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焦作市人民政府關於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的實施方案》(焦作府[2017]15號)的總體部署,大力實施科技創新攻堅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贏轉型發展攻堅戰。結合我市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壹.壹般要求
(1)基本思路。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焦作”要求,牢牢把握“主體、平臺、人才”三個關鍵環節,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口,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創新引領型企業在產業轉型中的引領作用,著力打造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著力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和團隊。開展重點產業關鍵技術攻關,突破主導產業技術瓶頸,推動產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打贏轉型發展攻堅戰,把焦作建設成為區域性先進制造業基地和中原經濟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城市,為我市盡快躋身全省“第壹方陣”提供有力支撐。
(2)工作目標。
到2018,技術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以轉型發展為重點,全市自主創新體系進壹步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充分發揮創新型企業的引領作用。建立創新型企業培育機制,力爭培育7家全省創新型龍頭企業;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80家。
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加快發展。全市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3個;市級以上R&D機構占大中型工業企業的比例達到60%以上。
創新人才和團隊不斷壯大。引進和培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120人以上,創新創業領軍團隊8個以上。
科技創新對轉型發展的驅動作用不斷增強。全市R&D投資強度明顯提升,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2%以上。
到2020年,科技創新攻關取得重大進展,科技創新對發展轉型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創新型焦作基本建成。全省創新型龍頭企業總數達到1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1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500家。全市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5個;國家級R&D平臺7個,省級R&D平臺200個,大中型工業企業市級以上R&D機構基本實現全覆蓋;引進培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60余名,組建創新創業領軍團隊100余個。
二、重點任務
(1)發展創新型龍頭企業。
圍繞我市重點發展的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建立科學的創新型企業培育體系,加強政策支持、技術指導和管理,加快形成以創新型龍頭企業為引領、高新技術企業為助推、科技型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全產業鏈創新型企業集群。
1.加快培育創新型龍頭企業。綜合分析企業規模、綜合實力、行業領先能力、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持續創新能力、創新投入等諸多因素,優先評選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試點)企業和省級以上科技創新示範企業,培育壹批創新發展能力強、帶動作用大、研發水平高、發展潛力好的創新型龍頭企業。支持經認定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在重大關鍵技術研發、產業創新聯盟建設、高水平創新平臺建設、人才技術聚集等方面率先實現突破。做大做強龍頭創新企業,發揮示範帶動輻射作用,大幅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引領全市企業創新轉型發展。2017年力爭培育2家省內創新型龍頭企業。
2.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計劃。研究制定了《焦作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焦作市加快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行動計劃(2017-2020年)的通知》(焦政[2017]22號),加快中小科技企業升級高新技術企業進程。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全過程服務體系,對科技優惠政策和業務知識申報進行廣泛宣傳和全方位培訓。建立高新技術儲備企業庫,在知識產權申請、R&D費用收取等方面對入庫企業進行壹對壹的專業指導。對新申報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現金補貼;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財政獎勵。全面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更多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強化目標考核導向,將當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有效期內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納入我市政府目標考核體系,引導各縣(市)不斷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力度。2017年度新增高新技術企業7家,共73家;到2020年,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將超過100家。
