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壹家旅行社成立於20世紀20年代,但中國旅行社的產業化進程是從65438年至0978年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開始的。在世界旅遊業繁榮發展的大背景下,以中國改革開放為契機,在市場經濟體制深化和普及的直接推動下,中國旅行社業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了歷史性的變革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突出的特點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從宏觀上看,是從商業到工業的轉變;從微觀上看,是企業的過程;從行政管理的角度來看,是從行政管理向法制化、規範化的行業管理轉變。當然還有其他的特點,比如在市場化的過程中,我們也可以區分從寡頭壟斷到壟斷競爭再到完全競爭,從面對單壹市場到面對多個市場;在企業化的過程中,有壹系列明顯的轉變過程,比如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轉變,但從大的方面看,主要是壹個市場化、企業化、法制化的過程。在這壹過程中,需要在市場盈利機會的引導下不斷擴大企業規模和爭取經營範圍,並對企業與企業市場、企業與消費者尤其是企業與政府之間的市場化博弈給予足夠的重視。到目前為止,這種改變仍在進行中。鑒於我國國內旅遊市場還沒有完全發育,出境旅遊市場還在培育中,宏觀層面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和完善,我們還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旅行社業還處於市場化、企業化、法制化的初級階段。隨著旅遊市場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中國旅行社業面臨著更深層次的改革、更大範圍的開放和更加復雜多變的創新任務。
第二,中國旅行社行業的現狀分析
經過20多年的市場化,我國旅行社業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規模,旅行社通過市場化運作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管理意識和管理經驗。通過對中國旅行社行業現狀的整體分析和對部分企業的具體調查,課題組認為以下判斷適合中國旅行社行業現狀。
1.行業內企業數量和規模總體滿足中國旅遊市場發展的需要,在商務旅行社等部分細分市場仍存在結構性供給不足。
2.從市場結構來看,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以三大旅行社為代表的中國旅行社行業集中度壹直在下降。隨著越來越多投資人的進入,這個產業局面的去中心化還在進行中。值得註意的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是,壹些大型旅行社,特別是大都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雙百強”前列旅行社,重新呈現出基於市場競爭的規模化發展趨勢。
3.從企業行為的角度來看,中國旅行社業的專業化程度在逐年提高:2000年為94.5%。中國旅行社絕大多數是領先的產品型企業,並且越來越強化這種專業化經營的色彩,體現在旅行社容易沖動地橫向擴張。
4.表面上看,全國旅行社行業處於微利狀態,但考慮到避稅、國企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等原因,中國旅行社行業仍有較大的利潤增長空間。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麽壹方面行業利潤越來越低,另壹方面卻進入了越來越多主體的“市場悖論”。未來,中國旅行社業的利潤增長空間將主要由“制度創新利潤”構成。
5.從實地調查來看,中國旅行社行業的競爭結構明顯失衡。這種不平衡表現為東、中、西部地區的區域差異,也表現為不同企業之間管理水平和競爭力的差異,比如國際俱樂部和國內俱樂部。
6.從產品創新能力、品牌建設和網絡建設等方面來看,我國旅行社與國際同類企業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7.從信息技術的應用深度和效果來看,我們的差距還是很明顯的:我國旅行社信息技術普及程度低,目前只有少數旅行社采用信息技術;旅行社與酒店、交通等相關部門和旅行社的聯網系統還不發達;旅行社缺乏與世界上有影響力的計算機系統的充分聯系,網絡也剛剛起步。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距,有旅行社自身的原因,也有行業關系和宏觀制度環境的原因,比如網上支付的難度,網上價格的不透明,預期收入和實際收入的差距等等。
8.分析中國旅行社行業的現狀,必須看到合資旅行社在中國的運作和影響。合資企業雖然只占很小壹部分,對市場格局影響不大,但對中國旅行社的產業發展和企業運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法律意識增強;註重現代管理制度的引進和實施;清晰的發展戰略導向。
第三,中國旅行社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未來五到十年,中國旅行社業將面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旅遊市場持續增長、旅遊市場細分、信息技術普及、企業改革和行業重組等壹系列全新的變化。
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從旅行社在WTO談判中的具體承諾可以看出,旅行社市場的開放不是無條件的壹步到位,而是漸進的、有條件的。但不排除出於更高層的戰略考慮,中國主動提前開放時間,擴大開放範圍。
