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中國人民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是象征團結、興旺,對未來寄托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壹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中有壹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吃餃子之前當然要包餃子啊。我為了能吃上美味的餃子,便自己動上手。
想吃餃子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很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面。我倒了壹些面放在盆裏,又拿碗倒了壹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起來向下掉面渣。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又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的不合適,光和面就這麽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麽時候啊!又加了壹點幹的面粉,面總算弄好了。可是壹聽媽媽說面還要放半個小時,真等的我不耐煩了。面好了我等不及的沖到面旁邊,拿出壹小塊面學著媽媽以前包餃子的動作把面揉成壹個細長條。結果揉的壹節粗壹節細的還好揉了好長時間終於揉好了。我突然想:既然餃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流傳了下來,餃子就壹定很美味,但是肯定有壹定的制作難度。為了吃上美味的餃子努力!接下來開始把面切成小塊,再繼續搟皮。搟皮是最難的事了,也是重中之重。如果皮薄了餃子容易破,如果皮厚了餃子餡熟了皮沒熟。我把壹小塊壹小塊的面按成了可愛的小柿餅大小,便準備搟皮了。我壹手拿著小餅,壹手拿著搟面杖搟餃子皮。哎,像媽媽那樣搟皮好難啊,我實在學不會最後我就像搟大餅壹樣搟了餃子皮。雖然方法笨拙但是效果還是不錯。該包餃子了,媽媽給我做了我最愛吃的豬肉大蔥餡。我拿起搟好的皮在媽媽的旁邊學著包餃子。包出壹個餃子之後突然覺得包餃子不是那麽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的旁邊盼著餃子煮熟。看著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壹條條白色的魚在歡樂的遊戲。餃子煮熟了!嘴裏吃著餃子心裏說不出的開心。霎時,我覺得我離中國的傳統文化也近了壹步。
中國的傳統文化可多了!我壹下子還說不完,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中國的陶瓷藝術吧!
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尤見裝飾匠心。中國傳統陶瓷裝飾形式,大體上有刻鏤、堆貼、模印、釉色、化妝土、彩繪六類型。圖案紋樣裝飾於陶器早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中的彩陶上就已出現。先民們感受生活的自然現象創造出波拆紋、圓形紋、編織紋等圖案,以二方連裝飾形式呈現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壹件繪有精美的人面和魚紋的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彩陶中的精品。陶器上的紋飾體現了先輩們對於自然和人自身觀察的結果,陶工們對於點、線、面的熟練融合,對於花紋繁密的組合,以及對於旋紋與孤線的審美感,不但表明了他們對於自然和人類自身有了壹定的認識,而且還表明了自然界已經脫離了他們的原貌,增加了人的思想和人的想象力,以及人對自然的美化和崇拜。商、周時代是以青銅器為時代標誌的歷史階段,這壹時期的陶瓷紋飾和青銅器飾相似,刻紋白陶的燒制成功是制陶工藝上的壹個重要的裏程碑。它用高嶺土制坯,燒成的溫度達1000多攝度,素潔可愛的造型與優美的紋飾相結合,逗人喜愛。追溯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陶瓷產品,陶瓷裝飾有兩大特點:壹類是以適合陶瓷器皿上進行工藝轉換表現形式;另壹類是以中國繪畫形式在陶瓷器皿上進行工藝轉換表現形式。
中國傳統的藝術——陶瓷的故事是多麽有趣啊!陶瓷還是我國最為大的創造呢!
