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特別註明外,以下節日均按農歷(又稱夏歷、陰歷)計算:
1,正月初壹春節,古代有元日、元旦、鄭源、陳元、元朔、三元、三正、鄭丹、正朔等30多個名字。
2、正月初五,沈璐的生日
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
4.二月二日的春龍節也叫龍擡頭、青龍節。
5.2月15日花節
6.清明節前壹天的寒食節
7.三月初三,傳說中的王太後舉辦了壹場蟠桃會。
8.春分後十五日清明節(現在公歷4月5日)。
9.在四月的第八天,佛陀的生日,它也被稱為牛節。在那之後,牛會去田裏。
10,五月初五端午節
11,夏季至日節
12,六月六孫伏節“六月六,曬紅曬綠。”“伯母節”和“六月六,請伯母”是古代的另壹個節日,叫天宮節,六月六也是佛教寺廟的節日,叫範靜節。
13,七月七日,俗稱七夕,七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中秋節,又稱鬼節、笠原節。
15和7月30日地藏節
16,8月15日中秋節
17,九月九日重陽節
18,十月初壹和十月朝,又稱祭祖節。
19,10月15日農歷春節
11月22日,冬天的至日。
21,12月8日臘八節
22.臘月二十三,祭竈節俗稱“小年”,又稱小年、小年、小年節。
23.臘月的最後壹天叫除夕、大年三十、大年三十、大慶典等。,民間稱之為年夜飯、年夜飯。
有幾個聖賢的生日:
關帝生日:6月24日。
至聖先師孔子生日:8月27日。
聖人大師誕生:3月28日。
魯班生日:6月13日(五月初七)
伏羲生日:5月13日(傳說中的龍的生日)
炎帝神農生日:4月26日。
黃帝的生日:二月初二
諸葛孔明的生日:7月23日。
孟子的生日:四月初二
嶽飛生日:2月15日。
老子生日:2月15日。
釋迦牟尼的生日:四月初八。
屈原的生日:正月二十壹。
六祖慧能生日:二月初八
附件1:
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祀爐
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澡
29號農歷大年三十。
正月初二祭祀財神
正月初三燒門神紙/小米生日/小年王朝。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的民俗。
正月初七,人們又稱為“人民勝利日”、“人民慶祝日”、“人口日”、“人民七日”。
正月初八,沿線星辰下界,又叫“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石頭生日“石頭不動”“十不動”老鼠嫁女
附件2:其他節日:
“半年節”有6月15日、6月14日、6月6日、6月5日、6月1日的名稱!
觀音生日: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11月19日,觀音菩薩的信仰已經超出了佛教的範疇。這是壹種文化,也是壹種願望!
每年農歷三月二十三是媽祖的生日!
七月的第壹天,俗稱利益門。
碉堡節:中國漢族的傳統祭祀節日,在農歷正月二十五日。又稱天蒼節、天蒼節,是祭祀蒼神的節日。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國務院令第270號),我國法定節假日分為三類。第壹類是面向全體公民的節假日,包括:新年(10月65438+1天)、春節(農歷除夕、正月初壹、正月初二共3天)、勞動節(5月1天)、國慶節(18)。除了面向全體公民的節假日,還有第二種面向部分公民的節假日和紀念日,包括婦女節(女性3月8日放假半天)、青年節(14歲以上的年輕人5月4日放假半天)、兒童節(13歲以下的兒童6月1日放假1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類是少數民族用的節日。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少數民族的習慣規定節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人單位還應當安排勞動者在除全體公民法定節假日以外的其他節假日休假。
根據相關規定,所有公民如遇周六日,應在工作日補休。如果部分市民周六日放假,則不予補償。此外,其他節日和紀念日,如二七紀念日、五卅紀念日、七七抗戰紀念日、九壹八陣亡將士紀念日、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不放假。中國傳統的農歷重陽節等節日不放假。
全國性節日和紀念日的休假措施
