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大米產於太原晉祠鎮。這種米粒長,個頭大,晶瑩飽滿,半透明狀,米黃色,略呈褐色,粒粒分明,煮熟後香氣馥郁。吃在嘴裏,味道甜、韌、粘、有嚼勁。晉祠大米質地這麽好是因為水的關系。生產這種水稻的水田用晉祠老泉澆灌,水溫低,含有明礬等礦物質。此外,晉祠附近村莊的肥沃土地和黑土有利於水稻生長。
醋:山西老陳醋,全國聞名,源遠流長。醋的釀造最晚始於春秋時期,經歷了壹代代的改進和發展。到了清代,醋的釀造技術得到了細化,形成了著名的山西老陳醋和太原特產醋。它以高粱為原料,用特制的酒曲發酵,夏季在東方冰中幹燥。壹年後,醋的濃度和香氣都有所提高,才成為陳醋。山西老陳醋是清徐最著名的產品。太原特產醋是壹元清醋坊裏最有名的。起初只是壹家面粉廠的副業。直到1921才開始主要釀造醋。生產的醋甜、綿、酸、香、濃。太原產的醋不僅受到本省人民的喜愛,而且銷往全國各地。
清徐葡萄,產於太原清徐縣,是我國著名的葡萄產區之壹,被譽為“葡萄之鄉”。清徐葡萄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葡萄產區主要分布在縣城西北部的山區。這裏出產的葡萄質量好,味道鮮美香甜,色澤鮮艷,含糖量高。唐代詩人劉禹錫來並州時曾寫過壹首葡萄歌,歌頌清徐葡萄。葡萄產區的土壤、日照、氣候、水源都適合葡萄生長。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壹套完整的栽培管理技術和栽培經驗。清徐葡萄有50多個品種,最著名的優質品種有白蘋兒、黑雞新、紫龍眼,其中以白蘋兒葡萄最好,顆粒大小約七八分,直徑三四分。
酒:太原酒在唐朝非常有名,是皇帝進貢的酒。宋代大文學家、歷史學家司馬光在詩中說“山冷至天明,水綠至晉祠春,葡萄熟,飛不倦。”贊美太原酒的醇香。太原酒出自清徐,歷史上以盛產名酒而聞名。其主要產地為錫山碭山、繭、高柏和城關。長期以來,太原葡萄酒壹直采用古老的傳統和獨特的方法釀造,品質優良,經久不衰。
汾酒:汾酒是山西省杏花村汾酒廠生產的白酒。最早釀造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汾酒“入口綿軟,入口香甜,飲後清香”,以色、味、香著稱,是中國八大名酒之壹。汾酒榮獲巴拿馬國際博覽會首個金獎1916。新中國成立後,多次獲得國務院頒發的金獎。已在4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
竹葉青酒:由杏花村汾酒廠生產,是汾酒的再現,釀造歷史悠久。竹葉青是以汾酒為原料,配以陳皮、砂仁、當歸、淩香、丁香、木香、紫檀等十余種中草藥,用蛋清、竹葉、冰糖浸泡而成。酒精含量是45度。酒是綠色的,清澈透明。經科學鑒定,具有和胃消食除煩的功效,對心臟病、高血壓、冠心病、關節炎有壹定療效。清香型汾酒、竹葉青酒要經過五道關、27道防線、120道程序才能包裝上市。所以酒的好壞也是可以看出來的。
