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為靈樞和蘇文。他在以黃帝、齊波和雷公對話問答的形式闡述病機和病理的同時,主張病不可治,而不可治,同時主張養生、保命、長壽、長壽。是中國醫學寶庫中最早的醫學經典。它是壹部研究人體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理學的醫學巨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和藏象學說。從生活方式幹預到心理幹預,從經絡原理到經絡療法,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以及相關的人體解剖、生理、病理到用藥原則和註意事項等內容進行了介紹和論證。它被稱為壹部全面的百科全書。
網友評論: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壹,學中醫的要好好讀壹讀。
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草經》),中國漢族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壹,起源於神農,代代相傳,東漢時編成壹部書。是古代、先秦、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收集、總結、整理的專著,是中國第壹部系統總結中醫學的著作。中醫的大部分理論和配伍規律以及“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醫藥理理論發展的源泉。
網友評論: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讀醫書,離不開寫的時代背景。
《傷寒論》
是東漢名醫張仲景所著,內容包括傷寒雜病。他在《內經》、《難經》等著作的基礎上,總結了漢代以前的醫療經驗和自己的臨床實踐,確定了完整的中醫辨證論治體系,是壹部具有指導臨床的全部原理、方法、方劑、藥物的醫學經典。
網友評論:仲景大師的畢生傑作,它的出現是中醫發展的最高成就。面對幾千年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也應該,以真正學習的態度去研究老祖宗留下的醫術,繼續繼承發揚,而不是壹味的否定。
難懂的經典
難經是中醫經典著作之壹,也是學習中醫、掌握傳統理論真諦的必讀之書。寫於西漢末年。該書以問答的形式討論了81個問題。本文從基礎理論出發,對《內經》中的壹些重要問題進行了闡述和討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臨床意義,但由於其書寫年代早,文字古體,語句難懂,對於中醫初學者來說,理解和掌握極其困難。
網友評論:寫得比較早,用詞古舊,句子難懂,對於中醫初學者來說理解和掌握難度極大。聽了老師的話,也許有些東西需要沈澱才能感受到!
《金匱要略》
寫於3世紀早期。為作者撰寫了《傷寒論》十六卷中的“雜病”部分。在金代王叔和完成後,它的壹個古老版本叫做《金匱要略》。***3第壹卷是辨傷寒,第二卷是論雜病,第二卷是方劑學記載。北宋以後,林逋等人根據當時保存的文字,以雜病為主要內容,對竹簡進行了重新編輯,仍然修訂為三卷,改名為《金匱要略》。該書有25篇文章,262個處方,列舉了60多種疾病。疾病主要是內科雜病,也包括壹些外科、婦產科等疾病。
網友評論:醫學生必須精讀,深入思考。
三字經
清代大醫家陳修園所著《醫學啟蒙書》以《內經》、《仲景》為藍本,簡明通俗,不偏離主旨。由此,妳可以學醫而不誤入歧途。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是初學者的必讀,也是臨床醫生的必讀。如果妳不時地研究它,妳將經常獲得經驗。以詩贊之:醫悟三字經,清源聖清。通往教堂和花園的捷徑指的是法律的順利進行。
用戶評論:簡明扼要,初學者實用,推薦,醫學方面寫的很好。
湖邊脈沖戰術
明代,李時珍為了糾正五代時列文所犯的錯誤,從父親李顏穩發明的四診中學習脈學的內容,並借助各種學說和自己的臨床經驗加以編纂。這本書分為兩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討論浮、沈、延、數等27種脈象。其中,對同類異常脈象的識別和各脈象的主要病癥編成七言宋式,便於讀者背誦。第二部分是根據宋代崔的《紫虛脈方》所編,全面論述了脈象機理、脈診方法、五臟平脈、脈診綱、各種脈象、脈主病等問題。原著語言簡潔,易於背誦和記憶,適合廣大醫生和中醫愛好者學習借鑒。
網友評論:結合經絡方面的書籍,確實不錯,描述清晰易懂!
