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弘揚傳統文化打造精神高地作文大賽

弘揚傳統文化打造精神高地作文大賽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構築“精神高地”

4月9日召開的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提出,建設自我完善的文化體系。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六盤水歷史文化、“三線”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大力弘揚“艱苦奮鬥、勇於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三線精神”和“奉獻、包容、創新、超越”的新時代六盤水精神,打造六盤水“精神高地”,激發全市人民熱愛六盤水、建設六盤水的信心和自豪感。日前,記者采訪了市文體廣電局負責人,並對此進行了解讀。

用傳統文化構築精神殿堂

中國酷都六盤水,是壹座移民城市,也是壹座生態文化城市。是夜郎古國。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30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古人類的遺址,2000多年前夜郎古國的故裏,遙遠文明的發祥地。

“三線建設”時期,六盤水首次被確定為與攀枝花重點扶持發展的地區。“三線建設”不僅為六盤水創造了巨大的工業物質財富,也孕育了“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三線建設”精神。

建立“三線建設”博物館,是為了重溫“三線建設”的偉大歷史,充分展示“三線建設”的豐碩成果,謳歌“三線建設”的豐功偉績,緬懷“三線建設”的英雄,傳承“三線建設”的精神,弘揚“三線建設”的文化,為我市趕超、同步小康提供精神支撐和動力。

我市將把弘揚“三線精神”與弘揚新時期貴州精神、貴州時代精神、六盤水精神結合起來,打造六盤水超越跨越發展的精神高地;繼承和發揚好“三線精神”,增強全市人民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引導和激勵幹部群眾在新的實踐中為建設家鄉貢獻智慧和力量,齊心協力創造新的業績。

作為文化產業的管理部門,市文體廣電局將進壹步加強“三線文化”的傳承、保護、開發和利用,把六盤水建設成為“三線文化”的集聚區、展示區和輻射區,不斷彰顯“三線文化”的魅力,提升六盤水文化軟實力;深入實施“三線建設壹套書、壹首歌、壹個場地、壹部電視劇、壹套文化節目、壹批場地”的“六個壹”工程,把“三線精神”組織成壹個可讀、可看、可聽、可唱、可演、可訪的實體,打造六盤水的“三線文化”和“原著”。

同時,要把弘揚六盤水精神與正在開展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繼續抓好黨的作風建設;大力加強思想教育,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挖掘六盤水歷史文化、“三線”文化、紅色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大力弘揚新時期“三線精神”和六盤水精神,打造六盤水“精神高地”,激發全市人民熱愛六盤水、建設六盤水的信心和自豪感。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善政府公共文化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市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廣泛開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周有活動、月有比賽、年有冠軍”和“周有活動、月有演出、年有品牌”的要求,全市上下掀起了文化建設熱潮,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圖為市民在市公共圖書館借閱書刊。

此外,市文體廣電局在規範管理、加強對原有體育協會指導的同時,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引導成立了市橋牌協會、市網球協會、市足球協會等26個體育協會。

文化建設和交流活動邁上新臺階。去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得突破。申報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團隊拓展模式”獲得文化部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資格,成為貴州省首批市州之壹(另壹個是黔南州)。此外,我市創作的原生態音樂作品《我愛我家》榮獲第十六屆“群星獎”(文化部頒發的群眾文化藝術最高獎)。

大力推進我市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工程建設,認真組織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工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隊伍拓展模式”相關工作,完善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壹步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紀念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國慶、春節等重大節假日和全民健身日、國家文化遺產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

截至2013年底,我市公共圖書館共借閱圖書140543冊,接待讀者37444人次。

促進區域文化和

新文化產業發展

六盤水有37個少數民族,其中彜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回族、仡佬族等6個民族居住在我市。這些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認識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創造了自己獨特的民俗文化。這些民族民間文化凝聚了六盤水各族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符號,其中大部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民族學、民俗學價值。

目前,全市已發現古遺址、古墓葬、石刻、古建築、近代重要史跡等不可移動文物近20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27處。

經過多年努力,我市民族民間文化得到了壹定程度的保護和發展。基本摸清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家底,建立保護機制,建立資料檔案和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作品備案制度,梳理申報壹批重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對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進行登記建檔,對市、縣級代表性傳承人進行評審。重點組織和恢復了彜族火把節、彜族年、苗族跳花節、苗族“四·八”、布依族“六月六”、回族“開齋節”、仡佬族“吃年夜飯”等民族節日,大力弘揚民族民間文化。加大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力度。建設亞洲第壹座生態博物館——六枝索家苗風情生態博物館、平海彜族文化園壹期、龍角布依族文化生態園壹期。

雖然我市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力度有所加強,但與周邊的雲南、貴州凱裏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國家衛生城市活動,深入研究我市地域文化的開發和保護,加強對歷史街區、古城建築、民族古籍、民俗民風、民間工藝的搶救、挖掘、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促進地域文化和新型文化產業發展。”市文體廣電局局長周英壽說。

  • 上一篇:如何落實工作?
  • 下一篇:春節快樂作文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