五臺山硯,簡稱“臺硯”。因石采自文山,故又稱文山石硯。五臺山硯分為黑、綠、紅、紫四種。黑如漆,綠如葉,紅如丹,紫如肝,色純而美。硯的生產始於明代,有三種類型:端硯、鳳硯和硯。臺灣的硯紋猶如五臺山的松枝柏葉,蒼勁流暢,剛柔並濟;質地細膩不滑,敲擊無聲,性質冰寒;變黑快,水墨交融,濃淡適宜,汗不易幹,刷起來得心應手,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
龜齡集原名“老君益壽粉”。到了明朝中期,方土和壹些著名的醫學家對這個藥方進行了增刪,並改名為“龜齡集”,獻給當時廣泛收集長生不老藥的嘉靖皇帝。嘉靖服用後,果然輕身健碩,50歲後又接連生了三個兒子。自此,龜齡集被列為“皇家聖藥”。當時監管“龜齡集”的醫學總監是山西太谷人。他偷偷把方子拿回家,在家裏練習,作為珍貴的禮物送給親朋好友。後來這個方子傳入山西中藥廠的前身廣生大藥房,成為太谷縣獨有的方子。龜齡集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加強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和心肌收縮力的作用。主要用於強身健腦、益髓壯陽、滋腎補氣、增進食欲、調節神經、調節內分泌、消除心肌疲勞。
大同--涮羊肉配果凍和杏脯。
五壹黃金周即將到來,古城大同張燈結彩,盛裝迎客。當妳遊覽雲岡石窟、恒山、懸空寺、九龍壁等名勝古跡時,壹定要嘗嘗這座歷史名城的美食。
涮羊肉:大同涮羊肉以味道鮮美、肉質細嫩、新鮮而聞名全國。吃的時候用筷子將切好的羊肉卷在沸騰的火鍋裏涮壹下,再蘸上芝麻醬、辣椒油、香油、味精、香菜、幹米、香蔥,嫩滑可口。秋冬吃涮羊肉最好。如果妳能用大同銅火鍋涮新榮的羊肉,那麽妳就能吃到最正宗的大同涮羊肉。
渾源涼粉:渾源涼粉以山水之美聞名天下,但很多人是從壹碗普通的涼粉認識渾源的。吃過渾源涼粉的人都不會忘記它獨特的味道。渾源涼粉是用土豆澱粉做的,土豆澱粉是其面筋的根本。渾源涼粉的香味在成分上更香。在渾源的每壹個涼粉攤,妳都會看到有十幾個小鍋,裏面放著各種調料,主要是醋、蒜水、蔥花、黃瓜、香菜。渾源涼粉之所以叫渾源涼粉,是因為它獨特的蓮子豆、豆腐幹和辣椒油。荷蘭豆香脆可口,豆腐幹嚼的淋漓盡致,辣椒油吃起來很辣,和其他辣椒不壹樣。
炸糕:大同炸糕個頭小,皮薄,花樣多,內香外脆,遠近聞名。是大同逢年過節,結婚慶祝,喬遷新居的必備食品。
祝妳玩得愉快。走的時候別忘了帶陽高的北京杏脯。
忻州-吃丁香蒸肉配五朵香菇
來到忻州,妳可以在風景秀麗的蘆芽山自然保護區體驗騎馬放牧的草原風情。可以在奇村溫泉泡個溫泉放松壹下,然後去佛教勝地五臺山辦個簽證,保護全家安全。
到了忻州,壹定要嘗嘗定襄的蒸肉。定襄的蒸肉以瘦豬肉為主,輔以精制澱粉、精制植物油和各種調味品。定襄蒸肉具有肉香、味潤、回味無窮、吃起來不油膩的特點。經常食用不僅可以補充體內必需的營養,還可以克服肉制品脂肪和膽固醇高的缺點。是居家、宴請、旅行餐的理想菜肴,也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到了五臺山,別忘了買點當地的臺灣蘑菇,還有臺灣蘑菇燉雞,香味四溢。
三交火中的呂梁——汾陽吃核桃
呂梁好玩的地方有北武當山、玄中寺、瓜山、龐泉溝。呂梁有汾酒,汾陽有核桃,石樓有熏棗,柳林有木棗。
汾陽的核桃又大又薄,果仁飽滿。壹手抓兩個,壹捏就碎。長期食用有補氣血、潤燥化痰、溫腸潤肺的功效,治療虛寒、哮喘、咳嗽。