(1949 65438+2007年2月23日,國務院發布,第壹次修訂依據《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第壹次修訂依據2007年2月23日《國務院關於修改〈國慶節〉的決定》。
第壹條為了統壹全國性節日和紀念日的放假安排,制定本辦法。
第2條所有公民的假期:
(1)元旦放假1天(10月1天);
(二)春節,放假3天(農歷除夕、正月初壹、初二);
(3)清明節,放假1天(農歷清明當天);
(4)勞動節,放假1天(5月1天);
(5)端午節,放假1天(農歷端午節當天);
(6)中秋節,放假1天(農歷中秋節當天);
(7)國慶節,放假3天(65438+10月1、2、3)。
壹些公民的第三個假日和紀念日:
(壹)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2)青年節(5月4日),14歲以上青年放假半天(15-34歲青年);
(3)兒童節(6月1),14以下兒童放假1天;
(4)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1年8月),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第四條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本民族的風俗習慣,確定節日。
第五條。27周年、30周年、抗戰七七周年、九壹八周年、教師節、護士節、記者節、植樹節等其他節日、紀念日不放假。
第六條。如果所有公民的假日適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則應在工作日補休。如果部分市民周六日放假,則不予補償。
第七條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共同節日的起源
元旦(65438+10月1),又稱壹月日,意為壹年的開始。《孟良祿·正月》中記載:“正月初壹,謂之元旦,謂之大年。”相傳三皇五帝之壹的顓頊,以正月為元初。然而,夏、商、周、秦、漢各朝代的元旦日期是不同的。中國辛亥革命後,以通用公歷為元旦,以1月1日為元旦。
在除夕夜(中國的除夕),曾經有壹個名叫“Xi”的魔鬼。每次除夕,他都來搗亂。後來,人們通過穿紅色衣服和放鞭炮來嚇跑“Xi”,這壹天被稱為“除夕”(除了“Xi”)。除夕的高潮是長輩們在年夜飯後發“壓歲錢”。然後貼春聯、門神,關上門,直到初壹早上才開門“接待財神”。接下來全家熬夜到淩晨。除夕夜的燈整夜不滅,俗稱“光年”。
春節(正月初壹)、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來自農業。古代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合部曰:“年,谷熟。”在古代,正月初壹被稱為“元旦”。直到近代中國辛亥革命勝利,政府才把八公裏的壹月壹日作為元旦,把農歷正月初壹作為春節。
元宵節(正月十五),元宵節期間制作的食品餃子最早產生於宋代。姜白石和周必達曾寫過“元宵節吟誦”和“元宵節煮浮餃”,象征團圓和吉祥,因為只有在元宵節時才在市場上出售,久而久之就被稱為“元宵”。
在情人節(14年2月),有壹個故事是這樣說的:在古羅馬,暴君克勞迪斯為了招募士兵,號召人們不要結婚。善良的和尚瓦倫丁在聖壇上偷偷為這對戀人證婚,但最終被暴君知道,瓦倫丁被殺。公元270年2月14日,情人節這壹天成為了壹個為天下有情人祈福的日子。這個節日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國家都有。
三八婦女節又稱國際婦女節,是全世界婦女爭取和平、平等、發展的節日。壹個世紀以來,各國婦女為贏得這壹權利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鬥爭。65438年至0949年,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3月8日定為婦女節,全國婦女放假半天,舉行各種儀式紀念和慶祝。
植樹節(12三月),中國的植樹節,由於時代的演變,已經決定了三次。辛亥革命後,民國4年(1915),農商總局局長周子琪就任總統,每年清明節定為植樹節。1935三月12孫中山逝世。國民黨為了紀念他,把植樹節定為3月1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鄧小平同誌的建議,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3月12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
