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工農業生產和科技應用的具體實例

工農業生產和科技應用的具體實例

這方面的例子很多。簡單列舉幾個吧。

(1)測土配方施肥

以測土配方施肥田間試驗為基礎,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肥力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提出了氮、磷、鉀、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量、施用時期和施用方法。總的來說就是在農業科技人員的指導下科學施用配方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核心是調節和解決作物肥料需求與土壤肥料供給之間的矛盾。同時,要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麽元素就補什麽元素,做到各種營養均衡供應,滿足作物需要;達到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用量,增加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省工、節本、增收的目的。

(2)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是利用泥炭或森林腐殖土、蛭石等輕質材料作為育苗基質固定植物,讓植物根系直接接觸營養液,采用機械化精量播種壹次成苗的現代育苗技術。所選的秧盤被分成隔間,壹個隔間播壹粒種子,壹個隔間種壹株植物。幼苗根系與基質交織在壹起,根團呈上大下小的插頭狀,壹般稱為穴盤無土育苗。

(3)滴灌

滴灌是用塑料管通過直徑約10mm的毛細管上的孔口或滴頭將水送到作物根部進行局部灌溉。是目前幹旱缺水地區最有效的節水灌溉方式,水利用率可達95%。滴灌比噴灌節水增產效果更高,可配合施肥提高肥效壹倍以上。可用於果樹、蔬菜、經濟作物和溫室大棚的灌溉,也可用於幹旱缺水地區大田作物的灌溉。它的缺點是滴頭容易結垢堵塞,所以水源要嚴格過濾。

(4)節水農業

節水農業是提高用水效率的農業,是水、土、作物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的系統工程。衡量節水農業的標準是作物產量和質量、水分利用率和生產力。節水農業包括節水灌溉農業和旱地農業。節水灌溉農業是指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運用工程技術、農業技術和管理技術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早田農業是指降水少、灌溉條件有限的農業生產。節水農業是近年來隨著節水觀念的加強和具體實踐而逐漸形成的。包括三個方面:壹是農學上的節水,如調整農業結構和作物結構,改善作物布局,改進耕作制度(調整種植制度,發展間作套種等。)、改進耕作技術(整地、覆蓋等。),以及培育耐旱品種等。二是農業管理中的節水,包括管理措施、管理體制與組織、水價與水費政策、水量分配的控制與調控、節水措施的推廣與應用。三是灌溉節水,包括節水措施和節水灌溉技術,如噴灌、滴灌等。

(5)農業太陽能利用項目

利用太陽輻射能為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提供能源的工程設施。廣義的太陽能還包括太陽輻射引起的大氣和水體運動產生的風能和潮汐能,以及通過光合作用形成的生物質能。現代太陽能利用主要包括以下幾種能量轉換類型。

光熱轉換是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熱能,是壹種成熟且應用廣泛的方式。其形式包括:①太陽竈。主要有兩種類型。壹種是熱箱太陽竈,陽光通過透明玻璃罩進入培養箱,使培養箱內溫度達到150 ~ 200℃,通過蒸、燉的方式烹飪食物(圖1【熱箱太陽竈】)。另壹種是聚光太陽竈,由鍋體、采光面、支架和太陽高度方位跟蹤調節裝置組成。它利用拋物面聚光原理(圖2【拋物面聚光效果】)將太陽光集中到鍋上加熱食物。聚光倍數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采光面積壹般為2平米。焦斑處可獲得400 ~ 900℃的高溫,可提供1 kW的有效功率。②太陽能熱水器。在我國,主要有管式悶曬式熱水器和平板式熱水器兩種。平板熱水器分為板式、平箱式、波紋式、翅管式、真空管式等多種類型。熱水器的組裝和利用可分為自然循環(圖3【自然循環平板熱水器】)和強制循環兩種系統。壹臺采光面積為1平方米的熱水器,晴天可提供50 ~ 60℃的熱水80 ~ 100公斤,常用於加熱溫室大棚、幹燥農副產品和農村生活熱水(見彩圖【裝有太陽能熱水器的農村住宅】)。(3)太陽房。利用太陽能供暖並采取保溫措施。自然循環供暖稱為被動式太陽房,外接電源運行的供暖房間稱為主動式太陽房。被動式太陽房分為直接受益型和間接受益型兩種(圖4【被動式太陽房類型】)。設計良好的太陽房供熱利用保證率為60 ~ 70%,每戶每年可節煤約1噸。④太陽能幹燥裝置。有箱式、溫室式、組合整體式等多種,可以縮短幹燥時間,提高幹燥質量,殺滅害蟲。此外,還有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可用於冬季生產蔬菜或提前或推遲其生長季節。(見彩色地圖【日光溫室】)

光電轉換直接將太陽輻射能轉化為電能,太陽能電站就是這種類型。也可以先把光能轉化成熱能,再用熱機發電,這種叫兩次轉換式。在中國,太陽能電池用於農業上的電放牧(見彩圖【太陽能電放牧】)。大部分是矽電池。

此外,太陽能還可以轉化為化學能。植物界的光合作用是最常見的。然而,大多數可以使用這種能量轉換方法的人工設施仍處於實驗階段。

(6)農業機械化

農業機械化是指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生態效益的過程。農業部門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種機械代替手工工具進行生產。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內容之壹。例如種植業中的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動力排灌機、機動車輛等。用於執行各種操作,例如土地耕作、播種、收割、灌溉、田間管理、運輸等。,以至於整個生產過程主要依靠機械動力和電力,而不是人力和畜力。實現農業機械化可以節省勞動力,降低勞動強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增強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

(7)營養資源的綜合管理

養分資源綜合管理是實現化肥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首先用數據解釋了過去30年化肥用量與產量的關系,即化肥用量大幅度增加,作物產量卻沒有相應增加,養分利用效率持續下降,資源環境問題突出。其次,從我國養分利用效率下降的原因;從理論、技術體系、應用效果和前景三個方面分析了養分資源綜合管理的重要性。最後提出化肥作為壹種營養資源,是現代農業必不可少的生產資料。化肥產業不僅是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產業,也是關系到全球糧食安全和環境安全的重大問題。中國化肥工業面臨著快速發展和資源環境約束的困境。只有利用養分資源綜合管理系統,才能有效利用各種養分資源,最終實現農業、資源、環境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八)育種

育種育種是通過創造遺傳變異,改良遺傳特性,培育優良動植物新品種的技術。它以遺傳學理論為基礎,綜合運用生態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病理學和生物統計學的知識。對畜牧業和種植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9)土壤修復技術

土壤修復技術是恢復汙染土壤正常功能的技術措施。當汙染物進入生態循環系統時,如果超過土壤自凈負荷,就會形成土壤汙染。土壤由於其吸附能力、氧化還原能力和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可以緩沖汙染物帶來的危害,統稱為土壤自凈能力。土壤自凈機制不僅是土壤環境容量的理論基礎,也是選擇土壤環境汙染控制和汙染修復措施的理論依據。雖然土壤環境具有多種凈化功能,可以通過多種措施加以改善,但其凈化能力畢竟有限,防止土壤汙染是保護土壤環境的根本措施。

  • 上一篇:家鄉美食的古詩詞古句
  • 下一篇:《莊子生死語錄》和《莊子生死名言》。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