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班級管理策略。豐富管理渠道,積極開展自管互管。
在傳統的幼兒園班級管理中,往往是老師面對幾十個孩子,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哪個孩子不遵守幼兒園的規則,哪個孩子經常欺負其他孩子。就是老師跑來跑去,指導,協調,全權負責。壹天下來,他疲憊的喉嚨在冒煙,第二天又要重復前壹天的工作,大大增加了老師的教學負擔,很難達到有效教學。
其實在我看來,大部分幼兒期的孩子都有辨別是非的能力,也有壹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情緒狀態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能有效地利用幼兒現階段的身心特點,善於創新教學模式,豐富管理渠道,鼓勵幼兒積極進行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融合?去中心化?,做吧?無為而治?既能緩解教師的工作壓力,又能鍛煉孩子的自控能力和協調組織能力。
比如,老師要讓孩子養成壹定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範,有效地進行自我管理和自律。比如,大家午睡時不要大聲說話,以免影響其他孩子;積極參加遊戲,這樣妳可以玩得更開心。尊重其他孩子,不進行人身攻擊,言語攻擊等。
但是,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弱。當自我約束不起作用時,可以在孩子中進行?相互管理?比如老師可以把孩子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當組長,負責這個小組成員的學習生活,這樣大家就可以有效的開展了?角色換位?,輪流擔任?經理?要意識到管理的難度,作為?經理?嘗壹下?受苦?他們自然會逐漸約束自己的不良行為,逐漸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在相互管理和協調的過程中,孩子會對幼兒園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範有更科學、更全面的認識,更好地提升孩子的綜合認知能力。這對教師班級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靈活運用方法,有效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認知
在傳統的學前教育管理中,教師?全靠壹張嘴?基本上什麽都要自己做,這樣會增加我們的工作壓力,會讓孩子覺得老師像老師?媽媽?事事照顧自然會產生逆反心理,不利於教學的有效開展。小班的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差,經驗不足,處於獲得感知印象的階段。在孩子的常規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豐富孩子的學習渠道,加深感知,循序漸進地滲透教育管理內容,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認知。
比如,教師要善於借助兒歌引導孩子進行經常性的教育。在對孩子的常規教育中,要把壹些常規要求編成簡短的兒歌來教孩子,孩子在學習兒歌的同時要記住相應的規則和要求。
比如孩子疊衣服,要用童謠:衣服放平,關好兩扇門,左手抱壹個,右手抱壹個,彎腰彎腰。?讓孩子壹下子就能掌握疊衣服的步驟。或者比如教師在教學紅綠燈處相遇,可以通行?紅燈停,綠燈行,黃燈閃,等等。加深孩子對交通規則的理解,增強學習認知。總之,對於幼兒園小班的管理,要用這樣朗朗上口的童謠,不要死板說教。這些規則可以印在每個孩子的腦海裏,根植在他們的心裏,潛移默化地教育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規範。
另外,在教學中,教師也要善於利用標記物的暗示來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由於小班幼兒年齡小,自制力差,抽象思維能力弱,教師需要創設視覺情境,引導幼兒直觀地學習,如將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規則繪制成有趣多彩的標記,設置在相應的環境中,促使幼兒做出相應的行為反應,促進良好行為的產生和發展。
比如幫助孩子掌握?上下樓梯往右走?新規定,在樓梯上放壹個箭頭標誌,孩子只要看到標誌就能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在看和做的時候主動自覺地學會了靠右行走的習慣。
此外,教師要善於借助榜樣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學習過程中,用身邊的具體案例指導學生學習,既能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又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培養他們養成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良好氛圍。
即使是調皮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教師要善於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就地進行經常性的教育。比如對於比較積極的幼師,可以通過表揚他們積極參與活動,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註,提升對自己的要求,實現良性發展。
第三,重視家庭教育,合力有效管理孩子。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環境,是兒童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平臺。在教學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很多孩子在幼兒園表現很好,能照顧自己,但是壹旦回到家,父母的愛和關懷會讓他們立刻恢復原狀,父母在家裏管得不嚴格,就會導致幼兒園常規教育的失敗。
因此,有必要將教育延伸到孩子的家庭,讓家長參與教育,並與幼兒園合作,培養孩子在家中和園中的壹致意識,使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和行為意識。知行合壹?,不斷提高幼兒教育管理的有效性。
總之,教師需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善於引導孩子在管理孩子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管理;還要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增強孩子的綜合學習感知;通過有效的家庭教育鞏固和延伸教學內容,不斷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