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與家訓:家風與家訓導論
家風是代代相傳的反映家庭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風格和整體氣質的家庭文化風貌。家風的形成往往是壹個家族鏈條中的某個人物出類拔萃,受到其他家族成員的推崇,他的壹言壹行成為家風的源頭,再通過家族世代恪守祖訓的接力,韻味代代相傳,壹個家族形成了鮮明的道德觀和審美風格。
家風對家族傳承很重要。沒有誠實的家風,就不可能讓壹個家庭不分崩離析。壹個有認同感的家庭是有凝聚力的。顯然,這種認同感不可能是家庭財產,因為財產往往會被瓜分,最終耗盡。只有壹樣東西是家庭所有成員可以共享的,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值——那就是所有家庭成員都引以為豪的“家風”。家風是壹個有影響力、有聲望的家庭的必備要素,是壹個家庭的核心價值。
家訓/指示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和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有著重要的修身養性和計劃生育作用,也是國家富強不可或缺的壹點。
在古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宗族、家族的變遷。但是,這些都是壹個國家的基石。
家訓在國家不穩定,國家法律不明確的情況下,可以起到穩定社會秩序的作用。因為,為了維護必要的法律制度,家庭擬定了壹定的行為準則來約束家庭中的人,這就是家庭管教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以來,家訓作品隨著朝代的演變而逐漸豐富多彩。家譜記載了許多關於為人父母的名言警句,成為管理家庭的良策,也是“修身養性”、“齊家”的典範。比如“壹粥壹飯,當思來之不易”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積極意義。在族譜中,有很多詳細的家訓、家規等。以供子孫後代效仿。其中最著名的家訓,如顏的《家訓》和朱的《家訓》,至今廣為人知。
家風家訓手稿圖片集:家風家訓故事司馬光教好兒子。
司馬光,本名石軍,人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官至宰相。
司馬光雖然身居高位,但對教子要求嚴格,非常重視培養孩子自律自強的意識。他寫了壹篇流傳至今的文章《節衣縮食以顯健康》。他總結了歷史上很多高官顯貴的兒子因為在祖宗的陰影下無法自立而頹廢衰敗的教訓,告誡他的兒子們:“德來自於儉。”“儉以揚名,奢以敗己”。
由於受過良好教育的孩子,司馬光的兒子們都謙遜有禮,不依靠父親的權力或家庭財富而擁有成功的人生。結果,世界上有“人們在路上看到了容止,盡管他們並不完全了解司馬的兒子”。
吉鴻昌沒有忘記父親的指示。
吉鴻昌出生於河南扶溝。察綏抗日聯軍領導人之壹。早年在馮玉祥當兵。他憑借勇敢和良好的戰鬥技能被提升為營長和師長,後來擔任寧夏省政府司令和主席。
1920,25歲的吉鴻昌當時是營長,父親吉俊庭病重。他對前來探望的吉鴻昌說:“做官要清白謙虛,多為天下窮人著想。當官是不允許發財的。否則,我在墳墓裏也睡不著。”吉鴻昌含淚答應。
吉鴻昌的父親病逝後,在瓷碗上寫下“做官不準發財”的字樣,並要求陶瓷廠效仿批量燒制,將瓷碗分發給全體官兵。在分發瓷碗的會上,他說:“雖然我是吉鴻昌,但我絕不會欺壓百姓,掠奪他們的財富。我會記得他父親的教導,做官不是為了發財,而是要為天下的窮人做好事。請監督我。”
吉鴻昌言行壹致,壹生清白正直,處處為人民服務。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華民族,人民水深火熱的時候,他反對投降政策,奮起抗日。39歲被反動派殺害。
總統教導他的兒子要自立。
美國前總統裏根不僅有名,而且富有。但他嚴格要求孩子自立,絕不讓孩子依賴父母。他兒子失業後,他壹邊找工作,壹邊靠救濟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