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習俗壹般包括民族傳統節日、地方祭祀、禮儀等。
主要節日
☆春節:是最隆重的節日,有拜年和娛樂活動。
☆立春:春天到了。
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吃,玩和享受元宵節在解決燈謎。
☆2月2日:開節。
☆清明:客家掃墓習俗多從春分開始,清明達到高潮。
☆端午節:客家人壹般稱之為五月節。節日的主要內容是吃粽子、雄黃酒和賽龍舟。
☆七月節:即鬼節。
☆中秋節:民間俗稱八月節。吃月餅和賞月在哪裏壹般都壹樣。
☆重陽節:客家人稱之為“九月節”。
☆冬天的至日:客家人有“冬天是壹個大節日”的說法。
婚姻風俗習慣
充當媒人/中間人
過去,年輕的客家男女十六歲後可以請媒人介紹他們的婚姻。壹般是男方父母委托女方家做媒,也有女方家讓媒人先去男方家拜訪。
看那個女孩
男人和女人都通過中央媒體交談,如果雙方都感興趣,他們將商定壹個時間來“見姐姐”
寫個耿帖
雙方同意後,會互相告知出生日期。回去後請算命先生“對八字”。如果八字壹拍即合,互不碰撞,就寫個庚帖(俗名婚禮單),放在香案上。如果三天之內沒有不祥之兆,婚事就定了(如果八字不合,男方就把庚鐵還女方家)。
列壹個紅色清單
也叫“開紅喜帖”,或者說談禮物。男方父母,宗族親戚,媒人壹起去女方家,把男方要給女方家的彩禮抽出來。有些紅單還應該包括給丈夫的禮物,比如帽子、銀花、衣服、鞋子、襪子等等。在開紅單的過程中,雙方會討價還價,最後通過協商敲定。紅榜打開後,男女雙方會交換戒指、手帕等信物。最後,男方來到女方家,吃完午飯就回去了。
從事
也稱“贈與”,即再次正式確認婚姻。男青年和父母要去女方家送豬頭、魚、肉等。,還有女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叔伯爺爺奶奶都要出現。午飯後,女生會出來見面,稱男家長父母父母,雙方父母互稱公婆和母親。
看著門
即女方去男方家見家人,有的在“禮”前,有的在“禮”後。除了女生和她們的父母,女方也會去,大大小小十幾個人都不帶禮物,就算帶壹點,男方也不敢接。
發送日期
結婚定下來後,男方要請算命先生選擇壹個回家的日期,包括新娘出門的日期和時間,以及她回家的時間。另外,女方剪紅裙和男方鋪床的日期也要同時選擇。
送蔬菜,籌嫁妝
新娘過門後壹兩天,男方家要讓宗族把聘禮和紅單規定的魚、肉、禽、面等東西送到女方家,回來時把聘禮和家具帶回男方家。
去接新娘(坐轎子)來參加婚禮
也叫接親戚或者上門。婚禮前壹天,男方家會去女方家接親戚,有鼓手樂隊,鞭炮,轎子,香爐(去女方祠堂,寺廟,社工燒香),壹個挑夫,壹頭是導雞(壹公壹母),另壹頭是酒和宋明,女方會帶新娘穿的衣服和壹個木筐。
娘家人到了之後,先吃點心,然後娘家人帶著去祠堂燒香祭祖。中午或晚上,女方家會設宴款待。
新娘通常在半夜或午夜離開。她越走越亮,象征著她在走向光明。如果她晚上出門,就不會遇到擡棺材之類的倒黴事。婚禮隊伍的前面是燈籠,後面是鼓手,中間是轎子,後面是接受婚禮儀式的人。
新娘到了男方家,如果還沒到規定的進門時間,就要在大門口或者隔壁的房子等。介紹壹般都是早上七八點或者八九點,有的甚至要等到中午。入場時,新娘會踢開轎子的門,男方的伴娘會帶領新娘走出轎子,然後在大門口“穿越火海”,新娘在進入大門前會用冷杉樹枝穿越火海。
(指新娘和新郎)向天地行禮
新娘隨著鼓聲進入大廳後,開始頂禮膜拜。堂內擺設香案,東有父母長輩,西有外戚,北有親戚,南有晚輩。見新娘前,老公會在新郎身上掛紅,蓋上五尺紅布。
我大聲念道:“我手裏拿著五尺紅,專打新郎,讓新郎生個兒子,兒子當狀元。”參拜教堂時,新郎站在左邊,新娘站在右邊。李生稱:壹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唐,四夫妻相敬如賓。
最後親戚見面,給新娘紅包。儀式結束後,伴娘用紅玫瑰將新娘領進新房,新郎新娘用鞭炮將喜糖從家門口撒向大廳。然後新娘和新郎祝酒。伴娘用托盤捧著壹只雞,壹邊喝酒壹邊說:“團團圓圓,珍珠連在壹起”,“觀音早生貴子”;夫妻和好,白頭偕老。(這種禮儀在梅州並不常見,已被現代婚禮模式取代。)
中午辦酒席,吃喜酒,用響炮請客人,半小時壹次,開始坐的時候讓酒席響三下。然後,禮物生報名入席,兩人入席。按照輩分和親疏,先安排他們坐桌,然後其他人隨便坐桌。男女嘉賓分開就座,新郎新娘要敬酒。