石樓熏棗:幹,皮紫黑色有光澤,皺紋細密均勻,果肉細膩有彈性,捏起來不變形不脫皮,甜而韌,棗味濃郁,無焦酸味。
柳林木棗:柳樹棗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耐貯藏,適於運輸。新鮮時,酸甜可口。曬幹後潤如油,糖絲又長又亮,營養價值豐富。具有健脾安神、益氣補腎的藥用功效。
柳林的光頭碗,臨縣的鋤頭餅,三交的火燒,都是妳壹定要品嘗的當地特色小吃。
晉中篇——吃壹盤牛肉配幾盒紅棗
近年來,晉商大院遠近聞名。從太原壹路下來,榆次常家莊園、太谷三多堂、祁縣喬家大院、平遙古城、靈石王嘉大院、平遙都以豐厚的文化底蘊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其實,在晉中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閃耀著魅力的不僅僅是這些富麗堂皇的四合院,還有很多民間美食。
到了各個地方,壹定要吃壹碗當地的面。意大利面雖然不算少見,但味道略有不同,主要是澆頭方式不同。到了榆次,如果有時間,不妨去後溝看看,後溝是中國古村落的典範。村子的自然景觀很淳樸,農民家裏做的簡單的茶和白飯也很好吃。
去榆次,太谷,可以試試冷灌腸。相比太原灌腸的粘牙,那裏的灌腸更爽口。單純的蒜醋正好襯托出蕎麥面的清香。如果妳站在街邊小攤前,拿著棍子吃,那味道就更獨特了。享受平遙的時候,要換壹碗“禿子”。坐人力三輪車到明清壹條街,找個幹凈的小吃店,切壹盤正宗的平遙牛肉,然後讓老板娘攔壹碗禿子。那種慢韻會舒服地減輕妳旅途的疲勞。
肉不光平遙的好,太谷的壹碟“孝昌驢肉”和祁縣的壹碟“賈陵熏肉”,味道都很不壹般。另外,如果想帶點土特產,別忘了平遙本地長山藥做的系列產品,也是營養豐富的好東西;在祁縣,別忘了帶幾瓶香油;在太谷,這個季節不妨帶點小白鄉和範村鎮的胡平棗,又脆又甜。今年秋天雨水很少,棗樹收成很好。如果妳不能帶他們回家,妳也可以自己約會。
臨汾章丘羊肉湯連村粉條
臨汾是壹個古老的地方,因為它自古就崇尚文學和武術。大的有堯廟、槐花、丁村民居博物館、廣勝寺、湖口等。小的有霍州崖、新田遺址、重耳藏身地等。而且臨汾的地理特點是有大片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平原,小吃種類也很多,所以來臨汾旅遊,不用擔心。最好的辦法是邊走邊吃邊看。
就是在大槐樹上祭祖而已。在大門口要招呼壹碗涼粉,當地稱之為“粉魚”。形似蝌蚪,澆上各種調料,可充饑解渴,價格壹元左右。看完廣勝寺,可以在附近找壹家面館吃正宗的當地“河老”面。碗實惠,價格也就兩三元。再往南走,就是尋找姚遺風,追溯堯舜時代,還有兩元左右的王耀卷餅吃,大快朵頤。或者新田遺址,或者重耳的藏身之處,隨處可見曲沃羊肉湯的招牌。燒好羊頭,挑好肉,加上骨架和羊尾巴,就可以煮壹口濃濃的鍋,呈乳白色。水和油早就調好了,撒上蔥花,澆上又紅又清的辣椒。入口厚實安全,味道難忘。為什麽不吃碗呢?價格大概三元壹碗,但是必須吃麻花和餅。
妳可以把它們帶回給妳的親戚朋友。首先,不要錯過永和的紅棗。中秋新棗剛落下,又大又瘦,又粗又小,甜絲絲蕩漾的嘴角不可謂不大的禮物。另外,薊縣還有核桃。喜歡在家開竈的話,別忘了帶幾箱從廉村到襄汾的火鍋粉。它薄,光滑,有彈性。
