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棄諸侯自保”還是“固諸侯自保”?

“棄諸侯自保”還是“固諸侯自保”?

19世紀中後期,壹些依附於世界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盡快成為帝國主義國家,掀起了重新瓜分世界、奪取殖民地的“遊戲”,導致了當時許多國家的滅亡。清政府看到周邊的“諸侯國”都成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立刻明白了自己當時的處境。用“人造軍刀,我是魚”來形容壹點都不為過。

清政府對此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並最終在1883年制定了“保護諸侯,鞏固諸侯”的邊防政策。從1883年開始的中法戰爭到1894年甲午戰爭的失敗,這壹邊防政策宣告破產。這種策略對阻礙西方列強的戰爭起到了壹定的作用,但根本沒用。它最大的致命弱點就是這種策略只註重道義上的支持,這並不奇怪。

01.清朝周邊關系的“轉折點”:鴉片戰爭。

02,靠鄰國的輔助車,唇亡齒寒。

清朝時期,中國不僅與許多國家接壤,如朝鮮、俄羅斯、印度、緬甸、老撾、不丹等。,而且還面臨許多國家,包括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琉球等。清政府對這些周邊國家的態度壹直是“皇上有好辦法,防四夷”。諸侯有比鄰而居之道,並由此建立諸侯與諸侯的關系。

琉球與中國的關系自明朝以來就十分密切,並於1646年琉球派遣使節來華,進壹步加深了兩國的交流。1662年,為了表達對琉球的友好態度,清朝派遣特使張學理出使琉球,使兩岸關系更加密切。所以直到1860年,琉球都堅持自稱是清朝的藩屬。

另外,早在16世紀初,清朝就幫助阮集團穩定了李王朝。1702年,阮福派遣使節感謝清朝,表示願意接受清政府授予的爵位,但被清政府拒絕。後來在1803年,阮富仲建立了越南國,但他與清朝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所以當時清朝形成了“琉球守東南,朝鮮守東北,蒙古守西北,越南守西南”的邊防體系。

03.西方列強接踵而至,被迫簽約。

鴉片戰爭後,西方列強從壹個角度到另壹個角度攻擊清朝的邊防制度。在東南部,日本開始進攻琉球。清政府雖然對別人進行幹涉,但也無濟於事。1872年,日本明治天皇宣布琉球為其屬國,並迫使琉球國王停止向清朝進貢。清朝多次與日本交涉,但形勢依然不容樂觀。直到1876年10月24日,清朝與琉球的宗藩關系才正式結束。

在東北,日本從1876開始進攻朝鮮,開啟了日本對朝鮮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殘暴統治。但直到甲午戰爭,清朝與朝鮮的宗藩關系才最終結束。在印度支那半島,英國從1824年到1885年三次入侵緬甸,不僅完全占領了緬甸,還提出了清王朝南下的“精靈計劃”戰略。此外,西方列強還侵略了與中國接壤的其他鄰國。

第二,在危機形勢下,清朝能否逆轉?

04.戰略思想:知止的國家保護和戰略重點:海防和要塞防禦並重。

1864年新疆爆發的回民起義,間接給了廣大汗國的阿骨打土匪入侵新疆的機會。從1865到1866,阿古柏綁匪占領了整個南疆,建立了自己的王國。與此同時,清朝的西南邊防和東部海防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面對這種情況,清朝進行了激烈的討論,但仍然沒有找到好的解決辦法。然而,壹些政府官員提出了“知止國家安全”的戰略構想。這種思想就是“中國要自強,不如學外國的利器;學習壹件外國武器,只能找工具制造,可惜沒有實現。

1874年,面對西北邊防和東部邊防的危機,清朝又發生了壹場激烈的爭論,史稱“海防之爭”。這場爭論的緣起,是左在1873忙於加強東南海防,同時又急需進軍新疆。雙方都需要籌集巨額資金。