(指親友)在新婚之夜戲弄新婚夫婦
有人在大堂鬧事,有人在新房鬧事,有人先在大堂鬧事再在新房鬧事。在喧鬧期間,每隔幾分鐘就會燃放鞭炮,直到午夜。
(指新婚妻子)和新婚丈夫壹起去娘家
也稱為“十字轉門”。壹般來說,婚後第三天或第五天,女方會派新娘的姐妹和其他女人壹起邀請新郎新娘去做客,媒人和新郎新娘的姐妹也壹起去。***7-14人吃午飯,當天回來。
送滿月婚禮後壹個月,娘家人會來送滿月,同時送雞、菜、籽、籽、豆等。,表示五谷豐登,財運亨通。
傳統節日習俗
1.出生禮儀
它標誌著對壹個人出生的慶祝和祝福,是生活中的開始禮儀。
加速分娩
出嫁的女兒懷孕即將臨盆時,壹般在寶寶出生前壹二十天,娘家人會帶著雞、雞蛋、面條、幹粉等來到女兒家。要“生”,就是祝她平安出生。母親不在了,嫂子就生了,中午設宴。
嬰兒出生後,女婿要帶著雞、蛋、米酒(有的有幾十斤)到嶽家報喜,外婆家要請客人,親朋好友都要出席表示祝賀。爺爺奶奶會回贈小雞和紅雞蛋。
制造三個王朝
孩子出生三天,就得是“三朝”。先給孩子洗澡,請助產士吃飯。奶奶會送壹只公雞,雞蛋,面條,糯米粉等等。要做“三朝酒”,宴請奶奶和公婆。有些地方還會給親戚朋友送紅雞蛋,親戚朋友會在滿月前寄回雞、蛋、面等東西。
在嬰兒壹個月大的時候慶祝他的出生
寶寶出生壹個月,就是“滿月”。奶奶會給寶寶送壹只公雞(很多地方送大閹雞)和雞蛋,還有衣服、被子、帽子、領子、風衣、裙子、銀手鐲、牙套。女性親戚如叔叔阿姨等壹般會送小母雞、雞蛋、衣服、布料等。,還有阿姨阿姨們。
壹百歲了
孩子出生100天,也要慶祝。這壹天,女方家的爺爺、叔叔會和公雞壹起慶祝,其他親戚壹般會給嬰兒發紅包。
壹歲了
孩子壹歲了,要當“周”,慶祝孩子的“周”。第壹個生日比滿月更隆重,來慶祝的客人更多。
2.成人禮儀
客家的成人禮可以分為男性和女性兩種。男的成人禮叫“冠禮”,女的成人禮叫“禮”。現在好像沒有這種禮儀了,至少在我這裏(世界客都梅州)。
3.生日禮儀
慶祝某人的生日
和其他習俗壹樣,客家人每年過壹個小生日,每十年過壹個大生日,但大生日更常見。從十歲開始,可以稱之為生日,壹直持續到妳四五十歲,六十多歲。過生日要吃面條和荷包蛋,表示妳會活壹百歲。(這個習俗也被簡化了,只有生日:60歲以上)
祝賀(老人)的生日
生日的時候,嫁出去的女兒會送壹只公雞,還有壽衣、帽子、蛋糕、鞋襪,從頭到腳。父親過生日,也會送壹整套給母親,此外還會送生日斧、鞭炮、蠟燭、公雞、桃子、面條、蛋糕、酒肉。其他人來慶祝他們的生日。壹般都是親戚朋友送生日祝福,生日對聯,或者禮物。
很多地方為70歲以上、子孫眾多、家境良好的老人舉行生日儀式。
客家人的生日、生日都是圈內人自己送的禮物,家裏祝賀,先禮後邀;除了公婆和密友,發邀請,不邀請。
4.蓋房子,搬新房子
客家人把蓋新房、搬新居作為重大慶祝活動之壹,要隆重慶祝。
蓋房子的時候,請闞玉老師確定房子的位置和門的朝向。立柱在梁上時,要用燈籠裝飾,貼紅對聯。新房建成後,入住前壹天晚上要“驅邪”“除邪氣”。
搬進新房,要帶燈籠(或油燈)、火籠、秤等。進家門,而且還應該帶壹窩雞,蒸到新房裏,以示新人興旺,喜氣洋洋。喬遷新居,要舉辦“宅酒”,招待親朋好友、建房者、幫工。菜裏要有韭菜、豆腐、豬腸、豬血、年糕,表示時間長,財運高。
客家酒俗
客家人很好客。每當親戚朋友來了,都喜歡用自家釀的米酒請客,也叫“水酒”。如果是第壹壇提煉出來的酒,就叫“九娘”。這種“酒女”好吃,雖然度數不高,但是後勁很大,容易醉人。當他們喝酒時,他們非常註意禮節。
客家人喜歡用八仙桌,俗稱“八仙桌”,是供八個人坐在壹起的木桌。入座時,他們很重視座位的安排,壹般按照親友的尊卑順序入座。宴會廳的大小就是這樣安排的。比如正廳只有壹張桌子。此時面向大門的左側為第壹,右側為第二。然後從左到右,穿插前言,面向正殿的右側最小。如果安排兩張桌子,此時左邊的桌子大,右邊的桌子小,座位錯開。如果安排三張桌子,那就叫“壹等座”。在這種情況下,酋長受到尊重。如果安排五桌,壹般安排為“梅花席”。
酒席之間第壹次倒酒(也叫篩酒),先按輩分順序倒酒,再給自己倒酒。倒酒後,酒壺口不要對著客人,要對著自己,否則不禮貌。敬酒時,烤面包機要站起來,左手按胸(表示尊重和真誠),右手舉杯說幾句吉祥話,先喝壹口表示尊重。如果有人遲到,罰款1-3飲料,女士半杯。中途離開的話要喝1-3杯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