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服裝?現在似乎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關心,中華民族的傳統服裝是什麽樣的服裝。無數現代奇裝異服讓中國人無法回憶起自己的過去,甚至連專家都找不出何時何地的衣服應該被視為中華民族的正統,如何讓中國人恢復這種正統。眾所周知,中國人民的所有領導人和精英都穿著西裝打著領帶。
傳統建築?農村常見的泥磚房是中國的正統,還是那些紅墻綠瓦黃釉飛檐的宮殿寺廟?還是那些標榜中國現代化的高樓?
傳統宗教?都說道教是中國自己的宗教,但是現在有多少人知道呢?有多少人還在拜他們的“菩薩”?從國外傳入的佛教,在中國似乎已經占據了宗教的正宗地位,雖然它已經衰落了很久。看來國人已經習以為常了。
傳統語言?這個就更難提了。雖然我們知道堯舜時代之前中國肯定有語言,但是我們找不到今天是誰在使用中國的正統。妳是北京人、香港人還是臺灣人?甚至藏人?
漢字,似乎只有漢字,還作為中國的正統傳統保存下來,被國人喜愛和廣泛使用。但顯而易見的是,今天的書寫與過去的書寫相去甚遠。幾千年來,從甲骨文、小篆、大篆、隸書、楷書,中國(嚴格來說是漢族)也歷經滄桑。如果堯舜或者和漢武復活,他們壹定會驚呼自己面目全非。可見漢字壹直在變化,它的趨勢是從復雜到簡單,從少數人的專利到很多人的工具。
2.近百年來,我們總是聽到“保存國粹”甚至“捍衛國粹”的聲音。我們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是,如果妳仔細看,仔細聽,大部分都是西裝革履,躺在沙發上,或者頻繁穿梭在飛機和火車之間的人。而這些慷慨激昂的吶喊,都集中在漢字這個國寶上。
為什麽沒有人熱情地站出來捍衛(或保存)中國的服裝、中國的建築和中國的宗教,以及中國的音樂、中國的書畫和中國的哲學?這些不就是中國的國粹嗎?
看來,如果說漢字沒有大危機的話,那要捍衛“國粹”的人就有大危機了。
這個危機是時代帶來的。當工業革命的浪潮最終沖擊沈睡的東方時,危機發生了。本世紀初,洋槍打破了閉關鎖國的中國,中國人民在震驚中覺醒,高呼自強不息。於是有了1911的辛亥革命,然後有了1918開始的新文化運動,讓漢字脫離了幾千年文言文的窠臼,走上了白話文的新路,又多了壹個可愛的夥伴——標點。因為這種變化,漢字符合中國人的口語習慣。那些想要維護舊秩序,也就是維護既得利益的人,在“捍衛國粹”的呼聲中,竭力阻撓這種變革。但是,漢字已經不可逆轉地發生了變化,從文人的專利變成了平民的工具。隨著這壹變化,出現了各種註音和拼音方案,以促進漢字的現代化。大量的新信息從世界各地湧入中國,並通過新的文字形式和新的教育形式被中國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和掌握,這給中國帶來了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機會。不幸的是,這壹足以改變歷史進程的重大變革,卻因之後頻繁的戰爭而不幸中止。
1949年政權更叠,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口號的新政權,引發了1956年的新文字改革運動,高潮是簡化字的出版和1958年漢語拼音的制定。中國人民獲得了與世界強國並駕齊驅的又壹次機會。那時,小學二年級的學生可以用漢語拼音自由地書寫和表達他們想要的壹切。如果這種變化持續到現在,新產生的壹代恰恰是連接信息時代的社會基礎。遺憾的是,這壹改變因頻繁的“戰爭”而中止。之後的中國領導人中,沒有壹個人(天衣無縫?)問這個和中華民族息息相關的大事。鄧小平曾說:“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可惜因為要忙的事情太多,同時也沒有意識到文字改革對中華民族未來的重大意義,使之成為壹句空話。持續了近壹個世紀的變革,終於讓漢字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國粹”,同時也讓這個“國粹”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進入信息時代的絆腳石。
3.上世紀60年代,美國IBM公司動員了數百名計算機(電腦)工作者和漢字工作者,在漢字輸入上花費了數千萬美元,耗時數年,收效甚微,以至於得出“要麽殺漢字,要麽殺電腦”的結論。
這個結論顯然過於偏頗,但對我們的警示還不夠驚心動魄嗎?20多年過去了,漢字並沒有消失,計算機技術及其應用發展很快。然而,漢字的計算機應用仍然困難重重,甚至連中文輸入的基本瓶頸也沒有完全解決。英語可以直接用於計算機的輸入、輸出和檢索,而漢語則不同。這種情況顯然大大增加了學習和使用中文計算機的難度,從而直接影響所有語言活動的效率,進而影響所有工作的生產率,甚至使壹些工作無法進行。
中文是世界上唯壹需要輸入大量代碼的字符。因為字體復雜,字數太多,所以很難,更難。目前中國電腦的使用似乎就像壹輛沒有自動點火功能的汽車。每次都很難下手。每壹個用戶都要有強大到可以發動汽車的首要條件,然後才能想著開車!