從客觀上看,入世對我國旅行社來說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具體表現在:有利於國際遊客的增加,但國外旅行社會參與市場分割;有利於引入新的旅行社經營機制和企業制度改革,但也會使部分中國旅行社面臨生存危機;加速中資旅行社人才流失,但有利於從業人員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加快企業制度改革和分工體系調整。除了直接影響,我們還需要考慮加入WTO對中國旅行社業的間接和長期影響。間接影響主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壹是對中國旅行社行業關系的影響;二是國際商業規則和行業慣例的影響。長期影響主要是對人的觀念,其次是對企業的行業模式的影響。
2.宏觀經濟趨勢和市場經濟體制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就近期情況來看,以下變化將給中國旅行社業的制度環境帶來壹些可預見的影響:全國統壹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為旅行社業的網絡化建設和集團化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制度運作空間;中小企業支持系統的建立和運行有利於旅行社的分工和旅行社的專業化經營;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必然會對中國旅行社的產權結構、法人治理結構和企業行為產生深遠的影響。
3.旅遊市場發展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對旅遊市場的回顧和展望是分析中國旅行社業發展戰略和經營戰略的市場基礎。隨著中國旅遊市場總量的增長和結構的優化,旅行社市場創新和產品創新的方向和路徑也需要相應調整。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旅行社行業在繼續穩定入境旅遊業務的同時,在出境旅遊和國內旅遊方面仍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市場行為是國內商務、散客、度假、特色、專項旅遊產品的創新,中國旅行社企業在努力向更高層次經營的同時,努力拓展中國公民出境遊和旅遊服務。
4.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由於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消費者有能力以低成本獲取大量的產品信息,從而改變了產品和服務的傳統分銷渠道。中國的旅行社在性質上類似於歐美的批發旅遊運營商,未來信息技術的沖擊不會像歐美的旅行社那麽劇烈。如果說有影響的話,可能是來自相關行業的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旅行社商業模式的影響比消費者消費模式的變化更大。
5.勞資關系的變化對中國旅行社業的影響。
總體來說,與旅行社行業相關的各種行業已經或正在走向市場化、企業化。即使是那些天然壟斷或者長期依靠行政力量維持壟斷的行業也是如此。
第四,中國旅行社業面向21世紀的發展戰略和經營戰略。
1,產業政策
(1)按照國民待遇原則,平等對待所有市場主體。
必須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明確,非國有資本可以進入包括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在內的經營範圍,旅遊主管部門不應設置所有制限制的門檻。因此,需要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鼓勵民營經濟通過新設、參股、控股、兼並等方式進入旅行社行業。
(2)建立更加開放的旅遊市場體系。
對此,政策導向應該是鼓勵和支持旅行社在全國範圍內設立跨區域分支機構,促進人力資源生產要素的全國流動,在旅行社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等方面給予更加寬松的產業環境,同時給予相應的制度性扶持。為了促進分工體系的調整,國家旅遊主管部門需要努力促進當地旅遊市場的對外開放。
(三)開展港澳臺省遊專項政策研究。
海峽兩岸四地同時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需要我們進行專門的調查研究,為制定相應的產業政策和管理措施做準備。
(四)做好外資控股、獨資旅行社試點和監管條例起草工作。
現在中國入世承諾清單已經出來了。到2003年底,允許外國投資者持股,到2005年底,允許外商獨資旅行社註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被動等待。應考慮提前開放時間表的可能性並主動做好相應的試點工作,為相關監管法律法規的出臺和完善預留時間。
(5)調整出境旅遊產業政策,由抑制型向促進型轉變。
為了適應中國公民出境旅遊的快速發展,培養中國旅行社業的跨國經營能力,有必要將出境旅遊產業政策從“適度發展”調整為“穩步增長”。同時,在有序開放中國公民出境目的地的同時,要求開放市場,允許中國旅行社在當地設立分社。
2.分工體系
(1)修訂《旅行社管理條例》,構建市場化的行業分工體系。旅行社按照旅遊經營者/旅遊批發商和旅遊及旅行社的垂直分工和分類體系進行管理,而不是國際國內的水平分工為主的管理體系。針對不同類型的旅行社設置不同的準入和退出管理機制,如批發商/經營者的註冊資本、質量保證金等,對違規行為的處理方式高於對代理商的要求。對於旅遊和旅行社,以及旅遊經營者設立的分支機構,降低了政策準入門檻。此外,進入市場的企業,不論所有制、內外資,都要加入壹個相應的行業協會。
