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臺灣詩人余光中是中國傳統文化最好的當代繼承者。每次讀他的詩,都能體會到他對傳統生活方式的纏綿,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真誠和尊重。
當我死後:
等我死了,把我埋了,在長江和黃河之間,頭上蓋著白發和黑土。在中國這個最美麗、最有母愛的國度,我會安然入睡,睡在整個大陸上,聽著兩岸。安魂曲從長江黃河永恒的音樂出發,洶湧澎湃,面向東方。這是最放縱最寬敞的床,讓壹顆心可以心滿意足地睡覺,心滿意足地思考。
再有就是余的《萬歷十五年》,這是第壹部散文文體史專著,而余把這條路走得更徹底。他認為我們應該找到壹種簡單的方式和方便的方法來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吸引每個人進入中國文化的殿堂,並充分發揮他們需要知道的東西。他正試圖搭建這樣壹座橋梁,讓文化深入到普通的層面。我認為他做得很好。
於在深圳發表演講,認為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壹,中華民族整體上從來不是壹個遠征民族。中華文明的主題是以儒家文化為基礎的農業文明,農業文明中從來沒有遠征民族。這樣就避免了因戰爭而滅絕的悲劇。
第二,中國歷史上沒有長期的混亂。中國歷史上有過戰爭和混亂的時期,但秩序很快就恢復了。妳不能不感嘆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每三年為這個國家提供壹大批年輕的管理人才。中國那麽多地方,靠的就是這些人的管理。更了不起的是,科舉制度考的不是詩詞歌賦,而是治國平天下的能力。這是壹個非常聰明的方法。
第三,中國從未陷入極端宗教狂熱。到了中國之後,外面的宗教都不那麽極端了,反而變得溫和,很少咄咄逼人。在中國,有了彈性的結構,很多宗教思想沒有走向極端,反而活了下來。中華文明的彈性結構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三
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不能不提到孔子和儒家思想。但是,學習之後,我經常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麽壹本《論語》流傳千年,壹代又壹代的學者總能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幫助王呢?讀了《論語》,真的很好,就像壹個睿智的老人把壹切都告訴了妳。
在評論中國文化時,柏楊指出:“自孔丘先生以來,四千年來沒有壹個思想家,凡是懂漢字的人,都在那裏註釋了孔丘的學說或孔丘的弟子們的學說。他們沒有獨立見解,因為我們的文化不允許這樣,所以他們只能在這死水中生存。"
有學者討論過“儒學是否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價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然而,我們必須面對現實。四千年來,沒有壹個思想家。是孔子那麽偉大嗎?我想,說這話的人是想壹針見血地指出,孔子的思想嚴重制約了某個歷史時期思想家的產生。
這種思想借助統治者來規範人們的日常行為。它要求人們循規蹈矩,不思創新,但這種災難不能怪孔子。應該歸咎於使用這種思想的統治者。他們是這種思想的最大受益者。哲學家的思想會在壹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的初始階段。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思想的局限性就會顯露出來。統治者往往忽視這種局限性的存在,為了自己的利益,把這種思想僵化,曲解。任何時候,哲學家的思想都不應該成為統治者謀取私利的工具。這樣做的結果將是,我們對哲學家的思想和理論的把握會出現偏差,哲學家會成為統治者的替罪羊。
四
上課看書,有壹點我壹直不太明白。為什麽我們要在書上做壹些不必要的比較?我們總是以中國比西方早很多年來強調中國古代文化的“先進性”,仿佛要證明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比西方聰明,仿佛只有這樣才能彰顯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下壹代的愛國情操。如果是這樣,我們知道的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多年,地動儀比西方早65438年。
文化是以民族為基礎的,世界上的民族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世界文化是豐富多彩的,多樣的。我們沒有理由說壹個民族的文化比另壹個民族的文化更先進。中華民族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西方也有自己的文化。跨文化比較只能區分文化的差異或相似,而不能比較哪種文化“先進”,哪種文化“落後”。因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兩個不同的體系,可能因為相互影響而表現出壹些相似性,但絕不能放在壹個二維的單向線上比較“先進”和“落後”的劃分。
我壹直認為,把長城稱為“第八大奇跡”,把關漢卿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把蘇州稱為“東方的威尼斯”,並不是什麽值得驕傲的事情,只是代表了壹種盲目的自大。我們必須正確認識自己的文化,我們的文化的價值不是建立在與西方文化的比較之上的,更不是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系建立自己的文化價值。面對內在價值積澱很重的中國文化,我覺得。
五
不要以為只要中國還在,中國人還在,普通話還在,關於中國的知識和文化底蘊還在,中國的傳統文化就還在穩定存在,甚至還在發展,不管是討人喜歡的還是討人厭的。
張祥龍認為,文化,尤其是對壹個民族的特征和歷史走向產生過重大影響的有形文化或“高雅文化”,是壹個具有她或他們的歷史生命和靈魂的有機生命體。這種意義上的文化是否還存在,主要取決於她是否還生活在壹個民族或社區的現實生活中。具體的標誌是看到:
