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姓名
河姆渡?這是什麽?我想到幾種解釋:位於江南、浙東的壹個小村莊,住著壹群人?有意思?人們。人類野蠻時代屬於氏族聚落的生活區。壹個讓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愛不釋手的?新石器文化?廢墟。
它的出現打亂了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歷史的腳步?;改寫歷史考古界為?中華文明起源於黃河流域?初步結論;改變了人們對新時代貧瘠、原始、赤裸的落後印象。雖然生活在原始社會,河姆渡人制作的生產工具和器皿在現代人眼裏並不落後,但還是有的?可愛?作品就像藝術品。
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大量骨骼化石、石器和陶器告訴人們,在7000年前的遙遠年代,河姆渡人曾經在這裏過著富裕、幸福、快樂的生活,也創造了燦爛、繁榮的人類文明。
斷層和化石壹進入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首先展現給人們的是壹幅巨幅圖片。河姆渡遺址的地層標誌?墻。從墻上展示的不同地質層出土的不同文物可以看出,河姆渡遺址有四個文化層。最近的樓層大約有4700年的歷史,而底部最遠的樓層有7000年的歷史。換句話說,這群創造了神奇文化的古人,曾經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繁衍生息了2000年。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從河姆渡遺址發掘出來的專家。驚喜下巴?化石。
菱角化石只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大量野果化石之壹。這些化石告訴我們,生活在7000年前的古河姆渡人並不缺少食物,這個地方溫暖濕潤,曾經有大面積茂密的森林。取之不盡的野果可以保證河姆渡先民壹整天都有足夠的食物。這組化石告訴我們,7000年前的祖先早就遠離了吃血喝血?悲劇?生活中,他們不僅可以制作陶器,還可以用陶罐煮米湯魚,甚至可以拿起炊具上的鍋巴做零食?狗骨化石,這只是河姆渡遺址出土的大量動物化石之壹。同期出土的其他化石有豬、羊、雞、水牛等,說明河姆渡人在7000年前就開始馴養家畜。此外,當食物充足時,他們會暫時將捕獲的動物幼崽圈養起來,以備後用。
也許對於壹些有人性的動物,他們不會願意宰殺,而是把它們當寵物養著。他們養狗、魚和烏龜,甚至可能?養大象。兩只鳥朝陽象牙蝴蝶,它被稱為?人類野蠻時代的精美藝術品?。這種雕刻有太陽和鳥類圖案的神秘樂器實際上是由象牙制成的,因此因其外觀類似於蝴蝶而得名。那些復雜的不知道含義的線條和符號,似乎在向人傳達著什麽?神聖?消息。它的出現引起了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濃厚興趣,人們紛紛猜測它的用途和意義,但仍然無法理解,於是就成了?千古未解之謎?。
海灣河姆渡遺址第四層出土的文物告訴人們,河姆渡遺址所在的平原在古代是壹個海灣,其中這樣壹個低窪的山坡突起,是海灣中唯壹的陸地。這裏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所以成為河姆渡人的生計?風水寶地?。
然而,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大約從公元前6000年開始,反復的洪水摧毀了河姆渡人的家園。又過了1000年,這裏爆發了史無前例的大洪水。在這場自然災害中,姚江的河道被改變,河姆渡人居住的平原變成了沼澤。河姆渡人不得不另尋出路,開始大規模遷徙,從此逃向世界,四散而去?