四聖之心的來源
十卷四聖心資源,由黃青·袁宇撰寫。他融合了《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的精華,提出了“氣繞流、土樞四象”的理論體系,辨證論治尤為重要。黃自稱,他說自己繼承了聖賢之心,所以寫了壹本書,留給世人,取名《四聖之心源》。《四賢心源》所描述的行氣系統,從天人合壹的角度將理論與臨床完美結合,可以化繁為簡,控制復雜,幫助後世學者更好地理解中醫的真諦。
全書是壹部文字優美、醫學理論、上述理論、疾病的綜合性中醫專著,適合各級中醫閱讀和參考。
網友評論:原來經典離我這麽近,讀著理解著的感覺是那麽親切。好像有個老師有面命。在沒有任何中醫基礎知識的無知下,他探索了四聖心源中的珠寶、玉石和好書。精讀!中醫智庫網整理的電子版制作精美,大家看看吧。
脈經
《脈經》是我國現存第壹部脈學經典著作,對後世脈學發展影響深遠。這本書***1O卷,98篇文章,寫於3世紀中葉。由西晉中醫名醫王叔和及張仲景、華佗等漢魏名醫脈學理論精華,結合自身臨床經驗及當代臨床經驗編撰而成。本書匯集了晉代以前脈學的成果,全面梳理了中醫脈學的理論,發展和構建了中醫脈學的體系,
網友點評:中醫四診中“望聞問診”,切脈雖然放在最後,但卻是最考驗功力的。請大家想壹想,僅憑手指在手腕皮膚上的觸摸就能確定18脈相,不下苦功是做不到的。
針灸經典
《針灸A-B經》融合了蘇文和《靈樞》的理論,總結了唐明針灸的病因病機、治療原則、腧穴、針灸療法。是壹書三部中醫經典的理論與實踐,共分12冊,是最早、最權威的針灸經典。該書不僅是最早的蘇文和靈樞傳記,也是唯壹完整的《黃帝唐明經》傳記,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
用戶評論:我們需要謹慎選擇這個版本。中醫智庫版本反復整理,內容準確。此外,還增加了閱讀指南和洞穴名稱索引,以方便讀者理解和檢索。
溫病辨證
《傷寒論》為清代吳唐(鞠通)所撰,是明清時期溫病學的代表作之壹。全書***6卷。卷首引《內經》經文,題為原病。前三卷根據劉金河間“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統地將溫病分為上、中、下三焦三部分,詳細論述了溫病的病因、辨證和治療。卷四為雜,論述溫病理論,卷五為“難產解難”,卷六為“小兒難產解難”,均結合溫病理論論述產後治療、驚風、痤瘡。因為《傷寒論》中所有的論點和治療方法都是明清以來醫家的實踐經驗,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傷寒論》中創立的桑菊飲、銀翹散等方藥,至今仍被中醫廣泛使用。所以《傷寒論》是學習中醫,尤其是學習溫病不可缺少的參考書。
網友評論:相信各位朋友的家庭常備藥裏應該有盲目的“銀翹片”或者類似的“板藍根顆粒”。這些是常用的感冒藥。感冒發燒開始的時候,喝壹兩包往往會立竿見影。銀翹散地位的上升源於《傷寒論》。吳鞠通對該方推崇備至,認為其能解表、清熱解毒。《傷寒論》中的許多方劑都是以銀翹散為基礎的。可以說,銀翹散之於《傷寒論》,猶如桂枝湯之於《傷寒論》。
醫學生的必讀書目
《醫者必讀》是明末名醫李仲子所著。本書***10卷。1卷是醫學理論和圖形理論。醫學理論主要介紹醫學的起源,指導學醫之道;根據《內經》,插圖部分列舉了人體的骨骼、臟腑和生理。第2卷概述了脈學和中醫診斷。第3-4卷是本草綱目,集中了400多種常用藥物,總結了它們的適應癥,並用各種愛情學說和觀點加以解釋。第5卷-10主要介紹內科30多種疾病的發病機理和治療方法,並附醫案。此校勘依據明代崇禎遺址丁醜(1637)刻本,經過認真校勘。書前有指南,書後附有處方索引和藥名索引,供讀者參考。
網友評論:中醫入門必讀的綜合性醫學書籍。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原* * * 1.9萬字。52卷。它* * *收集1892種。其中植物1094種。443種動物。161種礦物質。其他194種。納入11096張處方。圖紙1110插圖。全書以部為綱,以課為旨。然後以課為綱,以藥為旨,在每壹個藥下。以藥名為綱,以八分為旨。集千百年來食品、藥物的種植、采收、配制、醫療保健於壹體。
網友評論:我愛李時珍叔叔,我愛妳的作品。
論疾病的各種來源和癥狀