3.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圍繞我市重點產業和行業創新龍頭企業的創新發展,加強產業鏈配套能力提升,培育壹批科技型中小企業,進壹步壯大科技企業集群,為創新型龍頭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提供基礎。加強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圍繞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農業等領域,選擇壹批年營業收入6543.8億元以下、創新能力強、成長快、發展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作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選擇壹批年營業收入超億元、行業競爭優勢明顯的“科技小巨人”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幫助其發展成為行業骨幹企業。對新認定的科技小巨人企業給予資金獎勵。2017年度“科技小巨人(培育)”企業3家,科技型中小企業50家。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改委、工信委、財政局、國稅局、地稅局。
(2)構建創新導向平臺。
充分發揮創新創業平臺的技術轉移、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和資源共享功能,為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服務產業水平提供有力支撐。
1.培育壯大高水平創新平臺。研究制定支持新R&D機構發展的政策措施,在建設期間對新R&D機構提供土地、註冊資本、基本建設、設備購置等支持,及時做好跟蹤管理和服務。圍繞全市十大產業和創新型龍頭企業,建設5-10產業R&D平臺,聚焦行業關鍵技術創新,建立健全新型科研管理體制、市場化人才激勵機制、高效創新組織模式和靈活成果轉化機制,提升創新成果轉化能力。2020年,全市將有5個高水平創新創業平臺。
2 .實施市級以上大中型工業企業R&D機構推進項目。支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重點)實驗室、院士工作站、國際聯合實驗室等研發機構。加強科技、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改革、教育、金融等部門的協調,形成合力,進壹步做好指導、協調和管理工作。通過實施R&D服務平臺專項資金和科技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R&D投入,集聚創新資源,建設各類企業R&D機構,努力擴大覆蓋面,提升企業科研整體水平。2018年,全市大中型工業企業市級以上R&D機構覆蓋率達到60%以上;到2020年,將有7個國家R&D平臺和200個省級R&D平臺。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改委、工信委、教育局、財政局。
(3)培養創新領軍人才。
落實《焦作市人民政府關於引進培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團隊)的意見》(焦作發[2065 438+06]9號)等“1+6”政策體系,加快集聚培育壹批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建設壹批創新創業領軍團隊,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充分發揮河南理工大學的人才優勢,建立* * *共享機制,促進河南理工大學與我市企業的人才雙向流動、相互兼職、產學研合作、協同創新。支持河南理工大學與國內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吸引全國創新人才(團隊)集聚焦作。圍繞現有創新人才(團隊)實施素質提升計劃,選拔優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進行專項培養,提升其R&D和創新團隊管理能力;圍繞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組織科技創新創業者學習、培訓、考察。深入推進國家技能振興工程和職業教育工程,培養壹批高技能領軍人才(團隊)、“技術能手”、“能工巧匠”。到2020年,培養和引進260名以上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建立100個以上創新創業領軍團隊;中等和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分別達到6.3萬人和4.2萬人,建成5所國家級和省級品牌示範職業院校和8所省級特色職業院校。
責任單位:市機構編制辦、人才辦、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科技局、教育局、發改委、工信委、商務局、河南理工大學。
(四)推動產業轉型發展。
充分發揮各類創新平臺和高層次科技人才的作用,突出企業在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開展重大核心技術研究,突破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推動企業創新發展,促進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
1.壯大四大優勢產業。以高端引領和引領為重點,以產業鏈關鍵環節為突破口,以完善協同配套體系為重點,加快發展高端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現代化工、食品等四大優勢產業,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到2020年,全市高端裝備制造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6543.8+050億元,全市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現代化學產業、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超過6543.8+000億元。
2.壯大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開放式創新和人才支撐為重點,加快新產品研發和技術成果產業化,強化政策支持和規劃引導,加強核心關鍵技術研發,培育壯大生物、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等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我國工業經濟新的增長極。依托健康元、國藥榮盛、輔仁懷慶堂、廣濟藥業、新開元、華星生物等骨幹企業,重點發展氨基頭孢烷酸、核黃素、補骨脂、澱粉膠囊等產品,擴大原料藥中間體和原料藥生產制造,加快治療重大疾病化學新藥研發和專利過期藥品仿制改進,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依托安百裏、華晶金剛石、富尼克、孟非金剛石、迪達合金、河南魏勇、強耐建材等骨幹企業,重點發展鈦、鈦合金、高檔金剛石、數控工具、超硬工具、磨具、阻燃材料、新型墻體材料、低碳節能住宅模塊等新材料新產品。依托重點企業,抓好重點項目,重點發展風電成套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光伏發電、液化天然氣(LNG)等產業鏈。依托浩澤電子、浪潮集團等骨幹企業和中國郝彤(焦作)產業園,重點發展智能手機關鍵電子元器件、同軸電纜、物聯網、移動智能終端、可穿戴設備、虛擬現實等產品。力爭到2020年,全市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500億元、500億元、300億元、300億元以上。