5000年後,河姆渡村和姚江又變得安靜了。這個普通的小村莊只有幾十戶人家,村民們對那段跌宕起伏的人類進化史壹無所知。1973夏天的壹天,河姆渡的村民在勞作中意外發現了壹些奇怪的石頭。這些石頭似乎有被加工過的痕跡,也說不出屬於哪個時代,來自哪裏,這引起了考古學家的註意。
之後,考古學家挖掘出墓葬、陶器、工具、谷物、動物骨骼,以及壹整個?古代人類居住的村莊。
4個聰明的祖先
考古人員在河姆渡村發掘了無數遺址?第壹?。
最早的水稻種植技術河姆渡遺址出土了6000年的人工培育水稻,壹舉打破了印度紀錄。最早的水稻是4300年前?記載,是中國南方史前農耕文化的傑出代表。這些稻殼、稻葉和木屑混合在壹起,在河姆渡遺址第四文化層上部發現。
從對這些遺跡的調查中,考古學家發現河姆渡人已經不滿足於方便的食物來源。或許采集野果這種得心應手的工作方式也會讓他們覺得枯燥乏味,所以他們樂於去做?研究?然後呢。發明?日復壹日地觀察野生稻的生長規律,將野生稻馴化成具有完整種植體系的人工栽培稻,掌握了人類最早的水稻種植技術。
沒有金屬工具,河姆渡人的農業發展水平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得多。
最早的茶樹人工種植
河姆渡遺址總面積5萬平方米。在距離河姆渡村約8公裏的天羅山古村,出土了6000年的茶樹,屬於河姆渡文化?可能是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樹?。
最早的榫卯結構建築
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有壹片數百平米的露天草地,四周環繞著壹條圓形木質觀光棧道,壹個個佇立在草叢中?朽木?仔細看木頭,有被加工過的痕跡。
考古學家發現這個遺跡原來是河姆渡人用石頭做的?削皮器?,然後把木頭砍成木樁、橫梁、木板,鑿出底座,建起壹排排整齊的房子。
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壹大進步。這些能牢固連接木板和木樁的榫眼和榫頭,出現在青銅時代前2000多年。在那之前,人們是對的?原始人蓋房子?這個印象,壹直停留在?樹屋?。建築專家將河姆渡人創造的架空房屋定義為?幹柱建築?,又被稱為?建築史上的奇跡?。他們來自遠古人類嗎?樹棲?對土地的過度居住也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主流技術的重要來源。我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看到壹個考古學家用出土的木質構件修復的?河姆渡人的房子?雖然低矮簡陋,只是用草席和茅草覆蓋,但卻巧妙的因地制宜。它們防潮避蟲避獸,足以在這個水鄉遮風擋雨。我覺得他們有點像?短腿版?西南少數民族的吊腳樓也有點像東南亞的民居。我之前開車去老撾的時候,在萬榮河邊看到過類似的建築圖。
最早的油漆
河姆渡人將漆樹上產生的透明粘液與礦物粉末混合,制成彩色顏料塗在器物表面,是迄今為止最早的發現?繪畫過程?是否也是實用生活電器中人體美學課程的重要性?起航?。
最早的水井河姆渡遺址出土了數口方形為1m,深約1.5m的柵欄,經專家鑒定為人類最早的水井。
最古老的骨制農具:骨頭。
河姆渡人使用的骨石器是現代農業機械的前身,也是我們日常看到的鏟、鋤、犁等農具。
5份禮物
原始人佩服?萬物有靈?對他們來說,他們得到的壹切都屬於自然?禮物?那些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動植物也有特殊的?神秘力量?。河姆渡人掌握了陶土冶煉和制陶技術。他們用簡單而富有感情的線條,在這些用泥條法成型並在850℃高溫下燒制的鍋碗瓢盆上描繪出與生活有關的壹切。以生動質樸的藝術形象,寄托著天真淳樸的情懷。圖騰是他們的精神寄托,船是他們的交通工具。他們砍伐樹木,建造房屋,種植水稻,捕魚和尋找食物。他們用歡呼和歌聲迎接新的生命,還建造公共墳墓為死者送行。在河姆渡遺址博物館偶然發現的?甕甕葬?習俗,與Xi安半坡遺址了解到的有6700年歷史的仰韶文化中的童葬儀式非常相似。即非正常死亡的年輕死者,用陶罐埋在地下。這壹習俗至今仍在許多地方沿用?
每當紅日升起,河姆渡人就開始壹天的耕作、提筐、劃船、釣魚。在那些明亮的夜晚,河姆渡人也圍著篝火載歌載舞,分享豐收的喜悅。他們的生活苦而不苦,苦而不澀,有著現代人無法理解的情感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