晉城篇——用“欽州黃”吃“十大碗”
去過晉城的遊客都有這種感覺。它不僅是壹座美麗、古老、時尚的城市,也是遊客可以品嘗獨特小吃的地方。
蘑菇葛貝:蘑菇葛貝是晉城當地著名的美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是“十大碗”宴席中的第壹道菜,因其特殊的制作方法而在當地廣為流傳。其色澤潔白清澈,綿軟可口,湯味清香。
烤豬肝:烤豬肝是羊城當地著名的美食。用新鮮豬肝作調料,裹上花油,炸、蒸、炸至焦黃嫩滑。特點是外酥裏嫩,味道鮮美,配以美酒佳肴,熱食不膩。
沁水縣的壹道名菜。三鮮就是猴頭菇、木耳、黃花菜,都是沁水的特產。經過名廚精細加工,配以調味料,融入湯料,既保留了其獨特的營養價值,又更加美味。
綠豆丸的主料是綠豆面,配料是花生、豆芽和調味料。它們在油鍋裏炸成丸子,泡在熱湯裏味道很好。其特點是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具有清熱解暑的作用。走的時候可以帶壹些當地的特色農產品“欽州黃”小米、滑辣椒到家裏。
運城篇-在餃子裏吃牛肉和用蘆筍做蛋糕
遊客來到運城後,不僅可以飽覽中國四大歷史建築之壹的普救寺、景色宜人的五老峰、黃河鐵牛、關帝廟、永樂宮的風光,還可以品嘗聞名世界的永濟美食——牛肉水餃,輕輕咬開薄薄的餃子皮,鮮嫩的牛肉嬌艷欲滴,蔥花的香味撲鼻而來。而且價格也不貴,每斤餃子才12元。
除了餃子,妳還必須品嘗當地美味的小吃,如蔥花餅、羊肉泡饃、豆腐等。去五老峰景區遊玩,也要記得去玉祥買蘆筍,這是當地特產,出口荷蘭等國。此外,聞喜的水煮餅、萬榮的橘柿、稷山的板棗,都是可以帶回去送給親朋好友的特別禮物。
太原風味小吃
逢蒙糕:逢蒙糕是清徐縣逢蒙村特有的傳統食品,以其香、脆、軟、甜、涼而久負盛名。任何嘗過的人都會稱之為蛋糕中的極品。逢蒙糕創制於清光緒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六味齋醬肉:是太原的名吃,以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酥而可口聞名省內外。1982年,六味齋的醬肘子花被商務部評為優質產品。
羊肉(牛肉)蒸餃:是太原著名的小吃。仁義裏嬌子分店的蒸餃皮薄味美,在陳醋的幫助下,口感極佳。可謂“肥而不膩餡成丸,壹個蒸餃被千人稱道。”
羊雜割:是山西著名的傳統小吃,歷史悠久。這種小吃便宜,營養豐富,很受歡迎,尤其是在冬天。位於劉備的“好楊剛雜哥”很有名。
精品清真什錦菜肴:始於清光緒二十年,選料精細,配料嚴格,深受消費者喜愛。整套零食由糖糕、桃酥、熱面包餡、皮包餡四大類組成。規格整齊,甜而不膩,新穎美觀。
忻州風味小吃
定襄蒸肉:將豬肉和土豆煮熟切碎,然後加入面粉和調料,攪拌混合,然後放入碗中蒸熟。吃的時候加熱,切成塊,很好吃。
原平鍋盔:原平鍋盔因歷史上“奪得地方烹飪第壹名”而得名。它的形狀像壹個塊,大約三英寸長,它的邊緣是圓形的。沒有餡的叫空心鍋頭,有餡的還有另外壹個名字。大多數是甜餡鍋盔,最好的是梅郭城鍋盔。郭魁的餅面呈黃色,具有香、甜、脆、脆的特點。再加上餡料不壹樣,各有風味,讓人吃久了百吃不厭。原平鍋盔供不應求。除了在本省暢銷,還直達北方的北京、天津、內蒙古,南方的四川。