此外,清朝的正常運轉也需要大量的資金,但此時清政府的國庫空虛,最終導致紛爭的爆發。在這場海防與要塞防禦之爭中,以李鴻章為首的朝臣堅持“海防”,認為“新疆不再,四肢不損,海上邊界不守,心中痛苦更大”。但湖南巡撫王文韶、山東巡撫丁寶楨堅持“堵防”。

在最後的討論中,左綜合了雙方的利益,認為“東助西敗”。恐怕是“西邊能幫,東邊幫不了。”為此,左提出了“海防與防禦並重”的戰略重點。

05.戰略防禦政策:保護諸侯,鞏固楚國。

1882之前,海上邊界已經面臨朝鮮危機,陸上邊界也面臨越南危機。清朝在兩面受敵的危機形勢下,收到了兩面的“求救電話”。面對這種情況,清朝又進行了討論,但是朝廷的各路官員都無法達成壹致。這就形成了朝廷之上的兩大陣營:“棄諸侯自保”和“保諸侯自保”。

其中,掌門人李鴻章堅持“棄諸侯自保”的主張。而國子監學士陳、陜西巡撫張之洞、兩江總督左,則極力主張“固諸侯自保”。

其中國子監學士周德潤在《夏請護諸侯》中指出:“古代敵人的外患很小很早,不防四夷,守邊為時過早;更不可能守住腹地而不是邊境。.....我認為今天的計劃無非是用理智和武力阻止它。”可見雙方勢均力敵。

這場爭論始於1882,終於1883。它涉及諸多因素,最終確立了“保諸侯、固勢”的戰略防禦方針

第三,“護封固封”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06年,全面實施“保諸侯、固勢”戰略,卻遭遇壹個又壹個挫折。

但1883年至65438+2月,法國入侵越南,在越南的幫助下,清政府損失慘重。清政府雖然徹底貫徹了“保藩固藩”的邊防政策,但屢遭挫折。

07.對“保護鞏固諸侯”戰略的信心適得其反。

面對“保藩固勢”邊防政策的挫折,清政府不僅沒有從政策本身發現問題,反而繼續盲目自信地推行這壹政策。1894年,朝鮮請求清朝出兵幫助鎮壓農民起義。然而,在日本政府的阻撓下,清政府不得不對日本宣戰。但直到2月1895,北洋水師才全軍覆沒,戰爭結束。清朝被迫簽訂《馬關條約》,也標誌著“保藩取之”的邊防政策徹底破產。

實際上,這壹政策不僅加速了許多宗藩關系的終結,而且極大地剝削了清朝的國防實力,加速了更多西方列強對中國的進攻。其實,從根本上說,“護諸侯、固諸侯”的邊防政策的失敗在於自身。沒有體現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還是壹種特別保守的封建思想。難怪清朝無論如何努力推行“保護鞏固諸侯”的邊防政策,最後也只能竹籃打水壹場空。

四。摘要

1870年醞釀的清朝邊防政策,經過清政府內部不斷的爭論,於1883年正式確立。最後,1883-1885的中法戰爭和1894-1895的甲午戰爭的徹底失敗,正式宣告了這壹戰略的破產。

在此期間,清朝壹直采取抵禦外侮的態度,沒有采取非常強硬的防禦,這註定是壹種封建的被動防禦。在中法戰爭和甲午戰爭中,起初,清朝是以“保宗固宗”的戰略防禦方針作戰,但內心深處只是伸出道義之手,保持傳統的宗藩關系,這樣會導致戰爭越來越激烈,損失無法挽回。

事實上,面對當時的危機,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進行積極防禦,這不僅是道義上的,更是從根本上為了國家、鄰國以及兩者關系的切身利益。正如偉大的思想家恩格斯所說,防禦不應該只是被動的,而應該從力量中汲取力量,防禦者只要有機會就應該采取進攻行動。

  • 上一篇:國外(歐美)知名化妝品品牌有
  • 下一篇:幼兒園小班上下樓梯安全教育教案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