(2)引導和支持大型旅行社集團的建設和發展。主要通過各種行政和市場手段,國內外不同所有制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其他行業的投資者可以進入該行業,或兼並大中型旅行社,或通過大中型旅行社之間的市場行為打造行業龍頭。還要鼓勵大型旅行社開展相關多元化發展,通過投資合作進入交通、景區、餐飲等企業。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對大型旅行社集團的引導和扶持還包括綜合利用各種政策促進中國旅行社業的國際化經營。
(3)調整行業管理範疇,促進旅遊業和旅行社的形成和發展。在會員資格方面,旅行社協會應該從國際慣例出發,將航空公司、火車、遊輪和餐館等機構納入旅遊服務提供者的範疇。
(4)以分工體系調整為突破口,培育大型旅遊批發商和小型旅遊代理商。
(5)加快合資旅行社建設,擴大產業規模。
3.企業系統
(1)國有旅行社所有制改革與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對於國有旅行社,可以通過股份制或其他相關渠道完成公司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為此,各地旅行社應積極探索中外合資、多類型法人相互持股、員工持股、經理持股等多種形式的重組。
(2)旅行社行業內外部資金的相互流動。旅行社行業的內外部資金應該是相互流動的。目前主要是讓更多行業外的資金進來,爭取用5到8年的時間組建3-5家全國性綜合旅遊批發商集團和10家區域性專業化旅行社集團。
(3)深化產權改革,完善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旅行社應努力建立和完善民主決策、科學運作的內部管理機制。在內部組織架構上,從導遊外聯人員的中心轉變為職業經理人的中心。大力加強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建設,打造正規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和發展基礎。
4.行業管理
(1)政府部門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政府要減少行政審批環節,把社會可以自我規範和管理的職能交給社會中介組織。增加信息平臺、信息采集發布、行業統壹做法等公共產品供給。
(2)強化行業協會在市場監管中的作用。政府應積極培育旅行社行業組織的建設,突出其獨立地位,使其真正代表旅行社行業的整體利益。旅遊行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有效管理的原則和旅遊市場的成熟程度,逐步將部分管理和服務職能移交給旅行社行業組織。現階段主要是完善行業組織,每個旅行社至少要加入壹個行業組織,讓每個旅行社都能活躍在組織中。隨著旅行社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有特色和特殊的行業組織(如批發商組織和零售商組織)根據旅行社的需要逐漸組織起來。在政府扶持政策解決行業組織資金來源和全國性網絡組建運營的基礎上,協會還應加強行業組織自身建設。
(3)加強旅行社管理高層次人力資源的培訓。在下壹階段的發展中,旅行社行業尤其需要懂計算機、外語、懂旅行社業務、懂專業知識的財務、投資、戰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市場開發與管理等方面的高層次人才。我們建議中國聯合官、產、學、研的力量,成立“中國旅遊發展研究院”,作為旅遊產業發展研究、企業管理研究、人力資源開發的操作平臺。
(4)對政府行為和行業監管的壹些具體建議:加強對旅行社管理者違規行為的監管;加強培訓和市場監管,營造環境,服務企業;逐步解決國家、省級、副省級和區域旅遊主管部門的垂直分權問題;對旅行社質量保證金實行動態管理
5.商業策略
(1)從全球化的角度建立戰略觀念。我們的旅行社應該有意識、有能力從全球旅遊市場發展和旅行社競爭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發展規劃和經營策略。
(2)樹立品牌競爭意識。與價格競爭相比,品牌競爭是旅行社在更高層次上的競爭,也是中國旅行社走出低價競爭的有效途徑。
(3)高度重視中國公民的國內旅遊市場。中國公民國內旅遊是中國旅遊業的基礎,也是中國旅行社和外國旅行社的競爭優勢。
(4)重視人力資源的開發和使用,特別是高素質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建設。有三個層次的問題,即企業家和戰略投資者,職業經理人,企業管理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
(5)適應旅遊者消費需求的變化,采取靈活多樣的產品組合策略。鑒於旅遊者消費模式的發展變化,中國旅行社的企業定位、產品結構和技術創新都需要相應調整。首先要明確定位為“旅遊服務商”。其次,中國旅行社的主營業務應該進行壹系列的戰略轉移。第三,考慮到旅遊市場結構的變化,中國旅行社應改變目前的經營模式。
(6)信息技術的應用、普及和推廣。在第壹階段,信息技術主要應用於企業的內部管理,尤其是大型企業。在第二階段,信息技術主要應用於旅行社外部網絡的建設。第三階段,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表現為旅行社應用互聯網和通信技術整合營銷系統,加強市場信息收集、推廣、分銷和客戶關系管理。
6.加強對國外旅行社發展戰略和經營策略的研究。
加入WTO後,中國旅行社業必將面臨更加直接的國際競爭。只有“知己知彼”,了解那些在旅遊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旅遊企業的發展和經營策略,才能達到“積極參與,趨利避害”的目的,提升民族旅行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依靠單個企業的力量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是不現實的。政府旅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專業研究機構和大型旅行社企業集團之間應該相互溝通,承擔更多的研究和信息傳遞任務。