消費者權益日(15年3月),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於1962年3月在美國國會發表了《關於保護消費者權益的特別總統演說》,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消費者“四項權益”,即:“安全權;有權獲得正確的信息;有自由選擇的權利;有權提出消費者意見。”肯尼迪提出的這四項權益,逐漸被世界各地的消費者組織所認同,並作為最基本的工作目標。
愚人節(4月1),1564年,法國首次采用新改革的公歷,從1開始。然而,壹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壹改革,仍然頑固地在4月1日送禮物,按照舊歷過年。聰明風趣的人在4月1給他們送假禮物,邀請他們參加假酒會,並把受騙的保守派稱為“愚人節傻瓜”或“上鉤的魚”。
清明節(4月5日)壹年分為24個節氣。其中只有清明是以節日的形式。當初大禹治水,也確實有天朗氣清的力量;武王伐周,名曰“伐大商,必明”;秦皇不時住墓邊,意為祭奠。而這壹切都發生在“清明節”的時候。公元732年,唐高宗突然駕臨,他頻頻派發聖旨:“寒食入土,禮不成文。它從現代流傳下來,成為壹種習俗。它應該被允許,並永遠成為壹種常規。”從那時起,人們就把清明當作祭奠祖先的節日。
勞動節(May 1),國際勞動節,又稱“五壹”,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同壹個節日。。5月1886,1日,芝加哥21.6萬多名工人為實施八小時工作制而罷工。經過艱苦而血腥的鬥爭,他們終於取得了勝利。為了紀念這場偉大的工人運動,1889年7月,第二國際宣布將每年的5月1日定為國際勞動節。這壹決定立即得到了全世界工人的積極響應。
青年節(五四),即五四運動,泛指2009年5月4日發生在中國北京的以示威、罷工、暴力反對政府等形式的愛國運動,主要涉及青年學生和廣大群眾、市民、商人等中下層。原因是巴黎和會期間,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將原德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即。它與新文化運動壹起,成為中國歷史上規模宏大、影響深遠的政治、思想和文化運動,對中國近代至今的政治、社會、文化和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
護士節(12年5月),1854至1856年間,英法聯軍與俄國激戰。南丁格爾是英國壹家醫院的護士主任,她帶領38名護士到前線參加護理傷病員的工作。由於當時醫療管理混亂,護理質量差,南丁格爾致力於改善病房的衛生條件,加強護理,增加營養。1910年南丁格爾去世後,國際護士理事會將她的生日定為12年5月的“國際護士節”。
母親節(五月的第二個星期天),現代的母親節起源於美國。它是由壹位名叫賈維斯的女士發起,由她的女兒安娜·賈維斯創立的。賈維斯夫人當時是美國格拉夫頓市教會主日學校的主任,她負責在美國陣亡將士紀念日舉辦講座。她講述了在戰爭中為正義而犧牲的英雄們的故事。看著臺下孩子們壹張張充滿稚氣的臉,壹個想法突然湧上心頭:難道不是母親們為祖國貢獻了那麽多勇敢的戰士,保證了戰爭的勝利嗎?這些默默無聞的母親,不就是因為兒子血戰沙場而承受了最大的痛苦和犧牲嗎?所以她建議設立紀念日或者母親節,給這些普通女性壹些安慰,表達對母親的孝心。
在端午節(五月五日),在吳公統治前的229年,秦國攻占了楚國的八個城市,然後派遣特使邀請楚懷王與秦國講和。屈原識破秦王的陰謀,冒著生命危險入宮陳述自己的利益。楚懷王沒有聽從,而是把屈原驅逐出了首都。楚懷王如期赴會,壹到秦國就被囚禁。楚懷王悔恨交加,三年後死於秦國。楚襄王即位後不久,秦王出兵攻打楚國。襄王倉皇退兵,蚩攻取京師。在流放途中,屈原聽到了突然死亡和郢被襲的噩耗,他失去了所有的希望。他嘆了口氣,縱身跳入洶湧的古洛河。江上的漁民和岸上的人們聽說屈原大夫投江了,都來到江邊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把粽子和雞蛋也帶進了江裏。有的修行者還把雄黃酒倒進河裏,這樣藥就可以鎮住龍和水獸,防止屈原大夫的身體受到傷害。
六壹兒童節(1年6月),早在1949 11年6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前蘇聯莫斯科召開會議。與會代表提出,為了保障全世界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受教育權,反對帝國主義戰爭販子對兒童的毒害和虐待,應將每年的6月1日定為國際兒童節。從此,每年的6月1日,世界各地的孩子們都會舉行集會慶祝自己的節日。