五寨豬黑肉燉粉:取煮熟的豬肉,加入土豆、粉條、豆腐和調料,在高壓鍋裏燉很長時間,直到肉和土豆燉熟,老少皆宜。
寶德碗盤:保德縣盛產蕎麥,保德縣制作的蕎麥面條碗盤晶瑩剔透,色澤淡藍,質地細膩,軟滑嫩滑,清香撲鼻,風味獨特,是忻州地域風味小吃的上品。
剁三刀:剁三刀又名油包,色澤金黃,香甜可口,是五臺山人春節的主要食品之壹。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每年都是代代相傳。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裏,五臺勞動人民生活貧困,常年以玉米為生。為了改變這種單調的飲食,五個人創造了壹種粗糧做成的食物。煎的時候,為了讓香油滲透進去,需要在上面切三刀,所以叫“切三刀”。又叫“油包”,因為吃起來油香。
臨汾風味小吃
蒸餃:是山西南部的傳統食品,形似石榴,潔白晶瑩,餡薄,清香可口。早在乾隆三年,浮山縣北井李村的王就在前門外的鮮魚口開了壹家浮山蒸餃館,做了炸三角和各種名菜。除夕夜,甘龍從通州私訪回來,去浮山蒸餃館吃蒸餃。這裏的蒸餃餡軟香,油而不膩,潔白晶瑩,像翡翠石榴。吃了壹頓大餐後,他贊不絕口。回宮後,他親筆書寫了“都在壹處”三個大字,命人做了匾額,送到福山蒸餃館。從此,蒸餃館名聲大振,身價倍增。
太後禦用泡餅:山西省侯馬市古稱新田,春秋末期為晉國都城。這裏新天大酒店有個曲誌明師傅。他家的“太後禦用泡餅”晶瑩剔透,酥脆香甜。因為慈禧太後喜歡享用,這種餅就像壹朵盛開的泡泡花,因此而得名。“太後禦用泡餅”遠看像蘑菇,像晚霞;近距離看,似乎是爆棚,如金菊鬥艷。渾身金黃,脆甜,能滋補強身。
炒痱子:痱子是洪洞縣特有的壹種油炸食品。據《洪洞縣誌》記載,每年農歷二月初二,洪通、趙城兩縣都會在廣勝寺舉行祭水廟會。這壹天,廣勝寺人山人海,有兩個縣的縣令和地方紳士前來參加。然而,有些廟會敲鑼打鼓,有些上演“三眼燈影”,有些賣油餅、豆腐菜、羊肉雜燴等小吃。在這眾多的攤位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來自兩個縣的烹飪專家,他們在這裏架起了煎鍋。這不僅僅是壹場技術性能的比拼,更是壹場獻水前的必要準備。煎好的痱子在豐盛的餐桌上堆成壹座“山”,人們開始祭水。水祭由“水寺”高僧主持,主要內容是向荷塘撒種。洪洞縣最後壹位參加祭水煎餃的師傅是梁先生(已去世),現在煎餃的傳人是。
羊肉雜燴:洪通的羊肉雜燴是在元朝創造的。到了清代,因其獨特的烹飪範圍和烹飪方法,與平遙牛肉、聞喜煮餅齊名。它的特點是原汁原湯,必須用砂鍋燉。只加鹽、辣椒油(羊炸)、蔥白、胡椒粉、味精、大料等佐料。據說蒙古人吃羊肉的習俗壹直保留著。
運城風味小吃
豆沙糕:豆沙糕創制於清末,由豌豆、梔子、柿餅制成。相傳太平軍攻克河南濟源後,招募當地青壯年參軍,率部北上攻占晉城、長治等地,繼續向晉南推進。部隊進駐曲沃時,壹些濟源殘疾軍人看到曲沃富饒美麗,街道繁華,便不思家鄉,留在曲沃做起了豆沙糕生意謀生。民國時期,豆沙餅攤隨處可見,成為當地特有的小吃。他們還編了壹句口頭禪:“來曲沃縣城,住大東關,抄壹副擔子,掙點豆沙錢。”豆沙餅的經營不占場地,也不需要開門。原料易得,薄利多銷。
