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就讀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探索抽象和超現實主義,畫風趨於嚴謹理性。代表性版畫作品65幅(見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個人繪畫作品集《千世界》,1986美術月刊第6期《藝術家概論》,人民日報1988 10.25版),版畫作品12幅。
90年代藝術創作日趨成熟,追求優雅自由的東方畫風多以靜物和人物為主。
。有代表性的版畫《花》50余幅,其中近壹半參加過全國美展和出國展覽,並多次在《藝術》月刊上發表。
21世紀初,應德國漢諾威和丹麥奧爾堡市政府邀請,兩次赴歐洲舉辦畫展和考察。回國後,我深入思考了中西繪畫的起源、外延和現狀,決心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全面的了解、探索和研究,以期在中國畫的風格和創作方法上有所建樹。2001年秋,開始創作漢字組畫《江淮風月》,代表80位安徽歷代名人。全畫2×60米(創作了40幅作品,長期在安徽名人館展出)。2003年參與創作巨幅工筆重彩人物畫《安徽歷代文化名人圖》,受到各界人士的贊譽(見安徽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安徽樓大堂壁畫)。2006年赴韓國原州、香港、伊朗德黑蘭舉辦畫展並參加國際學術會議。2007年,應芬蘭美術家協會邀請,赴赫爾辛基舉辦畫展並考察。2010 10隨合肥市政府代表團赴日本久留米進行友好交流,組織兩地書畫展。2011年3月應俄羅斯聖彼得堡美術家協會邀請,赴聖彼得堡進行藝術交流,參加藝術作品聯展。2011年9月應奧地利國家美術家協會邀請赴維也納進行藝術交流,參加藝術作品聯展。2012應邀赴印度、美國進行藝術交流並參加美展。
張國林現負責組織策劃合肥市文聯藝術創作中心,先後策劃協調了2006年合肥國際書票提名展、2006年安徽-合肥工筆重彩北京畫展、2010合肥版畫深圳觀瀾展。2003年起,發起並組織“合肥工筆重彩繪畫創作群”、“合肥版畫創作群”、“合肥主題繪畫創作群”。
張國林的青年時代是在軍隊的熔爐中度過的。她在20世紀60年代末參軍,在部隊農場當過農業工人和瓦工,並擔任了6年的陸軍籃球隊隊長...20年的軍旅生涯鍛造了他不屈不撓的堅強性格。豐富艱苦的生活經歷磨礪出了強健的體魄;沙漠中的炊煙和高原上的風情,給了他無限的遐想和感慨...此外,他酷愛藝術,勤奮好學,二十幾歲就成為西北著名的軍旅畫家。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沒有學院派的束縛,他在中國畫、油畫、版畫的各個美術門類中堅持不懈地探索,畫出了壹批謳歌軍人心聲、反映西北軍生活的美術作品,並在全國各種美術展覽中頻頻亮相,這也確定了他的終身目標。
對張國林來說幸運的是,在她剛踏入藝術領域的時候,就不得不遇到周思聰、蔡亮、梁玉龍、張紫凝、郭全中這樣的好老師,為他打開了學習中國畫、油畫的大門,隨後她進入中央美院版畫系深造,從此壹發不可收拾。
張國林的藝術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的經歷和學識也決定了他藝術創作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油畫深深地烙上了哪個時期的烙印,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圖像的寫實性和軍隊生活的特殊性,使這些作品傳遞出壹種平民意識,可以信賴,可以感動。特別是壹組西北邊疆的風景速寫,表現了作者的淳樸與平和。壹幅幅油畫速寫讓黃土高原寬廣曠達,濃郁的西北風情躍然紙上,簡單的筆觸讓人心曠神怡,激發著人們對神秘荒原的向往和熱愛。畫家不同於哲學家和作家,畫筆下的形象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歌唱。不懂小土地的張國林,不滿足於油畫筆的奔放痕跡,而更喜歡讓思想的利刃在木刻間遊走,於是有了他獨特的版畫作品。他的版畫歷史悠久,題材極其廣泛:時間盡頭的童話,人間的人,花的激情系列。在他的刀和筆下,華頌有了鮮活的藝術生命。敦煌藝術寶庫中的石窟畫像,古拙飄逸、多變、多彩的藝術風格,在他的作品中成為豐富的營養,得心應手,不露痕跡;世界歷史文化遺產和宏偉的古建築,在他的經營和切割下是如此和諧統壹;對自然的表現機制的組合與重構稍加引導,使藝術形象自然生成,內涵豐富,既繼承傳統又融進現代,寓意深刻,意義深遠。在此,我要提出張國林這幾年的中國畫,沒有標題,看似無形,卻又綿密潤澤,生成的青春張力令人目不暇接。在他的經營下,宣紙、毛筆、徽墨、顏料展現出壹種全新的藝術面貌,中西繪畫風格在這裏融合,畫家的視野得以延伸,藝術創作的空間得以拓展。對中國畫創作的重新研究,使張國林走上了壹個新的藝術舞臺。張國林的傑出才能還在於她不斷戰鬥和勇敢鬥爭的精神。安徽省美術家協會請他牽頭創作安徽省政府駐北京辦事處大廳壁畫《安徽歷代文化名人》。在任務重、時間緊的情況下,她組織壹批近年來在繪畫上嶄露頭角的中青年工筆畫家,連續奮戰26個晝夜,創作出壹幅寬10米、高2米的巨大工筆重彩人物畫畫卷,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贊許。
近年來,張國林以高產、多功能、創新的形象馳騁在安徽畫壇,兩次赴歐洲進行藝術交流和考察。回國後,她深入思考了中西繪畫的起源、外延和現狀。他認為國畫、油畫、版畫等傳統繪畫的發展空間在原本高度完美的方案中已經達到了極限。作為當代畫家,在用傳統繪畫語言傳達現代精神和意識時,他明顯感到創作手段的過時和無力。就架上繪畫而言,繪畫語言的拓展是當代畫家生存的需要。在畫家重新理解繪畫概念,改變創作觀念的前提下,對繪畫語言的理解更加現實和迫切。以創作意圖為目的探索和掌握繪畫語言對畫家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如今,東西方的文化特征,各民族的藝術精神和審美習慣,傳統繪畫所表現出來的語境內容,都可以在各種繪畫語言中得到體現和延伸。根據他的現狀,他決心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全面的了解和探索,以期在繪畫風格和創作方法上有所建樹。學習方向和創作目標的確立,激發了他強烈的創作熱情和藝術使命感。目前,他正沿著這壹思路,與安徽省80位有著五千年歷史的名人壹起,創作壹幅中國畫長卷——《浪漫的江淮生活》,可以說已經到了煞費苦心的地步。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安徽的先進文化需要更多的文藝工作者壹步壹個腳印的努力,豐碩的成果永遠在等待著壹批批不為名利而努力的* * *和民族骨幹。張國林風華正茂,我們期待他和他的同事們勇往直前,穿越激流險灘,攀登壹座又壹座無盡的藝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