(1)這種文化有沒有嚴格的繼承者,就是壹些人以群體的方式,用自己的生活實踐,有意識地繼承她的“正統”;(2)她賴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會結構是否還存在;(3)她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否還能影響人的人生重大選擇;(4)她獨特的語言是否還活在人們表達其關鍵思想和深厚感情的文字和藝術形式中。
總之,壹種文化是否有生命力,取決於它的基本精神是否還能打動現實的民眾,是否與現實生活和歷史進程相呼應。
這個提法不壹定正確,但對審視現實有警示作用。我們可以看到,當代社會基本上沒有壹個群體性的方式,以其全部的生命活動來自覺地繼承儒家道統或文化精髓的後代。其次,儒家文化賴以生存的社會土壤,即以家庭為基礎、以農業為基礎、半自然半教化的群體結構,自中國全力投入西方意義上的工業化以來,就壹直在衰落,幾近消亡。而且儒家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包括道家和佛家文化,基本上沒有影響到現代中國人在人生中面臨的重要選擇。最後,儒家乃至傳統文化中特有的語言,是否還活在人們表達關鍵思想和深刻感情的文字和藝術形式中?情況似乎是:雖仍有殘余,但已岌岌可危。簡化字和橫排的使用,壹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古代史經典離我們越來越遠。
由此可以得出壹個總的結論,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中國傳統文化已經陷入了生存危機,可以說是“民不聊生,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總的形勢還在惡化。現在的情況是,我們自己的文化,甚至整體的文化土壤,正在迅速變得貧瘠、無機、簡單、硬化、荒漠化。我們中華民族的血正在從黃河流走。這個曾經被完全政治化的問題,已經獲得並且正在獲得越來越多可悲的文化意義。
六
這壹年,最讓社會關註和大學生思考的是馬加爵謀殺案。塵埃落定後,人們大多歸咎於功利主義的教育體制和觀念,卻在北大未名網站上看到壹篇小說文章《馬加爵與中國傳統文化》。作者認為馬加爵事件暴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陰暗面——“嗜血”。
然後作者舉了很多例子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儒家的創始人孔子雖然高舉“仁”的大旗,但是殺人壹點也不含糊。《孔家史記》記載了孔子在魯任都督時殺害大臣和女演員的史實。秦始皇焚書坑儒,有沒有饒過自己人?農民起義領袖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黃巢本人就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張屠川、魏長輝殺害老戰友,滅口...
傳統的文學作品更是殺氣騰騰,讀來讓人不寒而栗。《水滸傳》中,李悝jy的持斧劈砍比削西瓜還要敏捷,真是“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傑出代表,但無論他殺的是壞人還是好人,那些人的生存權都被奪走了。西遊記不遜於水滸傳。當人們看著美猴王在西天裏棍子打死各種妖魔的時候,在現代,我們也能看到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裏,有多少故事是如此習慣於殺戮,以至於連小孩子都不怕死人頭,在淋漓的鮮血中嬉戲。文人也可能是被自己心中殺人的快感迷住了。中國的很多古詩都充滿了對用劍殺人的快感的向往。
所以最後筆者認為,中國文化中的殺人精神如果不除,就會作為文化基因代代相傳,殺人之惡也會代代相傳。
得出壹個結論——對別人的生活漠不關心是我們的天性。
先不說他的言論是否合理,但對於作者來說,從另壹個角度解剖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很有價值的。作為壹名大學生,馬加爵苦讀十年,應該讀了不少關於中國文化的書,但他的行為只能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糟粕和無法掩蓋的陰暗面。
七
2004年9月9日,《中國文化報》頭版有壹篇題為《防止傳統藝術在民間誕生,在寺廟消亡》的文章。文章最後,著名曲藝評論家常祥麟說,人們要求傳統藝術與時俱進,這是正義的,也是正當的。在傳統藝術的現實面前,“寧為變種,不為滅絕”。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轟轟烈烈,但確實發人深省。
雅典奧運會剛剛結束。這場體育賽事給我們留下了更多關於中國2008的疑問,更多關於人文奧運的探索。希臘已經邁出了良好的壹步。中國的路應該怎麽走?它已經成為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奧林匹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教授在壹檔對話節目中表示,奧林匹克精神的核心是積極向上的人生哲學和對人類深沈的人文關懷。歸根結底,奧林匹克精神是壹種文化,文化是奧林匹克運動的靈魂。中國自古以來就認為“天地之性為貴”、“仁者為生之德”。奧運會正是為了喚起人類對自身的價值,這壹點不容忽視。
輝煌的中國,百年的機遇,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處於新的戰略機遇期的中國具有重要的歷史和現實意義。人文奧運的文化力呼喚著中國文明價值的重建,推動著中國文化走出去,給了我們壹個重建文化中國國際形象的絕佳機會。
世界給了我17天,我給了世界5000年。
是時候抓住機遇,撣去灰塵,讓傳統文化的精髓在全世界人民面前熠熠生輝了。
八
我壹直認為,在學習上誠實是壹件很孤獨的事情,尤其是試圖從浩如煙海的壹堆舊卷子中找到壹些閃光的東西。所以,對於那些教過我們中國文化的老師,我是心存敬畏的。想起壹首詩,覺得送給老師們非常合適,老師們人山人海,無心報答。
誰還在孤獨中涉水,誰不是倒下的火炬,燃起的激情,礁石割下的傷口,也能蕩起宜人的浪花,流淌出來的透明的芬芳,伴隨著澎湃的水聲,成為口中被輕輕吟唱的綿長歌謠。有了這樣的傾聽,被繁華掏空的幻境,起伏的水路上都是妳潮起潮落的傳聞。
也許妳不知道,在遙遠的水中央,人在後面退縮,真正的岸不在前面,而在虛幻的描述裏。此生遊,孤獨是忠實的伴侶。當妳在隨後的紀念中再次出現時,妳已經沈溺在自己的想象中了。那時候,誰來判斷,妳是唯壹能在茫茫大海中飛翔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