父親節(六月的第三個星期天),華盛頓壹位名叫布魯斯·多德的女士在慶祝母親節時突然有了壹個想法:既然有母親節,為什麽不能有父親節?華盛頓壹位名叫布魯斯·多德的女士在慶祝母親節時突然有了壹個想法:既然有母親節,為什麽不能有父親節?她給州政府寫了壹封情真意切的信,呼籲設立父親節,並建議將這個節日定在6月5日,她父親的生日。州政府采納了她的建議,匆忙將父親節定為19,即1909年6月的第三個星期天。
建黨日(1年7月),中國* * *生產者黨成立紀念日,每年公歷7月1日。1917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馬克思主義迅速傳播到中國。五四愛國運動後,李大釗、陳獨秀、、董等第壹批接受馬列主義的革命知識分子,先後在各地成立* * *生產團體,宣傳馬列主義,從事工人運動。在列寧領導的公產國際的積極幫助下,1921年7月,各* * *生產團體派代表到上海召開中國* * *生產黨第壹次代表大會。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的章程,選舉陳獨秀為總書記,宣布中國* * *產黨成立。從此,中國出現了壹個全新的工人階級政黨,以* * *唯物主義為宗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
中國的情人節(七月初七),農歷七月初七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有人稱之為七夕節或女兒節,這是女兒家最重要的壹天。傳說天河東邊有個織女,是天帝的兒子。每年織布機勞動,織成壹件錦裙,外觀太亂。皇帝可憐他孤身壹人,答應嫁給河西的壹個牛郎。婚後,我拋棄了織女。天帝大怒,命其返回河東,開年會。
建軍節(1年8月),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為挽救革命,周恩來、朱德於1年8月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中國人民解放軍組建後,為了紀念為偉大人民軍隊的創建作出重要貢獻的八壹武裝起義,我們把8月1日作為建軍節。
教師節(9月10)王子坤教授電話北京晚報2月9日8點1984。第二天,晚報刊登了壹條題為《王子坤校長建議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的短信息。文章說:“我們建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尊師重教月活動,將這個月的第壹天定為全國教師節。“1985 65438+10月21,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通過決議,將每年的9月10日定為教師節。
國慶節(65438+10月1),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京30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儀式,慶祝中國人民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毛澤東主席莊顏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並親手升起第壹面五星紅旗。
中秋節(八月初五),又稱中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中國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朝鮮、日本、越南等周邊國家也很流行。因為秋季(指農歷)的七、八、九月,八月在中,八月三十日,在中,所以叫中秋節。所以晚上天上的人比家人團聚的人多,所以也叫團圓節。
重陽節(九月初九),在唐代,重陽節是非常重要的,在唐代,人們有爬山,插山茱萸的習俗。事實上,重陽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曾在《遠遊》中寫道:“聚重陽之民,慶帝宮”。到了漢代,重陽的習俗逐漸在民間流行起來。據說在殺了漢高祖劉邦的妻子艾妃薇後,齊國夫人的宮女賈也被逐出宮外,嫁給了窮人。家傳說:在皇宮裏,每年九月九日,都要戴山茱萸,吃蓮餌,喝菊花酒,以求長壽。於是,重陽的習俗從宮廷傳到民間,逐漸盛行。
聖誕節(65438+2月25日),聖誕節的名字是基督教彌撒的縮寫。彌撒是教堂的禮拜儀式。聖誕節是壹個節日,我們慶祝它作為耶穌的生日,所以它也被稱為聖誕節。聖誕節是基督教世界最大的節日。本世紀初,三月是羅馬帝國東部教會紀念耶穌誕生和受洗的雙重節日,也稱為主顯節,即上帝通過耶穌向世人啟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