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工民主黨黃山市委員會程小江
2008年,農工黨黃山市委在市、區縣文物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對我市古民居現狀進行了深入調查,現就如何進壹步保護徽派古民居提出壹些意見和建議。
1.盡快完善古民居保護措施,爭取納入國家法規。
《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頒布至今已有十余年。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情況和問題日益突出。有必要再次修改完善,切實增強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使古民居保護納入法制化、規範化、程序化的軌道。2008年初,國務院批準設立跨省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從這個意義上說,皖南古民居保護實際上已經超出了本省的範圍。因此,我們將努力把古民居保護納入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使之成為國家意誌,讓古民居保護得到更廣泛的關註和支持。
2.積極推進古民居保護管理。
壹要加強保護管理隊伍建設。市、縣兩級文物部門應直接隸屬於同級政府,可以向文物部門特別是從事古民居保護的文物部門傾斜。市縣政府可以出面組織協調,以文物部門人員為主力,成立由公安、工商等人員組成的古民居保護管理機構,協調解決保護過程中的執法難問題。對古民居相對集中的村鎮,進壹步建立健全古民居民間保護委員會和業余文物保護體系。使我市古民居保護有了強有力的組織、人員和法律保障。第二,要依法盡快設立古民居保護基金。基金來源可以從市、縣政府財政預算中安排的古民居保護維修專項資金、國內外熱心人士的捐贈以及古民居開發利用收入中籌集。利用古民居進行旅遊開發的單位,應當將其門票收入的至少20%納入古民居保護基金。合法出售古民居及其構件,民間組織搬遷,要繳納壹定比例的保護資金。此外,違反規定的罰沒收入也要用於保護。三要開展古民居普查建檔。建議盡快在全市開展古民居專項調查。普查內容包括:各古民居建築的疆域、樓齡、權屬、現存狀況、保護等級,並附照片。在普查的基礎上,為每個古民居建立紙質和電子檔案。對於那些由於各種因素暫時沒有列入保護單位,但具有重要文物價值的古民居,可以先由文物管理部門確定為文物保護對象,並設立文物保護標誌。
3、嚴格拆遷、出售、易地重建審批制度,促進合法交易。
建議市政府出臺《黃山市古民居及其構件買賣管理辦法》,建立古民居及其建築構件買賣的合法流通渠道。對於那些建於1911年前,但已無歷史、藝術、科學研究價值,且不位於古村鎮的民居及其建築構件,可以考慮在文物行政部門的監管下進行合法交易。對古玩店展出的古民居建築構件,必須標明真品、仿制品、可售或不可售,並設立舉報電話,杜絕以假亂真欺騙遊客的現象。政府應安排專項資金,收集散落在社會上的古民居構件及其附屬文物,用經濟和行政管理的手段規範市場行為。要堅持就地保護為主的原則,對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環境因素而必須易地保護的古民居,要嚴格履行審批手續。易地拆除保護,必須由有資質的古民居專業修繕隊伍進行施工,文物行政部門應對拆除施工進行全過程監督。
4.多管齊下推進古民居保護。
搶救和修復這座城市裏瀕臨滅絕的古宅是很有必要的。各級政府文物管理部門要對轄區內的古民居逐壹進行調查,擬定臨時和永久兩套維修方案。視工程維修資金到位情況,對瀕臨倒塌的建築物及時采取臨時加固措施,對滲漏嚴重的重點保護單位先進行滲漏處理,疏通排水設施。對於重點建築,采取激進措施,在屋頂加防水材料夾層。同時,積極爭取專項維修資金。針對目前政府資金投入有限的情況,可以在保護中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力量和有實力的經濟實體制定保護規劃,合理開發利用。集體所有、規模較大的古建築,如古祠堂、古戲樓、古書院等,可以結合農村文化站、農村書屋的建設,變成村民公共活動的場所,在利用中得到有效保護。古民居作為壹個旅遊景點,為了保持古民居的原生態狀態,應該避免過度的商業氛圍。要加強農村新民居建設的規劃和監管,保護古民居的生存環境。推動實施古民居“認領”制度,采取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國內外有識之士以購買、租賃、認養等方式取得古民居的產權、使用權或冠名權。要廣泛深入宣傳《文物保護法》和《皖南古民居保護條例》。通過村規民約的形式激發農民保護文化遺產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教育部門要把古民居保護納入地方教材,對中小學生進行教育。
