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有著豐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積澱,人們經常能聽到“陜西十怪”這種說法,直觀地概括了陜西人千百年來形成的十種民俗。它們的形成與自然環境、經濟狀況、生活方式和文化水平直接相關。
其實“陜西十大怪”指的是“陜西關中十大怪”,因為陜北、陜南的風俗與關中差距很大,不足以概括陜西所有的風俗。具體來說:面條像皮帶;鍋盔就像鍋蓋;有辣油的壹道菜;碗和盆很難分開;頭上戴塊手帕;房子的壹半被蓋住了;女孩不是外在的;沒有椅子就蹲起來;睡枕石;秦腔不唱不吼。
如今,隨著各地的不斷交流,以及陜西民俗與外來文化的交融,十大怪中的許多習俗逐漸消失,逐漸成為歷史記憶。
「陜西關中十大怪」是怎麽產生的?有哪些文化內涵?作為壹個陜西關中人,慢慢聽我說。
第壹,面條像皮帶。
“面如帶”是指陜西關中人做的手工面,寬如帶,長如帶。吃起來爽滑可口,吃後很耐餓。
陜西關中地區被稱為“八百裏秦川”,是黃河第壹大支流渭河沖擊形成的小平原。自古盛產小麥,也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小麥商品糧基地。
過去由於農業機械化程度低,所有農活都是憑力氣幹,對農民來說成本特別高。人們必須先強壯,然後才能做更多的農活。
農民在下地幹活之前,會盡可能地吃又寬又長的手工面,然後精神飽滿地幹活,這樣短時間內就不會感到餓了,有助於他們多幹農活。
以前陜西農村壹個女生是否優秀,是以她能不能做出色香味俱佳的手工面來評判的。
第二,鍋盔像鍋蓋
“鍋盔似鍋蓋”指的是陜西人做的另壹種面食——鍋盔,又大又圓又厚,直徑兩尺多,看起來有鍋蓋那麽大。
鍋盔在大鐵鍋裏用小火慢慢烤。這是壹種又脆又甜的面包。把鍋盔做得這麽大,跟當時陜西農村家庭成員多有很大關系。
過去,陜西農村的壹個大家庭常常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大大小小十幾個人,做壹頓飯要花很多食材、時間和精力。所以為了減輕炊事員的工作量,我們尋求做大,做壹個可以多人吃的鍋盔。
第三,辣油壹道菜
“辣油壹道菜”就是幹辣椒粉澆上熱油後可以當菜吃。
在烹煮辣油之前,辣椒粉中常加入芝麻、胡椒、五香粉、鹽等香料。做好之後,顏色紅喜人,看起來很有食欲。
陜西關中人通常吃油辣子饅頭,把油辣子放在蒸饅頭或鍋盔裏,吃起來麻辣可口。此外,用辣油制作的面條、涼皮、涼粉、翻炒等食品也能提升口感,很受歡迎。
第四,碗盆難分。
“碗盆難分”是指陜西關中人吃非常大的碗,俗稱“大老碗”,和盆壹樣難分。
以前陜西農村人用大碗吃飯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壹,和第壹個怪物“面條如帶”有關,因為面條本身的體積就很大,小碗裝不下。裝在大的舊碗裏更合適。
二是省事,因為人們經常幹農活,消耗大量體力,導致食量增加。可以用大碗老碗壹次盛很多面,吃壹碗就飽了,省去了第二次盛米飯的麻煩。
當然,現在陜西農村人的生活條件比過去好太多了,很少能看到大碗老碗吃飯的場景。有些餐館用大的舊碗來盛飯菜,但他們只是向顧客兜售懷舊。
第五,在頭上戴壹塊手帕
“頭上的手帕”是指過去農村婦女把手帕戴在頭上,當帽子用。
因為以前農村經濟條件不好,大部分人沒錢買帽子。為了獲得利益,他們會買壹塊相對便宜的手帕,當帽子用,既可以防曬、防雨、防塵、防沙,還可以用來擦汗,體現了多種用途。
現在人們的經濟條件比過去好了很多倍,完全買得起帽子,沒必要在頭上戴手帕。“頭上戴手帕”已經成為歷史。
六、房子半蓋
“蓋了壹半的房子”指的是過去陜西的農村人。蓋房子的時候,他們會把房子從屋頂拆下來,蓋成半建的房子。它的形狀就像把“中”字從中間劈開。
人們之所以這樣建房,主要是因為經濟條件所限,沒有足夠的錢購買木材、磚塊等建築材料。他們只能就地取材,用黃土、泥塊和壹點木頭建成這樣。
但由於建築空間的減少,房子的壹半保暖性和透氣性都很好,既經濟又實惠。居住效果可以媲美窯洞,冬暖夏涼,住著還挺舒服的。
當然,現在已經很難看到這種房子了,因為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這種房子已經成為歷史的象征。
七、姑娘不是外國的。
“女孩不對外開放”是指過去的陜西人不喜歡把女兒嫁到外地。
這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壹,和過去陜西人保守封閉的思維有關。因為“秦中自古以來都是帝王之都”,陜西關中平原在過去相對富饒,物產豐富,壹直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而存在。陜西人是天子腳下長大的臣民,衣食無憂。有些人看不起陜西以外的地方,自然不喜歡對外交往,遵循“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則。
第二,我很重視彼此適合的觀念。我嫁女兒的時候,希望嫁給知根知底的人。但由於缺乏交流,對外地人並不熟悉,更不願意把女兒嫁到外地。
目前,隨著不同地方之間的不斷交流,人們可以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女孩不對外保持”已經成為過去。
八、不要坐椅子蹲著。
“蹲起來沒有椅子”指的是過去陜西的壹些農村人。即使旁邊有椅子,他們也不喜歡坐在椅子上,更喜歡蹲著。
這和陜西人的性格有關。陜西男人憨直,豪爽不張揚,大大咧咧,喜歡自由自在。他們認為自己需要坐在椅子上,不能隨便。這些要求會讓他們有被約束的感覺,所以寧願蹲著也不願意被約束。
“蹲起來沒椅子”的場景目前並不多見,只能在偏遠農村偶爾見到。
九、睡枕石
“睡枕石”是指每當到了夏天,陜西關中有些人不喜歡用軟軟的枕頭,而喜歡拿出自己的“寶貝”,用壹個冰涼的石枕或木枕當枕頭,睡在上面很香。
其實這種情況目前在陜西農村還是很普遍的,可以說是壹種優良傳統。據老人說,石枕涼涼的,有助於人們迅速陷入深度睡眠,還能按摩頭部。
十、強秦戲不唱吼。
“秦腔不唱不吼”是指聽秦腔時,感覺不是唱而是吼。
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除了和陜西關中方言有關,還和秦腔本身的藝術特點有關。
陜西話發音很重,聲音洪亮高亢。無論是陜西民歌,還是陜西地方戲曲,用陜西關中方言演唱,都有壹種豪邁粗獷的聽覺感受。
秦腔的題材大多表現鬥爭精神和英雄主義,歌詞蒼涼,氣勢十足。此外,秦腔配以牛皮鼓、二胡、鈸、鑼等樂器,增加了氣氛的藝術張力,與柔美委婉的江南小曲完全不同。整體聽起來像是搖滾尖叫。
如今,秦腔在西北地區仍然很受歡迎,被老年人視為最好的精神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