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節日 - 張之洞與洋務運動的故事

張之洞與洋務運動的故事

張之洞(1837 ~ 1909)與孝、向濤、項燕並稱龔毅,無爭。晚年以自己的名字捧冰。漢族,清代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洋務派代表人物之壹。他提出的“以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對洋務派和早期維新派基本綱領的總結和概括。毛澤東高度評價他對中國民族工業發展的貢獻,曾說“說到中國民族工業,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曾國藩、李鴻章、左並稱為晚清“四大名臣”。

主要工業

張之洞的產業主要由兩部分組成,壹是監管蘆漢鐵路(盧溝橋-武漢,著名的韓晶鐵路,還記得嗎,北伐時韓晶鐵路罷工),二是把內陸武漢建設成當時中國最大的重工業基地。以修建蘆漢鐵路為契機,張之洞試圖“自強不息,抵禦外侮;在他執政的18年間,推動實業、教育、訓練新軍、應對商戰、勸農桑新城,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以武漢為中心,先後創辦了漢陽鐵廠、湖北槍炮廠、大冶鐵礦、漢陽鐵廠機器廠、鋼軌廠、湖北織布布局、繅絲局、紡紗局、制麻局、制革廠等壹批近代工業化企業,規模居全國之首,總資本約11.3萬兩白銀。漢陽鋼鐵廠成為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與重工業尤其是軍工形成湖北工業內部結構,武漢也成為國家重工業基地。中國壹些有影響力的民營企業相繼湧現。湖北現代工業體系初步奠定。湖北經濟由此進入了現代化的新階段。漢口從壹個商業中心躍升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國際貿易口岸之壹。65438年至0889年調任湖廣總督後,主持湖北漢陽鐵廠、大冶鐵礦等重企建設。漢陽鐵廠於1894建成投產,開始煉鋼。煉鐵廠、煉鐵廠、機械廠、制軌廠、煉鐵廠共有6個大廠、4個小廠、2座煉鋼爐、3000名工人和40名外籍技術人員。這是中國近代第壹座大型鋼鐵廠。煉鐵需要鐵礦石、煤等原料和燃料,於是張之洞派德國技術人員到大冶附近考察,發現這裏鐵礦石豐富,從而用現代技術建造了中國第壹座露天鐵礦——大冶鐵礦。張之洞先後下令開發大冶石三煤礦、道石伏磚煤礦、江夏馬鞍山煤礦、江西萍鄉煤礦(安源煤礦,太祖發跡的聖地)。就這樣,以煉鐵廠為中心,集采鐵、采煤、煉鋼為壹體,建立了中國近代第壹個、遠東第壹個鋼鐵聯合企業。它的建成標誌著中國現代鋼鐵工業的興起,開創了中國重工業的先河。此外,張之洞還創辦了中國第壹個完善的兵工廠——漢陽兵工廠,“漢陽制造”名揚天下(記得抗日戰爭用了八年漢陽步槍),在中國近代軍事建設和國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鹿晗鐵路的建成,也是張之洞督粵漢、川漢鐵路的開始。在他主政湖北期間,湖北武漢在商業、工業、教育、金融、交通等方面都有很大發展,成為武漢早期現代化的重要標誌。此外,制度創新是湖北新政成功的關鍵。據統計,張之洞督鄂期間,新設機構36個,其中根據清廷指示設立的占25%,根據張之洞設立的占75%。明顯標誌著張之洞的自主創新。新機構的設立既是張之洞銳意革新的標誌,也是張之洞推行“新政”的重要手段。“湖北新政”孵化出來的社會生產力、民族資產階級、新知識分子、革命軍人,最終都成了封建王朝的掘墓人。

創辦壹所新學校

辦新軍,辦新學校,大力引進人才,尤其是留學生。對於留學生,張之洞壹直彬彬有禮。張之洞渴望向日本學習,已有數百名學生被派往日本學習。雖然當時風氣開放,但出國還是有很大阻力。張之洞極力主張把自己的幾個後代送到日本學習。當學生出國時,他們會在他們的洞穴裏被送行,當他們回國時,他們會被設宴款待。總督衙門裏有個挑水的。據說州長今天得到了壹位國際學生XXX的宴請。挑水人說:“這個學生是我兒子!”“張之洞很喜歡學生。每當學生與官員發生爭執時,張之洞往往會偏袒學生。註意,當時海外留學生1/4不回國,四分之三留了下來。可想而知當時武漢的氣氛!對了,張之洞也是六君子之壹——楊銳的老師。張之洞創建新軍(記住,雙十節,武昌起義!楚王臺!)返回湖廣前夕,江南自強軍前營五百人被調往湖北“教洋操開風氣”。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張之洞在省城東門外的卓刀泉創辦了農校。1900正式開學,聘請了兩位美國農學家指導農桑畜牧研究。1906年,農事校址移至武勝外多保安(今湖北大學校區),開設高等師範科目,更名為湖北高等農業學校,並附設試驗田。這是湖北最早的現代農業學校,也是華中農業大學的前身。張之洞還在湖北鐵路局創辦了壹所工藝學校。課程包括渦輪、車床、拉絲、竹木、洋油脂、玻璃等制造工藝。張之洞改革書院,興學,倡導遊學,使包括漢口在內的武漢三鎮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近代教育體系。傳統書院教學重在學習儒家經典。張之洞致力於書院改革,先後對江漢書院、京新書院、兩湖書院的課程進行了大調整,各有側重,以“真材實用”為宗旨。在興辦新學校方面,他創辦了數學學校(1891)、礦業學校(1892)、強子學校(1893)、湖北省軍事裝備學校(1897)、湖北省農務學校(1898)、湖北省農務學校。普通師範學校(1904)、女子師範學校(1906)等。,涵蓋普通教育、軍事教育、實業教育和師範教育。縱觀張之洞的壹生,他始終保持著對國家和民族的忠誠,對國家利益的維護和對教育、實業的發展貫穿了他的整個政治生涯。他為南疆抗法的偉大勝利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是武漢成為中國近代重工業基地的奠基者。他修建了貫穿中國的大鐵路,建立了各種學校和新軍培養了大批人才,直接催生了武昌起義的革命火種。他是晚清第壹功臣。

  • 上一篇:十二幅傳統繪畫
  • 下一篇:春節的習俗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