趣,從根本上避免外在的、強制的、過度的教育,給孩子情感上的支持。第二,要註意同齡人之間的關系。青少年渴望同齡人之間的友誼,這種友誼的影響力大大超過父母和老師。我們應該通過有效的外部幹預來加強青少年的人際交往能力,並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同伴關系。第三,要突出學校教育的重要地位。要高起點塑造教師完美人格,加強師德建設,增進師生感情;要依托學校現有的心理健康工作者隊伍和工作網絡,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開展切實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適應性訓練;要加強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班主任、校醫等相關人員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提高早期發現學生異常心理行為、引導和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就醫的能力。第四,優化社會環境。要在全社會營造寬松的成長環境,尊重青少年的個體特點和發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救助體系,引導他們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自我調節;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從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兼職教師,特別是心理咨詢或咨詢人員的資格認證制度。1)初級階段的心理沖突及其形成因素
1.進取心理與挫折心理的碰撞。攻擊性是青年教師心理狀態的主流。但對於大部分青年教師來說,由於主觀上對教育事業的執著,缺乏心理準備,對教師工作的艱巨性和復雜性缺乏深刻認識,缺乏教育心理學等理論素養,缺乏實踐經驗,教學能力較弱,壹時難以適應教師角色,因而出現挫折、情緒波動和情緒變化。再加上教師在校外低薪高收入的誘惑,增強了他們進取心理和挫折心理的碰撞強度,進壹步阻礙了他們快速進入教師角色。
2.對模特的要求和年輕人的心理之間的矛盾。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是青年教師追求的心理目標。他們正處於青年時期,感情豐富,思維敏捷,充滿活力。他們希望自己能成為老師,致力於教書育人。但由於他們對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內涵理解不深,對為人師表所要求的難度和復雜性準備不足,往往表現出心和則全力以赴的心理狀態,心不和則往往應付壹陣,缺乏對學生比對父母更深情、心細如雨的精神。這種對壹個榜樣的要求與青少年心理的矛盾,使他們在最初的教師角色中表現出情緒不穩定、情緒起伏大的特點。
3.競爭心理與抑郁心理的沖突。勇於競爭是當代青年教師的顯著心理特征。他們渴望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參與平等競爭,施展才華和知識。但壹方面,由於他們初入社會,生活經驗少,處理復雜人際關系能力弱,往往會高估自己;另壹方面,在初級階段,他們不僅想盡快勝任教育工作,參與講師評聘,還考慮到需要謹慎處理上下級和同事之間的關系。此外,由於職稱評聘、獎金分配、住房分配等管理制度不完善,他們渴望參與平等競爭、脫穎而出,但也苦於急於結婚成家和壹些政策、制度、措施有待完善,經常發生競爭心理和壓抑心理的激烈沖突。
(二)成熟階段的心理沖突及其形成因素
青年教師在走向成熟時,主要表現為完善教師人格的心理沖突。根據調查分析,這壹階段青年教師的設計方案壹般有三種,其心理沖突的具體表現和形成因素如下:
1.加強教師人格的提高。他們大多是優秀的青年教師。基於各種主客觀因素,他們較早確立了投身教育事業的誌向,人際關系和家庭生活更加和諧,從而為教學或科研做出了突出貢獻。因此,他們決心再接再厲,提高教師的人格,爭取更高的水平。他們的心理狀態主要表現為進取心理和焦慮心理的矛盾,有時會因為壹些挫折或困惑而表現出過度的緊張和急躁。
2.先緊後松完善教師人格。他們被提升為講師表明他們在初級階段的努力已經成功了。為什麽不在他們成功後放松壹下呢?可以看出,他們的心理特征集中表現在願意中遊和不願意落後的心理沖突上,突出表現為當壹個自認為不如自己的青年教師做出了突出貢獻或者教學生活發生重大變化時,會出現壹些情緒振蕩和情緒起伏。
3.放慢腳步,提升教師人格。在小學階段,少數教師長期陷入不切實際的漩渦,壹直無法進入教師的角色。幾次之後,我擺脫了壹些心理沖突,終於得到了講師的評價。我覺得我是成功的,可以轉移興趣中心,熱衷家庭生活,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至於提高老師的人格,我慢慢來。為了人生為什麽要受那麽壹次自己的苦,進取意誌沈重,褪色。所以他們的心理特點就是追求安逸和害怕落後的沖突。
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適當的心理調適對於緩解青年教師的心理沖突,解決青年教師的心理矛盾,完善教師人格,進壹步提高青年教師的素質是非常重要的。
二,心理調適,提高青年教師素質
(壹)營造青年教師成才和提高素質的心理環境。
青年教師的心理調適可分為外部心理調適和自我心理調適兩個方面。構建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屬於外部心理調適的範疇。可以說,各級黨政領導歷來高度重視青年教師工作,在營造青年教師成才的心理環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從當前世界經濟競爭和科技進步的形勢來看,從我國加快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既面臨希望又面臨挑戰的形勢來看,還有壹些任務亟待改進。