稷山麻花:稷山麻花是運城的傳統小吃。相傳麻花原本是宮廷食品,但流傳到民間,就變成了兩面粘在壹起的形狀,現在洪洞壹帶還能看到。清朝乾隆年間,翟店鎮西圩村的壹個商人把它帶回了家鄉運城,在那裏制作銷售,食用者很多。後來,商人不斷改進制作工藝,把麻花從兩股改為三股,然後油炸,呈現出金線花紋。目前,吉山麻花已在北京、深圳、黑龍江等10多個省市銷售,大受歡迎。
謝州羊肉泡饃:謝州的關帝廟全國聞名,謝州的四大名菜——羊肉泡饃、小米油餅、油茶炒面、豬油肉絲也是到處聞名。在這四大名吃中,羊肉泡饃最為著名。解州羊肉泡饃配料精良,調料齊全,工藝獨特精細,湯汁鮮嫩,味道鮮美。因為它看起來很漂亮,吃起來很好吃,所以受到了世界各地客人的稱贊。有詩說:“原湯好喝,暖胃添精神;夏天吃胃寒,冬天全身暖。“據說慈禧太後去西長安的時候,聽說解州羊肉泡饃很有名,就派特使去解州給她帶去了。
晉南醪糟:晉南醪糟遠近聞名,最早出現在大排檔,已有數百年歷史。每年農歷三月十八的廟會,遊客絡繹不絕,人山人海,於是解渴生津的醪糟應運而生。醪糟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用的是活泉水和用這種水灌溉的糯米,而且它還有獨特的炊具和獨特的釀造方法。要煮醪糟,就要做壹個專門的風扇箱型爐,形狀像鐵匠爐,直徑26厘米左右。爐前需要壹段長約33厘米,前後直徑3.3厘米的鐵煙管,壹個大黃銅瓢。用獨特的原料和爐具烹制的洪洞酒醅,色澤純正,口味正,香味長。經過壹百多年的發展,醪糟已有蓮藕澱粉醪糟、清湯醪糟、蛋花醪糟、桂圓醪糟、三仙醪糟等十多個品種,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大眾湯品。
大同風味小吃
油面:用蓧麥面蒸,配上羊肉和肉末,還有各種佐料,在西大街和九龍街的九龍飯店、雲中飯店和餃子鍋貼屋,妳會很滿意的。
瀛州牛腩:在雁門關外的應縣,不僅有聞名中外的瀛州木塔,還有壹種傳統美食叫牛腩,相當有名。應縣在唐五代以後壹度成為北方的經濟和軍事中心。遼金時屬西京道,經濟十分繁榮。幾經戰亂,壹年比壹年荒涼。不過到了清朝中期,這裏的經濟又有了起色。當時應縣是北方各省佛教徒前往佛教聖地五臺山朝聖的必經之地,過往遊客和商人眾多。起初有麻花、黃餅、面餅等幾種地方美食,餐館生意很清淡。當時,應縣城裏有壹個叫宇易的餐館老板,因為生意不景氣,他非常焦慮。有壹天,他在做面包的時候,因為心不在焉,不小心打翻了面團桌上的半碗糖漿。他急中生智,把白面粉和糖漿混合在壹起做成面團,但是不能蒸好,也烤不好。他試著把它揉成壹個小餅,用炸麻花在油鍋裏炸。拿出來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顏色和熟牛腰肉很像。於是他試著把它做成牛腰的形狀,端給客人,立刻受到人們的稱贊。從那以後,宇易就專門制作這種食物,他的餐館也因此興旺起來,他的技藝代代相傳。
代州棉麻片:歷史悠久,以薄、脆、甜、味美著稱。它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了。聚興瑞、興盛齋、福成齋、天興昌、聚盛齋、福盛魁等代州市著名商號,在山西都很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