古民居是前人留下的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財富,我們有責任和義務保護好它。我們相信,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在文物部門同誌的努力下,在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下,在熱心人士的慷慨幫助下,古民居保護工作壹定會日臻完善。
“禁止建設破壞傳統風貌的建築物和廣告招牌,禁止拆除受保護的古建築和構件,禁止在古村落開山采石采礦……”近日,黃山市政府出臺7個規範性文件,明確徽州每個古村落都要編制保護規劃,禁止擅自拆除古村落,即使異地保護也要在村內進行。
黃山市有1,01個古村落,1,000多座古建築。除了西遞、宏村等少數古村落保護較好外,大部分古村落都交織著大量的新民居,壹些古村落已經失去了古樸的風貌。由於地基較低,許多古建築年久失修。此外,為了改善居住條件,村民們擅自拆除了壹些受保護的老房子。近年來,徽州古建築和古建築構件的拆解和倒賣問題日益嚴重。這壹次,黃山市政府出臺了7個規範性文件,對舊房產權變更、外地人主張的舊房保護、古宅搬遷拆遷等方面做出了嚴格的規定。“黃山市壹次性出臺7個文件保護徽州古村落和古民居,這在國內同類型城市中非常罕見。”黃山市政府法制辦負責人告訴記者。
根據《黃山市古村落保護與利用暫行辦法》,本市和區縣古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應當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年度預算中安排保護與利用專項資金,用於各古村落的規劃和基礎設施完善。古村落的旅遊收入應當主要用於古村落的保護和古民居的維修。
該市還規定,對每個保護突出的古村落給予3萬至6萬元的獎勵。修繕古民居的個人,黃山市及所在區縣政府,根據修繕資金總額,給予4000元至6000元的獎勵。對古民居的使用給予稅費優惠或免除。古民居原產權所有人無力保護的,可以申請土地征收、出讓,願意保護的單位或者個人出資保護。因無力維護而自願捐贈古宅的村民,可由當地政府予以安置。
余誌懷:徽州古民居保護的見證人(作者:gov來源:黃山日報閱讀:287日期:10,2008+05)
6月65438+10月11,央視在新聞聯播改革開放30周年“我的經歷”欄目播出《余誌懷:徽州古民居保護的見證者:
從拆梁賣瓦的破房子到精心維護的世界遺產。安徽省黟縣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長余誌懷從30年來的徽州古建築保護中看到了文明的傳承與進步。
這兩天,安徽黟縣西遞村壹棟樓需要維修。於誌懷和工程師們精心制定了修舊如舊的施工方案,整個工程至少需要654.38+0.5萬元。30年前,當時在易縣文化局工作的余誌懷根本沒想到這些老房子會變得這麽貴。
安徽省黟縣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長余誌懷:當時我看到,壹個像樣的老房子,只需要300斤蘿蔔就可以買下來。
曾經,當地村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很高。余誌懷發現,壹些村民把自家的花園改造成了豬圈,書房變成了倉庫。
安徽省黟縣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長余誌懷:非常好的木雕都是用釘子釘的,還有臘肉。
從此,余誌懷開始通過當地黨委政府勸阻村民對古民居進行破壞性改造,並幫助西遞、宏村成立旅遊公司。很快,外地遊客的推崇和旅遊收入的快速增長,讓村民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古民居和傳統文化。
安徽省黟縣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長余誌懷:我覺得應該保護古民居。這是壹個寶藏!而且,可以說這些寶貝是他們的祖先為了以後的生存而傳下來的壹個飯碗。
2000年,西遞宏村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現在,旅遊收入已經占到當地居民收入的壹半以上。村民只要愛護好自己的房子,每年都能拿到固定的分紅。在西遞村口的這塊大石頭上,鐫刻著全體村民的集體誓言,要世世代代保護這壹世界文化遺產。
安徽省黟縣徽州文化研究所所長余誌懷:把這些房子的部分拆了,賣了換點吃的柴火,主動保護這些房子,這是壹個飛躍。沒有改革開放,中國就沒有這樣的世界文化遺產。作為壹個從事宣傳保護(文化遺產)30年的人,我覺得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