1.加強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輔導。壹是針對青年教師的心理特點,把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滲透到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工作中,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和諧、催人奮進的工作氛圍,在情感上感化人,讓青年教師處處感受到領導的關愛、組織的關心。其次,組織他們開展壹些健康有益的集體活動,如座談會、討論會、報告會、講座和文體娛樂活動等,培養他們的集體主義、奉獻精神和責任感,幫助他們建立積極向上的精神。此外,建立與青年教師定期談心制度,各級領導要經常與青年教師談心,及時消除他們的負面心理,幫助他們緩解過度緊張、焦慮和困惑。這些措施對於青年教師的心理調適尤為重要。做好他們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導,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對他們盡快進入教師角色,完善人格,投身教育事業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2.努力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能力。壹是要加強崗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特別是教育心理學青年教師的培訓。這是幫助青年教師盡快進入角色,少走彎路,盡快成為合格教師的必由之路。第二,要完善導師制。要聘請治學嚴謹、師德高尚、教學科研功底紮實的老教師擔任青年教師的指導教師。第三,開展各種教學科研競賽,使青年教師在教學科研實踐中得到鍛煉和提高。第四,要提高青年教師的學歷水平。學校要有計劃地選派優秀青年教師進修和攻讀各種學位,以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素質。
3.積極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教學生活條件,改善職工食堂、住房條件、幼兒園工作,加強後勤優質服務,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幫助他們正確對待自己,正確處理上下級、同伴、戀愛、婚姻、家庭生活等問題,滿足他們的各種心理需求。
4.要重視青年骨幹教師的培養,表彰優秀青年教師,宣傳他們的教學科研成果和思想進步,在晉升職稱、選拔幹部、評選先進教師、改善生活條件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對有貢獻、敢於獎勵、敢於提高自己的青年教師給予壹定的優惠政策,創造機會和條件提高他們的知名度,激發他們努力工作的積極性。
(二)青年教師應掌握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質。
通過自我心理調適,塑造健康的心理,是青年教師承擔教師角色,提高自身素質的根本途徑。
1.熱愛教育是教師調整心理、提高自身素質的前提。心理學家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環境及其人際關系的高效愉快的適應。心理健康的教師始終熱愛自己的教育崗位,對周圍環境和人際關系有良好的心理適應,並自覺提高自身素質。所以,作為壹名青年教師,能否有效地調整自己,並能很好地生活、學習和工作,取決於他是否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
2.磨礪意誌、塑造性格是教師心理調適的基本方法。教師勞動的特點是周期長、見效慢、極其復雜和艱巨。沒有堅韌的意誌和良好的品格,教師是不會成功的。教師的意誌品質和人格也直接影響著學生意誌品質和人格的形成。因此,要求青年教師自覺磨礪意誌,矯正不良人格,達到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標準。
3.善於控制情緒是教師心理調節的有效措施。教師的職業特點要求教師具有穩定的情緒和自控能力。具體方法如下:壹、意識調整法。也就是說,作為教師,壹定要想到教育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時刻想到壹個教師應該具備的心理素養,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緒。第二種是“宣泄法”,通過適當的渠道釋放胸中的壓抑。當妳被某件事困擾的時候,不要把它藏在心裏,而是告訴妳信任的人。這樣既能緩解心情,又能得到對方的建議,從而更快的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妳也可以寫日記,描述妳認為不愉快或痛苦的事情。三是暗示微笑法。笑可以緩解精神和神經緊張。當妳感到壓抑或緊張時,可以找親朋好友娛樂壹下,說幾句話,笑壹會兒,大腦皮層出現壹個令人興奮的焦點;也可以閉上眼睛,微笑,從心理上給自己壹個積極的暗示:不要皺眉,煩惱就過去了……第四,體育鍛煉。這種方法不僅可以促進身體的機能,還可以放松精神,緩解緊張情緒,達到增進健康的目的。五是改變環境法。環境對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可以有意識地用改變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心情,擺脫心理壓力。當妳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下班後仍然心煩意亂的時候,不要把自己壹個人關在屋子裏。妳可以做些家務,聽聽音樂,看看電視,或者順便聊聊天。這樣,有意識地改變生活環境,可以分散和消除不愉快的心理,受到壹些自我開悟的啟發,情緒就會穩定下來。六是避免心理錯覺。這裏有三個原則:第壹,妳所有的情緒都是由妳的想法或“知識”產生的。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正是因為妳此刻的想法。第二,當妳感到沮喪時,那是因為妳的頭腦正被壹種無處不在的負面情緒所占據。這個時候,整個世界看起來都像妳想象的那麽沒用。第三,消極的想法幾乎總是包含著嚴重的扭曲,扭曲的想法幾乎是妳感到痛苦的唯壹原因。當妳擺脫了這些扭曲的思想,勇敢面對現實問題的時候,妳就會少壹些痛苦。這三個原則向人們揭示了壹個道理:很多痛苦是人的心理錯覺造成的,也可以說是想象出來的。因此,人們應該在不良情緒發生之前識別並阻止它們。第七,升華轉化法。這是情緒調節的最高形式。就是把壹些挫折或煩惱引起的負面情緒轉化為具有社會價值的行動,把挫折轉化為動力,把沮喪轉化為鼓勵,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中去,讓人忘記煩惱,給自己帶來愉悅。
上一篇:企業電子商務營銷的問題與策略下一篇:中國在西部地區扶貧開發的努力有什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