3.做三個傳統行業。以提質增效為方向,以技術改造為抓手,以技術創新為支撐,延伸產業鏈,提高精深加工程度,支持現有優勢企業提升新產品開發能力,加快鋁工業、能源工業、輕工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力爭到2020年,全市三大傳統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6543.8+050億元以上。
4.推動特色產業積極發展。鞏固現代農業優勢地位,大力發展農業科技。加強生物技術與傳統育種方法的結合,構建高效復合育種技術體系,推動現代種業快速發展。到2018,全市優質強筋小麥種子基地面積達到25萬畝。實施“互聯網加現代農業”行動,推進農業物聯網區域示範工程建設。到2018,全市建成3至5個農業物聯網示範基地,全縣推廣2個農業物聯網。立足“四大懷藥”原產地優勢,依托保和堂、明仁藥業等企業,積極引進國內知名中藥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四大懷藥”深加工特色產業鏈,打造“中國懷藥之都”。加快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二維碼、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在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銷售各環節的推廣應用,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推進現代服務業發展,以支持主導產業發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為導向,圍繞焦作市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積極引進和培育壹批現代服務業企業,增強現代服務業對制造業的滲透和支撐。推動焦作文化、科技、經濟融合發展,深化與阿裏、蘇寧、騰訊等知名電商合作,不斷加大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內涵豐富、結構合理、具有焦作特色的現代物流、現代金融、醫療-養老-健康養老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貿等現代服務業體系。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發改委、工信委、商務局、農業局。
第三,支持措施
(1)建設焦作國家高新區,推動其融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以焦作國家高新區為載體,編制實施“壹區五園”發展規劃,盡快納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拓展區。統籌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拓展創新發展新空間,強化核心引領,把焦作國家高新區建設成為具有較強輻射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增長極,以“壹區”引領“五園”,帶動全市整體創新水平躍升。
(二)組織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依托骨幹企業和技術創新優勢企業,實施壹批重大科技項目,助推企業創新發展,促進產業競爭力整體提升。圍繞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關鍵技術和產業化,著力突破壹批關鍵核心技術,促進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圍繞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提升傳統產業市場競爭力。2020年前,以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精細化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業為重點,規劃實施壹批重大科技項目,著力解決壹批制約我市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3)實施開放式創新,有效聚集外部創新資源。完善提升科技市場、綠色生物制造聯合R&D中心、裝備制造技術研究中心等服務平臺功能,深化與中科院、中關村、清華大學、Xi交大、上海交大的戰略科技合作,積極探索定期舉辦專項成果發布會、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焦作分中心和科技產業園、科技人員交流學習培訓等合作模式。聚集市外科技創新資源,助力我市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
(四)促進科技與金融深度融合,建立金融服務支持科技創新的機制。落實《焦作市人民政府關於促進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意見》(焦政[2015]8號)。進壹步發揮科技分支機構作用,推進科技貸款風險補償、貸款貼息和融資擔保補貼工作。設立科技創新獎勵基金,市財政科技資金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獎勵各類科技創新。設立科技企業投資引導基金,吸引全國知名創業投資基金投資我市科技企業,促進科技型中小企業快速發展。
(5)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大財政科技投入,建立健全財政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強化目標考核導向,將財政科技投入納入考核體系,開展考核、評價和監督。鼓勵和引導企業不斷加大科技投入,進壹步落實R&D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加強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金融支持,激發企業增加技術創新投入的積極性。加強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投入力量,加大國有企業在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方面的創新投入。加強財政科技投入與銀行信貸、風險投資、企業研發資金等社會資金的結合,增強財政科技投入的導向作用和放大效應,引導全社會加大科技投入,優化區域科技創新投融資環境。
第四,組織保證
(壹)加強協調聯動。由市科技局牽頭,建立相關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定期研究解決技術創新中的重大問題。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和工作機構,精心規劃布局,建立工作機制,全力推進科技創新。
(2)完善配套措施。各縣(市)區要結合本地發展實際,確定攻關重點,制定具體方案,細化目標任務,跟進配套措施,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各項任務。
(三)加強監督檢查。各縣(市)、區要加強協調、工作指導、統計監測、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各項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