大家都知道,英語電腦就像壹輛裝有自動點火裝置的汽車,更容易啟動,學會使用它可以受益匪淺。為什麽非要學習和使用這麽復雜難懂的中國計算機技術?因此,我們面臨著失去整個“中國計算機時代”的嚴峻前景。壹旦我們失去了“中文電腦時代”,漢字將退出世界舞臺。僅僅依靠漢字的中華民族將面臨“消失”的危險。
這些都不是小問題,而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和文化生死存亡、國家命運的大問題,不亞於19世紀末“洋務運動”提出的“趕超外國”問題。
作為中國人,難道不應該捫心自問:在信息時代,光是解決漢字輸入的問題就要二十多年,而且還沒有解決。我們還能承受多少時間?我們有權利為了那種近乎虛榮的“國粹”而犧牲中華民族的未來嗎?當世界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突飛猛進的時候,我們卻在無休止地談論捍衛“國粹”,這已經是時代弄巧成拙了。而且我們知道,我們所有的尖端軍事、科技,甚至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偉大前途的項目,都在使用外語,外國的計算機及其軟件在控制著它們的發展或失敗。這些關系到我們國家和民族命脈的項目,不過是排斥中國同胞,讓中國同胞無法理解的文字而已。為什麽我們寧願把民族的未來交給外來文字,也不願改革漢字?為什麽那些捍衛“國粹”的先生們這個時候不出來捍衛“國粹”?為什麽不把這些事情告訴普通大眾?
4.我們失去了壹個工業革命的時代,現在面對的是壹個更加兇猛的信息革命時代。要進入信息革命的行列,首先遇到的是文字改革的通行證。如果不下決心改革書面語言,那麽,出於生存的考慮,為了與世界的現代化接軌,所有的民族精英必然會轉向更適合信息時代的書面語言體系(如英語),逐漸疏遠甚至放棄漢字。很顯然,已經有壹個明顯的趨勢擺在我們面前:我們這壹代人和後代人要想獲得良好的生活和社會地位,就必須進入與信息時代相適應的文字體系,他們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迄今為止還跟不上信息時代步伐的復雜的漢字體系。無論在海外還是在國內,這種趨勢已經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鴕鳥政策只會加速這壹趨勢。
兩極分化的勢頭也得到了清晰的展現。壹方面,在捍衛“國粹”的口號中,蒙古子弟的學生們渾渾噩噩地走進了繁冗的漢字堆裏,成為了文化化石。另壹方面,面向世界,追求現代化,民族精英大步走出中國,進入世界村,用英語或其他適應信息時代的語言實現自己的人生和價值。
作為中華民族的後代,似乎沒有人會追求穿著“國粹”服飾,住在“國粹”宮殿、寺廟裏,祭拜“國粹”菩薩。這些,中國人民坦然接受了世界的進步,顯然沒有阻礙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在西裝革履、高樓林立、釋迦牟尼面前,為什麽沒有人站出來捍衛國粹?為什麽對「國粹」情有獨鐘?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延續至今。除了世界公認的龐大人口,只剩下壹個漢字需要慷慨激昂、大聲捍衛和保存。難道它不能為我們預示壹場深刻的危機嗎?
五個。百代文學的衰落。“美國中國文字改革促進會”常務理事吳文超先生代表中國作家提出了壹個偉大的改革理想。近400年的工業革命,讓中國這個當時的世界大國,落後於世界潮流至少壹個世紀。在信息時代,我們會落後多少時間?以後還有時間敘舊嗎?當時日本和朝鮮都采用了漢語,使自己的國家和民族有了很大的進步。今天,日本和朝鮮也放棄了中文,迅速向世界潮流靠攏,使他們的國家和民族躋身於世界先進行列。這並沒有影響他們將漢字作為藝術保存下來,並廣泛傳播給後代。魯迅先生說得好:“是的,漢字是傳世之寶,但我們的祖先比漢字還要古老,所以我們更是傳世之寶。為漢字犧牲我們,還是為我們犧牲漢字?(魯迅的漢字與拉丁化)“這壹切還不足以引起我們的深思嗎?是不是所有身為炎黃子孫的領導人都應該抽出點時間來爭權奪利討論這個問題?
是保守保留國粹,還是決心改變拯救漢字?是立誌改革漢字,留名青史,造福民族社會,還是為了眼前的功名而保護“國粹”,貽誤時機,貽害後人?好像全靠有誌之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