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方法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方法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法大全

引言:發展對外漢語教學,對於向世界推廣漢語,擴大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與合作,提升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下面我分享壹下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的方法。歡迎參考他們!

1,直觀法

利用實物、圖片、表格、示意圖、符號、公式等輔助手段,使學生更容易把抽象的定義理解和掌握為具體的形象圖示。

比如解釋趨向補語時,可以用簡單的筆畫出房屋、樓梯、人物來表示“進來、出去、進去、出來、上來、上去、下來、下去”等等。

2.情境導入法

老師通過設置具體情境、提問、展示圖片、講故事等方式引出要講的語法點。

比如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完成”這個詞。當老師走進教室時,他問壹個學生:老師昨天來了嗎?學生:他昨天沒來。

老師:哦,他昨天沒來。Xxx,妳昨天去哪裏了?這種閑聊其實是有意的,為這個語法點的教學做鋪墊。

3.語境教學法

語法規則是從典型的上下文中抽象出來的。不如回到語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自己去發現和總結語法規則,從而掌握語法知識。因此,我們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語境或創造語境。

以副詞為例。副詞在意義上是抽象的。它們的意義體現在與句中其他成分和句前句後的關系上,體現在句子內容和說話人態度的關系上。比如“單純”這個詞,常用來強調某種情況或狀態已經到了很高的程度,含有誇張的語氣。但是,不解釋說話者和行動者的主觀態度,就不能完全揭示它為什麽有強調和誇張的語氣。比如“我媽老是嘮叨我找對象的事,這次聽說有人要給我介紹。就是不知道怎麽打扮我。”這句話說明“媽媽”每天都在為我找對象著急,對“單純”的強調和誇張的語氣凸顯出來。

4.對比教學法

(1)中外語言的比較

昨天下午我在書店附近遇見了她。昨天下午我在書店附近遇見了她。

引導學生觀察漢英句子中狀語位置的差異。

⑵漢語內部對比

通過上述漢語句型的比較,引導學生理解“有點”常用於不滿意的事情,“比較”後的形容詞可以表示好的或不好的。

(3)新舊知識的比較

可以先對比懷疑,再解釋。例如,在復合句第壹個分句的用法中,動詞前加“a”時,不直接列出完整的例句,而是在黑板上寫兩組短語:

找人,開門,找人,開門。

然後讓學生思考:每組中的兩個短語意思相同嗎?造句的時候用的都壹樣嗎?然後,老師進壹步補充這個短語:

馬丁想找人問問去北京路怎麽走。

當馬丁問別人時,他知道去北京路的路。我打開門,看看誰來看我。

我打開門,看到小宇已經來看我了。

最後,啟發學生總結:前者後面是“問”或“看”的內容;後者後面是“問”的結果,或者是“看”後發現的情況。

5.活動教學法

比如練習“把”字句,還要復習房間名、家具名等詞匯。老師先展示各種家具(包括壹些家用電器)的圖片,讓學生各拿壹張,貼在黑板上。然後在圖片底部寫上家具的名稱。如:書桌、椅子、沙發、餐桌、床、衣櫃、洗衣機、冰箱、電視機等。學生不會寫的時候,老師可以幫他們寫,記拼音。

然後老師展示壹套房子的剖面圖,讓學生給房間命名,比如客廳、臥室、廚房、書房。

然後老師讓學生假設自己是房子的主人,現在指導搬家公司的工人布置家具。用“請放xx”這樣的句子。教師可以先讓學生A指導工人把家具搬到合適的房間,然後讓學生B進壹步指導工人把家具放到房間裏合適的位置。

6.智力遊戲教學法

比如練習“把”字句,重點是“S+先(後)+把+O+帶(運、送)+過去(來)”的句式。

(1)老師準備壹只老虎,壹只豬,壹筐紅薯三張圖片。(2)老師告訴學生:

壹個農民帶著壹只老虎、壹頭豬和壹籃子紅薯去市場。當他們來到河邊時,農夫租了壹條船。因為船很小,農夫壹次只能帶壹只動物或紅薯過河。先拿老虎,留在岸上的豬就吃地瓜;如果妳先把紅薯拿來,老虎會吃掉豬。農民怎樣才能把這三樣東西都帶過河去呢?

⑶老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討論。最先找到解決方案並用“巴”字正確描述整個過程的小組將獲勝。

7、演繹法

先把語法規則展示出來,然後舉例說明,讓學生自己替換、生成、擴展。通常的做法是把語法規則歸結為幾個句型,把句型具體化為壹些例句,讓學生先接觸例句,然後通過模仿、類比、替換、練習讓學生掌握。

比如在講“比”字句時,老師可以先用1的格式給出形容詞:A比B+好。

如“他比我高”;“今天比昨天熱”;“這件衣服比那件更貴”;並引導學生自己造句。

再給格式二:A優於B+形容詞+補語。

如“他比我高壹點”;“他比我高多了”;“他比我高12cm”;等等,引導學生造句。然後給出其他形式的“比”字句和否定格式。

8.感應

先展示壹定數量的例題(不要太少),做大量練習,然後引導學生總結語法規律,必要時推導出有代表性的語法結構公式。

9.演繹和歸納的結合

先用演繹法簡要揭示語法規則,然後經過大量的練習,初步掌握語法規則,再進壹步歸納總結,加深對規則的理解。

  • 上一篇:有哪些宣揚「中國文化」的名言警句?
  • 下一篇:小學生必備古詩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