《諸邪分期論》是我國第壹部病因、病機、證候的專著。此稿選取善本為底本,並參考多種校本,進行整理和註釋,編寫了閱讀指南,供中醫從業者、愛好者和學生參考。《病邪分期論》共50卷,分70支,記載了國內外婦兒各科室1739種疾病,描述了各種疾病的病因、病理、證候。
網友評論:在臺灣以外,千金在方的病機壹般遵循此書。不看這本書,就無法理解臺灣以外很多團體的想法。
中醫向西方學習的記錄
《中醫參西錄》是清末民國初中西醫會同代表張錫純所寫。影響很大。其臨床主要貢獻是在中西醫結合的思想基礎上,充分發揮石膏治療發熱的功效,創制了治療大氣下陷的“升仙湯”。他在治療急性綜合癥和預防霍亂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醫學界稱他為“國家醫學領域的領袖”。前七期30卷,從1918到1934陸續出版。其中,前三期為醫方,按治陰虛勞喘、消渴通淋的證候分為34類,收錄奇方180余首;第四期是中西醫講義,介紹了80多種中藥和近50種常用西藥;第五期是醫學理論和醫學詞匯;第六期為醫案,疲勞、哮喘、血液病、肢體疼痛等臨床病例100余例;第七期為《傷寒論》,由在張去世後,其子張整理手稿而成,附《傷寒論方》8則;第八期為張未刊手稿,由孫子張明勛贈送,電話1957。本書是張錫純壹生臨床經驗的總結。它不僅內容豐富,而且獨具特色,中西合璧,大膽創新,在醫林中影響深遠。
網友評論:現代醫學書籍是第壹本法律書籍。
為壹千美元做好準備。
我國唐代名醫孫思邈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壹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歷代醫家都將其視為學醫必讀之作。全書***30卷,收集了大量晉唐以前的醫藥資料。內容包括醫德、醫學教育、治則、診斷、處方、婦科、兒科、五官科、內外病、急救、食療、室內、脈診、針灸、穴位等。記載了豐富而寶貴的醫療經驗和文獻,至今仍有很高的實用價值。對未來醫學的發展是壹個值得進壹步探索的寶藏。
網友評論:思渺先生用“前進”二字作為書名。思苗先生不僅經常據此提醒自己,也希望其他人在學醫或行醫時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知識,避免壹些錯誤。因此,本書根據他豐富的個人醫療經驗,詳細介紹了診療技巧、針灸方法、養生方法,是壹本很好的入門書。
肘備用應急處方
東晉名醫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是我國現存較早的壹部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方劑學著作。全書共八卷,包括急性傳染病、各器官急慢性疾病、外科、婦科、兒科、口腔、眼科等疾病。每壹種病都與癥狀有關,簡要記錄病因,復習明治法,依法開方,也用針灸。藥方簡單,便宜,有效;針灸不講穴位,只講分寸,思路清晰,實用性強,所以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網友評論:很實用,醫學生要深入學習。
臨床指南病歷
臨床病歷指南* * *十卷。1至8卷主要是內科雜病醫案,也包括外科和耳鼻喉科醫案。第9卷和第10卷分別是婦科醫案和兒科醫案。全書八十九章,陳述了八十六種證候。每章以病證為對象,醫案系列簡明扼要,對後世研究有很多學術經驗和啟示。每門之末都有壹篇關於本門辨證論治要點的補充文章,分別由葉弟子撰寫。體現了葉辨證論治細致、立法得當、組方中肯、用藥靈活的學術特色。
網友點評:書中的病例大多與臨床有關,醫案中關於溫病的記載甚至成為後世醫家撰寫溫病專著的藍本。
湯頭歌姬
古代治病,藥有君臣,藥有奇偶大小。這個湯頭也是從。這是清代名醫王昂的壹部方劑學著作。其內容簡明扼要,押韻工整。
網友評論:方便中醫初學者背誦,廣泛傳播。
藥性伏
常用的中藥按照藥性分為寒、熱、溫、平四類。它們以押韻的方式書寫,簡潔朗朗上口,易於閱讀和記憶。尤其是對藥性的總結精辟,壹旦記住,將終身受用,在歷代讀者中頗為流行,流傳至今,源遠流長。
網友點評:總結了各種藥物的藥性,配方通順。簡。作為壹本記憶力很好的辨別藥性的書,是中醫初學者的啟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