中國,壹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壹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壹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
中國歷史傳統文化,經過五千年的時間長河的積累沈澱,已經是非常之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傳統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但是,我最喜歡的有兩樣,壹是節日,二是道德。
節日,這個詞語對我們華夏兒女來說非常熟悉,因為壹年四季都有許多的節日、例如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重陽節等。春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它是可以讓所有的親人團聚,也是擁有重要意義的節日。春節俗稱過年。每年過年,每家每戶都會吃團年飯,大街上都是人山人海,每個店鋪旁邊都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揚,所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的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睛裏包含著濃濃的關愛之意,這時,在廣場上每個人都會拿出許多的煙花、鞭炮來放。在晚上時,壹起沖上深黑的天空,迸發出五顏六色的光彩,猶如彩虹般美麗。好看極了。
到了晚上8點春節聯歡晚會開始了,人們坐在電視前觀看。
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這壹天人們會、吃元宵,猜燈謎。還會到公園裏觀禮。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對於這個中國的古老傳統佳節,還讓我想到了壹首詩,壹首對他鄉兄弟思念的感情詩。那是唐朝時期王維的詩: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壹人。
每當是重陽節時,就會想起王維那種思念他鄉親人、兄弟的情景,讓我也不禁地感傷起來。中國的傳統節日何其之多,每壹個都有故事,述說了節日的來源。每個節日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它闡述了中華民族古人的智慧結晶。但是,現代又有多少人能夠完整的記住這些節日了。
每個人都差不多都覺得中國的節日低俗、無趣,只知道盲目的追求外國的節日。例如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但是在他們心中是不是有想過,自己是不是中國人,是否能忘本。或許在他們心中已經沒有心裏的那份堅持,對於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堅持,只知道壹眛的效仿別人,反而舍棄了對於自己的民族來說重要的東西—文化。當然,不是壹定要抵制外國文化,只要我們能夠取其精華,棄其糟耙,為自己所用,這是可以的,能夠讓我們借鑒他人的長處,來彌補己身的不足,讓我們的傳統文化變得更加完美。
道德是壹個底線,提醒我們做人的道理。我們人類為什麽站在食物鏈頂端,就是我們心中有那份道德。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
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
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鎖的牢。
愛護動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
這是壹首文明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壹。它的意義是: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現代社會的各行各業之間都離不開禮貌這個詞語。它代表了壹個人的涵養標準,品性等。壹個好的禮貌態度,留下的感覺是不壹樣的。在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見到人壹定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壹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麽叔叔阿姨啊,姑父姑母啊。
現在的我已經是壹個高二的學生了,現在的我已經變得不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開口叫人,壹般的時候也就會見到熟人才叫壹聲,這還是老媽壹直在我耳邊嘮叨的緣故,這是禮貌問題。要做壹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在學校老師教導我們要守禮貌懂知識,見到老師要問好,遇到熟人也要打招呼,要做壹個乖孩子。要時刻牢記自己是壹名學生,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可是現在的我,總覺得自己是壹個小大人了,嘴邊壹直掛著叔叔、阿姨什麽的,會被我自己得朋友、同學笑話,會覺得自己仍然是壹個長不大的小孩子。這也是現代社會上青少年的通病。中國現代社會科技飛速發展,各種商品日益更新。但是,很多東西已經在人們的心中失去。
但是,有好就有壞,人也有好人,比如說:“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兩彈壹星鄧稼先”這些都是中國人的榜樣。為什麽他們都會被很多的人牢記,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對祖國的熱愛和心中的堅持。正是因為這份心他們能夠做出讓人敬佩的事,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從他們的身心上我學習到了壹些十分可貴的東西—謙虛、待人友善,更是有著自己的道德底線。時刻要求自己做到心中的最好。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但是禮貌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具備的,它代表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國民精神,代表了中國人的自豪!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壹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是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壹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
中國,壹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壹個具有傳統文化的國家;壹個具有數億人的國家;壹個……
“學習爭先雖重要,文明禮貌也要好。學校規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我做到。”這是壹首文明禮貌歌。
禮貌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壹。
禮貌的定義: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
小時候,父母總是說見到人壹定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壹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麽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現在的我已是壹個高壹的學生了,不怎麽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壹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壹直說“見認識的人壹定要叫,這是禮貌問題。要做壹個有禮貌的好孩子。”老師也經常說“在校壹定要叫老師好,要做壹個有禮貌的好學生。”可是現在的我,總覺的自己是壹個小大人了,壹直嘴邊掛著阿姨叔叔什麽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笑話。
我承認這壹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壹點做的很好----那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是壹件很普通的事,特別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後門壹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的。但我總是會看見壹個孕婦或老人站著,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著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壹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做到,看見這樣的情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壹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壹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傳承中華的傳統美德----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